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出现要早于官方组织。从源头上讲,民间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官方组织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化;从实际运行看,官方组织出现之后,便开始
试题预览
苏州新草桥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出现要早于官方组织。从源头上讲,民间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官方组织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化;从实际运行看,官方组织出现之后,便开始组织引导、规范和管理民间组织,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到明清时期,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官方组织管理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形式屡有创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势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民间组织是由基层民众自发形成的非官方组织,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即便是一些看似与官方毫无关系的民间组织,实质上仍是在官方的允许或默认之下存在。明清时期没有普遍设立县级以下机构,所以发挥民间组织的管理作用极为重要。其基层组织可简单划分为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类,半官方和民间组织都具有广义上的民间组织性质,比如里甲、乡约、社学等,都属于半官方性质,因为它们虽然主要是由民间群体来组织运行管理,却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接受考核、监督和管理。比如社学,它是半官方性质的民间教育组织,明清时期各地普遍设立。明初天下既定,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就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倡立社学,但效果不佳。清朝明确规定社、义学教师可免差役,体现了半官方性质。各地民间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地方官和地方乡绅的重视程度。
极具血缘性的宗族义庄、地缘性的善堂善会,以及兼具地缘和血缘的会馆、公所等组织的民间属性更为明显,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官府而存在,它们同样在国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运行。这类民间组织的产生动力主要来自强烈的自我需要,以及地方精英的积极推动。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传统经济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繁荣,城乡各类民间组织也应运而生。商业会馆和商帮就是典型的民间组织。一些商人为方便在外地的经营,多以地域为单位,与经营同类商品的商人联合起来,捐资兴建会馆。它们各有组织章程,保护入会者的利益,研究经营对策,举办联谊活动和公益事业等。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商业组织,即便是商品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中原地区也是如此。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也是同籍官员私下聚会场所,在联络亲情和关注家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官方的民间组织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作用最为突出,里甲、保甲和乡约等组织实际担负了县以下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设立里甲组织,主要职能是编查土地,催办钱粮,完成官府交办的各项公事。比较而言,保甲组织在维护地方治安、防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功能更突出。两套地方基层组织交叉使用,在稳固国家政权基础、确保赋役征收和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在行业自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复杂多样,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城差异大,原生性强,决定了它的自发无序和泛滥性质,难免与“官方”组织利益不一致,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朝廷对其加强了管理。
(摘选自彭勇《活跃在明清时期的那些民间组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间组织早于官方组织出现,但后者产生后,就与前者相配合,共同构建社会秩序。
B.民间组织得到官方的允许或默认,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
C.具有血缘性或地缘性的民间组织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民众自我需要和地方精英的推动。
D.明清时民间组织具有的复杂性等特征,难免会导致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很大威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起源和实际运行两个角度来阐述民间组织和官方组织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
B.朱元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倡立社学之例论证了社学这类民间组织具有半官方性质。
C.文章将里甲与保甲进行对比,论证了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
D.末段总结论述了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的特点,并指出了朝廷对其加强管理的根本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变化屡有创新,呈现出自我发展态势和地域差异性特征。
B.清朝的社学、义学有官方的明确规定,给予了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其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
C.明清时期,各类商业民间组织遍及全国各地,这些组织维护了入会者的利益,且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D.从职能来看,基层组织中的里甲、保甲和乡约等担负着社会管理功能,而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
1.B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
故选B。
2.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分析失当,里甲和保甲各自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得出谁的作用更大的结论。故选C。
3.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于文无据,文中不能看出“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C项,以偏概全,根据“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信息可知,“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是那些会馆组织。
D项,“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表述有误,原文是说“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他们各成体系,各具奇效。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二: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激起“中西医之争”。否定中医的理由集中于“不科学”。那么,“科学”能等同于“合理”吗?谁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于欧洲之前,人类的想法和做法从来没有合理过。也不能说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后,实践中就只有这一种“合理”。而且即便在科学领域之内,其方法和结论也在不断分化和变革中。做科研的学者和从事临床治疗的西医医生并不轻易否定中医学,部分原因他们在长期的专业训练中成“科学精神”只说证据支持的话,对自己研究范围之外的事物保持审慎。倒是一些并不从事科研临床工作的“科普作家”,生搬“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等概念,以医书里有蝙蝠粪便这类耸听的药材为由,急吼吼地来“反伪科学”了。这体现了他们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迷信。所谓迷信,不必是某种“信”的内容,而应是一种“信”的方式,比如:不承认有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等。
“合理”也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质疑中医的人倾向于将其无法否认的治愈效果归为心理暗示。这虽是以偏概全,但中医的确不排斥心理效应,“情志”是重要的诊疗因素。
心理效应被视作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干扰,但如果安慰剂会增强人的求生意志,若在生死一线间起决定作用,是否要采用呢?但凡进过手术室的人,都会给出跟登台演讲、键盘作文的人不同的回答。此次抗疫中,重症患者的意志力是关键性的疗愈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与基于近代科学的西医学确有思想观念的分歧。西医的思维方式基于身心二分的哲传统,将“身”拆分为组织、细胞、蛋白质、基因等物质对象和转氨酶、血糖等物质指标,追求不断增强对物质对象的精确认识和人为控制。治病的思路是把病毒、癌细胞或者其他不良的物质实体精确定位,然后用药物、手术刀等人工手段把它们清除。中医则更仰赖每个生命体的自组织能力,方剂和针灸都旨在激活和加强生命本有的免疫和自愈能力,并把积累的经验凝固在其理论和操作体系中。这种思路擅长的不是定义和消灭病原体、癌细胞等,而是效变小环境,使其干不成坏事。
在此次疫情中,西医有时也表现得无能为力,尤其在涉及个体免疫力、自愈力和体质差异等方面,而中医则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最激烈的争议倒不在这些实践效果,而是在观念上能否相信中医合理。
不过,专精于研究物质实体的西医有其难以企及的优势:一个强大的学术共同体,一个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一旦公布于权威期刊,全球的医疗界都能了解和应用。相对而言,传统中医的实践和理论都更支持个别化诊治。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整体,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度差异化的。大夫要摸索自己独有的模式并愈加精熟,所以“老中医”貌似更可靠。但这个特点让“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变得困难。“说不清楚”在理想状态是“妙不可言”,但流于平庸则文过饰丑。不世出的高手因医术高超被传为神话,但水准高却不能只靠讲故事。意象化的概念体系要由扎实的技艺训练去承载,技艺怕失传,更怕“道”“气”等词语被各路“大师”用作蒙混的话术。
(摘编自孙焘《文化反思中西医之争》)
材料三:
根据经合组织(OECD) 2017年数据, 我国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为2.0, 美国2.6,日本2.4,欧洲国家多在3以上,奥地利则为5.2。即使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短期激增需求,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此外,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进程迅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7.0%已上升到2018年的1.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50年,我国这一数字将达26%。
根据《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国中医药人员总数为71.5万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5%。而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中,更是只有少量的中医从业人员,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真正融入各个专科,实现中医的全面参与。据2017年教育部数据,在医学教育供给体系中,医学类在校生数为124.4万人,其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在校生数为17万人,仅占医学类教育规模13.7%。在西医院校或综合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尽管中医学在防治疫情、慢性病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通常只有《中医学》一门课程,多则100学时左右,少则30学时左右。
(摘编自翟双庆《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虽然发生过三百多次疫病流行,但从没出现过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现象,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
B.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医学名家灿若群星,医学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我们最熟知的当属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C.通过材料一中数据的対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治愈和康复效果比西医具有明显优势。
D.质疑中医的人,即使对中医体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无法否认,也往往将中医的疗效归为心理作用而不认可其科学性。
5.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合理”,因此,远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存在的中医虽然“不科学”,却是“合理”的。
B.从事科研的学者和临床的医生不轻易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一些“科普作家”则对科技控制能力之外的事物予以否定。
C.西医拥有强大的学术共同体和可积累可传播的知识体系,较中医有“可重复”“可证伪”和“可交流”的优势。
D.数据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供需何题更加凸显。
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打击敌人的军事目标,却对隐匿在平民中的敌人束手无策。
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抗疟记载。
C.即使面对同一患者,张医生说的“气血”也未必是王医生理解的意思。
D.同样的曲谱,每个乐师各有发挥,甚至同款的乐器都各各不同。
7.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3分)
8.从材料三看出,当前中医发展面临哪些问题?(4分)
4.D       5.A       6.B
7.材料二首先通过“科学”与“合理”的关系介绍了中医的合理性。然后分析了中医和西医思想观念的分歧。最后补充交代了中医相对西医存在的弊端。
8.①全国中医药人员数量太少。②综合医院中,中医从业人员很少,且主要工作于中医科,并未全面参与各个专科。③在医学教育体系中,中医类专业学生占比极小。④在医学院校中,中医学的课程和课时都很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6分)
战  士
孙 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
“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
“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
9.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 小说也注意展示伤残战士性格的多面性,拒绝脸谱化。比如伙计的伤没有治好,就心生怨恨,口出怨言埋怨我们的医道不行,这把英雄写得真实、动人。
C. 小说讲述了一群退役的伤残军人相依为命,自力更生,独立谋生,不靠不要;有的身残志坚,保留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战士本色,直至再上战场,杀敌立功。
D. 小说的主人公是群像,他们是抗战中受伤的几位“战士”,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1. B (选项的表述涉及对人物语言含意的理解。对人物特定语言的理解,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紧接着这句话后面的话是“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因此,“心生怨恨,口出怨言”这个理解就是不正确的。这个伤残的战士是乐观的、积极的,并没有心生怨恨。他这样说,只是为不能上战场杀敌而感到遗憾,并没有怨恨部队医道的意思。)
10.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A. 小说情节集中于肉铺,直接描写了“我”与战士的对话,借对话插叙了几个战士受伤的经过。这样写使笔墨更减省,情节更集中,人物形象更突出。
B. “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C. 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D. 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肉铺”,表明战斗结束之后,英雄回归生活,回归普通人的角色,这样写更加突出了这些战士的平凡和伟大。
2. B (本选项考查对特定故事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局部的情节是整体情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与整体相抵触。“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这样的分析就与整体意义相抵触。“一毛钱的搅缠”体现了掌柜女人泼辣、处事不十分妥当通透的特点。作者只是客现再现了掌柜真实的家庭生活,这样能更全面展示“战士”的形象特点,并未带有明显的贬抑色彩。)
11. 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②刚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④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粗粝,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 (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概括能力。人物性格概括并不难,难在要点必须齐全。这就要求细读全文,除抓住人物主要性格特点外,对次要特点也要一一作答。解此类题,可以通读全文,勾画要点。“伙计”的形象是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形象之一,是“战士”的形象,这是分析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关键点。小说中对“伙计”这个形象的描写,既有正面的,也有侧面的,需要全面理解。)
12. “战士”的故事以“村干部”的讲述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富。 (本题考查叙述视角。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叙述视角转换本身的作用,二是讲述的内容所起的作用。叙述视角转换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这样考虑:本文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这种写法受到了限制,借村干部的口,暗中转换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情节更有张力。讲述内容是对“战士”英雄行为的描述,看看“战士”在战斗真正来临时的表现。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也可以显示故事的传奇性:一个如此残疾的“伙计”,在战斗打响时竟能如此镇定,如此勇敢,如此善战。)
【阅读导引】
本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小肉铺里,肉铺是由一名残疾军人和几个同样残疾的兄弟合股开的。“我”先后四次到他肉铺去,通过与他们和村干部的交谈,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小说塑造了一群无名无姓的战士群体形象,他们是一群相依为命、不靠不要、自主谋生、自力更生的退役伤残军人,他们乐观面对生活,时刻渴望重返战场,小说结尾再次写到肉铺,真实再现了英雄回归生活,回归普通人的角色,突显了这些战士的平凡和伟大,歌颂了战士们身残志坚,仍然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战士本色,重上战场,杀敌立功的英雄品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B.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C.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12月)』  下一个『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