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昌吉州教育共同体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最为可贵的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
试题预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昌吉州教育共同体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最为可贵的是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为智伯报仇;聂政完成严仲子所托后为不连累家人,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处理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已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受到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他们的人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他的行刺行动是其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作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坚守的操行。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对《史记》中“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义之土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B.从朱家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① 
[美]大卫•马纳尼斯
【本报讯】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②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
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讲述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小男孩吸食海洛因成瘾的故事。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的母亲、吉米本人及其同伴写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渠道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
    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说过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瓦萨学院,并在托莱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昨天,库克辞去了她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
    “像珍妮特•库克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居然编造假报道,这实在是一幕悲剧,”《华盛顿邮报》主编本•布拉德利
说,“对报紙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而报纸的信誉完全取决于记者的道德品质。记者的品行不端,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向读者交代清楚事实真相,向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道歉,并立即设法完成恢复报纸信誉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
负责普利策奖评奖工作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奥斯卡•艾里奥特昨天下午说,委员会经电话投票决定撤销库克受奖的资格,由候补受奖人领奖。艾里奥特说:“我很伤心,这位优秀女记者的锦绣前程就这样被毁掉了。”
    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致歉。”
库克的报道是在1980年9月28日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过不透露这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她,假如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她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后,立刻就在该地引起了强烈反应。马里昂•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叫“吉米”的孩子。
《华盛顿邮报》还了解到,星期二③午后库克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有失实之处。原来,瓦萨学院的官员前来拜访布拉德利,指出库克只在那里上过一年学。同时,美联社也派人来反映:库克在托莱多大学只获得过学士学位。了解以上情况后,布拉德利、经营主编和都市版主编立即同库克进行了一系列的谈话,她开始时矢口否认,到后来才逐项承认了自传中的编造。库克的交代,使主编们进而怀疑令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是否属实和吉米是否确有其人。
后来,库克同都市版主编一道驱车前往华盛顿东南区某处,据库克说吉米就住在那里,但她却找不到他的住所。《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同时查阅了库克报道这件事时的采访笔记,并审听了几卷当时的采访录音带,随后确定,《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
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的。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唐纳德•格拉汉姆昨天说:“本报同仁均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道。”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她。”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华盛顿邮报》1981年4月16日(星期四)。普利策奖以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赠为基金设立的奖项,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有优异成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②1981年4月15日。③1981年4月14日。

4.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第一自然段是这则新闻的导语。导语部分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并突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新闻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五个要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B.库克因编造报道《吉米的世界》和完全失实的自传,而被取消获得普利策奖的资格,她也因此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
C.库克承认《吉米的世界》纯属捏造,并对自己的这一行为追悔莫及,这说明她还没有完全丧失新闻工作者的良知。
D.库克编造虚假新闻,不仅违背了记者用事实说话、凭良知报道的职业操守,败坏了《华盛顿邮报》的宝贵信誉,而且也毁掉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5.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昨天”这个词多次出现在这篇报道中,这样写不仅突出了报道的时效性,也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
B.报道中先后引用了《华盛顿邮报》主编、普利策奖评奖工作负责人和库克本人的话,重在突出编造假新闻的危害。
C.《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在查阅库克的采访笔记和审听其采访录音带后认为,库克的报道属于拼凑,一点儿真实性也没有。
D.从整篇报道来看,披露库克编造自传事件,不仅是要表明库克造假的错误,更在于表明对库克造假行为的深恶痛绝,报道主要为了批评库克。

6、报道中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编造虚假报道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作用。(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7-8题。(9分)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我看见了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有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悄悄地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节省下来,在上面写满了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地看着陈列在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的,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的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字,不留空白。这些手稿一共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我站在这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段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在梵高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那满天的繁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了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让人醍醐灌顶。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永远那么干净热烈、率真明亮、睿智风趣。他曾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人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要有眼睛里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来看。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完画展后,写成的此诗。后来,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又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过:“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也说过:“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子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在一起,和世间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乌镇迷蒙、凄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奠定了情感基调。
B.“这是画吗? 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写出了木心的画具有空灵缥缈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
C.文章详写木心的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在面对黑暗困境时的抗争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
D.“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句式整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的特点。

8.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木心先生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9. 下列加框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B.左右既前,斩荆轲。
C.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A.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B.“至陛下”一句中,陛下,是对君王的称呼。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郎中在这里指宫廷的侍卫。
C.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假借在这里是宽容、原谅之意。
D.“乃朝服,设九宾”中的“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12. 下列加框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B.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C. 左右既前,斩荆轲。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郾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威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朦布,楚袅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3.下列对上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高帝,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


16.把两则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4分)
译文:
(2) 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4分)
译文:
(3)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4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
春近   王铚①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王铚:南宋诗人,高宗建炎四年,权枢密院编修官,晩年遭奸相秦桧迫害,日以觞咏自娱。②津:渡口。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了朝阳初升,被阳光反射的山峦像一道银白色的屏风,清澈的溪水像一面洁白如玉的镜子,溪边寒梅竞相开放,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B.“晓”字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春”字写出了溪边花满枝头的景象,二字没有细写山峦、寒梅之景,却将“春近”之意写足了。
C.颔联用“东风露消息”一句带出下句“万物有精神”,使诗境得到拓展和升华,如果说首联写出了“春近”之景象,那么颔联则写出了“春近”之神韵。
D.“东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东风里透露出春之将至的消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迎接春天的到来,此联写出了万物在东风吹拂下生机勃勃的景象。

18.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6分)

19.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小题,6分)
(1)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2)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3)寻梦?撑一支长篙,                  。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9分)
《史记》体大思精,             ,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             的历史画卷。3000多年的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于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司马迁的安排,可谓             ,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             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