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出题人:刘玮审题人:王钊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试题预览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高一
语文试卷
出题人:刘玮     审题人:王钊
 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往往蕴含着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商帮,晋商与徽商在明清之际,曾走过一段兴衰波澜之路。在中国正在发展新的商业文明之际,研究晋商与徽商的兴衰嬗变,找到当代商业文明的最佳模式,是颇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历史比较历来是有难度的研究领域,对作者的知识面、研究深度要求很高。数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两大商帮进行过研究,但少有专著和论文对这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庞利民先生的《晋商与徽商》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
    晋商与徽商的崛起,是明清时期的奇迹,对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山西与徽州,一个在黄河以北,一个在长江以南,一北一南,相隔万水千山,但晋商票号“汇通天下”的赞誉及“无徽不成镇”的谚语,人所共知。
    山西票号的问世是我国封建社会金融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现代银行的雏形。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庞利民先生十分关注商业文明发展之道。书中提到,晋商最独到、最伟大的贡献,是在清朝道光初年创办了票号,实现了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它创建的经营管理制度,如东伙分离的掌柜(总经理)负责制,股权激励的顶身股制,集团运作、总号分号一体化,以及它的‘酌盈剂虚,抽疲转快’资金调拨原则等经营管理经验,已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对我们而言至今仍有学习借鉴的必要。”
    而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其崇尚“贾道儒行”“以贾衍文”的本质特点是分不开的。徽商崇拜的精神领袖是南宋时期的朱熹,曾几何时,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被称为“新安理学”。书中阐述,从徽商群体的思想到行为,可以看到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从而体现出儒商的风范。
    面对同样的史料,每个人都有独到的眼光和思考。总体来看,作者利用在山西、安徽生活工作之便利,走遍两地山山水水,将分析史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加上书中所列140余部参考文献,使得该书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让该书做到了概念准确、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体系完整。    
     (选自《在历史比较中弘扬传统文化——读庞利民先生著作<晋商与徽商>有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两大商帮的兴衰,是发展新的商业文明的中国寻找当代商业文明最佳模式的必由之路。
  B.庞利民先生《晋商与徽商》是对晋商与徽商两大商帮经商的优劣高下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
  C.朱熹作为徽商的精神领袖,其“贾道儒行”的思想对徽商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晋商与徽商》一书是分析史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可读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论述了庞利民先生的《晋商与徽商》一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方面的特色。
  B.开头引用“以史为镜”的名言,旨在论证研究晋商与徽商兴衰嬗变对当代的意义。
  C.文章第二段总写晋商与徽商崛起的影响,第三、四段分写晋商与徽商的特点及贡献。
  D.本文作为书评文章,能客观评论原著,论证时运用引证法,很有说服力,给人以启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商与徽商》的作者庞利民先生知识面广、研究程度深、眼光独到、工作作风严谨。
  B.由晋商票号“汇通天下”的赞誉及“无徽不成镇”的谚语可见晋商与徽商的名气之大。
  C.晋商所创办的山西票号,随着我国封建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银行。
  D.《晋商与徽商》一书,从辉煌于明清的两大商帮文化中发掘出了可供借鉴的现实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
    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分别揣进裤兜。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父亲“嗨一嗨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父亲说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而小狼很卖力地想帮他们解决伙食,其间它发现一只雪兔,可它跳跃着要扑的时候,瞎眼狼松开它的尾巴过慢,扑了个空。母子狼最终带着他,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瓜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到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让隐蔽的敌人出来,父亲不顾严寒,脱下秋衣用树杈挑起来,还大声咳嗽,这表现了父亲的机智与勇敢。
 B.父亲撤退时不忘拿走中弹的秋衣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则在结构上为文章后文写秋衣的去向埋下了伏笔。
 C.标题“炖马靴”简洁醒目,既吸引了读者,又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炖马靴”体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D.小说以“我”的口吻主要叙述了父亲与敌人战斗、瞎眼狼和小狼带父亲走出困境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扣人心弦。
 5.小说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这篇小说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了一丝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7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6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
    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少有胆力,便弓马。事刺史沈文秀,俱没虏。后将家属叛还淮阴,太祖抚畜之,常在左右。僧静于都载锦出,为欧阳戍所得,系兖州狱,太祖遣薛渊饷僧静酒食,以刀子置鱼腹中。僧静与狱吏饮酒,既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归,太祖匿之斋内。以其家贫,年给谷千斛。随还京师。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从。袁粲据石头,太祖遣僧静将腹心先至石头。时苏烈据仓城,僧静射书与烈,夜缒入城。粲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处分,台军至,射之,火乃灭,回登东门。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僧静以功除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将士战亡者,太祖为敛祭焉。升明二年,除游击将军。沈攸之平,论封诸将,以僧静为兴平县侯,邑千户。世祖践阼,出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永明五年,隶护军陈显达,讨荒贼桓天生于比阳。僧静未至比阳四十里,顿深桥。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僧静合战大破之,杀获万计。天生退还比阳,僧静进围之。天生军出城外,僧静又击破之。天生闭门不复出,僧静力疲乃退。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使领军向江陵,僧静面启上曰:“巴东王年少,长史捉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上不答而心善之。九年,卒。诏曰:“僧静志怀贞果,诚著艰难。克殄西墉,勋彰运始。奄致殒丧,恻怆伤怀。赙钱五万,布百匹。谥壮侯。”
                                                      (节选自《南齐书•戴僧静传》)
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馀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B.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C.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D.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8.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兖州,地名,古代九州之一。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尔雅》《周礼》等九州的分别。
B.石头,石头城,本金陵城,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当交通要冲,六朝为建康军事重镇。
C.邑,食邑,古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俸禄,秦后受封人对土地有绝对统治权。
D.赙钱,“赙”,指拿出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钱”,指为帮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僧静投奔太祖,深受关爱。戴僧静曾经是沈文秀的手下,被北虏俘虏,后来带着家眷投奔太祖,太祖把他藏在家中,因为其家贫,太祖每年给他一千斛谷米。
B.戴僧静爱护百姓,深得民心。世祖即位之后,戴僧静出京城担任了北徐州刺史的职务,他爱护百姓,给当地贫困的人家购买耕牛让他们耕种土地,深得百姓爱戴。
C.戴僧静讨伐敌寇,作战骁勇。在讨伐桓天生时,戴僧静屯兵在深桥,面对桓天生十万大军,他勇敢对敌,大破敌军,并包围了退守比阳的桓天生并再败出城的他。
D.戴僧静忠诚果敢,深得皇恩。戴僧静去世后,皇帝下诏称赞他忠诚果敢,在艰难之际赤诚立功,攻克西城,开国勋高,不幸突然去世,令人悲痛伤怀,谥号壮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静与狱吏饮酒,既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
(2)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小题。
对  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 • 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1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22分)
13.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22分)
(1)《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2)《琵琶行》中,“            ,          ” 两句,写的是正式演奏前的准备过程。
(3)杜甫在《登高》中,以“        ,        ”两句,写落木之声、江涌之状,也借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意。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出李白对权贵蔑视的句子是“        ,        ”。
(5)《劝学》中“        ,        ”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点明学习的意义。
(四)课内文言知识(15分)
1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却坐促弦弦转急    转:转为          B.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 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D.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15.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3分)
A. 虽有槁暴                 B. 一尊还酹江月
C. 积善成德                 D. 君子生非异也
1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3分)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学不可以已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蚓无爪牙之利
1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A. 蚓无爪牙之利                 B. 骐骥一跃
C. 而神明自得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近。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三、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家喻户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诗句脍炙人口。 
    这几十年,现代科学探索告诉人们,月亮表面原来是一片坑坑洼洼的不毛之地,没有水, 没有空气,毫无生机。2019年,随着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人们对月亮的认识越来越透彻。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D。(A项“必由之路”,太绝对。B项,从原文可知,《晋商与徽商》并没有对两大商帮经商的优劣高下进行比较。C项,“贾道儒行”的思想并非朱熹提出的。)
2. C。(“第三、四段分写晋商与徽商的特点及贡献”,分析错误,第三段主要写晋商的贡献,第四段主要写徽商的特色。)
3. C。(“山西票号演变为今天的银行”,推断错误,山西票号虽是现代银行的雏形,但不代表山西票号必然发展为今天的银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C
5.①结尾描写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及交代其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的下落,既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感,也与上文形成照应。②父亲每年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说明了它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烘托了人物彤象。③“我”照例对儿子讲这个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从而深化了主旨。
6.①狼与战争一样,本来是残酷的,但小说中的瞎眼狼却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而给予回报,不仅咬住小狼的尾巴,不让其伤害父亲,还救了陷于困境中的父亲,并带父亲走出困境,呈现人与狼之间的和谐,体现了温馨。②父亲被敌人追击后又被狼追随,形势十分危急,但小说中父亲的镇定从容让人心安,父亲对狼满怀关爱让人温暖。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温馨。③生死之间,环境恶劣,天气寒冷,但小说对雪花、篝火等的描绘充满了诗意美,呈现温馨的画面.(一点2分,答3个点7分)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贯穿全文内容,是小说的线索”分析错误,前面写父亲与敌人的周旋与战斗,跟“炖马靴”并无直接关系。
故选C。
5.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尾的作用,在掌握结尾的一般作用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作答。本文结尾是对结局等后续事件的一个交代,可以从艺术效果、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进行作答。结尾主要描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还在,被陈列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交代这个事件,可以使作者叙述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感,也与上文所叙述的故事形成照应;二是父亲每年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我也给我的儿子讲炖马靴的故事。父亲每年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可见这个故事对他很重要,烘托了父亲不忘革命传统的精神;我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才每年也给儿子讲这个故事,表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精神,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6.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内涵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但一定要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贴近文本,尊重文本。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此题要求探究战争中的温馨,即战争题材中表现出来的温情的一面。找出作品中残酷战争之外的人、景、物等进行分析即可。如文章中的“父亲”“狼”“雪花”“篝火”等等,概括出这些内容所蕴含的温情,如作品中的狼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父亲对狼的关怀之情,雪花、篝火的诗意美等。具体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来分析,不可随意臆造。

文言文阅读
【答案】7. B    8. C    9. A    
10. (1)戴僧静和狱吏一起饮酒,狱吏醉酒后,戴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击穿房屋逃出来。
(2)朝廷突然派兵向西进军,人心惶恐,这样什么(坏)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僧静(我)实在不敢接受圣命。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馀人”,从动词“杀”的主语“孙昙瓘”分析,“死者”应该是“官军”而不是孙昙瓘的军队,所以“官军”前要停顿,排除AC;“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从动词“拒”分析,“战”可以看作是其宾语,也可以把“拒战”作为谓语部分;同时,“得相持”是结论;二者分析,“故”前是断点。“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从动词“斩”分析,宾语应该是“粲”;从句意分析,“入”的是戴僧静率领的军队,所以“于是”前要停顿,排除D。
本句译为:每冲杀一个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挡。从夜里九点战到四点,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敌溃,僧静手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项,“秦后受封人对土地有绝对统治权”说法错误。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的角度分析,秦朝之前受封人对土地有统治权,秦朝后这种统治权被削弱。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后来带着家眷投奔太祖,太祖把他藏在家中”说法错误。原文有“后将家属叛还淮阴,太祖抚畜之”“归,太祖匿之斋内”,戴僧静从监狱中逃出来,太祖把他藏起来,不是戴僧静从北虏逃回来,太祖把他藏起来。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刻”,砍断;“折”,折断;“发”,击穿;
第二句得分点:“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惶惧”,惶恐害怕的样子;“奉敕”,接受圣命。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戴僧静,是会稽永兴县人。从小有胆量勇力,擅长骑马射箭。曾是刺史沈文秀的手下,一同被北虏俘去。后来带着家眷叛逃回到淮阴,太祖收留了他,常在太祖左右。僧静从都中载锦出城,被欧阳戍抓获,关在充州狱中,太祖派薛渊给僧静送酒食,将刀子置于鱼腹中。僧静和狱吏饮酒,吏醉后,僧静用刀砍断枷板,用手折断锁链,破屋而出。回到太祖那里,太祖将他藏到斋内,因其家境贫困,太祖每年给他一千斛谷米。后来,随太祖回到京师。沈攸之发难,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随从太祖。袁粲占领石头城,太祖派僧静带几个心腹先到石头,当时苏烈占据仓城,僧静用箭将书信送到苏烈手中,夜里用绳缒入城中。袁粲登城西南门,燃烛火发号施令,中央军到,用箭射灭了烛火,袁粲又回登东门。其同党辅国将军孙昙璀骁勇善战,每冲杀一个回合,都给中央军很大杀伤,官军死百余人。军主王天生殊死抗拒,才能抵挡。从夜里九点战到四点,僧静率部奋力攻打仓门,身先士卒。敌溃,僧静手刃袁粲,这时外面军队烧门而入。僧静因功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对于阵亡将士,太祖殓埋并祭奠了他们。升明二年,僧静升任游击将军。沈攸之被平定后,封赏众将,僧静被封为兴平县侯,食邑千户。世祖即位,僧静出任北徐州刺史。僧静买牛给贫困的人让他们耕种,甚得民心。永明五年,隶属护军陈显达,于比阳讨伐荒贼桓天生。僧静离比阳还有四十里,屯兵深桥。天生引虏军步骑兵十万杀到,僧静与之交战,大破敌军,杀死和俘获的数以万计。天生退回比阳,僧静追击包围了他。天生兵出城外,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