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静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四校阶段性检测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9分,每小题3分)“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
试题预览
静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四校阶段性检测
   高三语文  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 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C. 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 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 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 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 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 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 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 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美国的种族主义开始以新的形式呈现,主要表现为美国少数种族群体在疫情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种族不平等。
    2020年4月2日,美国密歇根州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公布了该州新冠肺炎确诊和死亡病例的种族构成数据,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非洲裔仅占该州总人口的12%,却占确诊病例的33 %,死亡病例占比更高达40%。有媒体指出,在芝加哥、底特律、新奥尔良等拥有大量非洲裔人口的美国城市里,非洲裔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成比例”影响的状况极为普遍。作为美国此次疫情的中心地带,纽约市公布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每十万人感染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中,非洲裔为243.6,而白人为121.5;纽约市当前死亡病例中30.2%为非洲裔。截至2020年5月13日,全美新冠肺炎致死病例中白人占52.3%,非洲裔占22.40%,而非洲裔在死亡者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在总人口中12.5%的份额,说明这一群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为严重。
    病毒不区分种族,因而在新冠肺炎致死率上的种族差异就只能从各种族自身的处境上进行解释。对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少数种族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客观事实,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归因分析,提及的因素涵盖基础疾病、医疗条件、医疗保险、居住条件、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健康意识、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极其广泛的内容。可以看到,上述影响因素大多与生物遗传特征关联不大,却集中指向社会经济层面。当如此众多的种族差异几乎无一例外地造成对特定种族群体不利影响的时候,这些种族差异实质上就构成了种族不平等。正如美国联邦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在一项声明中所指出的那样,“几十年来,结构性的种族主义让许多非洲裔人口和棕色人口家庭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负担得起的住房和经济保障,而新冠肺炎疫情正使得这些不平等变得更加明显。”
                              (摘编自郝亚明《新冠肺炎疫情凸显美国的种族不平等》)

材料二
美国媒体评论说,疫情肆虐,而一些政客最专注一件事:污名化中国。
“污名化中国”冲击国际正义。中国的抗疫行动全程公开,艰苦卓绝,绝不会为少数人肆意泼污水所抹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人民“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多次表示“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最近发表社论评价道,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迅速遏制,“为其他国家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疫情,成功遏制了病毒扩散,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现在反遭一些无良政客肆无忌惮的诬蔑、“甩锅”。公理何在?正义何在?
“污名化中国”当不得救命良药。新冠病毒挑战的是人类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当今之际,救人与推责孰轻孰重,合作和谩骂谁更重要,不言自明。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美国一些政客不是想方设法治病救人,而是热衷于发出巫师般的咒语。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发表文章称,白宫没有在疫情初期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这是当前美国疫情大暴发的最主要原因。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直言,“从一开始,中国就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令人难过的是美国本可以做得很好,但恰恰是它应对得最为糟糕”。
“污名化中国”危害全球抗疫。美国作为头号经济科技强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科研能力、领先的医疗水平,理应在有力有效控制国内疫情的同时,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帮助更多防控薄弱国家和地区。美国一些政客的拙劣表演,只会破坏全球合作抗疫的努力,破坏命运与共的共识,破坏守望相助的家园。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各国提供援助。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中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摘编自人民网《污名化是危险的“政治病毒”》)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是协调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核心力量。世卫组织在谭德塞总干事领导下,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积极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病毒没有国籍,疫情不分种族、国家、地域。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抗疫是唯一出路。当前,支持世卫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就是维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77国集团和中国”最近发表声明,赞赏世卫组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的领导作用;不结盟运动举行应对新冠肺炎视频峰会并通过政治宣言,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中的领导作用;欧盟、非盟等地区组织也都以明确的实际行动支持世卫组织,助力各国抗疫。
    行动起来,支持世卫组织,是各方应尽之责。“当前,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能够为世卫组织做些什么?我想让你们知道,人们多么感激你们所做的工作。”一位英国记者日前在世卫组织例行发布会上这样发问。世卫组织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回答:“需要空间、支持、团结,来完成工作。世卫组织有成千上万工作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我们需要团结。”这样的问与答,折射出人心所向、势之所趋。显然,西方一些政客动辄污名化世卫组织的行径,完全与国际主流共识格格不入。鼠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主编理查德•霍顿认为,全球卫生安全体系需要世卫组织,保护世界人民健康福祉是世卫组织的唯一目标,疫情大流行期间削弱世卫组织的决定是反人类的罪行,这是对全世界人民不人道的攻击。
    团结合作不仅是人类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必须作出的选择。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指出的:“病毒不分国界,对任何人都是威胁。在一个相互联结的世界,只有其他每一个人都安全了,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摘编自《人民日报》《全球团结抗疫是当务之急》)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美国新冠肺炎致死病例中,黑人在死亡者中所占比例高于其在总人口中的份额,说明这一群体受疫情影响最重。
B.一名美国参议员指出,非洲裔人口家庭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归根结底是美国社会存在结构性的种族主义,
C.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前提下,团结合作,守望相助,维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出于对世卫组织支持的考量。
D.任何时候,世卫组织的积极作用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否则,就是对全世界人民不人道的攻击,犯下反人类的罪行。
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暴露出美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非洲裔人群在美国社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B.如果社会经济层面的若干因素对特定种族群体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种族不平等的现象就会出现,而这就是种族歧视。
C.美国一些政客污名化中国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也是不堪一击的,这种行为对全球团结互助抗击疫情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D.世卫组织正因为秉持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积极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才得到更多的国际主流组织的支持与响应。
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美国政府启动“曲速行动”,推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国防部等多部门加速研发新冠疫苗。
B.目前,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感染病例数已超过500万,死亡病例数超过17万。
C.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说自己有“大量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源自武汉,却又拿不出任何证据。
D.中国的专家学者,通过互联网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疫情防控视频会。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 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 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競《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贵顺物情                          物:人
B.宫中卑湿                              卑:地势低下
C.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        品秩:品级身份
D.每节己以顺人                          节:节约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B.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固请至于再三
C.请营一阁以居之                  每节己以顺人
D.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9.以下六句话,全都是唐太宗崇尚俭约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②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③财帛富饶,无饥 寒之弊。       ④若遂来请,糜费良多。
⑤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⑥公所奏对甚善!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B.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C.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D.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
D. 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第Ⅱ卷

四、(26分)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3)
译文:                                                               。    
(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3)
译文:                                                               。   
(3)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2)
译文:                                                               。
13.请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唐太宗对大禹、秦始皇、汉文帝所作所为的评论。(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②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 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释】①嘉峪关: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
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 “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在《诗经•氓》中,男子在与女子结婚之前,求助神灵,验证良缘的句子是 
“尔卜尔筮,               ”表明婚后一切顺利,与下文人物命运形成巨大反差。
(5) 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21分)
一篱秋色扁豆花
周寿鸿
①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②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③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护院,多以树枝、秸秆编为篱笆,家家户户,种豆篱笆下。秋天到了,扁豆花、扁豆荚缀满篱笆,蓬蓬勃勃,挤挤挨挨,把庭院遮掩得密匝匝的。也有一些人家,在菜园内搭了豆棚,棚上豆荚累累,地上一畦绿韭青椒、红番紫茄。开门推窗,秋实满园,让人有说不出的欢喜。 
④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 
⑤整个夏天,扁豆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一个劲儿扩张地盘,却只长叶不开花。秋风为号,扁豆蔓儿仿佛突然醒了,矮棚浮绿,纤蔓萦红,一开就是一连串。白扁豆开白花,红扁豆开紫花,粉白如云,艳紫如霞,轻盈似蝶,一嘟噜一嘟噜,在风中发出盈盈的笑声。 
⑥记忆中的老家,村路弯弯,巷陌纤纤,篱笆挨着篱笆,家家的篱笆爬满了红红白白的扁豆花。走在村巷的路上,仿佛走在扁豆花的长廊,心里充满了温暖。如今,家家户户早已没了篱笆,院墙建得越来越高,再也见不到这种画面了。 
⑦汪曾祺说,“扁豆花是最具平民色彩的花”。 
⑧秋风秋雨中,扁豆花一扫秋天的寂寥,仍然摇曳生姿,顾盼多情。这个时节的雨有一个诗意的名称:豆花雨。晚明诗人曹学佺的“疏篱豆花雨,远水荻芦烟”,让扁豆花美得疏朗迷离;清代学者查学礼的“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妩媚多情,楚楚可怜。最有名的就是郑板桥的那副对联了——“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让扁豆花美得平静、亲切、淡泊。当年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寄寓于大悲庵里的郑板桥,随遇而安,笑对秋风秋雨,写美了田园风光。 
⑨中秋前后,扁豆藤蔓上一串串像宝塔似的花穗,纷纷落了,长出了一串串月牙状的扁豆。扁豆生长很快,不久便挂满了豆棚或篱笆。前面的花落了,结了豆荚,后面的花又开了,总有一串串宝塔似的花穗在风中摇曳。秋意渐深,其他的花儿都谢了,它还在且落且开,不知疲倦似的,要不是霜冻来了,真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 
⑩寒霜时节,藤蔓干枯了,花朵萎落了,风吹打着发黄的叶片,还有不少没吃完的扁豆皱巴巴地耷拉在枝头,好像在幽幽叹息。秋尽了,冬天真的要来了。 
⑪汪曾祺喜欢扁豆花的世俗与淡泊。在小说《钓鱼的医生》中,他写王淡人的家:“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⑫济世救人的王淡人医生,喜欢郑板桥的满架秋风的淡泊。他有一帮穷朋友,经常聚到一起品尝他钓的鱼,还有他种的扁豆、瓢菜。王淡人的原型是汪曾祺父亲汪淡如,也包含了他自己的“人间送小温”情怀。 
⑬在老家,清炒扁豆角、扁豆烧芋头、扁豆烧土豆,是乡亲们秋季的主打菜肴。来了客人,可以在豆棚下现摘扁豆,做“扁豆红烧肉”。扁豆的清香,肉的肥腴,融合在一起,味道极美。这是待客的好菜。家常的做法,是红烧酱焖。将扁豆撕去两头筋脉,下素油锅煸炒。然后倒了酱油,盖上锅盖,改文火焖至扁豆酥烂。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现采扁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信然。扁豆荚粗粝多筋,以红烧酱焖,重油相调,适其味也。 
⑭扁豆入诗,古今多有佳句。扁豆也是入画的,有不少名家喜欢以之作小品。白石老人也爱画扁豆,寥寥数笔,扁豆花红红白白,扁豆荚随风摇曳,再加上只蚂蚱,或者蟋蟀,或者小鸟,满纸秋色喜人。 
⑮“文革”期间,汪曾祺处境窘迫,一家五口住在一个拥挤霉湿的大杂院。他用破缸种了一架扁豆,扁豆藤疯长,爬墙过壁,遮住了前屋人家的窗户。秋天,扁豆长成了,他摘了几斤送给人家。对方说,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的画?汪曾祺连忙答应。后来,这幅扁豆花,一直挂在前屋人家的显眼处。 
⑯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
                                       
16.文章第二段引用名人佳句,请分析其作用。(4分)
17.赏析第五自然段划线的句子。(6分)
18.(1)分析标题“一篱秋色扁豆花”的妙处。(3分)
(2)文章结尾写道“人生秋至,心里有扁豆花,生活中就更有温暖”,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一篱秋色,数扁豆花最美”独句成段,与上文作者对“绿韭青椒、红番紫茄”的情感形成反差,突出强调了扁豆花美丽,抒发了对扁豆花的赞美之情,并引出下文。
B.第五自然段第一句采用拟人化的动词“牵藤绕蔓,攀墙爬架,或扶摇直上,或匍匐前行”“扩张地盘”生动地表现了扁豆苗在夏天的蓬勃生长之态,为后面写扁豆开花结果蓄势。
C.文章围绕“扁豆花”展开,主要突出扁豆花的特点与品格,而文中宕开一笔写高筑的院墙代替篱笆,写城市文明代替农业文明带来的诸多不便,从而使主题多元化。
D.文中多处写汪曾祺及其作品,巧妙地将汪曾祺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开朗平和的人生态度与扁豆花的品格融为一体。 
E.文章采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典雅,并融入了郑板桥、汪曾祺、汪淡如等人的典型事例,形象鲜明,可读性强。  
六、(10分)
20. 《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根据这个观点,如果让你在《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做朋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理由恰当充分,思路清晰,语言顺畅,不少于100字。(7分)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3分)
说来有趣,21世纪最时髦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现代医学,与中国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传统中医,①_______________。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据此积累下来千百万人的“医疗大数据”,再通过医生的人脑来存储、“加工”,进而开出药方;而今天的智能医疗,则是给医生加上了一个“超强大脑”,它能海量存储、超速计算、深度学习,给人类增添摆脱病魔的能力。尽管争议与困难重重,但没人能够否认,②_____________。有学者这样描述,未来的医学影像中心好比飞机驾驶舱,是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体;③_____________,需要做的是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聂荣臻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麦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静海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份四校阶段性检测
                                    高三语文  试卷答案
1. C      2. D         3. B
解析 1.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故填入“司空见惯”最恰当。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薜荔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没有随大流走,故填入“随波逐流”最恰当。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
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藤条不断地攀援而上,故填入“扶摇直上”最恰当。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诗歌描写生动,让人向往,故填入“心驰神往”最恰当。
本题应依次填入“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往”,与C项相符。
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2. 原句:概念误用。“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三者不能并列。应改为“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A项,概念误用。“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三者不能并列。选项修改不恰当。
B项,概念误用;用词不当。“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多困惑”及“怀才不遇”,三者不能并列;“古代文人仕途多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选项修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下一个『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