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六次复习检测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3月1日9:00-11:30】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
试题预览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3月1日9:00-11:30】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六次考前基础强化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振兴不仅是有利于农村的事情,还对全国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就像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而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从国家全局层面而言,至少具有三大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巩固中国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就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乡村不仅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而且还是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是国家生态涵养的主体区。中国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山区还处于或者紧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比如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乡村。如果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开展这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将极大增强中国农村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蓄洪防涝、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对立。城乡对立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便造成了事实上的城乡对立。对此,工业化方式改造农村根本不可行,近年来工业向农村的自发转移更多的是污染性行业的转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迫使更多农民离开农村,进一步加剧农村经济贫困和人口凋敝的情形,从而加剧城乡对立矛盾。如果用生态化改造农村,让农村变得比城市更美,那么城市人口自然愿意到农村去。如此,美丽乡村不仅不会大规模人口流失,而且会成为吸引城市人口的净流入地,产业、资本、基础设施、教科文卫资源等也随之自觉主动地向农村转移,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最终城乡对立消除。可见,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汇聚于生态文明,当农村生态文明建成之时,也就是城乡对立消除之时。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有利于国人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文化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历史悠久的延续性文化,传统村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演进的见证者,是中国人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梁漱溟曾提出“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的论断。近年来,中国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大量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的思想观念、日常互动、行为方式和处世规则都深深打上乡土文化的印记,但是进入城市后他们不得不去适应城市,难免经历文化的冲突、分裂和挣扎,这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农民工精神贫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城市病”使得城市居民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单调的快节奏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温情的传统乡土文化。可见,在经济社会高度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故乡仍然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因此,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恢复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更是重塑山水村落一体、田园牧歌交融的人文盛景,给予农民和农民工对美丽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给予城市居民“根”的归属感,让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节选自李娟、杨朔《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融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梁漱溟先生认为,乡村建设其实并不是真正地建设乡村,而是在对整个中国社会进行建设。
B.农村生态文明的建成,最终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矛盾,使城乡达到和谐发展和共同
富裕。
C.进入城市后农民身上深深的乡土文化印记与城市文化间的冲突,是城市农民工精神贫瘠的重要原因。
D.在振兴乡村时应将其与生态文明相结合,以利于中国社会建设,因为乡村是国家生态涵养的主体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乡村振兴的三大作用。
B.第二段用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的例子,阐明了乡村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
C.第四段从城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两方面入手,较全面地论述了乡村是人们心灵的寓所。
D.文章主体部分论述时层层递进,最后落脚于振兴乡村对国人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既关乎经济的振兴,也关乎生态的修复与文化的归属,其意义是多维度的。
B.如果乡村振兴不能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可能会带来过度耕作、过度放牧等忧患。
C.目前,我国对农村的改造以工业化方式为主,这一方式加剧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
D.习近平曾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与文章第四段是相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昨天发布《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0)和《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2020》。两份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福利、儿童保护、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四个方面均进展显著,总体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在儿童政策进步指数方面,北京居首。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20》关注儿童福利与保护制度体系建设,首次回顾了过去十年来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报告显示,更多儿童享受津贴和救助保障。2010年,我国建立了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孤儿弃婴津贴制度,随后,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津贴制度逐步确立。2018年纳入孤儿、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制度儿童717.6万名。2010年至2018年间,三项制度保障标准和支出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2019年,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近20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获得保障,30个省份公布了地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
《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2020》显示,在儿童政策进步方面,京浙苏沪鄂连续7年稳居前十,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北京在多方面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北京出台《北京市收养家庭能力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弃婴救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管理工作,完善收养程序,规范收养行为,更好地保障被收养儿童的合法权益;北京检察机关率先响应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共同签署的《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合作框架协议》,在依法办理案件的同时,与共青团组织合作建立跨部门、多专业的社会支持体系。2018年北京县级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覆盖率已达75%,位列全国第一。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儿童政策进步指数2020发布》北京居首》2020年6月1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2020年12月18日)
材料三
据联合国新闻,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日发布的一项新的分析报告指出,在新冠大流行之前,估计每6名儿童中就有1名(相当于全球有3.56亿名)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在新冠疫情下这种情况注定将显著恶化。
《全球收入贫困儿童估计:最新数据》指出,社会安全网有限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三分之二的儿童生活在平均每人每天1.90美元或更少的家庭中,这一指标是衡量极端贫困的国际标准。南非极端贫困儿童占全世界近五分之一。2013年至2017年间,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儿童人数减少了2900万。然而,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警告说,近年来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十分缓慢,分布不均,且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经济影响将使其面临逆转的风险。除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世界所有区域的儿童极端贫困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撤哈拉以南非洲每天靠1.90美元挣扎求生的儿童绝对人数却增加了6400万,从2013年的1.7亿增加到2017年的2.34亿。
分析报告称,儿童贫困在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国家更为普遍,这些国家超过40%的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的家庭中,而在其他国家,这一比例接近15%.当前的新冠危机将继续对儿童、妇女和女孩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有可能使来之不易的性别平等成果发生逆转。
报告认为,无论是在新冠紧急应对措施中,还是在较长期的复苏中,社会保护措施在缓解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应对机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国家通过扩大社会保护方案,特别是现金转移来应对危机。现金转移为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是当与其他儿童发展措施相结合时,现金转移已被证明能够解决多维贫穷问题,并可改善儿童的健康、营养和认知状况。然而,其他一些应对措施都是应急的,无法带来大规模的复苏并具有长效性,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扩大和调整其社会保护制度和方案,以应对未来的冲击。
(摘编自界面新闻《六分之一的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2020年10月20日)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1显示,2019年我国儿童救助机构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孤儿收养人数却明显下降,说明收养工作成效低于往年。
B.图2显示,2011年至2019年,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逐年增加,其中2012年增幅最大,2014和2015年增幅较小。
C.图3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我国无论是婴儿还是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都明显下降,但城乡不均衡值得关注。
D.近十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在孤儿收养和农村儿童健康方面仍需
作出较大的努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就两份研究报告概述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方面的工作,着重突出我国在儿童保护制度与政策方面的成就。
B.材料二客观有说服力,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展现了我国2019年在儿童福利与健康方面的具体情况,及与往年的比较。
C.材料三显示,新冠疫情将加剧世界儿童贫困问题,可能使来之不易的减少极端贫困儿童成果和性别平等成果发生逆转。
D.据材料三,现金转移在缓解穷人和弱势群体的应对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无法带来大规模的复苏,不具有长效性。
6.假设北京市需长期对口支援南非某一地区以缓解儿童贫困状况,它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援助?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相机的事
李娟
本来我有一个数码相机,可惜坏了。没有相机,固然错过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镜头,但进城修理的代价也令人惊叹。权衡一番,便一直塞在马鞍下再没管过它。
没有相机的日子里,我常常面对一幕幕美景发呆。有时抬头,看到云如天鹅羽毛般,一丝一缕拂过冰凉光滑的蓝天……那种时刻,难免会因没有相机而难过,而孤独。
还有那些深陷在碧绿山坡半腰上的羊道,纤细而深刻,十几条、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并行蜿蜒,顺着山势音乐般熨帖地起伏扭转。
还有阴天里雨水初停的时刻,沼泽里的叶片密密地挤生,每一片叶心都珍藏一颗完美精致的水珠。
有相机又能怎样呢?我又能重现些什么,留住些什么呢?有相机的时候,我和这个世界隔着一架相机,没相机的时候,隔着的事物则更为遥远。
我永远也不曾-并将永远都不会-触及我所亲历的生存景观的核心。它不仅深深埋藏在语言之中,更是埋藏在血肉传承之中,到处都是秘密。坐在大家中间,一边喝茶,一边听他们津津有味地谈这谈那……我无法进入。我捧着茶碗,面对着高山巨壑。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障碍,更是血统的障碍。
我并非缺少工具,也非时间不够,而是根本就没有入口。
对我来说,最寻常、最单调的生活也如大海般深不见底。斯马胡力赶羊时发出的各种吆喝声,羊能听懂,我却听不懂。大狗班班认得自家的牛羊,若有别人家的牛靠近盐槽,就吠叫着把它赶开。而我非得走近了仔细辨认烙在牲口耳朵上的标记。
我太过懦弱,无力承担。每当我面向一幕陌生而惊心的情景,举起相机-更像是躲藏在相机这样一个掩体之后。我不敢直视。像是一个说过谎的人。所谓的“孤独感”,总是尴尬又悲伤的。
然而不止这样,也不止是我。面对外部世界的喧嚣,眼下这荒蛮之地的游牧民族又何尝不孤独呢?当我走进牧场的泥土小屋,看到阴影中的人们紧围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电视上布满雪花点,但还是能看清画面中的家庭极富有,家居富丽堂皇,庭院整齐考究。我又看到屏幕前所有的面孔都安静、认真,所有眼睛滋味无穷。年轻人向往着,年长者则惊奇而赞赏。这也是相机难以记录,无法说清的。
更多更宽广更强烈的冲击,是再偏远的角落、再执拗的心灵也无从回避的。流行哈萨克族歌曲中花哨的装饰音,年轻人服饰上夸张而无用的饰物,深山小道边遗落的垃圾食品包装袋……世人都需平等地进入当下世界,无论多么坚牢的古旧秩序都正在被打开缺口。虽然从缺口进进出出的仍是传统事物,但每一次出入都有些许流失和轻徽的替换。
是的,生活之河正在改道,传统正在往旧河床上一日日搁浅。老人们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年轻人就已经自若地接受了新的现实。这又有什么错呢?世间的心灵不都渴望着、追逐着更轻松更愉快的人生吗?那么,还是先不要去可惜吧。还是先谅解了再说。先收起相机,把眼前的一切接受了再说……
偶尔在天气晴朗,大家悠闲又愉快的时候,我会主动提出为大家照相。于是所有人如过节一样快乐,纷纷换上最好的衣服。合影时大家扁着嘴,丝毫不笑。似乎越严肃越气派。
对于拍照这事,大多数时候我仍深感不自在。我没法令大家理解自己拍照的这一行为。我在这里生活,我的相机令我的介入成为“强行”的介入,令我与大家的相处形成某种对立状态。这种对立不公平、不自然,且不地道。当我举着相机对准别人时,总觉得像是举着枪对准了别人……不知这到底
出自怎样的一种怪异心态。总之,我想留存大家的生活,到头来,却干扰了大家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我使大家的生活成为表演。当我一举起相机,生活、劳动中的人们立刻调整坐姿,扯扯衣角,换了表情-作给外人看的,端庄而防备的表情。
是的,总是这样的-本来所有人好端端围坐一席,舒适地说笑、进食。我的相机一出现,大家把碗一推,忙乎起来。老奶奶打开木箱,取出洗衣粉洗脸。主妇和女孩子纷纷跑到毡房后,换上出门做客时才穿的外套和鞋子。小伙子们大力擦皮鞋。这相照得真没意思。
相机平添的其他烦恼就更多了。比方说,我在弹唱会上拍的好多精彩画面,没几天就被卡西帕悄悄地、统统地删掉了……真是又心疼又难过。但怎么能指责这个小姑娘呢?而那些拍下的照片,又何尝真正属于过我。它们只是藉由我的相机凭空出现在这世上。如果我从不曾使用过这架相机,从不曾攫取过这些美妙瞬间,那伤心何来?像一个走了弯路的人,白白地辛苦,又无端地生气。
另外,相机坏了之后,大家都很生气,气我没本事修好它。若没相机的话,自然也就没有这么一茬责怨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展现一幕幕美景时,作者善于使用比喻、通感、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大自然令人惊叹的景致。
B.作者在试图触及“蛮荒”游牧地区的生存景观核心的过程中,遭遇了语言和血统两个方面的
障碍。
C.牧场泥土屋里的人都被电视中的外部世界生活所打动,说明他们的古旧传统在冲击中已彻底
流失。
D.文章开头写错过的许多镜头,结尾写大家的生气责怨,首尾围绕相机损坏一事,形成了巧妙
照应。
8.作者三次提到“孤独”,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三种“孤独”的理解。(6分)
9.“相机”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摧户部主事。曹务丛脞,处之悉有条理。成祖即位,或执原吉以献。帝释之,转左侍郎,与蹇义同进尚书,偕义等详定赋役诸制。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请循禹三江入海故迹浚吴淞下流。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黄泄从之役十余石人愿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感景不张燕旦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言水虽由故道入海,而支流未尽疏泄,非经久计。明年正月,原吉复行,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九月工毕,水泄,苏、松农田大利。三年还。其夏,浙西大饥,命原吉率俞士吉、袁复发粟三十万石,给牛种。姚广孝还自浙西,称原吉曰:“古之遗爱也。”十九年冬,帝将大举征沙漠。命原吉与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议,皆言兵不当出。未奏,会帝召宾,宾力言军兴费乏,帝不怿。召原吉问边储多寡,对曰:“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青选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帝怒,立命原吉出理开平粮储。而吴中入对如宾言,帝益怒,召原吉系之内官监,宾惧自杀。明年北征,以粮尽引还。已,复连岁出塞,皆不见敌。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崩,太子令出狱,与议丧礼,复问教诏所宜。仁宗即位,复其官。已而仁宗崩,宣宗即位,以旧
辅益亲重。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囊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卒,年六十五。赠太师,谥忠靖。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尝夜阅爰书,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
B.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
C.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日/民劳/吾何忍独适/
D.上接太湖/而度地为闸/以时蓄泄/从之/役十余万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此处是指根据人名中的字义或为表其德而另取的名字,也称“表字”。男子二十岁冠礼、
女子十五岁笄礼后取,供自称时用。
B.户部是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财经的部门。源于先秦,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等,唐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C.车驾指帝王坐的车,也作“帝王”的代称。各朝代尊称帝王的词很多,如:“陛下”“圣躬”
“元首”“官家”“万乘”“天子”等。
D.爱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秦汉时通行,包括检举笔录、现场勘验笔录、查封财产报
告、追捕犯人报告等内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原吉少年上进,事母以孝。原吉少年丧父,努力学习,赡养母亲;他学习专注,太学同学大声喧笑,他却端坐不动。
B.夏原吉勤于政务,体恤军民。治理浙西大水时他与民同苦,批阅死刑文书时他心怀恻隐,随皇帝出巡时与将士同甘苦。
C.夏原吉心胸宽广,雅量过人。同僚官员有好建议,夏原吉马上采纳,有小错的他却为之遮掩,
甚至时时称赞对方的才能。
D.夏原吉为人小心,慎独自守。与同僚在外饮酒,雪夜经过皇宫大门时,有人不想下车,他却认为不能降低做人的准则。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5分)
(2)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临行与故游夜别
何逊
历稔①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②。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注:①历稔(rěn):历年。稔,谷熟,谷一熟为一年。②群匹:群朋,即诗题中的“故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二句中,诗人开篇委婉表示了自己不忍与共事多年、情好谊笃的故游诸人离别。
B.在三、四句中,诗人从眼前所见实景写起,并由此发出喟叹:自己一去,不知何时方归。
C.整首诗以设问作结,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盛会难再”的深沉感慨,且能使人产生遐想。
D.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寻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来,诗歌显得自然别致,而又颇为动人。
15.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生动描写琅琊山一日之间的景物的两句是“          ,         ”。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关心之情的两句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期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即使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落得“        ”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格是一种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一种信念,信念如山在野,          。信念能否形成,有助于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范的树立。当我们述说人事,歌颂英雄,甚至亲身感受那些开国元勋、将军元帅、教授学者或者能人强人们的惊人业绩时,其实这种感受中常常有一部分是感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    )。文天祥宁死不叛,        的正气;戊戌义士谭嗣同坐等清廷来拘,愿为变法流血的自豪;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写绝笔书的慷慨;周恩来长年日理万机,无私无怨的大度;彭德怀在庐山一人独谏万言,        群小的骨气,这些都远远超出他们所为之事的意义,而特别爆发出一种精神的冲击波和辐射力。当我们数典寻祖时,要感谢这一串串巨星为我们划出的精神轨迹。这时我们才真正地感觉到,虽然这些具体业绩         ,但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星座。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山仰止   披肝沥胆   不齿   时过境迁
B.高山景行   肝胆相照   不齿   时过境迁
C.高山仰止   肝胆相照   不耻   物换星移
D.高山景行   披肝沥胆   不耻   物换星移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信念既成,会树立起社会、个体乃至群体的规范
B.信念能否形成,将影响个体、群体乃至社会规范的树立
C.信念能否形成,会树立起个体、群体乃至社会的规范
D.信念既成,关系到群体、社会乃至个体规范能否树立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执着地完成某件事上
B.常常愈显强大而愈发照耀在我们的身边
C.这种人格魅力超越事件本身的意义
D.他们的人格魅力早已驾凌于万众之上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以往的研究认为熬夜引发的猝死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长期熬夜引发的猝死,问题或许不在大脑或心脏,    ①   。经常熬夜,   ②    ,
这些氧化物会摧毁肠道细胞膜,使细胞不能从外部吸收营养,继而导致细胞死亡,使组织器官衰老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还会引发猝死。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通过给基因和人类非常相似的果蝇补充抗氧化物后,那些睡眠被剥夺的果蝇在使用了抗氧化物后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果蝇的寿命。所以长期熬夜的人,   ③   ,以清除肠道内的氧化物,降低睡眠不足带来的健康风险。
21.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右图是该节日的标志,请写出除文字以外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过去了,有的人留在了时光里,更多的人在当下奋勇前行。全球无数科研人员在为新冠疫苗废寝忘食,与病毒争抢时间;维也纳金色大厅照样举行新年音乐会,为人类的勇敢奏响颂歌;各界企业家为突破困境努力转型,维持运转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西玉林市、柳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下一个『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