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新郑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2021学年12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②唐
试题预览
2020-2021学年12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 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在主要发达国家约有20多万人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其中15岁以下、具有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约6.7万人;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约1.5万人。这些留学人员虽然长期在海外工作、生活,但其中许多人始终心系祖国,有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愿望。
中央层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
(摘编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2008年12月)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18年,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逐步屹立于世界之林,更让中国变成了一块吸纳和聚拢人才的“磁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种引智引才政策的鼓励下,各类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归故土”。以高学历、高产出、大规模等为特征的海归群体在中国人才引进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为中国“局部突破,全面追赶”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传统的单一化引才政策不同,近年来的海归人才引进工作更注重“用”的理念。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打造多样化的特色发展平台,关注海归的特殊发展需求。如深圳成立“留学报国深圳基地”和“海归创业学院”,为海归服务祖国、创新创业搭建载体。留学生创业园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建立,融合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各类资源,在为留学人员实现创业目标提供宝贵机遇和大好平台的同时,也有助于释放海归人才红利。
(摘编自张振江《十八大以来海外人才引进有哪些新变化》)
材料三:
博士毕业后,李欣在英国从事精密仪器研发。“舍弃稳定工作回国创业,抉择确实不易。”在李欣看来,“去西安创业同样是绝好机会,西安引才配有实施细则,可行而具体这让人踏实,也更有安全感。”回到西安后,李欣与好友一起创立企业“博锐轶科技”,主攻信息开发、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
西安相关主管部门也提供了贴心服务,保障人才“引得进来,留得舒心”。
“最让人钦佩的,是这里的‘一对一’机制。”李欣告诉记者,为方便新进人才办事,西安市指派专人进行服务,以“首问负责制”杜绝各部门“踢皮球”。
“我们公司有20人,一半是从外地来到西安打拼。如今大伙儿都打算扎根下来。”李欣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准备将5岁的儿子从英国接到西安上学。“我作为西安引进的C类人才,通过‘城市绿卡通’制度,可在医疗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实现一卡在手、处处绿灯”。
类似的故事,在西安并不少见。西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搭好平台,让引进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摘编自《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人民日报》2019年6月19日)
4.(3分)下列对“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有一大批留学生学成后留在海外工作,许多人有回国服务的愿望,这是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的前提。
B.“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基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提出的,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C.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就是要不同地区和部门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防止中低端海归人员的流入。
D.“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的人才,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
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高学历、高产出、大规模等为特征的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回归故土,是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繁荣进步结合起来的双赢选择。
B.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给所有外籍以及留学归来的人以最优厚的待遇,同时还应充分保护本土人才的积极性。
C.李欣作为海归人员代表,对西安的政策、政务环境,工作、生活环境等高度认可,并准备将5岁的儿子从英国接到西安上学。
D.政府各部门只有树立服务意识,为留学人员实现创业目标提供宝贵机遇和平台,才能保障人才既“引得进来”又“留得舒心”。
6.(6分)我国做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年货
李代金
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
哨所里有个新兵,叫张新明,刚到哨所不久,还不太习惯,每次他执勤都发呆,看上去特别想家。
下午又轮到张新明执勤了,班长却让人替了他。张新明心想,班长真好,除夕让他休息,可班长却对他说:“张新明,今天我派你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你敢去吗?”
张新明琢磨着会是什么特殊任务,班长见他不说话,便说:“怎么?不敢单独执行任务?”
张新明连忙把胸一挺,大声说:“敢!班长,是什么任务?”
班长笑了笑,说道:“在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上级给了我们一点年货,我要你把年货给他们送去!”
送年货?那又不难。张新明说道:“班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好!”班长把一个包裹交给张新明,“年货都包在里面了,路上小心点!”张新明接过包裹,往背上一背,踏进了风雪里。
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张新明想打开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可他又不敢。
雪地难走,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他担心包里的东西摔坏,就赶紧打开包查看,一看却愣了,包裹里装的不是什么年货,而是一双旧军靴!
张新明感到被戏弄了,背起包就往回走。没走几步,他又停下了,想着若是回去,班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如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把旧军靴给那户人家送去,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么一想,张新明转身继续前进。
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张新明迷路了,绕了许多弯路,赶到那户人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敲响那户人家的门,男主人开了门,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让他换下被雪水打湿的外套、鞋子和袜子,放到炉边烘着,再把他带到饭桌边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酒菜,男主人说:“走了那么远的路,你肯定饿坏了,先吃饭!”女主人赶紧给他倒了碗酒。张新明确实饿了,他冲夫妇俩笑笑,也不客气,就拿起了筷子。
吃完饭,张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说怕他再迷路,坚持要送他回去。张新明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这样可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任务。万一班长批评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饭、喝了酒,男主人也好为他说句话。
女主人拿来已烘干的袜子和外套,让张新明穿上,只是鞋子还湿得厉害,伸手往里一摸,冰冰凉凉的。张新明只得硬着头皮把脚往里伸,男主人却递来一双旧军靴,说道:“穿这双回去吧,湿鞋子给你装包里吧。”
张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这、这是哨所让、让我给你们送、送的‘年货’……”哪有年货送旧靴子的,张新明说得自己都心虚,男主人却爽朗地笑道:“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赶路。”
回到哨所,班长笑着拍去了张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后冲男主人敬礼,嘴里喊着:“老班长!”张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长!他心里可不痛快了:“班长,您怎么能让我把双旧靴子当年货,往老班长家送呢?”
老班长一听,“哈哈”大笑,班长也笑了:“这可都是老班长的意思呢!”
原来老班长在职的时候,发现新兵们到部队的第一个除夕总是特别不习惯,特别想家。老班长夫妻俩无儿无女无牵挂,于是退伍后,就索性把家搬到了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每年除夕的时候,夫妻俩就张罗出一顿年夜饭,好让新兵来家里过除夕。老班长知道,明着让新兵来他家吃年夜饭,新兵肯定不好意思,于是就交代班长,在除夕这天,专门派新兵给他家“送年货”。刚开始几次,班长总是往包里塞些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以表哨所战士对老班长的慰问。可老班长发现后,每次都把东西又送了回来。他说哨所物资紧张,都得给战士们留着,他绝不能收。他还发现,每次新兵冒雪来送年货时,鞋子、袜子都会湿透,于是他干脆给现任班长下了“命令”:年货包里不用放别的,就放一双合新兵脚码的旧靴子,可以让他们回去的时候穿着,暖和些!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7.(3分)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和下雪的场景,突出哨所的冷清,为下文突出官兵之间的团结关爱做铺垫。
B.张新明到老班长住所之前经历了:分配任务—接受任务—好奇包裹里的东西—知晓包裹秘密—伤心失望—迷路,绕弯路。
C.新战士、老班长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衬托班长心细周到、关爱战士的优秀品质,赞美了官兵互相关爱的和谐美好。
D.文章的结尾指明执行任务的原委,这都是因为在除夕老班长了解到新兵想家,执行任务是虚,借执行任务给新兵温暖是实。
8.(6分)请概括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点。

9.(6分)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于是六国从(通“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通“纵”)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B.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C.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D.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B.宣王,是战国齐国国君田辟疆谥号。谥号是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古代每个皇帝都有谥号和庙号。
C.太史公,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史记》末尾的“太史公”是司马迁自称,因为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正是太史公之职。
D.闾阎:指里巷内外的门或里巷,在“夫苏秦起闾阎”中意思是民间。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早年失意。苏秦早年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后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
B.苏秦知耻后勇。面对家人的嘲讽,苏秦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博览群书。用一整年的功夫,悉求周书《阴符》真缔,最终成为了六国的国相。
C.苏秦知恩图报。富贵后,他不仅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还厚赏借钱给自己做路费的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D.苏秦多谋心狠。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他甚至不惜让齐王车裂自己。而凶手也果然中计而出,齐王便诛杀他为苏秦报仇。燕人对此深感叹服。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2 )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①
沈约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②当欲满,蒲萄应作花。
垂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
(注)①有所思:属乐府鼓吹曲辞。 ②昆明:指长安的昆明池,汉武帝时凿建,春池水满。③狭邪:窄街曲巷,代指在长安的住所。
14.(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征”表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征戍之人,前两句写他远征在外,登山东望而领起全篇。
B.第三、四句承接“东望不见家”的“望”字,写出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天的风光。
C.从句法结构上看,中间四句是两个对句,单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本诗已具五言律诗雏形。
D.整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思妇盼归之作。
15.(6分)本诗中间四句除对仗外,写景也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用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四时之景,作者描绘春夏两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借氓所居之地代氓本人,女主人公没有见到氓和见到氓之后的表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历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       ,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 诗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     ,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 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无论是对联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要求作者都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       ,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17.(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提并论 和谐 凝练 绘声绘色    B.同日而语 协调 凝练 神形兼备
C.同日而语 和谐 精练 绘声绘色    D.相提并论 协调 精练 神形兼备
18.(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联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诗    B.所以对联又被称为张贴的诗
C.所以诗的简化形式就是对联    D.对联就是张贴的诗,有人如此认为
19.(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
B.无论是对联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驾驭文字的本领和概括力
C.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作者都要求有较高的驾驭文字的本领和概括力
D.无论是对联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作者都要求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
20.(本题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①__________。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 ②________。因此“风俗”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三是③___________,使生活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21.(本题5分)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补写出第一副对联的上联并写出第二副对联的上、下联。
芝兰绕阶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新春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22.(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展示了三篇风格各异的高考满分作文。甲篇运用了标准的并列式结构,匀称美观;乙篇引经据典,文采四溢;丙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老师说:这三篇满分作文各有千秋,都是经典,大家选择一种模式不懈模仿,成功非你莫属。
如果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模式?或者对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语文答案
1-3【答案】【小题1】B【小题2】 C【小题3】D
【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题中A项,“其他因素”错,原文第一段”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中”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们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C项。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错,原文第三段”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是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D项,“宏博气象”错,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题中C项 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错,根据第四段内容可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新邵县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中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个『海南省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复习模拟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