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冲刺高频题型强化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分析图表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冲刺高频题型强化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分析图表类(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备战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第11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分析图表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
试题预览
备战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
第11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分析图表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
创新的重要部分是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获得话语权。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安全,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要靠自己。靠自己,就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政府基全等为抓手,把国家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与企业主导的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相结合,通过集聚人才和企业家等创新主体,建立激发各种要素活力的制度机制,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摘自百色新闻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要靠自己》)
材料二:
科技力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硬仗中显示的强大支撑作用,让人印象深刻。病毒信息及时与全球共享,迅速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筛选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全国范国内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被迅速组织起来,加紧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发挥出巨大作用。实践证明,应对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始终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力支撑。放眼未来,要在激烈的科技创新能力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仍需锚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是其中应有之义。要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只要坚持全国一盘棋,集聚最广泛智慧,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既着眼当前急需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又放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我们一定能突破更多的技术瓶颈,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和“硬核”产品,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摘自人民网《以新型举国体制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材料三:
 
(摘自人民网《2017中国创新指数为196. 3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材料四:
王志军指出,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四成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在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也在同步提升,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研发投入不够、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激励企业创新的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王志军认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王志军表示,今后将聚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引领,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术攻关,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摘自《光明日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下列对“关键核心技术”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就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获得话语权。
B.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有效成果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力支撑。
C.关键核心技术也是一种科技,它的发展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D.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B.突破更多技术瓶颈,掌握更多核心科技和硬核产品,既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又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
C.近年来,我国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相比2016年,分领域来看,创新环境增长最多,而创新成效增长则明显滯后。
D.我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部分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无论是专利数量还是专利质量都有较大突破。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科技力量在这场(新冠)疫情防控阻击硬仗中显示的强大支撑作用”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能够被迅速组织起来并加紧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
B.借助现代科技,可以让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有望从根本上做好新冠疫情防控。
C.借助科技手段,可以迅速实现病毒信息及时地与全球共享,为病毒防控提供参考。
D.利用科技成果,能够迅速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筛选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
4.根据材料四,请你为如何有效增强我国企业核心科技竞争力提几条有效的建议。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如何从国家层面抓好关键核心技术工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有助于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的阶段,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供给失衡的情况:一方面市场提供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库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状况的解决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优化产能,注重需求方的需求,提升合理的供给能力。
共享经济的出现带动了资源的再分配,使部分资源得以重新组合;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的参与成本低,平台参与度、发展迅速,对传统商业市场造成了冲击,削弱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滴滴快车与出租车相比为例,滴滴快车的司机税收政策不明确、收费低、接单多。而传统的出租车因为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打车费用高而逐渐失去市场占有力。这自然会引起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的不满,出租车司机抵制“专车”司机的情况屡见不鲜。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经济模式,我国还未对共享经济颁布明确的责任追究、税收监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资质认证门槛较低,交易平台很难提供足够安全的保障,一旦出现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厘清真正的责任人。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治理对策》,《国家治理》2018年37期)
材料二
2012—2020年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规模及增长率预测
 
2019年中国网民使用共享经济产品情况调查
 
(摘编自《2018—2019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行业成熟度比较高的共享模式中,一些现象偏离了“通过激活社会存量资源来创新经济发展”的初衷。名曰共享经济,其实是资本市场的包装,往往多于盈利模式的创新;个性化服务的提升,也可能多于社会公共成本的节省。比如,最初的网约车,说好了是利用空闲私家车和空余座位减轻交通压力,结果却催生了不少专职网约车司机。到底是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是增加了通行压力,这笔账并不那么好算。如今的共享汽车,也是走的类似模式,更多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共享经济光谱中的不同价值增量。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应该以宽容发展的原则,创造适应新业态发展的宽松环境,扶持它们形成站得住脚的盈利模式。而偏向提升服务水准的共享模式,则要相应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审慎研究行业准入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处理好其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最终在平衡中把握机遇、化解冲击。
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互联网技术或者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也应警惕纯粹的逐利彻底压倒实现社会价值增量这个目标。抵御住资本套利的诱惑,致力于价值的共赢,共享经济才能行稳致远,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摘编自刘天亮《共享经济应追求社会价值增量》,《人民日报》2017年2月17日)
材料四
共享单车、共享医疗、共享充电宝、共享厨房、共享衣橱,共享雨伞……距离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的2015年已过去了4年,中国共享经济迅猛发展,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蓝海。中国共享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世界瞩目。外媒注意到,中国共享经济正在转型中稳步发展。
西班牙媒体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西班牙《发展报》称,除了共享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外,中国人又开发出其他的共享服务,如篮球、手机充电宝和雨伞等。
“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美国“福布斯新闻网”对此发表评论称,中国企业带来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在掀起一股新潮流,美国企业也在争相模仿。从“共享经济”的传播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企业有能力进入新市场,引领全球的新经济潮流。
“中国服装和自行车会员制服务随着共享经济发展不断增长”,《日本经济新闻》2019年9月3日刊文称,中国广泛覆盖的快递网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愿意分享更多的物品的转变,以会员制服务为基础的业务在中国正不断获得增长。中国共享经济正从音乐,流媒体视频推广至有形消费品,比如服装、自行车,化妆品,鲜花等。
[摘编自《共享经济告别”野蛮生长”》,《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9月16日]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经济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大意义,而其他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共享经济虽对我国民众的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但目前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
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其增长率自2013年开始一直呈下滑趋势。
D.当下,我国共享经济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并且还在进一步拓展,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经济衍生出的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削弱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
B.从“2019年中国网民使用共享经济产品情况调查”图表来看,交通方面的共享经济产品形式多样,其中共享单车的使用比例相对较高。
C.由于西班牙等国的媒体纷纷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
D.我国的共享经济模式涉及范围广、普及快,这和我国快递网络覆盖范围广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有密切关系。
8.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共享经济平台本身没有基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固定成本支出,其成本来自共享经济平台维护等相关支出,属于轻资产运营。”
B.“共享短租本质上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以及更佳的居住体验,并使房东的闲置房源得以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作用。”
C.“共享经济低成本,低消耗等特点,成为共享经济规模扩大的必然条件,因此共享经济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D.“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去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不再依附传统商业组织,再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依附共享经济平台。”
9.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10.材料四中,世界各国媒体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我国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报道?本篇报道综合各国媒体视角的目的何在?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材料一:
非典中最艰苦的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北京市人民医院。从四月五号开始,陆续有222人感染,包括93名医护人员,有将近一半的科室被污染。门诊大楼北侧的急诊科是当时疫情最重的地方。我不明白这家医院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但我知道应该跟上次拍转运的那二十九个盖白布的病人有关系,我得知道这是为什么。没人要我做这个节目,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我不管那么多,心里就剩了一个念头,我必须知道。
急诊科主任朱继红带我去看了留观室改成的SARS病房。我只看到几间普通的病房,迟疑地问他:“你们的清洁区、污染区呢?”他指了指地上:“只能在这儿画一根线。”我不能相信,问了一句:“那你们怎么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朱继红沉默了一会儿,慢慢举起手,在胸口指了一下:“在这儿。”
我问:“你们靠什么防护?”
他面无表情,说:“我们靠精神防护。”
一直到四月二十二日我们来拍摄时,病人才开始转运到有隔离条件的医院。当时病人连输液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在空地上输。他带着我去看,所有的椅子还在,输液瓶挂在树杈上,或者开车过来,挂在车的后视镜上,椅子不够了还有小板凳。一个卫生系统的官员在这里感染,回家传给了妻子儿子,想尽办法只能找到一个医院床位,夫妇俩让儿子住了进去。两口子发烧得浑身透湿,站不住,只能颤抖着坐在小板凳上输液。再后来连板凳都坐不住了。孩子痊愈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这是二〇〇三年,春夏之交。
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我“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当从头到脚盖着白布的病人从我身边推过的时候,还有媒体的信息是“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上街”。我只不过隐约感到怪异,仅此而已。我没有接到指令,这不是我节目的任务,我觉得转过头很快就会忘记——然后我就忘掉了。
我做的节目播出后,有同行说:“你们在制造恐慌。”当时我身边坐着时任《财经》杂志主编的胡舒立,她说:“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摘编自新闻记者柴静传记集《看见》)
材料二:
非典报道经历了从瞒报到高度透明化的历程,这表明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从“如何包”转到了“如何报”,从内容控制转到了方向调控。在传统机制下,一些新闻主管部门认为消极信息容易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动荡,因而媒体在信息流通中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侧重于“包”不重“报”。中国传媒对于危机报道的典型做法是在保守的方针下,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报道模式。应该说这一传统是在建国之初就形成的。当时中国面临国内外的险恶局势和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需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封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其前提是资讯手段的不发达,信息渠道的单一。
这一做法延续到今天则并不合适:一方面当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公众的信息需求扩大,对知情权的要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传播学认为,流言的流传程度=事件的重要性x证据的暖昧性。如果媒体继续采取沉默的态度,既达不到封锁信息的目的,又缺乏权威的消息。社会舆论主体缺位,必然纵容了流言的传播而破坏社会稳定。从管理学上看,传统新闻管理侧重微观的内容管理,而非方向性引导,而由于内容管理的庞杂,必然导致信息传送的滞后,造成舆论主导真空,流言乘虚而入,反而容易引起恐慌。此次“非典”事件前期的抢购风波验证了这一点。
(摘编自俞熙娜、沈爱国学术论文《“非典”事件对新闻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非典”时的政府扣押信息、“媒体集体失语”等观点,与事实不符,是站不住脚的。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23条规定,在暴发严重疫情时,媒体在对外通报前须征得卫生部的同意。我们需要强调,记者应当依法报道。由此可见,所谓非典期间“媒体失语”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第一个环节的卫生部门出现了“故障”。
事实也的确如此。“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这句俚语,可以非常形象地形容2003年3月和4月中上旬中国社会的特殊状态。在医学界,北京的洪涛院士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为衣原体”,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南方专家却坚持认为是冠状病毒。双方对SARS病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从当时SARS迅速蔓延的紧迫形势看,人民群众急切地想要知道非典的病原信息。对此,当时的媒体都没有报道。不是媒体不能报道,也不是什么力量控制媒体不准报道,而是所有人,包括媒体和卫生部,都必须等待专家们的最终判断。由此可见,由于SARS复杂病因引发的医学争论,才是造成所谓当时“媒体集体失语”的真正原因。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洪涛院士随即也改变了原有的观点。至此,争论结束。4月20日,国家卫生部门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非典”疫情。接着,新闻媒体也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急切盼望信息的广大受众。
 (摘编自尹韵公研讨会主题发言稿《对非典时期新闻传播的再反思》)
1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1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柴静对“媒体失语”的反思与材料三的立场有根本上的差异,柴静更强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记者面向社会民众的主体责任。
B.柴静调查发现,人民医院严重的院内感染很可能与该院防疫设施不完善有关。而该期节目的顺利播出,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非典后新闻传播的改变。
C.材料三认为政府和媒体在“集体失语与缺位”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由SARS复杂病因所引起的医学界异乎寻常的争执与矛盾。
D.世卫组织佐证了钟南山的观点,有力推动了政府的部署安排。但材料三为政府和媒体所作的申辩,其实并没有全面解答柴静在采访中暗示的所有问题。
1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促进安定团结。”
B.“在那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报纸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C.“由于公共危机涉及到公众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公众危机的信息。”
D.“通过制度化可以赋予媒体相应的自由并规定其合法活动的范围,改善政府不确定、难持续、不对称的社会控制。”
14.比较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在论证特点上的异同。
15.面对近期依旧严峻的新型冠状肺炎防治形势,在新闻传播方面,我们可以从非典事件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
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
涉老法规政策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待增强;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问题突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人才队伍短缺;老年用品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制定实施“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决策部署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摘编自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017年2月28日)
材料二:
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在初步满足了物质保障的基础上,老年人对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对老年人的基本服务属于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具有很大差异性,由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难度较大。社会组织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提供差异性服务的能力,因而在养老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在养老服务中,各级政府承担着“保基本、建机制、强监管”的职责;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应该当好政府的助手,在政府政策扶持、购买服务等支持下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摘编自《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养老务的新路径》《人民日报》2017年7月26日)
材料三:
“太感谢智慧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中心了,我们子女省了不少力气。”武汉市民王女士说,服务中心不仅可以24小时集中看护,助餐、助洁、助医、进行健康管理,还能通过智能终端第一时间进行呼叫、提供上门服务。
据了解,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广义上,居家养老不仅是指住家里养老,也包括在家庭附近的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最薄弱、最难突破的领域。”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底,武汉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借助“互联网+”,武汉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利用传感设备、定位终端、电子地图、可视呼叫、APP等,着力打造“虚实互通、家院互融”的“家庭养老院”,将养老机构的专业养老服务配送给老人,并进一步实现精确化、标准化、低价化。
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8个区级统分结合平台54个服务网点,签约各类线下服务商1800个。依托“家庭养老院”,武汉不仅将为3.3万名政府补贴老人、近50万社会老人带来更加精准的居家养老服务,还显著节约了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投入成本。
(摘编自《“家庭养老院”,花费减一半》《人民日报》2019年5月31日)
材料四:
在中国,时间银行被看作志愿活动的一种,即以时间作为一种凭证,来为志愿者向他人提供的服务备储,而当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储蓄的时间可换取其他志愿者等时、等质的服务。具体而言,低龄老人将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低龄老人迈入高龄阶段时,再从“储蓄机构”中提取对等的服务时间。
时间银行是一种独特的基于交易的互助系统,用户间不涉及金钱往来,不以盈利为目的,大幅度降低服务成本,通过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使自我养老金钱资源不足或经济状况不好的人们通过合理使用时间以实现劳务养老保障。
时间银行不仅是一个社区建设工具或志愿服务工具,也是一种社会民主载体,每个人既是时间银行的使用者,也是时间银行的创造者,用户的身份在时间银行中是相同的,这有助于减少与金钱、地位和权力相关的等级差距,拉近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解决贫困人口的社会排斥问题,以平等的精神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需求。
时间银行用新的方式将服务寻求者和服务提供者联系在一起,用户将自己的服务时间等值换取被服务时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解决自身的困难,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利互惠,最终作用于提高彼此的生活质量。
时间银行较好地组织和利用了社会闲置的人力、物力资源,用户通过自己现在的付出换取别人未来的帮助,克服了个人的边界能力和时间价值的界限,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可循环的互助关系网络。
(摘编自《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研究—基于时间银行的拓展路径》,《管理世界》2020年第3期)
1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指标虽然从数据上看超过预期目标,但相对于“千人”而言,“30.3”的数值很小,表明养老床位缺口仍较大。
B.根据图表所列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应该成为今后养老事业发展的关注点之一。
C.“十三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形势严峻,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实际居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或进一步加深,并超过城市。
D.国务院制定实施《“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体现出国家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意识。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政府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难度较大,各种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性社会组织,理应在养老服务中发挥主动性,逐渐取代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
B.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实施,服务项目多样,广义的居家养老也将家庭附近社区养老涵盖在内。
C.借助“互联网+”,运用电子地图、可视呼叫等科技手段,可以使居家养老更为方便、快捷、实用,并进一步实现精确化、标准化、低价化的服务。
D.时间银行通过志愿活动实行互帮互助,可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感、认同感,比较适合那些养老资源不足、中低收入人口比重较大的国家。
18.下列对材料内容及行文方式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文件从宏观角度体现了国家对养老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则聚焦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和地方对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探索。
B.材料一先用图表呈现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成就,然后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冲刺高频题型强化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图表类』  下一个『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冲刺高频题型强化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概念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