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年秋高2019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人:梁琴 审题人:付晓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的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
试题预览
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 2020 年秋高 2019 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命题人:梁 琴 审题人:付晓蓉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随着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的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    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
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但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    学说的推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益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
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    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作为一    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    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同时,一旦我们肯定    了心的“形上超越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正是从勇的“形    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身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亦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即气而力在”,如若我们肯定了勇之气,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    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字从“力”说、《诗经》的“无拳无勇”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
“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一种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   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    来。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    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德福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依然要在勇    敢和怯情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20 年我国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诸多英雄人物,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
B.“勇”在我国道德伦理领域中首次出现的标志是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
C.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这里“心”的哲学内涵是“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   D.我们肯定勇之气的同时也就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可以在《说文》等书籍中找到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孔子等关于“勇”的论述事例,论证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勇德建设中的贡献。   B.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心性之勇、气力之勇的对比来诠释和论证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真正的勇。
C.末段由历史回归现实,指出当今社会既有和平、文明的一面,也有灾难、困境的一面,警示性强。   D.文章先提出勇德的话题,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勇的思想内容方面,孟子延续了孔子,而宋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则在孔孟相关学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
B.孔子认为富贵要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孟子认为大丈夫要经得住各种考验,这些都以勇的“形上超越性”为前
提。
C.因为无论是西方国家及民族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都很早就对美德做了理论阐释,所以勇敢和美德是密不可分
的。
D.虽然时代在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等情形时,做出何种选择依然还在考验着每个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立德树人工作一直摆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怎样立德树人,如何把握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重大任务,是   当前必须明确的问题。
立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是国家的德,要让受教育者“明大德”,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
观念,学习黄大年主动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要志存高远,用自身的    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扛起责任,挑起担当,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    知识和智慧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是社会的德,要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引导受教育者把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    试金石。第三是个人的德,也是私德,“严私德”的首要任务是爱国,必须旗帜鲜明地与国家站在一起,其次要教    育引导青年敬业、勤业、精业、诚信、友善,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树人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为谁树人,这是“树人”的根本和基础。立德树人首先要坚
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广泛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保证树人的方向。二是如何树

D.党和国家的发展与立德树人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    面要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无论是树立理想,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还是奠定成长成才的基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道德感和良   好品德等,都要求少年儿童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B.作为受教育者,要时刻有全局意识,要志存高远,同时还要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出自己的一份力,尽自己的   一份责,责任面前要主动,困难面前要勇敢。
C.“严私德”中的“私”即个人,也就是说对个体而言,做到爱国是前提,然后要在工作业务待人接物、社会   志愿活动、感恩等个人层面上严格要求自己。
D.朱熹所说的“理”和“礼”是不同却又密不可分的概念,他认为“礼就是行”,强调礼对人的约束作用,如   果“动必有礼”,就能“不背于道”。
6.结合材料,简要评价婺源的做法对于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的社会意义。(6 分)
人。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水平和教  
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让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展,共同发挥“树人”功能。三是树什么样的人。要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让广大青年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一根火柴叶 骑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材料三:


(摘编自赵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任务与提升路径研究》)

我独自站在这广袤、寥廓的雪域之地,雪花如落下的松叶漫天飞舞,淹没了足迹,隐去了生机,空留一片彻骨    的银白把大地冻结。
但即或如此,多年前,我仍能在这土地上分清兔子的粪便、辨出百米外獐子啃食地衣发出的碎响,而今天,我
朱子是一位讲理的大儒,他讲两个理,一个是“道理”的“理”,一个是“礼貌”的“礼”。同时他把“礼” 看作是对“理”的践履,“如果理是知;那么,礼就是行”。他强调礼对人的约束作用,认为人只有“动必有礼”,    才能“不背于道”。
由于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婺源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扣好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就连刚出生    的婴儿,家长们都在新生儿洗三朝后穿新衣前,用红头绳在婴儿的手臂上缚一圈,直至满百天后才解开。这种“缚    手”习俗,为的是防止孩子们长大后喜欢打架斗殴或发生偷盗的行为。在婺源,“蒙童开笔礼”也贯穿古今,难能    可贵。正是这样的“未雨绸缪”造就了婺源人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从 2018 年开始,婺源创新实施朱子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的六进”工程, 让朱子理学“遍地开花”,使得朱子“小讲堂”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大看点”。各中小学校举行“释菜礼”仪式,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推广普及“微家训”工程,涵养社会文明风气;把朱子经典诗词谱写成适合传唱的歌曲,创作以朱子文化为背景、以朱子事迹为题材的文学、演艺、电影作品等,在不知不觉中浸润教化着青少年。
(摘编自朱虹《江西画报·婺源有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应该扣什么?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品德;认为是生存技能的最少,   不到三成;其他由高到低依次是知识、理想、身体素质、劳动。
B.绝大多数人认为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少年儿童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在少年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   他们从情感、志向、行动等方面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C.婺源人在家庭教育中,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为刚刚出生的婴儿举行“缚手”仪式,从而为婴儿今后的   健康成长不走歧路扣好了“第一粒扣子”。

孤独地站在雪地,再也闻不出故乡烟筒里散发出的炊烟。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
我开始整理身上的物资,背包里食物充足,这些肉干足够我撑上三天。但就在检查包底时,我不幸地发现,一    道豁口撕开了背包,自己唯一的一块打火石再无踪影。
我浑身一紧,一股寒意顿时从四肢散入身躯。我急忙搜寻外衣的口袋,里面还有一封自己用来点燃烟斗的火柴,    但在盒子打开的瞬间,我立即陷入了无尽的暗夜,里面仅有一根火柴。
我瘫坐在无垠的雪地里,绝望地发出咒骂。我痛恨自己的老去,不辨东西。我痛恨命运的尖薄,在这存亡的关   头夺去救命之物。难道冥冥之中,这就是一个老猎人无法脱逃的宿命?
然而,我却无意就范。
我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生存或者死亡是我一生不曾回避的问题,我们或将苍老,枯竭的躯   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但却从来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
天色将晚。我用树枝在雪地里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然后从四周捡拾了一些枯枝败叶,堆放在一旁,这是自己   仅有的希望。
“你只有一根火柴。” 我提醒自己。
入夜,风雪愈紧了。狂风怒号着,在山谷里往来驰突,折断了枯枝,卷起了残雪,自己的帐篷在风暴中摇摇欲   坠,寒冷像饥饿的狼群,将我层层包围。
“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 “狼群”狞笑着说。
我把火柴紧紧攥在手心,感受着“狼群”的啃食。它们的尖牙刺破我的肌肤,穿过血肉,直抵皮囊下的灵魂,   而我蜷曲在这荒寒的冷夜,任由分食。
我望向身旁的枯枝,欲望在心底挣扎。我想象它们倔强地燃烧起来,火苗微弱,在风雪中苟延残喘,却画出一   个昏黄的圈,点燃一盏或明或暗的灯。
“不用了,留给明天吧。”
第二天,我爬出帐篷,穿过雪原林海,希冀在某座山后能看见那熟悉的景象,但最终,除了满目苍凉,再无一
人。
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夜再次来临。“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
“狼群”追赶上来,龇牙咧嘴,不肯罢休。“留给明天吧。”
我气息奄奄躺在帐篷里,听着血液流动的声音,回答他们。
……
我是在第五个夜晚被村庄的人发现的,据说,找到我时,我倒在帐篷门口,冻成了一个冰人。   乡亲们把我带回寨子,问我是怎么在雪地里活下来的。
我说,我有一根火柴。他们觉得难以置信。
后来,他们知道我弄丢了打火石,的确没有撒谎,又好奇我有一根火柴为什么没有点燃。   “如果真的点燃了,我就冻死在雪夜的第二个夜晚。”
乡亲们若有所思,但似乎也没听明白。而我深深地懂得——
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
(选自《啄木鸟》,2019 年第 6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我”的处境,即在冰天雪地里迷路了,仅够三天的食物,唯一的一根火柴,这意味着“我”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B.作者将寒冷比作“饥饿的狼群”,表现出了“我”经受着寒冷的包围与吞噬,“狞笑着”、“啃食”、“尖牙刺破我的肌肤穿过血肉”等词句既与前文的比喻照应,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我”身处绝境的痛苦感受。
C.小说主要运用内心独白、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D.小说末尾“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点明“火柴”是支撑“我”在绝境中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它象征了战胜磨难的希望。
8.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6 分)

9.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    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 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    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
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 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题 5 分,共 10 分)
①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②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
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②生事,即生计。③鱼龙、鸟    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④心折,即心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
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很,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永流传。从《登鹳雀楼》这   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沁人心脾。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    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 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    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 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   ),其中蕴含的真善美都会永恒不灭。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  。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 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 当代文化风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耳熟能详 变幻莫测 心悦诚服 引领 B. 耳濡目染 气象万千 心悦诚服 指引

C. 耳濡目染 变幻莫测 心驰神往 指引 D. 耳熟能详 气象万千 心驰神往 引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B.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时光无论过去多久 B. 即使时光过去多久
C. 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D. 时光即使过去多久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5 个字。(5 分)
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9 月 20 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今年 11 月 1 日起正式开启。开展好人口普查,有助于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等状况。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和云服务,整个流程都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11 月 1 日起。700 多万普查人员将走入千家万户,正式开启现场普查登记工作。

21.“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段判词所咏对象是王熙凤,她    是个颇具争议的形象。有的人喜爱她、仰慕她,有的人痛恨她、憎恶她,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少于 50 字。(4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60 分)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 30 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 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   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标题自拟,文体特征明显(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完整);③书写规范   工整,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頂峰”不合文意,原文为“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B项,理解有误,从原文”业已正式跻入”看,孔子关于“勇”的命题是让”勇”“正式成为”中国道德伦理的内容,并不是”首次出现”。C项以偏概全,原文说“国人论勇,多从心论”,故选项中“是从心’的角度来审视”表述不准确。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有误文中明确指出“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并列的关系,没有形成对比。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强加因果原文中提到了西方和中华民族都将勇敢和美德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们还很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