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11-12月九年级语文试卷专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长沙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11-12月九年级语文试卷专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度初三第三次限时检测语文(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10分)材料一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
试题预览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度初三第三次限时检测语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10分)
材料一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广义上的武术,亦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以技击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个人防卫实践活动。狭义的武术概念指武术运动,表现为套路、对抗等多种运动形式。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得如技击属性是武术的本质属性。中国武术从简单的拳打脚踢发展列现在,武术拳种已达130余种。如少林 拳、太极拳、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华拳、通背拳、南拳、八极拳、劈挂拳、螳螂拳、红拳、梅花拳、翻子拳等等。
材料二  为保护我国传统武术,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太极拳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有32种武术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西方思想影响.现代武术的发展更加注重体现其自身的体育属性。例如,武术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的表演赛事,此外很多地方还定期举办武术比赛。尽管发展武术的体育属性可 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增加武术的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即传统文化只保留了物质内容,而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出现断层。如果不注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终将成为体操式的竞技运动项目。 /
材料三
体育中文核心期刊拳种论文统计表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太极拳的论文数量达11。篇,占74.8%,相比之下,名冠中外的少林拳的理论研究显得不够厚重,仅18篇,而通背、螳螂、翻子、地躺、八极等拳种方面论文则一篇也没有。很明显,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吸引着广大的学者去研究去探讨,并且研究的热度也是其它拳种所无法比拟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极拳深厚与独特的文化魅力。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象征,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正在广为普及与发展。
但由于工业化、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加上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太极拳的全面传承面临困境,许多方面濒临消亡,其状况令人担忧。首先,太极拳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在弱化。具体表现为:传授太极拳重“形轻“神”,多数传授者对其蕴含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易文化、河洛文化,以及古代哲学、养生学、军事学、心理学、美学、力学等丰富文化内涵知之不多,不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进行传授;对太极拳文化内涵、理论的研究探讨深度不够,缺乏机构、人才和经费;忽视了大极拳所倡导的修身养性、武德为重的宗旨,不注重传拳育人、武德修养。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致使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日趋消亡,处于濒危状态。其次,太极拳的拳经、拳谱,拳诀、秘籍等珍贵资料及碑、匾、器械等实物散落民间;有的身怀绝技的传承人年事巳高,其授拳经验、体会亟待收集、整理。最后,太极拳的原生态环境鹿到严重破坏。太极拳是封建社会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原生态环境研习拳技的氛围已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太极拳重要传承人的故居破损严重等。
14.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  )
A.春秋时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秦之后,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
B.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武术,在广义上是指以技击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个人防卫实践活动,而在狭义上是指武术运动,表现为套路、对抗等多种运动形式。
C、现代武术的发展注重其自身的体育属性,虽然提高了武术的知名度、增加了商业性.但也很容易导致文化空巢现象,因此我们要把“武术文化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D.工业化、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是太极拳濒临消亡的根本原因。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材料一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阐释了武术的概念。
B.“武术拳种已达130余种”中的“余”,可以去掉,不影响文意。
C.综合三则材料,说明现代武术只重视体育属性,完全不再重视它的文化属性。
D.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倡导修身养性,讲究以武德为重。
16.材料三在介绍太极拳的研究现状时主要运用了列图表、         和          的说明方法,其主要作用
                                                                                       (3分)
17.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太极拳的全面传承和发展提岀几点建议。(3分)
                                                                                                          
14.B
15.D
16.列数字 作比较 直观地说明了在各种拳种中,太极拳的研究热度指数更高,让读者一目了然。
17.第一,强化太极拳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大人才和经费的投人;注重传拳育人、武德修养。第二, 收集、整理珍贵武术资料及实物。第三,加强对太极拳的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最后,发展体育属性的同时,也要继承技击属性和文化属性。(答对其中一点给1分)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1届九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共8分)
气候变暖下的香蕉:红利消失与病毒威胁
①在过去几十年里,一谈起气候变暖,人们大多会联想到一系列负面影响,但对于香蕉生产者来说,这却是发展的机遇。通过对全球27个主要香蕉生产国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自1961年至今,香蕉产量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37吨,目前全球产量约为每公顷10~40吨。
②气候变暖给香蕉带来的产量红利,曾一度让其成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之一,但遗憾的是,这种红利并没有持续下去,甚至还可能在未来成为香蕉业路上的绊脚石。
③2019年9月,众多媒体报道了关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关于香蕉的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近60年里,气候变暖下的自然环境促进了香蕉的生长,使全球香蕉产量逐年上升。但是,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到2050年,多国的香蕉产量增速可能会显著降低,总产量或将大幅下降,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香蕉生产国印度和第四大香蕉生产国巴西。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埃克塞特大学生物科学系高级讲师丹•贝伯表示:“气候加剧变暖的趋势,已超岀香蕉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给巴西、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地区的香蕉产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未来几年,一些国家还必须面对香蕉大幅减产的现实。”
④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丹•贝伯与印度班加罗尔国家生物科学中心的瓦伦•瓦尔玛教授对多个国家的香蕉种植环境进行分析,成功建立起了一个生产香蕉的最佳温度空间。然而,这一结果并没有在学界引起多大反响,因为除了温度,还有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⑤据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正在加速一种具有高度破坏性的植物病蔓延。该病被称为“黑叶斑病”,是种严重影响香蕉树生长的传染病,一旦染上,就会造成大片叶组织坏死,降低植物80%的存活率。黑叶斑病中的病原体易在高温环境下生存、发展,而气侯变暖恰恰为它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除此之外,香蕉贸易的发展,也加快了黑叶斑病的传播。目前,黑叶斑病已从亚洲的香蕉种植地传播到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并使这些地区的感染风险平均增加了42%,危害范围几乎遍及全球,所以这种病也被人称为“香蕉黑死病”。
⑥在哥斯达黎加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当地农民通过喷洒杀菌剂来对抗黑叶斑病。据美国农业部称,这种杀菌剂能有效抑制黑叶斑病的传播,但对人体易造成伤害,而且成本十分昂贵,每年喷洒40至80次,就会耗掉约一亿美元。除了杀菌剂,贝伯在接受CNN采访时还提到另一种解决方案:“与干燥的地区相比,我们发现在湿度大的地方,病情会恶化得更厉害,所以合理运用灌溉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染病的几率。
⑦尽管如此,一些学者还是对气候变暖给香蕉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变暖仍暂时有利于香蕉业发展,虽然个别国家已受到影响,但全球总产量始终保持稳定。英国谢菲尔徳大学的罗伯特•凯恩教授则反驳到:“我认为,在气候变暖的问题上,我们都应将目光放长远一点。香蕉不仅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还是许多热带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哥伦比亚的香蕉产业就因为受到气候变暖和病菌的影响,造成一大片香蕉树被毁,经济损失惨重。”
⑧截至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发现,要适应更热的地球,就需要改变香蕉的整体生理机能,通过杂交或基因工程解决病菌问题。植物育种专家可以从抗病强的植株中提取相关成分,然后与其他香蕉进行杂交,重新组合基因,创造出既美味又对病菌免疫的新品种。此消息一出,立即遭到了众多学者反对。他们认为,大多数国家的基因技术都尚未成熟,其中的风险也难以估量,而且一味地注重技术发展,只会导致民众偏离问题的根源。毕竟减缓气候变暖、改善生态环境才是人类永恒发展的关键。(选自《环球人文地理》2020年01期)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气候变暖给香蕉带来的红利是产量和全球贸易量的增加,但这种红利并没有持续下去,有可能在未来成为香蕉业路上的绊脚石。
B.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到2050年,多国的香蕉产量增速会显著降低,总产量或将大幅下降,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香蕉生产国印度和第四大香蕉生产国巴西。
C.丹•贝伯与印度班加罗尔国家生物科学中心的瓦伦•瓦尔玛教授,对多个国家的香蕉种植环境进行分析,成功建立起了一个生产香蕉的最佳温度空间。这一结果发现温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D.一些学者还是对气候变暖给香蕉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变暖仍有利于香蕉业发展,虽然个别国家已受到影响,但全球总产量始终保持稳定。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引出了说明对象——气候变暖给香蕉带来的产量红利。
B.第⑤段通过作诠释和列数字来说明气候变暖正在加速“黑叶斑病”的蔓延,这种病严重影响香蕉树生长。
C.第⑧段“大多数国家的基因技术都尚未成熟,其中的风险也难以估量”中的“大多数”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没有改变。
D.全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气候变暖在未来已经成为香蕉业路上的绊脚石。
16.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思考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4分)
【链接材料】美国多名安全、军事和情报专家警告称,气候变暖可能对全球安全构成“灾难性”威胁。由于气温升高、干旱,以及饮用水和粮食供应的减少,将有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届时,人们将生病、失去生计并争夺稀缺的水和粮食。同时,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疾病的蔓延,边境安全和基础设施可能受到影响,全球变暖带来的压力可能会加剧政治紧张局势、动乱和冲突,助长暴力极端主义并破坏政府安全体系。
                                                                                 
                                                                                 
14.A.  B项在原文中表述为“多国的香蕉产量增速可能会显著降低”;C项在原文中表述为“除了温度,还有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D项在原文中表述为“他们认为气候变暖仍暂时有利于香蕉业发展。
15.B.  A项错在引出的说明对象不是气候变暖给香蕉带来的产量红利;C项“大多数”去掉后,会改变原来的意思;D项错在气候变暖是否在未来成为绊脚石尚无定论
16.①气候加剧变暖,超出香蕉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将给巴西、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地区的香蕉产量带来负面影响;未来几年,一些国家还必须面对香蕉大幅度减产的现实。②气候变暖还会加速一种具有高度破坏性的植物病蔓延。如“黑叶斑病”,这是一种严重影响香蕉树生长的传染病,一旦染上,就会造成大片叶组织坏死,降低植物80%的存活率。③气候变暖可能对全球安全构成“灾难性”威胁。全球变暖带来的压力可能会加剧政治紧张局势、动乱和冲突,助长暴力极端主义并破坏政府安全体系。④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日益匮乏,疾病的蔓延,边境安全和基础设施可能受到影响,极端主义、犯罪和人口贩运活动加刷。(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6分)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邓稼先实验上万次最终引爆原子弹。可见,人生要   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 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著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
⑥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作者厉振彪,有删)
17.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埋头”才能完成。
B.人生成败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C.人生要有所收获,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D.“埋头”走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18.下面对文章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写工作中的一些现象,作为事实论据,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同时,也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
B.第③段引用华罗庚的诗句,论证做什么事情还是要有那么几分“愚气”的观点。
C.第④段列举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的事例,证明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人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事无成的观点,从反面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全文层层论证,逻辑紧密而又条分缕析地论证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的观点。
19.结合文章内容,参考文中句式,在第②段横线处补写一个论据。(2分)
                                                                                 
                                                                                 
17.C   
18.A   
19.示例:爱迪生试验了 7000 多次终于研制出电灯。
湖南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三次限时模拟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7 题(共 10 分)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疫病就开始影响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 1347~ 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 世纪解剖学的发
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 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
“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更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如: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此外,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 2 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材料三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 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迅速繁殖,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痛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 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材料四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 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
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 1852。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 20%至 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 分)
A.英雄史诗中提到的全部灾难都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B.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使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
C.中国古代文献中,“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D.病毒可以把宿主细胞注人自已的基因,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材料一重点介绍了前三组材料共同的中心说明对象——现代医学发展史。
B.材料二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了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
C.材料三中“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的“在很多时候”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没有改变。
D.纵观三则材料可知,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是在持久的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的。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根据材料四的观点看法,在面对人类历史上的疫病,我们应当要具有忧患意识,做到有备无患。
B.材料四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了“个人和国家都应懂得畏惧的观点。”
C.材料四中,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人应“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二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
D.材料四两个段落之间是递进关系,不可以交换顺序。
17.请根据上述材料中有关疫疾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 分)
[链接材料]全国新冠肺炎期间,钟南山院士号召大家正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是由一种或多种对病毒溶胶、病毒液体等具有隔离集用的面料加工而成的口罩,在呼吸气流下仍对病毒溶胶、病毒液体等具有屏障、隔离作用。
(1)请找出原文材料中与“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原理类似的防疫举措。(2 分)

(2)除了“佩戴口罩”,你还了解个人应对疫情的其它办法吗?请列举两种。(2 分)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初三第三次限时检测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5题。(8分)
【材料一】五一劳动节临近,就“劳动”和“劳动教育”的相关问题,记者在某校进行了随机采访。
教师1:一个学生在吃饭时对着两个煮熟的鸡蛋发愣,不知道怎样将鸡蛋剥开,因为每次都是父母给他剥好的,从来没教过他怎么做。
教师2:比如九年级《劳动技术》课有安装家用电器的知识,但学校没有教具,上课时老师根本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有时候教育局检查的来了就上一下,等检查的人一走,劳动课拿来上语文或数学。
 学生1:学校里虽然有劳动课,但老师也就照着书念念,几乎学不到什么。我觉得这门课可有可无。
学生2:我想学着自己洗袜子,可我妈妈说,男子汉洗袜子没出息。她只要我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
家长1:现在学习压力那么大,稍微一放松就会退步,怎么可能让孩子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做家务。
家长2:我想让小孩去洗个碗,结果每次她都要10元做奖励,说什么劳动是要有报酬的。(来源:新闻媒体)
【材料二】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72%的中国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据调查,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              (来源:新闻媒体)
【材料三】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正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可是,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为什么被漠视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认为,许多人不是完全不明白,而是被应试教育裹挟了。应试教育是一种反生活教育,自然会轻视劳动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因为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强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来源:新闻媒体)
【材料四】
①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让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武汉市江夏区张家湾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下一个『长沙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11-12月九年级语文试卷专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