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测试B卷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二单元测试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革成果。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
试题预览
第二单元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革成果。
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根据其公共性程度和受益范围的差异,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前者指具有完全意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共同影响的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如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防治、自然保护区设置等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项目;后者介于纯生态公共产品与生态私人产品之间,如污水处理、垃圾收集。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把握好以下原则取向:有利于推进生态产品生产,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让生态产品的生产者切实感受到生态产品生产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推进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要通过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使以生产良好生态产品为重点的地区获得应有受益或补偿;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基于以上原则取向,我国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程中,开展了诸多有益工作,例如,在生态产品的产权上,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制度,培育形成多元化的生态产品市场生产、供给主体;在生态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上,创设生态产品及其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有效的价格发现与形成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态产品市场体系。
但与此同时,一些因素也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以此为抓手,在实践中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建立价值估算体系。目前,科学评价生态产品的技术和核算体系还来形成,使得生态服务市场交易制度、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机制的建立铁乏科学依据。在实践中,一些学者曾分别对我国陆地水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藏北高水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过测算,但这些测算还很初步,还没有形成体系,进而纳入政策制定和应用中。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现行立法缺乏综合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以及可操作性的程序法,特别是生态产品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自然资源户权制度、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等尚未制定实施,难以以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健全市场体系。一方面,当前尚未建立产权归属清晰,开发保护权责明确、监督管理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所有者缺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完善,导致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开发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大量生态产品被免费、无约束地过度使用。
(摘编自陈青《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材料二:
生态产品是有别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第三类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产品,需要梳理其消费属性特征,即属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不同属性的生态产品,公共政策选择和消费理性显然不同。以自然属性产品生物多样性为例,各类生物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也是全世界的,不仅是当代人的,也是子孙后代的,因而必须由国家提供保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表明自然是重要的价值源泉。“两山”理论是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拓展,不仅是对自然创造价值的学理认可,也是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意味着自然也应该参与分配,人类不能占有自然的全部产出,还应留一部分给自然。而人类社会财富,也应该有一部分回馈自然。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测度,生态产品与物质、文化产品既有关联的一面,即提升或贬损物质和文化产品的质量或成色;也有独立的一面,即与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兼容。一些生态产品的生产具有市场刚性,没有替代品,可谓“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全方位、全地城、全过程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对于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民生普惠的天蓝地净水清,显然应该由纳税人共同承担。对于准公共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例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可以由消费者承担部分费用。对于具有私人产品属性的生态产品,例如山耕、山居、野生动物狩猎配额等,源自自然或因自然而升值,应由市场调节供求关系。
(摘编自潘家华《科学梳理生态产品的消费属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产品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纯生态产品比准生态公共品更有价值。
B.想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地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C.自然是重要的价值源泉,也应参与分配,人类应适量占有自然的产出并要回馈自然。
D.目前,生态产品的价值估算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暂时无法纳入政策制定和应用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B.一些生态产品的生产具有市场刚性,没有替代品,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C.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取向,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态产品市场体系,有利于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D.生态产品具有完全意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产品的一项是(   )
A.茶园的茶叶 B.清新的空气 C.宜人的气候 D.清洁的水源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生态产品”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65个字)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就,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亼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
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岀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对于无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
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虛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古镇生成情形的想象及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描述,意在表现古镇先祖们奋斗和坚守的品格。
B.文章说“现代人陷入了新的窘迫,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意在通过对比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
C.文章借“饮者”之口点明美酒对于人生的陪伴作用,与后文“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前后呼应,意脉相通。
D.文章提及盐船、航道、战争,这些事物和美酒共同增加了边地的历史厚重感,作者也因此说“让后人阅读不尽”。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客观而充满感情地表达出对古镇的感受与思考。
B.文章“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一段,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出了古街的风貌,抒发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C.“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说和感悟。
D.文章结尾说芭蕉叶子“谦虚地垂着”,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古镇人的內敛、深沉,也使结尾韵味悠长。
3.本文用词别致,语言典雅,请分别举例说明。
4.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馀,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B.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其畜积足恃 恃:依靠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使……降顺
C.故治国常富 治:治理
D.有人之涂 有:保有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论及灾害的必然性后,就如何应对旱灾和战争接连发问,最后阐明兵旱之灾必将带来深重灾难。
B.甲文第三段直接点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观点,同时指出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重要措施。
C.乙文第一段通过对“民富易治”和“民贫难治”两种情况的阐释与比较,论证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D.甲乙两文都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主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2)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5.请简要概括甲文第三段和乙文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
三、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美朋友滕子京贬谪巴陵郡一年来的政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弹丸之地,竟同时有秦驿道、水道、铁路、国道、高速公路“五道错落呈现,这就是“滇川门户”石门关。
顺着旧石梯来到半山腰,透过树丛,我看到观音寺上方的岩壁上,镌刻着三个孔武有力的字:“石门关”。经岁月风吹雨打,字迹已有些模糊。
我脚下的大关河,蜿蜒流淌在石门关南边,重峦叠嶂间,它不知绕过了多少山的阻拦,谢绝了多少山的挽留,欢唱向前。如果展开一张山区地图,你就能看清,这条河像是经谁的手任意画出来的一团乱线,弯弯曲曲,盘根错节。
站在关口向南眺望,蓝天悠远,大地苍茫,阵阵鹞鹰飞过关楼上空。“五道并行”令人震颤——大关河水道、内昆铁路、昆水公路、秦五尺道、水麻高速公路。五条道路,高低错落,汇奔眼前,各行其道,成就“一目三千年、五路过雄关”的奇观,被誉为古代交通变迁的活化石。
大关河水道,①___________。清朝乾隆时,大关河航道在此扬帆启程:云南东川的京铜、昭通的朱提银,沿石门关下的朱提江千里迢迢运往北京。沿途白帆林立,檣橹浮动,号子震天,军事关隘山麓也成了货物堆积、票号往衆、人头攒动的集镇埠头。银光闪闪的朱提银自古享誉海内外,《汉书・地理志》曰:“朱提,山出银。”《后汉书-郡国志》亦曰:“朱提,山出银、铜。”
今天,古驿道早已失去交通功能,②___________,时而船舟横渡,时而汽车疾驰,时而火车轰鸣……河面白鹤掠过,天上雀鸟欢叫,形胜之地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交通走廊。
1.文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弹丸之地 B.孔武有力 C.千里迢迢 D.波澜壮阔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条河弯弯曲曲,盘根错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迹。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新发现9处烽燧遗址,激活了人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对于理解当地雅布赖手印岩画、曼德拉山岩画,以及近期在该区域发现的多处人面像岩画,青铜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等具有重要意义。
六、改错题
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②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地发挥重要作用,③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智能化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方向。④发达国家致力于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优势保持制造业的领跑地位。⑤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突飞猛进,⑥实现了产出规模世界第一的瞩目成绩,⑦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匮乏等问题严峻,⑧制造业大国地位仍然承受巨大冲击。
七、材料作文
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要求:(1)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2)观点明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D; 3.A; 4.生态产品是有别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公共产品。
5.①首先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接着介绍了生态产品的特点及分类。②然后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原则取向及我国开展的有益工作。③最后论述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解析:1.A项,“纯生态产品比准生态公共品更有价值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比较之意。B项,“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地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分析错误,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并非最主要的因素。D项。“还不是十分完善”说法错误,从材料一中的“技术和核算体系还未形成”“还没有形成体系”可知。
2.扩大范围,这只是纯生态公共品。
3.“茶园的茶叶”是物质产品,是农产品。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要求给“生态产品”下一个简要定义,我们先要了解下定义的相关知识。在材料中找到与该概念相关的内容,再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一般回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方面的内容。 
2.答案:1.B; 2.D; 3.用词别致:示例1:如“品咂山中岁月”中的“品咂”,用于“山中岁月”,使得与滋味不想干的岁月有了味道。示例2:如“让后人阅读不尽”中的“阅读”,用于“水痕”,使得水痕有了内容,如同文字。
语言典雅示例1:如“首尾不断……乃声声帆影远”,化用前人诗句,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示例2:如“无酱不欢……用于佳肴”,句式整齐,有文言色彩,凝练厚重。
4.①文章通过写酿酒的缘由,描绘了古镇偏僻幽美的山水和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②通过写酿酒条件和技法的独特,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③借饮酒思源,回顾古镇悠远深邃的历史。④借品尝老酒,展现出古镇厚重的文化内蕴。
解析:1.“表现出农耕时代的古人悠闲和超然”错。
2.“以此凸显古镇人的内敛、深沉”错。 
3.答案:1.B;2.C;3.D
4.(1)从事生产的人很少,可是浪费粮食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2)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称王。
5.①甲文:战胜外敌,招来远人,国富民安。②乙文:促进物产流通,吸引百姓,国家富足,成就王业。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天下大屈”句子结构完整,“有勇力者”指有勇气和力量的人,应该作后一句的主语,所以“有勇力者”前面应该断开,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主要区别在“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这句的断句中,首先找到这句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有勇力者”“罢夫羸老”“骨”;再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和动词性词组,“聚徒”“衡击”“易”“咬”;然后根据主谓宾的结构组织句子,“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和“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这样断句句子结构完整,所以可排除D项。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故治国常富”,根据句子结构特点,“治国”应该是作名词,翻译为“治理得好的国家”,所以此处的“治”应该是形容词,可翻译为“治理得好,安定太平”,而不是“治理”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项,“都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错误。乙文没有批判社会现实。乙文主要是用“对比论证”论述“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1)生之者:从事生产的人,“生”作动词,从事生产;靡之者:浪费粮食的人;何得:怎能;蹶:竭尽、耗尽。(2)粟:代指粮食;亡:灭亡;霸:名词作动词,称霸;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甲文第三段中的“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可提炼出战胜外敌;“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可提炼出招来远人;“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可提炼出国富民安。乙文第二段中的“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可提炼出促进物产流通;“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可提炼出吸引百姓;“入粟多则国富”可提炼出国家富足;“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可提炼出成就王业。
【参考译文】
【甲】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穷尽。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背弃根本,趋向末端(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残忍暴虐的行为公开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从事生产的人很少,可是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测试A卷语文试题』  下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评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