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         厌:讨厌B.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共:通“供”,供给D.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
试题预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厌之有         厌:讨厌
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共:通“供”,供给
D.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吾不能早用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
B.与郑人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烛之武退秦师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且贰于楚也
5.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C.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以“东道主”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D.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名,上古婴儿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称名是对人的尊称。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宫之奇①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②。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③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⑤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
[注]①宫之奇:虞国大夫。②虢:音guó,同“虞”一样都是周代时的诸侯国。之前,晋国军队曾经从虞国经过一次。③公:指虞公。④繄:音yī,文言助词,惟;或相当于“是”。⑤冯:通“凭”。
6.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
B.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嗣:后代
C.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可再乎    ②吾其还也
B.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宫之奇以其族行
C.①将虢是灭        ②惟德是依
D.①师还,馆于虞   ②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通过分析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D.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部著作,____①____。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____②____,尤其为后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____③____。
11.请为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A项,厌:满足。
2. 【答案】C
【解析】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那人,此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 【答案】B
【解析】B项,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A项,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减。C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D项,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撤兵)。
4. 【答案】C
【解析】A、B、D都为状语后置句,C为宾语前置句。
5. 【答案】D
【解析】D项,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称字是对人的尊称。
6. 【答案】B
【解析】B项,应为“继承君位”。
7. 【答案】C
【解析】C项,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分别将“虢”“德”提前,应为“将灭虢”“惟依德”。A项,①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②表商量的语气副词,还是。B项,①连词,因为;②动词,率领,带着。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比。
8. 【答案】D
【解析】D项,应该是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9. 【答案】(1)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灭亡。(2)晋国军队于是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参考译文】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戒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头,这支侵略别国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说的大概就是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吧!”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未依从王命,因此未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史册里,收藏在周朝王室里面。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怜惜?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如果晋国怜惜虞国,那么桓叔、庄伯两族又有什么罪责呢?却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是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祭祀神灵的物品丰盛洁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过,鬼神不会亲近某个人,只亲近依从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不同,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用来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只有光明的德行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德行之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灵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灵所依据的,只在于德行。如果晋国灭掉了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灵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晋军撤离军队的时候,途中驻扎在虞国。(晋国军队)于是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10. 【答案】①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②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 ③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解析】这段文字围绕《左传》的叙事能力展开叙述。①处将《左传》与以前的著作相比,由“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可知,该处应填“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进步”之类的内容。“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五大战役”,是②处补写的最佳提示,因此此处应填“关于战争的描写”之类的内容。前面对《左传》关于战争的叙事能力作了充分阐述,那么它对后世的历史或文学著作应该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③处应填的内容。
11. 【答案】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精品练习』  下一个『《烛之武退秦师》分层作业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