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六)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六)(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六)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滑稽(jì)坍塌(tān) 嗔怪(chēn)  翻来覆去(fù)B.菡萏(hán)戳破(chuō)镶边(xiāng)咄咄逼人(duō)C.晕眩(xuàn)抽噎(yē)庇护(ì)怪诞不经(dàn)D.怂恿(sǒng)着落(zháo)禁锢(gù)拈轻怕重(niān)2.下
试题预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六)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滑稽(jì)      坍塌(tān)     嗔怪(chēn)   翻来覆去(fù)
B.菡萏(hán)     戳破(chuō)     镶边(xiāng)    咄咄逼人(duō)
C.晕眩(xuàn)  抽噎(yē)       庇护(bì)       怪诞不经(dàn)
D.怂恿(sǒng)    着落(zháo)     禁锢(gù)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安详      澄澈     循职     嗔怪     大相径庭
B. 莅临      粗犷     搓捻     狭隘     骇人听闻
C.爱慕       虐待     倜傥     遮弊     惊慌失措
D. 瘫痪      贮蓄     飘缈     憔悴     见异思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
C.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D.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能否根治手机游戏“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
②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③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④“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
⑤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A.⑤④②③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④①⑤③  D. ②⑤④①③
6.诗文默写填空。(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5)《次北固山下》中写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导读(2分)
⑴阅读下列文字后,填空。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文中的“她”是__________,她给我买的“三哼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阅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A______________,也让我们从B__________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8.综合性学习。(2分)
班上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后面小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是描写乡愁的绝妙之作。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表明了不断向前发展的总趋势。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悬”“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10.“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用的极妙,请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展开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 淫慢则不能励精(           ) (4)此即日习于傲矣(                 )
13. 请选出 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 静以修身/皆  以美于徐公
B. 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 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1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句子。(2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A________”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 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B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C________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分)
16.【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榜 样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许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长年留校工作的,也只校长一人。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嘀咕:“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17.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3分)
告别同学→ __________→回到家里→_________→答乡亲疑问→ __________→获得嘉奖
18.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________和________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_____ 的心理。(3分)
19.【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_______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________ 的品质。(2分)
20.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剧”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6分)
(1)“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3分)
候鸟一样的母亲
高绪丽
⑴回乡下老家接母亲,送其去往蓬莱机场。母亲正在厢房的小磅秤跟前,一样一样称着面前的种种。二十八个红富士苹果,一桶花生油,一塑料袋新磨的黏玉米面,一小袋新磨的面粉,一把香菜,一把洗干净了的葱白……
    ⑵我在身后望着弯腰忙碌的母亲。她头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像是老房子烟囱里飘荡出来的炊烟,随着微风左摇右晃。母亲头上的青丝都到哪里去了呢?虽然我从十多年前就逼迫自己慢慢接受,但母亲头上的灰白依旧像一把利刃,随着时间的累积重叠,那束被时间打磨的锋利刀刃折射出来的惨白刃光,刺得我不敢睁开眼睛将它瞧个仔细。我害怕那束惨白的刃光,我害怕疼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在我的视线里,变得愈来愈陌生了呢?我曾仔细想过,也许并不是母亲变得陌生,而是我从母亲的身影里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我在害怕那个未来的我。
    ⑶“怎么就只能免费托运40斤呢?这怎么够呢?”母亲一边将袋子里的东西来回倒腾,一边嘟嘟囔囔。登机只允许随身携带不超过20公斤的东西,这让以前坐火车时习惯肩上背着、手里拖着提着大箱小包的母亲非常不适应。
    ⑷我说:“您这是去闺女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逃荒呢!”
    ⑸母亲不以为意,撇撇嘴,说道,“这些都是咱自家地里长的结的,怎么也得给你妹多捎些,让她尝尝家里的味道。”
    ⑹我担忧道:“若是您下飞机时,妹妹没及时赶到,您可不要乱走动。”
    ⑺母亲拍拍胸脯,“放心吧,鼻子底下还有嘴呢,丢不了的。”
    ⑻我笑了,那一瞬间,我感觉母亲不像是一辈子没走出乡门的六十多岁的人,倒像是走南闯北闯荡惯了的侠客,一张嘴尽是侠肝义胆。
    ⑼这是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第一次独自坐飞机出门。以前母亲去北京妹妹家,坐的是火车。母亲晕车,坐一趟火车下来十几个小时,常常呕得七荤八素。这若是放在别人身上,怕是早就打怵了,但母亲倔强得要命。只要妹妹在电话那端悠悠地喊上一句“妈——”母亲就心疼得肝肠脾肺肾都跟着打战,忘记了她还有晕车的毛病,恨不得立刻插上一对翅膀,直接翻山越岭飞到首都北京,飞到妹妹的身旁,帮她分忧解难。
    ⑽妹妹结婚前,她的准婆婆就去世了。妹妹婚后生下一对双胞胎小子,从怀孕产子至今已有四年整,除了母亲偶尔去搭把手,两口子又得上班又得照料两个宝宝,也真是把她折腾得够呛。记得有一次妹妹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小住,因为一点小事跟母亲闹了脾气,她从网上订了机票死活要带着孩子回北京,母亲虽然心里堵得慌,但还是拉下面子劝她不要离开。最后找我当说客,没想到我也同意让妹妹回北京。母亲一边拍着胸口叹气一边质问我:“怎么连你也不理解我呢?”当时已成为孩子妈的我还不能理解母亲的质问,还在心里埋怨母亲干涉太多。现在想想,当时的母亲该是多么无奈,多么不知所措。
    ⑾我帮着母亲把东西往车上搬,母亲不放心父亲,转过身又反复唠叨:“天冷了,就多烧些柴火,炕上暖和了,睡得也踏实。冰箱里有炒菜的肉,吃完记得早点去超市买回来。一个人,也不能糊弄……”
    ⑿车行渐远,我看到反光镜里父亲的身影在不断缩小再缩小,车子拐了一个弯,反光镜里换成了往后倒移的路旁的杨树。
    ⒀失去叶子的杨树落寞地立在道路两旁,顽强地与风作着抗争。失去了叶子,没有了光合作用,那些杨树就失掉了活力。待到来年的春天,它们又会焕发生机,生机勃勃。但是,那些日渐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呢?他们的春天又会在哪里呢?
    ⒁去机场的路上,母亲显得有些兴奋,我出声劝道:“到了北京,妹妹他们若是周末想带您去外面吃上一顿,您就答应吧。也算是去体验首都文化呢。”母亲“嗯”了一声。我猜母亲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去年那件事。妹妹要带母亲去外面吃饭,母亲嫌花钱多,偏要自己在家做,最后全家人都没出去。后来,当我们谈起这件事时,母亲竟哽咽地说:“我改,行吗?”那一刻,我与妹妹泪如雨下。我们做子女的到底做了什么,竟让母亲这样子委曲求全?先是我结婚生子,再是妹妹,只要哪个在电话那端喊上一句“妈”,母亲就会像迁徙的候鸟似的赶到我们的身边。
    ⒂在这个世界上,能在我们面前愿意将身段放低,甚至低到脚底的泥土里的,没有别人,只有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
                                           (选自2018年11月12日《齐鲁晚报》)
22.文章第⑹~⒁段写了“我”与母亲的两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她头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像是老房子烟囱里飘荡出来的炊烟,随着微风左摇右晃。(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去叶子的杨树落寞地立在道路两旁,顽强地与风作着抗争。(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有人认为是对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怀及反思,有人认为是子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5.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抹微笑能融化心灵的冰雪……,请以“_____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1、C   2、B  3、C  4、B   5、D  6、略
7、(1)长妈妈(或者阿长)    《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A阿长(或长妈妈)    B藤野先生   
8、答案:(示例)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一)9. C    10.“悬”这一动词,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微风吹来,船帆随风悬摆而动的一幅极具美感的动态景象。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11.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画面,符合原诗情感,字数符合要求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行舟之人视野因之开阔。顺风而行,大风将帆鼓成弧形,船帆高高挂起,真是一幅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行船图。
(二)12.(2分)(1)达到远大目标 (2)振奋精神 (3)振奋精神 (4)习惯,熟悉
13.(2分)C【解析】A项中的“以”,前者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后者是动词,译为“认为”“以为”。B项中的“则”,前者是副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C项中的“而”,两者都是连词,可译为“然后”。D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可译为“看作”“当成”;后者是介词,可译为“被”。故选C项。
14.(2分)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15.(3分)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16.(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 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三)17.回乡报道   面见校长   动员流生   
18.惊愕(出乎意料)失望(无奈)激动  
19.贫穷落后 立志乡村教育高尚
20.上了大学又怎样啦,还不照样回家教书种地……
21.“悲”示例:①往年寒暑假,峰子一回家,总有人请他吃饭教课,而决定回乡教书的过年暑假却没有人请他,乡亲对他态度的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心酸。②“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竞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一个“暴”字,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到校人数急剧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让他始料不及,间接写出了此时的峰子已成为家长心中的“坏榜样”,令人痛心。③家长的嘀咕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这里写出了峰子动员流生时,家长们的冷漠无知深深地戳伤了峰子的心。
“壮”示例:①“头也不回”写出了峰子放弃到省晚报做记者的机会,回乡教书的毅然决然。②面对乡亲对峰子回乡教书的疑问,他“爽快”地回答“是”。“是!”独词成句,掷地有声,写出了峰子回乡执教的坚定与自豪。③“……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看似轻松俏皮的话语表现了峰子扎根农村教育的庄重选择。
(四)22.①母亲要去北京看妹妹,“我”担心母亲走失;②“我”送母亲去机场的路上,劝母亲如果妹妹带她出去吃饭,就答应。
23.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掩藏不住的灰白头发”比作“飘荡的炊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被岁月催蚀已经老去的状态,表达了对年逝已老的母亲的心疼。(2)“落寞”“顽强”两个形容词和“立”“抗争”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杨树以人的情思,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们在儿女们长大走远后寂寞的心境。
24.示例1:我赞同主题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母亲在去看女儿时想多给女儿带些家里生产的特产,以前去看女儿时坐火车十几个小时,常常呕吐厉害,却仍抵不住女儿的一句“妈”;害怕女儿花钱多,不肯出去吃饭,这些都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示例2:我赞同主题是对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怀与反思。首先“我”看到母亲的白发时,不敢睁开眼睛将它瞧个仔细,其次第?段中借树木第二年会有春天,发出被岁月剥茧抽丝的老人的春天在哪里的疑问,这些都可以看出是对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怀及反思。
示例3:我赞同主题是子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从文章最后一段“在这个世界上,能在我们面前愿意将身段放低,甚至低到脚底的泥土里的,没有别人,只有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可以看出,文中的“我”理解了母亲对自己和妹妹的良苦用心,这些可以看出子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
25.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三)』  下一个『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