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同步训练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梅岭三章》同步训练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梅岭三章》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A.现代诗 B.格律诗C.自由诗 D.古体诗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春暖花开时节,樱花基地游客特别多,下午三、四点钟还有人来。B.你问我原定的《梅岭三章》为什么换成了《驿路梨花》?我怎么知道?C.张华上了北京
试题预览
《梅岭三章》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 )
A.现代诗 B.格律诗
C.自由诗 D.古体诗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时节,樱花基地游客特别多,下午三、四点钟还有人来。
B.你问我原定的《梅岭三章》为什么换成了《驿路梨花》?我怎么知道?
C.张华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南翔技校,我在一家公司当了文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黄河大合唱》演唱开始,班长紧张地指挥我们:“风在吼,马在叫,预备——叫!”
二、现代文阅读
天寒又见梅花开
①也许是受古代文人的影响,我一直喜欢顶霜傲雪的梅花。
②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太阳挂在空中,很明艳,却总好像放不出一点热量的光芒。一排排落尽树叶的杨树树梢吱吱地奏着寒冷的冬曲,更加衬托出寒彻刺骨。街上行人渐稀,都给寒冷的北风逼仄到温室里去了,只剩下一天一地的寒潮。这时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的降临,那真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天寒又见梅花开。我家室内阳台上的那株腊梅又开花了。正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深吸一口,就吸进了梅花诗意盎然的气息。
③到过广州南雄梅岭的游客或许知道,在梅关古道南坡的“半山亭”旁,安放着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何香凝的一首《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初绽的梅花让何香凝想到北伐战争的艰难曲折和革命志士的坚定的革命精神。1926年12月7日,何香凝来到广东大余县时,正值冬日,梅岭为大雪覆盖,只有红白的梅花盛开,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何香凝,以致她在岭下等船时,又独自返回梅岭观赏。梅花傲立雪中,悄然开放,何香凝感慨无限,赋诗一首《重游大庾岭》:“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梅兰菊竹同时会,羡煞庾山独占魁。”表达了自己相信革命终有一天要胜利的信念。
④见过梅花绚丽灿烂之后,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感受了梅花的孤清高洁,见过梅花报春而后隐去,这些,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一切的疲惫、烦忧、离愁都暂时隐退,心里盈满的就会是春的消息。梅开与不开,也总会让 人生发缤纷的联想。“乱写梅花纵复横,千株万株虬如铁。”这是当年武将彭玉麟看梅的感 觉。“霜月正高花下饮,酒阑长啸过梅关。”陈元晋对月饮酒后,酒壶一甩,吼着嗓子走向了梅关,这是文人的感觉。清代著名词学家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之一):“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香雪”,指梅花,他说我有江南的铁笛,我要靠近一枝香雪的梅花,而且要“吹彻玉城霞”,使我的笛声一直飘到天上,飘到“玉城”的云霞之中。张惠言说,因为我受了感动,所以我要让铁笛声音一直传到天上的玉城,让那玉城上的云霞都受到感动,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⑤我赞美梅花,我崇尚梅花高洁的品格。由此,我联想起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孝敬公婆的感人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叫王梅,在高密一家金融部门工作。一听她的名字,就让人想到梅花,她的人品犹如梅花。那是去年冬天梅花盛开的时节,她的年已80岁的婆婆因摔倒跌成重伤造成骨折,卧床不起,需要照顾。她的85岁的公公因腹部主动脉血管瘤,亟需手术治疗。这当儿,工作上一向要强的王梅,一边劝身体还在养病的丈夫,一边联系潍坊人民医院需手术治疗的大夫。等到潍坊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公公作为85岁高龄虽然手术成功,但身体极度虚弱。三天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公公拉尿在床,都由她一个人收拾,不明内情的病人家属夸这位老人有个“好闺女”!过年回家后,需要24小时轮流看护,这副重担又几乎全部落在了这位柔弱的女子身上。俗话说: “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对王梅来说,“公婆就是俺爹娘”。在她看来,“照顾好公婆,才是俺做儿媳的本分呢!”有同事这样赞美她道:“王梅心中有大爱,困难面前不言败;伊人心中有大德,绚丽梅花朵朵开!”
⑥别样梅花别样情。辗转斗室,静观梅花,无言诉说着倾慕,尽情享受着心灵的纯净安然。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3.文章以“天寒又见梅花开”为题,有什么好处?
4.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文字的妙处。
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
(2)第③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5.从第④段看,梅花在精神上给人哪些影响?
6.本文第⑤段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它们各自在文中的表 达效果。
(链接材料)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它们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本文第⑤段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赵廷河的《天寒又见梅花开》一文,回答小题。
①也许是受古代文人的影响,我一直喜欢顶霜傲雪的梅花。
②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太阳挂在空中,很明艳,却总好像放不出一点热量的光芒。一排排落尽树叶的杨树树梢吱吱地奏着寒冷的冬曲,更加衬托出寒彻刺骨。街上行人渐稀,都给寒冷的北风逼仄到温室里去了,只剩下一天一地的寒潮。这时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的降临,那真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天寒又见梅花开。我家室内阳台上的那株腊梅又开花了。正所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深吸一口,就吸进了梅花诗意盎然的气息。
③到过广州南雄梅岭的游客或许知道,在梅关古道南坡的“半山亭”旁,安放着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何香凝的一首《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初绽的梅花让何香凝想到北伐战争的艰难曲折和革命志士的坚定的革命精神。1926年12月7日,何香凝来到广东大余县时,正值冬日,梅岭为大雪覆盖,只有红白的梅花盛开,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何香凝,以致她在岭下等船时,又独自返回梅岭观赏。梅花傲立雪中,悄然开放,何香凝感慨无限,赋诗一首《重游大庾岭》:“十月重观岭上梅,黄花笑雪傲霜开。梅兰菊竹同时会,羡煞庾山独占魁”。表达了自己相信革命终有一天要胜利的信念。
④见过梅花绚丽灿烂之后,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感受了梅花的孤清高洁,见过梅花报春而后隐去,这些,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一切的疲惫、烦忧、离愁都暂时隐退,心里盈满的就会是春的消息。梅开与不开,也总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乱写梅花纵复横,千株万株虬如铁。”这是当年武将彭玉麟看梅的感觉。“霜月正高花下饮,酒阑长啸过梅关。”陈元晋对月饮酒后,酒壶一甩,吼着嗓子走向了梅关,这是文人的感觉。清代著名词学家张惠言的水调歌头(五首之一):“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香雪”,指梅花,他说我有江南的铁笛,我要靠近一枝香雪的梅花,而且要“吹彻玉城霞”,使我的笛声一直飘到天上,飘到“玉城”的云霞之中。张惠言说,因为我受了感动,所以我要让铁笛声音一直传到天上的玉城,让那玉城上的云霞都受到感动,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⑤我赞美梅花,我崇尚梅花高洁的品格。由此,我联想起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孝敬公婆的感人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叫王梅,在高密一家金融部门工作。一听她的名字,就让人想到梅花,她的人品犹如梅花。那是去年冬天梅花盛开的时节,她的年已80岁的婆婆被摔倒跌成重伤造成骨折,卧床不起,需要照顾。她的85岁的公公因腹部主动脉血管瘤,亟需手术治疗。这当儿,工作上一向要强的王梅,一边劝身体还在养病的丈夫,一边联系潍坊人民医院需手术治疗的大夫。等到潍坊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公公作为85岁高龄虽然手术成功,但身体极度虚弱。三天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公公拉尿在床,都由她一个人收拾,不明内情的病人家属夸这位老人有个“好闺女”!过年回家后,需要24小时看护,这副重担又几乎全部落在了这位柔弱的女子身上。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对王梅来说,“公婆就是俺爹娘”。在她看来,“照顾好公婆,才是俺做儿媳的本分呢!”有同事这样赞美她道:“王梅心中有大爱,困难面前不言败;伊人心中有大德,绚丽梅花朵朵开!”
⑥别样梅花别样情。辗转斗室,静观梅花,无言诉说着倾慕,尽情享受着心灵的纯净安然。此情此景,我的情牵梦绕,我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7.请阅读第④段,分点简述梅花给人带来的影响。
8.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10.文章以“天寒又见梅花开”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分点简析。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茅盾《白杨礼赞》)
(1)本文中的第⑤段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请简析这样的设计在各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本文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课文《梅岭三章》,回答下列问题。
12.解释下列词语。
(1)意如何:
(2)泉台:
(3)旧部:
(4)阎罗:
13.第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14.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15.“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四、填空题
17.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写美丽汉字,读经典诗文。我们中学生还应该博览群书。读古典名著,我们知道,/(A)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封建社会晚期的时代缩影,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性格各异,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B)读现代诗歌,明白了《梅岭三章》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诗人借意象既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必胜的革命信念。/(C)读国外经典,从短篇讽刺小说《变色龙》中,我们了解到,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作者借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行动物,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批判社会上的一种人。/(D)读文言作品,无论是不畏强暴的唐雎,还是不受“嗟来之食”的孟子,还是勤奋求学的宋濂,都在激励我们,让我们学会选择与坚守。
五、基础知识综合
18.根据要求填空。
(1)《梅岭三章》作者是________,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这三首诗是诗人于__________年,在江西________被困于树丛密草间20多天时写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2)《梅岭三章》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3)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梅岭三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有这种气势。
(3)《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阅读以下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甲)现在只有三个疲惫、赢(léi/ying)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伟大的悲剧》
(乙)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 (zhàng)壁了。
-一《故乡》
(丙)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qiao/qiǎo),意味应是深长的。
-一《灯笼》
(丁)取义成 (rén)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19.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羸(______)弱 厚(______) (zhàng)壁 幽悄(______) 取义成(______)(rén)
20.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乙)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丙)和(丁)分别是吴伯箫的散文和陈毅的诗歌作品。
B.(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按诗句字数常分为“五律”和“七律”,通常每首八句四联,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对仗。
C.(民俗)“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社”类似于节日,这天古人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社戏》里的“社”为行政区域。
D.(时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中“漏断”指的是天快亮时,而“是日更定矣”中“更定”指的是深夜时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了解。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形成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梅岭三章》从形式看是绝句,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本诗为七绝。据此分析,应选B。
2.D
【解析】试题分析:A句连续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时,中间不用“顿号”。B句这是个陈述句,不用“问号”。C句“当了文员”后应该使用“冒号”。
3..标题一语双关,既指植物梅花,也指文中的王梅这个人;标题将以“天寒”衬托“梅花顶霜傲雪的品格”,突出主题。
4.(1)这段文字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腊梅不胜娇羞和散发馨香的情态,突出了梅花凌寒开放的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腊梅的由衷赞美之情。 (2)内容上,借何香凝的两首诗侧面赞颂梅花的高洁品格和给人的精神启迪,结构上,引出下文写梅花的诗句及其给人精神启迪的联想。
5.(1)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2)总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
6. 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的手法。 (1) 本文第⑤段借梅花高洁的品格赞美王梅悉心照顾公婆、心中有大爱的美德; (2)链接材料借白杨树的不平凡赞美北方的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分析】
3.试题分析:考查文题的作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答。“天寒又见梅花开”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植物梅花,也指文中的王梅这个人;深层含意:以“天寒”衬托梅花顶霜傲雪的品格,突出主题。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4.试题分析:(1)欣赏文句。“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各尽其志,散发着馨香。”显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腊梅的情态外,还要答出作者对腊梅的情感。(2)考查语段的作用。考查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来作答。内容上,赞颂梅花的高洁品格和给人的精神启迪,结构上,引出下文的写梅花的诗句及其给人精神启迪的内容。这是语段作用题的一般的解答方式。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题干问从第④段看,梅花在精神上给人哪些影响。一定要看懂语段的内容。可从语段中提取关键句作答。如“见过梅花绚丽灿烂之后,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梅开与不开,也总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等。
6.试题分析:比较阅读。问表现手法的异同及表现手法的作用。从两文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上看,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对第⑤段作用:借梅花高洁的品格赞美王梅悉心照顾公婆、心中有大爱的美德;对链接材料作用:借白杨树的不平凡赞美北方的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总之,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文章的中心或作者的情感倾向。
7.(1)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2)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
8.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腊梅不胜娇羞和散发馨香 的情态,突出其凌寒开放的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9.内容上:(这一节写室外的梅花,)用何香凝的诗赞美梅花高洁的品格,也隐含了对老一辈革命志士精神品格的景仰;结构上:承接上文我家室内娇羞开放的腊梅花,引出下文写绚丽灿烂之后的梅花,(从“报春而后隐去”的角度赞美梅花)。
10.①一语双关,既指梅花,又指王梅这个人;②用“天寒”衬托梅花凌寒开放的高洁品格;③突出(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11.(1)象征(联想、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2)本文:借梅花高洁的品格赞美王梅孝顺照顾公婆的美德;链接材料:用白杨树的不平凡赞美北方的农民和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精神。
【分析】
7.考查对第④段的理解。仔细阅读第④段,分点简述梅花给人带来的影响。可提取原句回答,“会让人放下那些沉重的心事。”“一切的疲惫、烦忧、离愁都暂时隐退,心里盈满的就会是春的消息。”“也总会让人生发缤纷的联想。”
8.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寒舍内腊梅花瓣纷纷扬扬张着,俨然薄薄的红唇,有些不胜娇羞的样子,抿着嘴,红着脸”可知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梅不胜娇羞和香味,腊梅凌寒开放,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9.考查文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第②段写的是室内的腊梅凌寒开放,此段由室内写到室外。内容上,由初绽的梅花让何香凝想到北伐战争的艰难曲折和革命志士的坚定的革命精神。由物到人。
10.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此处“天寒又见梅花开”中的“梅花”既指梅花,又指王梅这个人,一语双关。“天寒梅花开”突出其凌寒开放的不屈精神,达到赞美的目的。
11.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此文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进而赞美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都运用的是象征手法。此文第⑤段:我赞美梅花,我崇尚梅花高洁的品格。由此,我联想起一位同学向我讲述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孝敬公婆的感人故事。链接材料,“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得出,此文借梅花高洁的品格赞美王梅孝顺照顾公婆的美德;链接材料:用白杨树的不平凡赞美北方的农民和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精神。
12.(1)想什么 (2)阴间 (3)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4)借指反动势力
13.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14.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15.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解析】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仔细阅读诗歌,结合诗句意思分析作答即可。其中“泉台”指的是阴间;“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仔细阅读诗歌,结合写作的历史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第一章中,“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提前,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诗人表达出与“阎罗”血战到底的决心。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提炼能力。抓住题干中“视死如归”来理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表达作者死后也要和敌人血战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据此分析填写这两句作答即可。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是否定的,首先回答“不能”,然后结合词语含义辨析作答。“斩”的本义是用囚车把死刑犯从监狱运送到刑场执行死刑,有“砍”的意思,更能表现对反动派的仇恨;“杀”指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太一般化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2)本题考查对诗句写作手法的分析。 诗人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17.D
【详解】
D.不受“嗟来之食”是行道之人,不是孟子。故选D。
18.陈毅 1936 梅岭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 旋围解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取义成仁今日事
【详解】
本题考查大家对《梅岭三章》作者、写作背景及全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1) (2)考查作者、写作背景。《梅岭三章》做诗背景: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由以上分析可得(1)三个空答案;
后来,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旋围解”看出这是后来补写的小序,补充交代了写作背景及缘由。可见,这三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由以上分析可得(2)题两空答案;
(3)(4)(5)考查的是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默写,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难度较大,要先根据前后文提示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部”、“旌”、“阎”、“君”、“捷”、“仁”等字的书写。
19. léi 障 qiāo 仁
20.D
【分析】
19.“羸”读作“léi”,羸弱:瘦弱。“zhàng”写作“障”,障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  下一个『
《短诗五首: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同步训练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