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度磐安二中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时间:2020年11月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蔡钻杰审核人:吴双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度磐安二中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
时间:2020年11月
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蔡钻杰审核人:吴双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
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15分)
1.(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jú)子州头,眺(tiào)望着湘江碧水缓缓东流。
B.在潘洗尘的笔下,校园生活和学子心态变成了流淌(tǎng)的画卷、起伏的旋(xuàn)律,分外生动、鲜活、美丽。诗行间奔泄着一股朝气蓬勃、激情澎湃的青春潮,直击心灵,让人共鸣。
C.《致橡树》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jìng)的感情蕴含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D.对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yì)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橘子州(洲)   B项,旋(xuán)律   奔泄(泻)  D项,狭隘(ài)  丰富多采(彩)。 本题选C项。
【点睛】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 博闻强识。 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 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翻印了一部分资料——《常见的别字汇编》和《易混字的分辨》,供同学们平时强化识记。2、 加强练习。 3、学会区别同音字。 4、学会以音辨形。 ⒌学会以义辨形。⒍学会根据语境辨形。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领略趣味的能力一半固然由于天资,另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甲]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乙]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六根清净,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丙]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尔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左右逢源。这就是忙中静趣。
(改编自朱光潜《谈静》)
2.(3分)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然 B.六根清净 C.偶尔 D.左右逢源
3.(3分)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答案】
2.D
3.A
【解析】
【分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D项,应为“油然而生”或“层出不穷”。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主语一般是人,而语境中主语是“无穷妙悟”。不合语境。
故选D。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需熟悉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读懂语句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一些特殊用法。
根据冒号“一冒到底”的原则,和句号搭配才表示一句话的结束。语境中,由“这个定律”判定,冒号的内容已经结束,应在“空间”后用句号点断。
故选A。
4.(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加“今年”。B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将“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中的“使得”删去。D项,搭配不当,“录取了”与“两个名额”不搭配,可以把“两个名额”改成“两个人”。
5.(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①②⑥③④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按照六个语句的内容特点与语言形式,②与⑤打头都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相接,B项承着前面所说的中国珠算借助算盘和口诀,用②打头照应前面的“算盘”,接着用④说明算盘结构与坐标几何的蕴含式联系,再用⑥介绍珠算口诀,照应了前面的“口诀”,将③置于⑥后面说明珠算口诀的内涵价值,介绍了算盘和口诀特点之后,继续说明珠算的使用价值,①是说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③是说它不比电子计算器差,①⑤的内容看起来不分先后,但联系前面几句的内容来看,带有关联词“即便”的①在语气和语意上与上面的关系更直接,宜先说,六个语句都说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说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也是先说算盘再说口读,然后说使用价值,但主要问题是③④的位置不合适,③的“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更适合用来说珠算口诀,④的“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更适合用来说算盘;B项的⑤①尚可,但③④的位置不合适,且②若与①相接语意比较松散,①的后面宜用句号断开;D项的排列虽与C项不同,但问题是一样的。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语言表达(共0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9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毋庸置疑,新的时代,人类劳动的形态已经沧海桑田,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认为,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用专业、创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实求得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效。
“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檀传宝提醒,“专设劳动教育的课程,固然是劳动教育重要着力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劳动教育又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加强空间。”
在他看来,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甚至数理化等自然学科都可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各学科领域教学因而也都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地开展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檀传宝同时指出,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没有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没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对象的欢迎。
“既然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强调说。
(节选自孙竞《立足新时代,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人民网)
材料二:
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乍一看,不免惊诧,我们不是早步入以机械化,智能化和高科技化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了吗?提倡劳动教育,学生需要从事怎样的劳动?我不禁想起儿时的情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后,我的身份就从学生转化为家里的劳动力,放下书包就去放牛、割草、挑水、生火和做饭。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我们去十多里之外的山里摘茶叶,农忙时节去老师家里帮忙割麦,收花生……这些劳动实践是我重要的农村记忆,让我了解农村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体验了劳动的艰苦与价值,理解了父母的付出与不易。
劳动是我最痛苦也是最重要的“乡愁”与童年记忆。劳动很早就赋予了我一个劳动力的身份,使我不再仅仅是一名乡下的儿童。
反观现在,在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下,大部分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少部分学生沉溺于电子游戏而无法自拔,还有一些学生依靠家长提供的优越物质条件坐享其成。
哪怕是农村孩子,很多也不知道他们吃的各种食物是怎么来的,更说不出各种农具的准确名称。城里的孩子被封闭在知识的“象牙塔”里,终日忙于课堂学习与课外补习。大学生除了专业学习外,还忙于考驾照,参加有附加学分、奖学金倾斜的功利性社会实践,却鲜有机会与城市发生实质性关联,很少参与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了解城市生产与运转逻辑,谈不上是城市真正的“主人”。
概言之,在现行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下,劳动被严重遗忘,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与劳作实践,家长、学校和社会不重视劳动,与城市和乡村脱节,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脱节。
怎么办?回归“劳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
对于成长在乡村的学生来说,可以聘请熟悉乡村的能人,掌握乡村传统技艺的工匠,担任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导师,带领学生们参与农业生产实践,了解当地农作物的育苗、施肥、生长、成熟、收割、加工与销售等过程,系统讲述乡村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此基础上编写特色乡土教材,让乡村学生真正认识、了解和热爱乡村。各学校开辟乡村文化展示区,用于展示乡村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愁”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城里学生可以参与城市的公共卫生与环境治理、交通疏导等项目,让他们有机会熟悉城市治理过程,理解城市治理逻辑,成为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参与者与见证人,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的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
对于城市学生不了解农村生活,农村学生不了解城市的情况,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推进城乡校际互动,开展城市和乡村学校“结对子”活动,让城里学生深度参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感受传统乡村魅力,让乡村的学生体验现代都市文明,从而消弭城乡分割,加速城乡的互动与融合。
“劳动”“劳作”的本质是将学习与劳动并重,治学与做人并举,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节俭勤劳的美德,在劳作中修已善群、服务社会、健全人格,通过劳动建构人与地方的紧密关系,根植地方依恋与归属感,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感知劳动带来的快乐。
(节选自姚华松《智能化时代,学生需要怎样的劳动》,《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作为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往往被忽视。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劳动教育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如今,劳动教育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但是,当下劳动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无合作,学校劳动教育有盲区。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但今天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却被弱化了。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成长”。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将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培养的是学生“单打独斗”的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中,“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劳动时挑三拣四,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平时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体技能训练而无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这一问题值得学校重视和改正。
其次是假合作,家庭劳动教育存在误区。家庭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但当下的家长普遍持有“学习第一”的观点,这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了生长的土壤。尽管学校积极提倡劳动教育,但仍不免出现在家庭中“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假合作现象。很多家长将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当成不必要的任务,甚至为孩子代劳。这样的假劳动、假合作是家庭劳动教育应该避免的。
最后是功利心,这是学生劳动实践的雷区。在小学低年级,学校会用多种形式的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如发小红花、校园币、贴花等。家庭中,家长则会对各项劳动明码标价,如:扫地2元,洗碗3元……而这种方式有可能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本身的乐趣。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更是目的本身。因此,劳动教育的重心应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避免在动机误区中越走越远。
(节选自李向《劳动教育的问题,价值及实现路径》)
6.(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檀传宝教授认为,劳动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注意挖掘学科内涵,还应该把劳动教育融人全部教育生活。
B.要想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竞争中取得好成果,就要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
C.只要“劳动”回归并加强教育,那种与城市和乡村脱节,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脱节的现象就能消失。
D.当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位,弱化和异化是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生长的土壤的根本原因。
7.(3分)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檀传宝教授看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以及以理服人的互动模式可促使受教育者喜欢上劳动教育。
B.在姚华松看来,不论是“乡愁”的根植还是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增强,都可通过实施劳动教育来实现。
C.不论是用小红花等来激励劳动的行为,还是用明码标价的方式鼓励劳动的行为,都会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
D.劳动教育的重心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不要陷人动机误区。
8.(3分)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解决材料三所提出的问题的一项是(    )
A.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需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人手,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合作精神等纳入他们思想体系的建设之中。
B.劳动教育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其核心是劳动的价值观。无论是实施者还是接受者,只有认可劳动的价值,才可能从根本上落实。
C.学习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使求学的兴趣依赖于严肃的思想,而不是依赖于任何不合乎实际的表面文章。
D.劳动教育以实践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学校应创设多样立体的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9.(4分)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0.(6分)请从学校、家长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
6.A
7.C
8.C
9.材料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引论部分,从疑问与自身的劳动经历切人,既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又显得生动有趣。在回归“劳动”的策略上,又能采用辩证分析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把道理阐释得严谨而有说服力。
10.①学校角度:努力取得社会的支持,综合利用自身场所与条件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劳动。
②家长的角度:亲自示范并鼓励孩子尝试劳动,令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③学生角度: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B项,“要想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竞争中取得好成果,就要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错误。由材料一中的“师生互动、校园环境、课业评价、学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应当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当代社会的劳动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取得好成果”,可知“增强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和“在与全媒体、自媒体所传播的教育信息形态的竞争中取得好成果”之间不存在条件关系。
C项,“与真实的生产和生活脱节的现象就能消失”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二中说的是“回归‘劳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
D项,“弱化和异化是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生长的土壤的根本原因”错误。材料三中,作者列举了当下劳动教育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方面为并列关系,不能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丧失生长的土壤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故选A。
7.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C项,“都会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说法绝对,材料三说的是“这种方式有可能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本身的乐趣”。
故选C。
8.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
C项,强调的是学习也是一种劳动,不能够直接解决材料三中所提出的问题,文本中所说的“劳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不包括学习。
故选C。
9.
本题考查论证特点。
题干问的是在论证上的特点,那么可从观点的提出、论证的方法、论证的结构等角度作答。对于材料二来说,文本提出观点的部分,先以疑问开始,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又重点结合自身的经历生动阐释,给人一种娓娓道来之感;而行文的后半部分重点给出了落实“劳动教育”的策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给人一种无懈可击之感。而总体来说,材料二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10.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可从材料三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入手,材料三中的“无合作”“假合作”与“功利心”等问题,涉及学校、家长与学生自身,然后结合前两则材料和生活实际综合思考即可。“首先是无合作,学校劳动教育有盲区。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但今天劳动教育在学校中却被弱化了”“这与平时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体技能训练而无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这一问题值得学校重视和改正”,据此,可以提出建议:努力取得社会的支持,综合利用自身场所与条件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劳动。这是从学校角度出发的。“其次是假合作,家庭劳动教育存在误区”“很多家长将学校布置的劳动作业当成不必要的任务,甚至为孩子代劳。这样的假劳动、假合作是家庭劳动教育应该避免的”,据此,可以建议:亲自示范并鼓励孩子尝试劳动,令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是从家长角度出发的。“最后是功利心,这是学生劳动实践的雷区”“而这种方式有可能将学生的劳动动机始终限制在外部层面,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劳动本身的乐趣。劳动不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更是目的本身”,据此,可以建议: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这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的。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 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 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 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 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1.(3分)说说你对“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这句话的理解。
12.(6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台州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