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课时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课时作业(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1* 核舟记❶魏学洢学习关键词: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说明顺序 写作方法            ❶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略有删节。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❷〔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❸〔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❹〔
试题预览
11* 核舟记❶魏学洢
学习关键词: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说明顺序 写作方法
 
   

 

 

   

 

 

   

 

 

 

 

   

 

 

   

 

   

 
 

 
❶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略有删节。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❷〔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❸〔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❹〔为〕做。这里指雕刻。
❺〔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❻〔木〕树木。
❼〔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❽〔贻(yí)〕赠。
❾〔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jī),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嘉鱼东北。云,句末语气词。
 〔有奇(jī)〕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慢慢地。兴,起。
 〔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佛印(1032—1098)〕宋代名僧,苏轼的朋友。
 〔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苏轼的朋友。
 〔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卷端〕指手卷的右端。下文“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诎(qū)〕弯曲。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shù)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舟子〕撑船的人。
 〔椎(chuí)髻〕形状像椎的发髻。椎,敲击的器具,一端较大或呈球形。
 〔衡〕同“横”。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
 〔天启壬戌(rénxū)〕天启壬戌年,即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1627)。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今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清楚明白。
 〔篆(zhuàn)章〕篆字图章。
 〔丹〕朱红。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器皿(mǐn)  八分有奇(jī)   径寸
B.箬(ruò)篷 曾(zēng)不盈寸 容寂
C.椎(chuí)髻 钩画了(liǎo)了 袒胸露乳
D.多髯(rǎn) 矫(jiǎo)首昂视 雕栏相望
【解析】D项,“髯”应读“rán”。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顺着、就着  
(2)尝贻余核舟一  贻: 赠  
(3)石青糁之  糁: 用颜料等涂上  
(4)中峨冠而多髯者  峨: 高  
(5)佛印绝类弥勒  类: 像  
(6)其船背稍夷  夷: 平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竟然  
(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挑选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左手倚一衡木  衡 同 横 , 跟地面平行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A项,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项,句末语气词;说。C项,奇妙;零数、余数。D项,“若”均为“好像”的意思。
5.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虞初新志 》。作者是 魏学洢 ,字 子敬 , 明末 (朝代)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 苏轼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 后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 赤壁赋 》。 
6.根据提示填空。
(1)《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 ”。 
(2)《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罔不因势象形 , 各具情态 ”。 
(3)《核舟记》中,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苏东坡的动作“ 左手抚鲁直背 ”和黄鲁直的神态“ 如有所语 ”看出来。 
(4)《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技亦灵怪矣哉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凝聚形成的务实严jǐn、专注专一的可贵品质。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我们从不缺乏能工巧匠,更不缺工匠精神。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中国制造”远近闻名,传统手工制造更是名扬海内外,有些甚至可被称为顶级奢侈品。从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到隋代的李春,他们都是大师级的工匠。万里长城、故宫建筑、赵州石拱桥、西安大雁塔等……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杰作。还有那些百年老字号、各地的名优产品,无不是工匠精神的结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肌体里,早已蕴藏着工匠精神的基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精雕细琢(zhuó)  严jǐn(谨)  奢侈(chǐ)
(2)“精益求精”中“益”的意思是 (B)
A.增加  B.更加  C.好处  D.有益的
(3)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去“等”(或:将省略号改为逗号) 。 
(4)请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肯定句: 还有那些百年老字号、各地的名优产品,都是工匠精神的结晶。  
8.某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按提示修改邀请函的正文部分。
张老师,您好!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5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专题讲座。您A学富五车,如果能B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C莫大荣辛。本应D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E见谅。届时我们一定冼耳恭听,F不耻下问。
①画线的词语有两个表达不得体,分别是 D 、 F 。(填选项即可) 
②邀请函中有两个词语存在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荣辛 应改成 荣幸   冼耳恭听 应改成 洗耳恭听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作下联的一项是 (D)
A.仰天山 B.蓝宝石
C.杨家埠 D.青云山
【解析】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词性相同、结构相应等角度判断。“白”“浪”“河”三个字均为名词,且“白”表示颜色,“浪”“河”均为自然景物,观察选项可知,D项符合。
(3)作为活动的主持人,张老师的专题讲座结束时,你将怎样评价和致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示例:张老师的专题讲座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张老师致谢。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核舟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 无不、全都  
(2)高可二黍许 可: 大约  
(3)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 类似  
(4)诎右臂支船 诎: 弯曲  
(5)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分明的样子  
1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11.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与文章第一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暗示人物是在游赤壁,与核舟的主题相契合。  

12.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写出了所刻事物之多,用料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拓展阅读[分值:15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①,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②屋许许③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④;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⑤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⑥离席,奋⑦袖出臂,两股战战⑧,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注]①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②曳(yè):拉。③许许(hǔhǔ):拟声词。④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⑤名:说出。⑥变色:面色改变。⑦奋:扬起、举起。⑧战战:打哆嗦,打战。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零数、余数  
(2)如有所语 语: 说话  
(3)其两膝相比者 比: 靠近  
(4)俄而百千人大呼 俄而: 一会儿  
(5)两股战战 股: 大腿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分)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2分)  

15.【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采用了 空间 说明顺序;【乙】文运用 侧面 描写,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精湛。(2分) 
16.【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些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
示例:①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②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答出两条、具有可行性即可;4分)  

【参考译文】
【乙】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起火了!”丈夫起来高叫,妇人也起来高叫。两个孩子齐声啼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啼哭,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崩裂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呼救的声音,(众人)拉(燃烧着的)房屋时“许许”的声音,抢夺财物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意)一种(声音);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部消失。撤去围帐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核舟记》一文抓住“大苏泛赤壁”的主题,紧扣“奇巧”二字,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一展示核舟的各个组成部分,秩序井然。描写舟中人物采取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动作神态,再展现足、膝,符合人们观察事物时视线先平视后下移的习惯,使文章有很强的层次感。
17.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一件你熟悉的工艺品,进行简要介绍。(不少于200字)
【写作示例】
我家有一只水晶烟缸。它外观优美,工艺精妙。
它的轮廓是圆盘形的。底面直径约15厘米,四壁与底面垂直,高5厘米左右。两条垂直相交的凹槽把缸底分成四个区,每个分区内又以此交点为中心,对称分布着四个向日葵图案。周围配上象征阳光的辐射状对称条纹,使得缸底花纹不仅有图案画的严谨工整,还有创作画的独特构思。
缸壁上的图案丰富而富于变化。摆尾的鲤鱼、展翅的蝙蝠、衔灵芝的梅花鹿交替出现在缸壁上,却一点儿也不显得杂乱。以它们为主体,配以周围的梅花、竹枝、海浪、龙门等景物,便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所有组成图案的线条都是精心雕刻而成的。多以平头起刀,在末端延伸成一个尖尖的箭头,颇似毛笔书法中的“悬针竖”,体现了制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课时作业』  下一个『2021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时作业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