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淮左名都)》精品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淮左名都)》精品练习(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一、基础素养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暮霭(ǎi)凝噎(yī)夜雪初霁(jì)戍角(shù)B.荠麦(jì)豆蔻(kòu)怆然(chuànɡ)弥望(ní)C.姜夔(kuí)萧条(xiāo)留恋(liàn)窥江(kuī)D.那堪(kān)芍药(sháo)俊赏(shǎnɡ)黍离(sù)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
试题预览
2021届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
一、基础素养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暮霭(ǎi)  凝噎(yī)
夜雪初霁(jì)  戍角(shù )
B.荠麦(jì)  豆蔻(kòu)
怆然(chuànɡ)  弥望(ní)
C.姜夔(kuí)  萧条(xiāo)
留恋(liàn)  窥江(kuī)
D.那堪(kān )  芍药(sháo )
俊赏(shǎnɡ)  黍离(s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B.自度此曲  度:构思。
C.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D.予怀怆然  怆然:悲伤的样子。
3.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月,“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5.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列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2)姜夔《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战争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的句子,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素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7~8题。
7.下列对《扬州慢》序文及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B.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C.作品实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虚写战争的创痛。两相比照,“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D.自从宋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犹厌言兵”四字,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8.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淡黄柳
姜 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 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即小乔。后汉乔玄次女为小乔,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
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D.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1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 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①萤暗,藓阶蛩②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 ③。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④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⑤闲看月。
【注】 ①篠墙:竹篱院墙。②蛩:蟋蟀。③啼 (jué):杜鹃鸟。④文君:西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借指友人的妻室。⑤玲珑:皎洁、晶莹。
1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着重描写了初秋寂寞萧条的庭院景色,莲花脱落了粉色的花瓣,梧桐树吹下带绿的叶子。
B.“暗雨乍歇”写天气突然转晴,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
C.莲花、梧桐、萤虫、蟋蟀,词人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听觉,营造了一种冷清凄迷的氛围。
D.“送客”句表明所写场景由庭院移至水边,“西去”指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送行不止一次。
12.词的下阕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
(三)语言表达
13.依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情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①__,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②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③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噎读“yē”;B项,弥读“mí”;D项,黍读“shǔ”。
2.答案:B
解析:B项,度:谱写,作曲。
3.答案:D
解析:D项,年年/知为/谁生?
4.答案:D
解析:“丙申”是干支纪年;“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5.答案:B
解析:B项,“杜郎”指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
6.答案:(1)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3)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7.答案:C
解析:C项,应为“虚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富庶,实写战争的创痛”。
8.答案:贯穿全篇的“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具体表现在:“淮左名都”“春风十里”“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这些虚实描写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痛。
9.答案:B
解析: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C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D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
10.答案:①词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词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词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词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词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
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我之境”的分析,实际上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与归纳。答题时可根据题目对“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从“我”的思想情感与“物”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
11.答案:B
解析:B项,“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理解有误,一场秋雨刚停歇,庭院景物更显萧瑟凄凉,又见暗淡萤火,闻凄切虫声,离别愁绪更添一层。
12.答案:主要使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手法。前六句着重写江边送别的情景,通过“西风”“洲渚”“烟水”“船棹”“行舟”等眼前之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六句写词人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解析:通过“又对西风离别”可知是眼前的实景;“想文君望久”“归来后”是想象离别之后的情形。表达的情感结合“销魂处”“送客重寻西去路”分析,可知是依依不舍之情;结合“翠尊双饮”“闲看月”分析,可知是词人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13.答案: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解析:解答时,应首先准确理解词句的意义,再结合自己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词句所表现的情景。
14.答案: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解析:第①空,根据“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及“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可知应该填“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第②空,根据“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可知应该填“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第③空,根据“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进行推断,应该填“可以转变风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精品练习』  下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A卷基础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