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2月)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2月)语文试题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
试题预览
广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根据当代学者胡旭的研究,中国文学自觉有以下标志:
标志之一是张衡《归田赋》的出現。张衡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二京赋》,该赋的主旨是讽谏帝王公候节俭,但这篇花费巨大精力所作的大赋,于政教却丝毫无补。両对着朝政目非、江河日下的局面,其道家思想开始抬头。《归田赋)》中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情趣。赋中分明已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在,自我意识加强了,个人价値得到了关注。此后,抒情小赋不断出现,辞赋成了文人抒情写意的工具,实现了文学的自觉。
标志之二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現。大约在桓、灵之世,出现了一批文人五言诗,其代表就是选录于《昭明文选》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的自党”。“十九首”的内容不外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两个方面,诗人们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前途的渺茫,抒写了羁旅愁怀和离别相思,情调是悲哀而深沉的,这些慨叹正是对人生的执着与重视。“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十分真实强烈,作者们对自己的种种情感,毫不怖,一寄之于诗。这说明古诗的作者们不再把文学作政教的附庸,而是为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进行创作;人的主题鲜明了,文学成了表现人生、人的命运、人的心灵的文学。
标志之三是散文创作方画新西貌的出现。首先是各体散文的长足发展。以文体而言,碑、铭、诔、箴、书、笺、楸、策、令、议、记、嘲、谒文、连珠等,种类繁多。其次,东汉中后期散文逐渐趋向整齐华美。一是在向式、音节、辞藻、用典等方面做文章,着カ创造出一种形式美;二是讲究散文风神的飘逸与灵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朝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周易・贲》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孔门四科有徳行、言语、政事、文学,此处文学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家典籍,六经实乃文学之渊府。中国“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的“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于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値的否定。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虚构意义。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造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棦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画: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載道;二是先泰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还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載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虽强调了文学的情感因素与形式美感,但他也认为要“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并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摘编自刘娟《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汉张衡精心创作的小赋《二京赋》具有强烈的教化功用,抒情性强烈,推动了后世抒情小赋的发展。
B.依照西方的“文学”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完全不具备文学的特征与因素,根本无法称之为文学。
C.斯达尔夫入的文学观念,只能适用于对西方文学的研究,并不适用于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D.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应是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与文学自身审美追求始终同行共进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中胡旭的研究,可以推断他认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不是发端于魏晋时期,至晚肇始于东汉。
B.“古诗十九首”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里的及时行乐思想就蕴含着人生苦短的悲哀。
C.材料二中,作者对“文学的自觉”观点进行否定,其深层目的是为了充分否定新月派和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
D.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对包括文学在内的文艺教育对人的心灵影响的强调,这就与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中的观点相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自觉追求”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引用孔子的话:“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B.《论语・颜渊》中,曾子曾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观点。
C.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六经具有“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特点。
D.刘知几评《左传》说:“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文学自觉”的特征。(4分)
5. 根据材料二,“魏晋文学自觉说”不成立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黄昏
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発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慕色苍茫,笼單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発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彩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意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长発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经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已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オ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ー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一一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已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热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帯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樹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提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国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向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杳皂来。”
年轻人達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嚷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
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吊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発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年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此呼喊他的时候,他带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据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逹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鸣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発时一一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発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月光徽弱,黯淡的光线烘托了人物低迷的心情,也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葛尔特茨比最终被騙的结局。
B.在老人“和社会抗衡”的神态里,和“气概已趋衰退”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猜测到,他也遭遇了一些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
C.年轻人“神情坦然”,引起葛尔特茨“警觉”,葛尔特茨“不动声色”地问起他的遭遇,这说明他不太相信年轻人说的话。
D,一开始葛尔特茨比激怒了年轻人,这使得后来他在呼喊年轻人时,年轻人不免“带着几分敌意”地“猛然转过身来”。
7.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刻意描绘了一起在黄爵时分的欺诈事件,使小说的故事背景、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都涂染上了“黄昏”的色调,具有象征意味。
B.小说以小见大,截取社会生活中一个具有典型性小切片,将原本并不奇崛的事件讲述得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作品情节构思扑朔迷离,以开放的架构给读者预留了想象的空间,使小说具有了“欧・亨利”式幽默滑稽的效果,引入深思,耐人寻味。
D.小说写出了小人物的“黄昏人生”,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黄社会”,并对“黄昏人生”背后的人性堕落给予了不露声色的审视和批判。
8.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葛尔特茨比的人物形象特征。(4分)
9. 有人建议将小说标题改成“一块香电”,你觉得哪一个标题好?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曹翰,大名人。少为郡小吏,好使气陵人,不为乡里所誉。乾祐初,周世宗镇澶渊,署为牙校,入尹开封,留翰在镇。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曰主上不豫王为冢嗣不待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世宗征淮南,留铠甲千数在正阳,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归京师。时翰适从京师来诣,过正阳十数里遇之,虑劫兵器为叛,矫杀之。及见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悦。翰曰“贼以困归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尽在正阳,苟为所劫,是复生一淮南矣。”因不之罪。乾德二年,太祖亲征,时王全斌拥众十万余据郫县叛,谋窺成都,翰率兵会刘光毅、曹彬等讨平之。未几,军校吕翰杀武怀节,据嘉州以叛,翰及诸将夺其城。谍知贼约三鼓复来攻,翰戒知更使缓,向展犹二鼓,威众不集而灒,因而破之。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银器助役,沉所乘白马以祭。金陵平,江州军校胡徳、牙将宋徳明据城拒命。翰率兵攻之,凡五月而陷,屠城无噍类,杀兵八百。所略金帛以亿万计,伪言欲致庐山东林寺铁罗汉像五百头于京师,因调巨舰百艘,载所得以归。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为攻城南画都部署。翰筑土山嗷城中,数日而就守军甚恐。又从征幽州,率所部攻城东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献。翰谓诸将曰:“蟹水物而陆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将至,不可进拔之象,况蟹者解也,其班师乎?”已而果验。五年,拜威塞军节度,仍判频州。输在那岁久,征敛苛酷,政因以孢。翰阴狡多智数,好夸诞,贪冒货赂,饮酒至数斗不乱。每奏事上前,虽数十条,皆默识不少差。上以其有功,每优容之。会汝阴令孙崇望阙,诉输私市兵器,所为多不法。诏遣御史滕中正鞠之,狱县,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咸平元年,谥号武毅。
(节选自《宋史・曹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日/主上不豫王/为冢/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B.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日/主上不豫/王为家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C.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日/主上不豫王/为家嗣/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D.会太祖寝疾/翰不俟召/归见世宗/密谓日/主上不豫/王为家闹/不侍医药/而决事于外廷/失天下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祐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用于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新君即位大多改用新的年号。一个皇帝可使用多个年号。
B.开封,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简称汴,古称东京、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
C.三鼓,鼓是古代的时间单位,古代将全夜分为五个更次,又称五鼓或五夜。三鼓对应的时间是晚上20-22点。
D.谥号,是古人死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多由朝廷颁赐,亦有民间所加,称私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翰年轻的时候仅仅为郡里的一个小官,并且气势凌人,在乡里没有好的名声,但是后来被周世宗所赏识,获得委任。
B.周世宗征淮南时得到八百降俘,适逢曹翰从京师来,曹翰担心这些人会抢劫兵器造反,于是假托皇帝的命令,把这些人全杀了。
C.曹翰在平定江州的叛乱后,杀光了城里的所有人,然后调集巨舰百艘,想要把庐山东林寺的五百座铁罗汉像运到京师去。
D.曹翰在征幽州时,士兵掘土捉到螃蟹,然后送给了曹翰,曹翰由此预感到敌人授军将至,应该退兵,不久,他的预感果然得到验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班师,会河决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银器助役,沉所乘白马以祭。(4分)
(2)诏遣御史滕中正範之,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4分)
14.班固称赞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中“不虚美,不隐恶”,本文作者为曹翰作传时是如何落 实这一史家传统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溪上行温庭筠
绿塘漾漾烟濛濛, 张翰此情不穷。
雪羽樯袱①立倒影, 金鳞拨剌跳睛空。
风翻荷叶一向②白, 両湿蓼花千穗紅。
心羡夕阳波上客, 片时归梦钓船中。
【注】①漓徙:羽毛初生时濡湿黏合貌。②一向:一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全诗描写了一幅丽后タ阳映照下的溪上美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此的喜爱、沉醉之情。
B.首联出句以“漾漾”扣风,以“濛濛”扣雨,韵律舒缓,营造出恬静,和谐的氛围
C.颈联写荷叶因风翻起,一望皆白;花经雨洗,红得纯粹:以色彩互衬写景色之明丽。
D.尾联以“羡”“梦”…字收结,表达归隐之感和对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的惆怅与感慨。
16.诗歌颌联的景物描写受社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漫成一首》)启发,又有变化,请从景物描写的内容、手法上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旬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石激荡、山谷爰鸣的巨响来渲染蜀道之凶险,进而得出了蜀道令人望而生畏的结论。
(2) 《卫风・氓》中,女子将婚期定在秋季后,时时盼望恋人的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登高之举,传递着她对男子炽热的思念和爱恋。
(3)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0题。
雨后的四姑娘山下,盘山公路有些湿滑。恰逢両季,因川西特殊的地质原因,不时有翻滚而下的山石挡在路中,不过马上就有清障车与公路维护人员来清理干净,不多时就恢复了通畅。车轮滚滚,奔馳着的大小车辆載着______的旅客、各式各样的货物驶向川西大地的深处。
公路边是川流不息的岷江,承载着川西的悠久历史,________奔勝而过。两侧的山呤壁立千仞,如臂知削,山上奇峰突起,危岩耸立。岭间很是疏宽,四国合壁,托举起一个平原一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平原上又扬起一个个山、水、村、田、路的单元组合。眼前是散落在川西高原阿坝州多如繁星的古老村寨之一,一个曾经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水磨镇。12年前那场大地震之后,一地有难,八方支援,再建重生的水磨古镇,不仅保留和恢复了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更被赋予了全新的_________。
而今,在国家精准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更成为川西高原雪山脚下一只重生的金色凤凰。
一栋栋新建的四层楼房从车窗外快速闪过。_________间,不时可以看到建筑风格独特的羌家山寨依水而居。那一座座纯泥夯筑的房子,褓露着高原的纯色,展现着凝重而悠远的风景,诉说着水磨镇动人的故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林林总总 浩浩汤汤 风姿绰约 浮光掠影
B.形形色色 浩浩汤汤 风姿雅韵 浮光掠影
C.形形色色 莽莽苍苍 风姿雅韵 走马观花
D.林林总总 莽莽苍苍 风姿绰约 走马观花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二段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她一她希望有一天能画那不勒斯海湾。”苏艾说。
B.我甘心将这些台衛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亳不畴躇地写上一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一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篇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一一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能使句子更有表现力。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1. 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确流畅。(5分)
①从2001年昆曲入逸“人矣口头和非物质逝产代表作名录”为时间节点,②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开展的保护工作即将迎来20周年。③虽然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晚,④但是进步快、成果显著。⑤这样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专家的支持,⑥以及群众的广泛而共的参与和努カ。⑦从鲜为人知到全民关注,非遗保护发展势头良好。⑧应牢牢抓住非遺保护发展的时代,⑨进一步发挥非遺以及传统技艺与传美术类非逝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发展。
2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关键信息,不超过35个字。(5分)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委员会私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在瑞典首都斯徳哥尔黁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阿尔特等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两型肝荧病毒”方面作出的贡献。由于这项发现,科学家可以对该病毒进行高度敏感血液测试,从而基本消除了世界许多地区的输血后肝炎,极大地改善了全球健康状况。逸今为止,共有222名科学家获得过该奖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今年国庆巧過中秋,国人纷纷出游。人们出游的目的地五花八门,从古都到小村,从高原到大海,祖国大地到处都有游客的身影。节后,高三(1)班乐珙同学做了一次以“美,无处不在”为主题的课前演讲。
在演讲中,乐珙同学介绍了她搜集的一些游客的说法。有人说:“我看了一位网友上传的抖音视顷,介绍这里的一片古银杏树林,秋天分外灿烂,我就带着家人走进深山来了。”有人说:“李子栄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慢生活,小时候觉得又脏又累的劳动也富有了诗き。”还有人说:“央视有一个《航拍中国》的纪录片,我发现自已有些地方去过很多次,但都和ー些羡景擦肩而过了,我要利用难得的长假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乐珙同学最后评价说:“我们宣传美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这体现了时代和文明的进步。”而静怡同学听完演讲后却说:“这只能说明我们对美的感知カ在下降,只能靠越来越多的方式来刺激。”
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位?请你以同学文佳的身份继续发言,并结合材料进一步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複,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D【解析】A.《京赋》是大赋,也没有推动后世抒情小赋的发展;B.六经、诸子可能含有文学因素,不能绝对否定;C.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念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
2.(3分)C(材料二中,作者仅仅是要说明中国古代文学不存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的自觉”对现代文学领域中的新月派和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没有表达态度
3.(3分)B〖解析】“以文会友”中的“文”,指礼乐文章,并非“文辞”之“文”
4.【参考答案(4分)①加强自我意识,关注个人价值;②为满足抒情需要创作;③凸显人的主题;
④文体多样,追求整齐华美。
评分建议:每点1分。)
5.【参考答案】(6分)①不存在始终不变的“文学”概念作为前提。②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对文辞之美的自觉追求。③魏晋时期文学创作仍然以载道教化为根本目的。
(①2-5节是在围绕“文学的自党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进行充分论证,2-4节分别从先案、近代以前以及20世纪以来三个时间段议论,第5节说明连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都具有很大局限性。②第6节作者重点引用钱基博的话语证明,中国文学一直就有对文辞之美自觉追求的传统。③第7节更是直接引用魏晋时期曹丕、陆机的语言论证魏晋时期仍是以载道教化为文学之本,特别是引用造成误解的曹丕本人的话语,更具说服力)
6.D〖解析】年轻人不免“带着几分敌意”地“猛然转过身来”,是因为他做贼心虚。
7.C【解析》C项对“欧・亨利”式的结尾特征分析有错。
8.【参考答案』(4分)心存戒备,乐善好施,自以为是,善于反省
【解析】年轻人“深情坦然”他便有所警觉,而认为是自己误解年轻人后,又慷慨解寰。通过“香皂”这…细节便笃定年轻人在撒谎,救助年轻人后又自言自语地自我反思
9.〖参考答案】(6分)
示例一:我认为“一块香皂”好
①香皂作为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年轻人用香皂设局,葛尔特茨因香皂怀疑、救助年轻人,老先生找香皂又揭示了故事的真相。
②-块香皂成为行骗手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骗成风的社会风气,对人们思考这种社会环境的形成与小人物的境遇有揭示作用。
③香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拉近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认为“黄昏”更好。
①“黄昏”意蕴丰富,既指模糊黯淡的时刻,也隐喻(象征)着破灭的希望、人生的没落、社会的下沉。
②“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合理性。老先生不知丢肥皂,葛尔特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河南湿封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12月)语文试题
』  下一个『
福建省莆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2月)语文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