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巩固练习(一)小说阅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巩固练习(一)小说阅读(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巩固练习(一)小说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佚名①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
试题预览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巩固练习(一)
小说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佚名
   ①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②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 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③勃兰特1973年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当时采取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的感受。他说:“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 我问心无愧,而且我认为把纳粹的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罪过只能由希特勒等发动二战的战犯去承担。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我更感到自己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社会责任。那天早晨醒来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觉得自己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④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曾经亲自去波兰, 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德国还在首都柏林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建立由 2 700根方柱组成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
1).“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种心理基于勃兰特怎样的心情?
2).“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这里 “意外的事情”指什么事?为什么说这是“意外的事情”?
3).对勃兰特下跪这一做法,文中用了“出人意料” “下意识”等词语来表述,你怎么理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进入无垠广袤的人生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最懂“天眼”的人,走了。
   24载,8 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尚度。
   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可在10天前,他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天眼”所在的大窝凼,星空似乎为之黯淡。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
“痴”________
   “‘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许多个万籁寂静的夜晚,南仁东曾仰望星空: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茫茫宇宙中我们真是孤独的吗?
   探索未知的宇宙这个藏在无数人心底的梦,他用一生去追寻。
   八字胡,牛仔裤,个子不高,嗓音浑厚。手往裤兜里一插,精神头十足的南仁东总是“特别有气场”。
   寻找外星生命,在别人眼中“当不得真”, 这位世界知名的天文学家,电脑里却存了几个G的资料,能把专业人士说得着了迷,自从建中国“天眼”的念头从心里长出来,南仁东就像上了弦一样。
   24年前,曰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坐不住了,一把推开同事房间的门:我们也建一个吧!
   他如饥似渴地了解国际上的研究动态。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 “我得回国。”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
   有人告诉他,贵州的喀斯特洼地多.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天眼”台址,南仁东跳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开了近 50个小时,一趟一趟坐着,车轮不觉间滾过了10年。
   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 不少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挂在山腰间,要是抓不住石头和树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时任贵州平塘县副县长负责联络望远镜选址的王佐培说:“他的眼睛里充满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
   1998年夏天,南仁东下窝凼时,偏偏怕什么来什么,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因为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天眼”之艰,不止有选址。
   这是一个涉及领域极其宽泛的大科学工程,天文学、力学、机械、结构、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岩土从纸面设计到建造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天眼”之难,还有工程预算。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 项目。24“天眼”成了南仁东倾注心血的孩子。
   即使到了70岁,他还在往工地上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的邢成辉,曾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撞见南仁东。为了一个地铆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放下筷子就跑去工地,生怕技术人员的测量出了问题。
   一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天眼”,看似一口“大锅”,却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南仁东病逝消息传来,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场:“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狂”: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对他而言,中国需要这样一个望远镜,他扛起这个责任,就有了一种使命感。”。
   “天眼”曾是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计划。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口径500米的中国“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
   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不仅是研究天文学,还将叩问人类、自然和宇宙亘古之谜。在不少人看来,这难道不是“空中楼阁”吗?33中国为什么不能做?南仁东放出“狂”言。
   他骨子里不服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开会时.他就会拿着一口不算地道的英语跟欧美同行争辩,从天文专业到国际形势,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完了又搂着肩膀一块儿去喝啤酒。
   多年以后,他还经常用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说一个比喻:当年哥伦布建造巨大船队,得到的回报是满船金锒香料和新大陆;但哥伦布计划出海的时候,伊莎贝拉女王不知道,哥伦布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现一片新大陆。
   这是他念兹在兹的星空梦——中国“天眼”,FAST,这个缩写也正是“快”的意思。
   “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国际同行这样评价。
   2010年,因为索网的疲劳问题,“‘天眼”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风险。65岁的南仁东寝食难安,天天在现场与技术人员沟通。工艺、材料,“天眼”的要求是现有国家标准的20倍以上.哪有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南仁东亲自上阵,日夜奋战,700多天,经历近百次失敗,方才化险为夷。
   因为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一直在跟自己较劲。“野”——永远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真”——他仿佛是大山里的“村民”
   不是院士,也没拿过什么大奖,但南仁东把一切看淡。一如病逝后,他的家属给国家天文台转达的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遗产。42还有几句诗,他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 “美丽的宇宙大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记者陈芳、王丽、董瑞丰、刘宏宇、齐健)(文章有删改)
1).根据后文,将第一个小标题“痴”后面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_
2).请分析第16段的表达作用。
3).请赏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请分析文章最后引用南仁东的诗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君子图
河西走狼
民国年间,北平有位张三爷,是盐业银行的董事、著名的收藏家,也是个京剧票友。
这天,三爷正在琉璃厂的书画摊前溜达,忽听一阵胡琴声,十分悲怆。他心中好奇,顺着声音寻了过去,见一中年男人独坐小凳,正在自拉自唱《秦琼买马》。
三爷走近,发现地上摆了张纸,写着“画卖有缘人”几个瘦金大字,却不见要卖的画。三爷没吭声,听中年人唱完一段后才问:“先生,您卖的画呢?
不料,中年人却反问:“您识画吗?”三爷愣了一下说:“略懂一二。”中年人盯着他瞅了一会儿,说:“请。起身带着三爷进了身后的小楼。
两人进了二楼一间屋,里面一桌一床,别无他物。床上躺个小孩,看样子在发烧。中年人展开一幅绢本说:“您瞧瞧。”画面上仅一根墨竹、一丛兰花,是幅《君子图》,但没有落款。三爷端详了片刻,问:“您收藏的?”中年人眼睛红了:“三十年了,要不是……”
三爷又瞅了一眼小孩,忽然掏出一卷钱放在桌上:赶紧去给孩子瞧病吧。”说完,他离开了小楼。
隔天,中年人托人送来一个信封,三爷打开一瞅,里面竟是一张借据,落款署名¨梅自傲”。后来三爷听人说,这梅自傲靠给古玩铺记账谋生,为人清高孤傲,胡琴京戏都会,对书画也颇有眼力。
三爷知道梅自傲过得凊苦,隔一段日子,就打发管家暗中送去一袋白面。次日,他一准儿会收到梅自傲送来的借据。时间长了,三爷的抽屉里多出了十几张借据。
半年后的一天,梅自傲突然听说张三爷去上海核查账目,却遭到绑架,被勒索200根金条。
梅自傲心急如焚,立马乘船赶到上海。见到张夫人后他才知道,三爷把几乎全部的积蓄都用来买了藏品,家里就连20根金条一时也难以凑齐。梅自傲急道:“这可怎么办啊?”
张夫人说:“绑匪送来口信,只要老爷交岀所珍藏的李白真迹《上阳台帖》就答应放人。我想去劝劝他。”梅自傲却断然摇头:“三爷绝不会答应!”
不出梅自傲所料,三爷一口回绝了夫人的劝说。张夫人和梅自傲只能干着急,一点儿辙也没有。
这天早上,梅自傲对张夫人说出去一趟,就匆匆离开了,到了傍晩也没回来。张夫人正着急,一个佣人跑来说:¨夫人,梅先生被极司菲尔路76号的汉奸打死啦!
张夫人大吃一惊,急忙赶到极司菲尔路,见梅自傲一动不动地躺在血泊中。她吓坏了,慌忙把梅自傲送到医院,抢救了过来。
后来,在金融界人士的斡旋下绑匪收了20根金条,把三爷放了出来。三爷听说梅自傲重伤,立马赶到医院看望。
梅自傲不好意思地看着三爷:“真对不住,原本是来帮忙救您,结果一听绑匪想讹《上阳台帖》,明摆着背后是日本人,我一来气,写了一沓子声讨书到76号门口发,谁知那帮汉奷狗急跳墙,对我下了狠手。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三爷紧握住梅自傲的手:“自傲,您是唯一赴沪来看我的人,我已感激不尽,怎么会怪您呢?”
一个月后,梅自傲痊愈岀院,右腿却瘸了。回京后,大伙儿前来探望三爷,梅自傲高兴之余,唱了一段《霸王别姬》助兴。
第二天上午,三爷醒来,夫人递过一个信封:¨老爷,梅先生离开了。”
三爷打开信封一瞅,是两张便笺和借据。便笺上写道:三爷,原谅我不辞而别。珍重!借据则是梅自傲在上海住院期间的全部开销。三爷想起咋晩他唱的京剧,慨然长叹:“这个自傲啊!”
后面几年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三爷十分挂念梅自傲,多次托人打听,却始终杳无音信。夭傍晩,梅自傲的独子小梅突然寻上门来,见着三爷,“扑通”一跪哭了起来:“叔,我爹他……走了。”
爷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梅自傲搬到了天桥住。半个月前,他不小心染了风寒,无钱医治,再加上饥饿体虚,不幸离世。
三爷追问:“为啥不来找我啊?”小梅哽咽着回答:“我爹说,您也不宽裕,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三爷心痛不已,让夫人拿出一些现钱,让小梅先去买棺材,他明天一早就过去。
第二天,三爷来到天桥,发现梅家一贫如洗。望着梅自傲的灵牌,他心中凄凉,不由得叫了声“自傲啊——”,就唱起了《卧龙吊孝》唱着唱着,他忽然掏岀一卷纸条,一张张地放进火盆里烧,那是梅自傲写的借据,瞬间化为灰烬。
办完丧事后,小梅拿出一个画盒:“叔,我爹临走前,叮嘱我把这画送给您,留个念想。”
三爷接了过来,回家后打开画,发现竟是那幅《君子图》。他十分纳闷,依自傲的眼力,绝不会收藏一幅无名之作,这究竟是谁的画呢?
北平光复后,三爷特意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定。专家仔细看后,一脸惊喜地指着画中的兰花:“您仔细瞧瞧这儿。”三爷拿放大镜一瞧,终于发现兰花丛中隐隐现岀俩字:范宽。
这是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隐字款!
三爷立马坐车直奔天桥,想把画还给小梅,谁知早已人去屋空。回来后,他看着这幅稀世名画,不由得泪流满面……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年人眼睛红了:‘三十年了,要不是……’”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不是孩子生病,我肯定舍不得卖。可见此画对中年人来说珍贵无比。
B.张三爷和梅自傲都是京剧爱好者,他们在特殊时刻总会通过京剧来互通心意,比如《霸王別姬》就表达了梅自傲要离开张三爷的心意。
C.标题¨君子图”象征着梅自傲坚守节操、坚贞不屈、清高傲然的精神品格,代表了中国文人对传统文化坚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意。
D.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波澜起伏。比如,日本人设计索要《上阳台帖》的事件,就枝节横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张三爷是一个饱满的艺术形象,令人敬佩,请结合全文简析张三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3).小说在张三爷的眼泪中结束,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试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执着者
张丽
①时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城。
②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通讯干事不久,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山,走过几十道山岭,才在傍晚时分抵达。
③夕阳的余晖把群山抹上了一层金色,散落的泥巴土屋零零星星从密林里冒出来,蓦然一看,像是插在山腰上的几只狼毫。学校在一处开阔地上,有四间土砖墙教室。书记介绍,笔架村方圆十多里,山高石头多,难得有块地势平坦的地。这房子是李先念带领下的新四军第五师建的,做过后方医院。王新师范学校毕业后来支教,当上了几十个娃娃的孩子王,他的腿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为救学生被野猪追赶咬伤的。
④孩子王正在上课,他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在低矮的课桌前单薄得像悬挂的毛笔。我问他,别的老师来了又走,你怎么能在山里扎根呢?他回答,因为这里贫穷,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我不能眼看孩子们当睁眼瞎,一辈子困在山里……
⑤自那以后,我格外关注王新。听说他娶了一个山里妹子,媳妇每天帮他接送学生,还为留校的学生洗衣做饭烧水;他一个人教5个年级,难得片刻休息;他教过的学生陆陆续续有20多个考上了大学;笔架村也被列入省市扶贫重点村,建了新学校,修了公路。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
⑥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车相遇。陪同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⑦活动室很干净,有办公桌也有棋牌桌。他边给我们泡茶边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咱们是老熟人,我直接交底——这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学生。”茶雾袅袅飘散,暮色四合,远山如黛,这样的坦白开场让我无言以对。王新像是自言自语:“城里教学好,娃娃们都跟爸妈在城里读书,有福啊!”我越发困惑,问道:“没有学生?你还保留学校,接受扶贫资金,岂不是……”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
⑧“你可真行!”我由衷地插了一句。王新苦笑道:“难哪!孙子去年上初中走了,我想学校空着不是个事,就和书记商量,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来,可吃住得有钱。要是把学校废了,我也失去宣传利用价值,资金从哪儿来?”我接茬说:“把空置的学校变养老院,挪用教育资金养老,难怪有人举报你弄虚作假!”我把举报信递过去。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化险为夷。这一年扶贫干部来得多,大多到乡里搞个捐赠仪式就收场。难得有进村的,书记带着转悠,搞点野味忽悠走。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哪像你恁认真……”
⑨王新的话让我无语。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14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
⑩窗外群山莽莽,雾霭沉沉,我心潮起伏。脑子里翻滚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大山里的老年学校》《笔架村最后的乡村教师》《空校,不空心》《执着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这其中截然相反的心境分别是兴奋、激动和沉重、疑虑。
B.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这既昭示了社会的大爱精神,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
C.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的相关内容,是王新为了保住学校造的假,他不想将学校改建成祠堂,而是让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个安居之所。
D.扶贫干部难得有进村的\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这反映了当时扶贫干部及记者的浮夸的工作作风,揭示了某些社会问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③段中写我第一次到笔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突显了笔架村的贫穷、闭塞。
B.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像悬挂的毛笔,此处使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再现了王新上课的具体情景。
C.小说第⑦⑧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情节。
D.小说以我为使用哪个新闻标题而大费周折结尾,能引起读者对王新人生故事深入的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3).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
4.)“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女孩与鼠
孙春平
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僻远了。学校在村东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上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
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早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说:“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毛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说:“钱呢?”
有一天放学后,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
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
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
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
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且是一人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给她卧了两个鸡蛋。返回学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
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清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忙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急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动,脏死了。”
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
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瘦,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耗子不敢出来了,这东西有记性。”
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又嫁了人……”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孙爷爷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水浒传》里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
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在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的故事,在那里老人和儿童留守是常态。
B.教室里常出现老鼠,村主任拒绝了“我”用水泥把教室地面重铺一下的请求,因为村里太穷了。
C.小秋要帮“我”打老鼠,“我”带她回住处给她做饭,“还给她卧了两个鸡蛋”表现了“我”对她的怜惜。
D.“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发呆”,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使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C.小秋之所以选择放过第六只大老鼠,是因为可怜那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写小秋的身世埋下了伏笔。
D.“我”是小说的讲述者,既能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
4).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为小小热闹黏合在那里。
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莫可奈何地停顿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地咳着,调理他那副枯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也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地位既那么不适宜,天又那么热,心里明白,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牵引过来。老头子便瞻望傀儡中白脸的这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在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地会有人来的。咱们耽一会儿,就来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大爷们回家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学生。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全身做成年轻灵便姿势,把膀子向上向下摇着,自言自语地说话,亲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一轮复习:“课内课外对比”专练』  下一个『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冲刺练习(九)小说阅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