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语文试卷(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语文试卷(一)(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石城中学2023届高一年级语文周考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15分,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中华文化的灵魂周笃文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
试题预览
石城中学2023届高一年级语文周考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15分,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芹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尧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炼、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C.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D.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乃至建筑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密切的关系,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甚至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它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明,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35分,前三题每小题5分,翻译题每小题10分)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
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大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B.权,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C.祔庙,是指将死者附在祖先宗庙里进行祭祀。在本文中是指宋真宗死后祔于宗庙。
    D.朔望,中国古典文献中用朔、望、晦来分别指代农历的初一、十五和每月最后一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夷简一心为国,多有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吕夷简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不应理会,应将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并获得提拔,因为严办有声,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表示将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善于应变。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夏竦两位大臣,吕夷简实则也曾依附太后,只是他应对圆融,不易被察觉。
    D.吕夷简深受皇恩,颇受礼遇。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用来治病。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
 (1)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2)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8.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                    ;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撑着油纸伞,                    ,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        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6)                                   ,皆白衣冠以送之。……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捣 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疲惫厌倦。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0. 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分析。(1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5分,每题5分)
1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青荇(xìng)     忤(wǔ)逆       峥嵘(zhēngróng)
B.彷徨(páng)  深邃(shuì)     漫溯(sù)      彳亍(chìchù)   
C.百侣(lǚ)    惆怅(zhōu)     倾(qīng)听    佝偻(gōulóu)
D.阙(què)秦   跫(qióng)音    忸(niǔ)怩     颓圮(tuípǐ)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谒见  斑斓   静默  书生义气       B.凄婉   戮没   长篙   天纶之乐
C.骨髓  窗扉   荆棘  激浊扬清        D.箕踞   苍桑   揉碎   风华正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毛笔——“文房四宝”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文化的发展,毛笔被赋予很多           。毛笔虽然是一种书写工具,但是它所衍生出来的毛笔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体现在了“用笔之道”上。“用笔之道”便是“做人之道”,简单来讲,就是外柔内刚。毛笔的毛很软,蘸上墨后则要写出力度,要          ,这就叫以柔克刚。毛笔的毛是个柔软的东西,写出来的字却很有风骨,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学。把那么多柔软的毛集中在一起,体现了君子           的文化理念。每个人          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是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彼此尊重,形成合力。那么在我们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散,这就是智慧的中华民族。
1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毛笔——‘文房四宝’”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吱——前面一个紧急刹车,我自行车的前轱辘差点顶住了那辆车的尾灯。
    C.一首优美而真挚的小诗可能长久地拨动人们的心弦——只要人们的心中还存有诗意。
    D.“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地方上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内涵  入木三分  和而不同  都         
B.内含  入木三分  和而不同  虽然
C.内涵  大笔如椽  同而不和  都          
D.内含  大笔如椽  同而不和  虽然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么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散,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B.所以在我们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散,这就是智慧的中华民族。
    C.那么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能让它散,这就是智慧的中华民族。
D.所以我们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就得把握住中锋,用笔一定不能让它散,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石城中学2023届高一年级语文周考试卷(一)答案
1. D(诗词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2. C(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 D(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4.A
5.B(知不是代理、兼任的意思,知是主持、执掌的意思。)
6.B(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错,应是把名字记在屏风上。)
7.⑴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关键词:工徒有死者,是定语后置句;诬以亡命,被动/以亡命诬,状语后置,译为官府用逃跑诬陷也可;收系,收捕;妻子,妻子儿女;从,听从/采纳,各2分。)
⑵按照旧例,在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此后成为惯例(范例)。(关键词:故事,按照惯例,按照旧例;郊祠,在郊外祭祀;迁,升迁(译为改任,无分);同列,同僚、同事;辞之,推辞了这件事,各2分。)
附:参考译文
吕夷简,字坦夫,先祖是莱州人。考中进士,补任绛州军事推官,改任大理寺丞。祥符年间,改任太常博士。
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有关官吏规定期限运集木材。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又上言:隆冬牵运艰苦,须等到河流渐通,用兵卒轮流运送。真宗说:看你的奏章,有为国爱民的志向啊。提升为刑部员外郎。
寇准做了永兴判官,将罪犯施以黥刑并流放到湖南,道经京城,这些罪犯向朝廷告发寇准,说他要生事。吕夷简说:寇准治理地方急峻,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置之不理,把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吕夷简出使契丹,返回大宋,担任知制诰。两川饥荒,吕夷简任安抚使,改任刑部郎中、兼任知开封府。他治事认真有声望,皇帝在屏风上记下他的姓名,将要重用他。
仁宗即位后,吕夷简晋升为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自迁移永定陵地,吕夷简查验处治,允恭被诛杀,吕夷简以给事中参知政事,于是请求将祥符天书放在皇帝预筑的墓穴中。真宗附祭先祖宗庙,太后想按照宋真宗生前的习惯,依宫中规制来布置服饰玩物,用银罩覆盖牌位。夷简说:这不足以报答先帝。按照惯例,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此后成为惯例(范例)。迁尚书礼部侍郎,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开始与夷简谋划政务,因为张耆、夏竦都是太后所任用的人,皇帝都加以罢免,皇帝退朝后告诉郭皇后。皇后说:难道只有夷简不依附太后吗?只不过,他多计谋、善于应变罢了。因此夷简也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等到宣布制令时,夷简正在朝会上领班,听到提名,大惊,不知原因,年中夷简复任宰相。
不久,吕夷简因风眩患病,皇帝亲自写了诏书,传言胡须可以治病,我剪掉胡须赏赐给你。三年春,皇帝驾临延和殿召见吕夷简,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外,吕夷简坚决请求退休,最后他以太尉的身份退休,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朝会。
吕夷简去世后,皇帝见到大臣们,流下了眼泪,说:哪有像吕夷简这样忧虑国家,忘记自己的人啊!追赠他为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
8.(1) 怅寥廓      
(2)挥斥方遒  激扬文字
(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5) 编年    左丘明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风萧萧兮易水寒
9.C(五六句可理解为宁愿推辞、宁愿不顾捣衣的疲倦,尽心尽力把衣服做好,早点寄往丈夫征戍的边地。)
10. (1)音,指砧声。思妇寄一腔苦情于捣衣,盼望丈夫能够听到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音”字是对全诗捣衣之故与捣衣之事的总结。(5分)(2)表面写捣衣的声音响彻云外,实际上这正是思妇爱情和苦心的传达。著一“音”字,全诗情感的表达显得含蓄浑厚。(5分)
11.A  解析:B项“邃”应为suì,C项“惆”应为chóu , D项“阙”应为quē。
12.C  解析:A项“书生义气”应为“书生意气”,B项“天纶之乐”应为“天伦之乐”,D项“苍桑”应为“沧桑”。
13.D(题干中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A,转变话题;B,声音的延长;C,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14.A(内涵: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内在的涵养。强调逻辑外延。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含蓄。偏客观内在。入木三分:书法极有笔力,也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深刻。大笔如椽: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辞。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不盲目苟同。同而不和:惯于迎合别人,但内心不抱友善的态度。都,起强调作用。)
15.D(根据句意,应为因果关系,排除A、C。另,A,散的主语应为它,代指中锋;
B,滥用介词主语残缺。这指代用笔的方法,与中华民族搭配不当。)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乡土中国》落实练习之《差序格局》判断题专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