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热点0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特点】1、该题考查时,给出2个选择题,主要是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等:1个主观题,可能要求考生概括信息,也可以就文本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培养考生独立思考、言之有据的思维品质。探究完全是开放性试题,答题指向不确
试题预览
热点0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特点】
1、该题考查时,给出2个选择题,主要是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等:1个主观题,可能要求考生概括信息,也可以就文本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培养考生独立思考、言之有据的思维品质。探究完全是开放性试题,答题指向不确定,关键能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
2、文本选择上,高考往往选用新闻, 甚至还包括图表阅读。准确的称谓应该是“新闻材料”,不是完整的新闻篇章,这类材料主要节选自消息、特写、时评、通讯、调查报告等。
【阅读技巧】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概——了解主题和文体。
通过浏览文本,大致了解材料的内容,如几个材料共同表现什么主题(反映什么问题),分别属于什么文体。阅读时不必在细节上花太多的时间,一时不理解的就跳过去。
第二步,读题干,明指令——明方向,节省时间。
准确审清题干,明确问题指令,找准勾画筛选的方向。可以把几个题的题干、选项全部读一遍,大致了解试题考查的内容。
第三步,边浏览,边勾画——把握文本内容。
迅速浏览各个材料,勾画标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如新闻的陈述主体、陈述的侧重点、新闻的价值信息点等,在勾画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步,边思考,边筛选——为答题作准备。
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在哪,这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点,再关注细节。
第五步,边比较,边概括——读懂文本,胸有成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异同、内容上的异同),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命题者把多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
【答题技巧】
 
 
一、(四川省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材料二: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
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料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2019年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
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
(《“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2020年8月26日)
材料三:
表1:2019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悄况
品种 播种面积(千公顷) 播种面积同比涨幅 总产量(万吨)
稻谷 29694 —1.6% 20961
小麦 23727 —2.2% 13359
玉米 41284 —2% 26077
大豆 9334 10.9% 1810
(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9年数据)
表2:2019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悄况
品种 出口(万吨) 出口同比涨幅 进口(万吨) 进口同比涨幅
大米 274.8 31.4% 254.6 —17.3%
小麦 31.3 9.7% 348.8 12.5%
玉米 2.6 110% 479.3 36.0%
大豆 11 —14.5% 8851.1 0.6%
(来自农业农村部 2019年数据)
材料四:
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未到摆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
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
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粮食逾150亿斤。
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
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B. 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
C.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
 D. 成品粮过度追求亮、臼、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
B. 2019年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
C. 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鼠低。
D. 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
6. 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二、(河南省焦作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腾讯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中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
“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付晓东看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
的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与此同时,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需求更为旺盛,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发为《吸引人更要打动人  夜经济快步复苏》,《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5月28日)
材料二:
恢复“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增添了平易近人之美,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发展”。从“地摊经济”可以看出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各地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例如,划定临时摊点,加强执法引导,让执法更带城市温度。对流动商贩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地摊经济”与文明创建并不相悖,反而更能体现出城市温度,“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民生的基本考量,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住“保民生”的步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在危机中找新机,积极面对困难,化解痛点,释放消费活力,促进底层百姓就业,接地气、暖民心。只要不侵害公共利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措施下,保证清洁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地摊经济”就值得鼓励。
(摘编自周茂盛《搞活地摊经济,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荆楚网2020年5月29日)
材料三:
多个平台大数据显示,文旅消费在“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发生在夜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夜经济”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而从长期来看,戴斌认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其中提出,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继续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上海将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摘编自《多地文旅消费复苏点亮“夜经济”》,《经济参考报》2020年6月1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前,我国公民的夜间消费占比已超过日间消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
B. “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同时也对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 “地摊经济”应以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为前提,体现城市文明应有的温度。
D. 夜间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夜经济不仅包括餐饮等日常生活消费,也有文旅等精神层面的消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经济”尽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形态,努力发展好“夜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B.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在不同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C. 作为“夜经济”的一种,“地摊经济”要良性发展,就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等加强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
D. 上海市打造“海派夜经济”,特点突出,将不断推动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促进该市文旅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
6. 当前,我国发展“夜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一、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原文材料二中“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强调了“最主要”,说明进口谷物还有其他原因,不局限于选项所说的。故选B。
5.【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玉米还十分短缺”错误,根据材料二“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料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说明玉米不短缺,那么进口玉米的原因也就不是短缺。故选D。
6.【答案】(1)心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不能轻言过关,应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2)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进口谷物等渠道,合理调整粮食结构;(3)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要改进技术,减少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4)我国舌尖上的浪费严重,应改变消费观念,节约粮食。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包括两部分:问题和建议,所以,要在找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逐材料分析,材料一“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根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可得出“我国人多地少水少,粮食种植和完全满足人民需求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材料二“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优化粮食结构,具体做法结合材料三表1可以在种植时注意优化,同时由材料二“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及材料三表2可看出,可以通过进口来优化结构;材料四“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直接告诉我们问题所在,通过“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物流方式落后”“储粮条件差、损失大”“消费习惯误区,成品根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等等,可知我们应改善设施,减少存储、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同时也要改变消费观念和方式,节约粮食。

二、4.【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于文无据。原文虽有“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的描述,但是否“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不能知道。故选A。
5.【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 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于文无据。材料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由此句可知消费者消费的多样化,不能得出“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故选B。
6.【答案】①多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夜经济”更快发展。②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夜经济”市场前景广阔。③消费者消费观念、习惯与时俱进,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④文化底蕴丰富,各地有其自身文化特点,能够挖掘本地夜间资源,丰富业态种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可归纳:多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夜经济”更快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可归纳:消费者消费观念、习惯与时俱进,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可归纳: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夜经济”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可归纳:文化底蕴丰富,各地有其自身文化特点,能够挖掘本地夜间资源,丰富业态种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  下一个『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实用类文本阅读系列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