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中联考语文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
试题预览
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2019级期中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以“道”开篇,以带有童话气息的浪漫艺术想象,立体、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创设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生万物”的“道的世界”。从而构建了一个关于宇宙、人生、社会的思想模型,试图为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出路,设计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自然”作为体现道家哲学核心价值的观念,要置于现实世界(客观),特别是“道的世界”(思想)去认识。
现实世界里,“自然”指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运动变化中形成的“穹,苍苍,天也”,即天地万物。具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物性”(客观存在),无所谓积极、消极。自然与人是组成“世界”的两种“要素”,两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相互尊重、共在、并存、互倚、欣赏,便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和谐的境界。
“道的世界”里的“自然”,历来理解、阐释纷纭。郭象注《庄子》以为“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后学如张岱年概括为“自己如此”。陈鼓应认为,老子提出“自然”观念,“来说明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细读《老子》《庄子》文本,笔者认为:“自然”是指在符合正常、合理天性,即“本来如此”基础上,经过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应该如此”过程,自然而然达到“果然如此”的结果,由此就实现了“自己如此”。“自然”便是“顺性命之理”,可分别从天地、人、社会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就天地而言,指在“天道自然”变化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各随天性,适得其然,和谐生长,形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自我圆满系统。即《老子》所言:“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就人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第一,满足与生俱来的衣、食、住、行之类原始本能与“天然”物质、生理需求。如《老子》中“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之“腹”,《庄子》中“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都指民众“织而衣,耕而食”之类的“常性”。第二,满足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基本、正常、合理的精神、心理要求。首先希望“长生久视”。《吕氏春秋•重已》有言:“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高诱注:视,活也。),即羡慕天长地久,感叹“吾生也有涯”的人生短暂,体现着对生命的肯定与珍惜。其次体现为“七情”“六欲”。天生的正常“情”“欲”,“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不分“好”或“坏”。就社会而言,主要是“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摘编自裴登峰《道家彰显人的价值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是反映道家哲学核心价值的概念,要把它放在“现实世界”,去认识。
B.从现实世界看,自然指天地万物,有其运行变化的规律,无所谓积极和消极。
C.在道的世界里,作者综合了郭象和陈鼓应的观点,提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
D.“七情”“六欲”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的“情”“欲”没有好坏之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论述了“道的世界”中的“自然”,分天地、人、社会予以阐述。
B.作者按本来如此、应该如此、果然如此、自己如此四个阶段来诠释“自然”。
C.文章引用《吕氏春秋•重己》,证明顺性命之理,需满足正常的物质需求。
D.作者认为“自然”就是“顺性命之理”,道家思想彰显了人的价值与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道家的观点,自然与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
B.顺性命之理,就要随天性、循规律、利事物,使事物朝着健康有利方向发展。
C.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实现“自己如此”,所以人只需完全顺从并回归自然就好。
D.就社会而言,为政者应顺民情、合民意、遂民愿,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类正在经受一场百年一遇的灾难,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迄今全球确诊病例超过2559万人,死亡人数超过85万。面对疫情,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当下和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薛晓源,德国著名汉学家施寒微,德国第一位撰写王阳明哲学研究专著的哲学家巴拓识,就“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抗疫与世界”展开了对话。
薛晓源:人们注意到,儒家文化所辐射的东亚地区,包括韩国和日本,在这次抗疫中表现不俗。有人认为,东方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和传统文化对抗疫有支持意义,二位对此怎么看?
施寒微: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社会责任意识根深蒂固。这种社会责任意识可以用儒家传统来解释,“集体先于个人”的口号被认真对待,构成了成功遏制流行病蔓延的先决条件。中国的成功首先会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产生激励作用。特别是在高度分化的现代工业社会,个人和群体支撑的共同利益取向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
巴拓识:“德”才是判断的最终依据和行为指南。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王阳明把这种持续不断的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理解为“致良知”。这种意识支撑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它直接地、反复地反映在人所有的行动与决定,成为个人行动的指导原则。良知蕴含巨大的能量和耐力、公平和正直。谁能够从内心中的良知出发行事,谁就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
薛晓源: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经受过灾难的磨砺考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韧性”,这“韧性”大象无形,却澎湃有力,二位怎么理解这种特有的“韧性”?
施寒微:中国人的顽强和中国文化的坚韧,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正因为中国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所以总能找到应对挑战的新办法,与其说是中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如说是中国本身具备学习潜力。中国既可以借鉴自己的历史,也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地域的经验。中国的变迁史不仅是一部整个中国的历史,也是其各个组成地区的历史。在内部交流的背景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在一个可以与欧洲相提并论的领土面积上,进行交流的可能性是多样性中保持统一性的一个极好的前提。
巴拓识:我想中国实践成功的秘诀在于极强的应变能力。这种成功建立在延续了几千年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灵活应变的决策上。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问题,决策者们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去执行方案,去解决问题。其中既有对“知”的把握,又有对“行”的执着。这是一种不断学习带来的智慧,如果能够在逆境中自信自觉地运用这种智慧,就能够为克服未来面临的困难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薛晓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想,其中哪些思想在后疫情时代具有指导社会的现实性?
施寒微:交互性思想,以及天、地、人合而为一的思想,是精神人文主义的基础,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拓展对动物与人类之间感染途径的了解,必须带来对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新的意识,特别是在资源保护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理解是很特殊的,认为人与自然从一开始就并非对立存在的,而是由两者形成了一个统一体。这种理解可以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作出新的贡献。
巴拓识:刚才我提到了王阳明和他的“致良知”概念。他的思想学派被人们称为“心学”,它与人的意识一致,也与我们的仁爱之心一致。这种爱不仅是对人类同胞的爱,而且是对所有自然生命的爱。今天人类拥有最现代的科技,宇宙飞船不断探索外星世界,最新的生物科技不断带来新的治疗方案,以延长人类的生命等等。但是,技术发展和社会建设不能脱离“心”的问责,不能忘记人存在的最本质的意义,不能没有“良知”。
(摘自《光明日报》9月2日文《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抗疫与世界》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强调社会责任,根深蒂固的责任意识是我国抗疫成功的先决条件。
B.良知蕴含巨大能量,从内心的良知出发,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
C.只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就能应对各种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D.不断学习可以增强应变能力,能让人在逆境中自立自信克服各种困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疫情严重,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源于西方人的思维、行为方式和传统文化对抗疫没有支持意义。
B.“集体先于个人”的观念,在高度分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特别重要,个人和群体支撑的共同利益关乎人类生存。
C.德国学者对中国文化“韧性”的理解,说明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能解读出“韧性”活泼的生命力和鼓荡的张力。
D.后疫情时代,“交互性思想”不仅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对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6.德国汉学家施寒微就中国传统文化对抗疫和后疫情时代的意义,提出了怎样的看法?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张车票 苏三皮
风很紧,夹杂着雪花,街上的行人已经很少,一个乞讨的老人蜷缩在街角,破旧的帽子上盛满了雪花,有些像一朵石榴花。
除夕了,街道上到处弥漫着年的气味。
忙完最后一宗业务,他急急地朝火车站走去。刚给母亲打过电话,今年一定会回家过年。握着电话的母亲笑开了,仿佛很开心,像一个孩子。
在他的手伸向售票窗口时,,几乎同时,一只遢邋带着汽油味的手也伸向了窗口。他抬起头,看见一张苍老的脸,领口微开,沾着绒绒的雪花,肩上背负着大包小包,让他看起来很矮小,给人仿佛经历了不少风霜的感觉。他一眼就能辨认出这是一位民工,这座城市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这时,售票员说,最后一张票了,你们谁要?
又几乎同时,他们的手伸向了窗口。
售票员叹了一口气,最后一张栗了,你们又是同时到的,我很为难,不如这样吧,你们给我讲一个回家的理由吧,谁的理由能打动我,这张栗就归谁啦。
他急急地说,把票给我,我出两倍的价钱!说完,他掏出三张百元大钞丢到了柜台上。
售票员严肃地瞟了他一眼,有钱了不起啊?说着,口气就又软了下来,讲一个回家的理由吧,故事也好,能够打动我的话,这票就归你啊。
这时,民工拍拍窗口对售票员说,同志,能借我打一个电话吗?他很大方地掏出手机说,你打吧。民工接过手机,眼里写满了感激。民工一边拨着号码一边自言自语说,这年估计又是不能回家过了,这书包孩子等得急了呢。他的心突然像被刀子剜了一下一样痛。
他突然心软了,他拍拍窗口对售票员说,还是把票给他吧,我不回去了。售票员狐疑地望着他,脸上掠过一丝失落。这时,民工打完电话了,将电话还给了他。他当即拔了电话回家,对母亲说,妈,我不回去了,赶不上车。”母亲想说什么,他一下就将电话挂了。
售票员的眼光柔和起来,对他们说,都进来坐坐吧,其实还有两张票,刚才我只是想试探一下你们为什么要回家,也许听了你们的理由我会好受一些呢!售票员顿了顿,就在你们来之前,我唯一的儿子给我打了电话,说要陪女朋友不回来过年了,我心里很难受,他爸去世后,我都是一个人过年,年过得没滋没味。说着,售票员揩了一下眼泪。
他心头一酸,仿佛有泪流了出来。民工不自然地搓着手,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售票员打开门走了出来,都进去坐坐吧,反正车还没来,我们就当是聊聊天啦。
走进售票室,他们顿觉暖和了许多。售票员让他们坐下,给他们各自倒了一杯热水,然后说,不过我还是很想听听你们回家的理由。
民工先说了:我五年没回家了,那时孩子刚满月,身子薄弱,他娘又没奶,没钱买奶粉,于是就出来打工了。每年都想回去陪他们母子俩,可是又心疼那一百多块的车费,就这样拖了五年。今年孩子他娘说,孩子该上学了,要我捎一个书包回去,我担心这孩子认不得我这个爸了。还好啊,今天遇上了贵人,我可以回家啦。
他抬起头,看见售票员正揩着眼泪。售票员对他点点头,示意该他说了。他顿了顿,就说开了:其实我去年就答应了母亲说要回家过年,刚好有一个工友病倒了,我送他去医院,从医院回来赶到车站,车已经开走了。后来,我跟母亲说,无论如何今年也要回家跟她一起过年呢。
售票员很感动地望着他,可是刚才你又要把票让给他?
他呷了一口水,我觉得他比我更需要这张票,他自己说了什么“这书包孩子等得急了呢”
我想,这算是他对他孩子的承诺吧。
售票员似乎不相信地问,就这么简单?
他又呷了一口水,缓缓地说,六岁那年,我爸承诺给我买一个书包当新年礼物,回来的路上,他遭遇了车祸,当我赶到医院的时候,他将书包递给了我说,哟,儿子,你看,这是我买给你的书包……他似乎还想说什么,可是上帝没有给他机会。说完,他已经泣不成声。
他们都很感伤,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时,有人拍了拍窗口。在他和民工抬起头的瞬间,售票员已经冲出去拥抱着窗外的年轻人了。他们知道,那是售票员的儿子回家过年了。
几乎同时,火车的汽笛悠扬地响了起来。他们站了起来,和售票员简单道别后,稳步地朝站台走去。在车上,他不停地想着,她的儿子怎么又回来了呢?不是说不回来了吗?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后一张车票将想回家的旅客和售票员的人生轨迹连在一起,凸显情节的戏剧性,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B.售票员的儿子说要陪女朋友不回来过年,她预感到即将到来的孤单和凄清,她想从别人的回家理由里获得安慰。
C“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是怕衣着邋遢的农民工碰到自己,弄脏自己的衣服,凸显了他瞧不起农民工的冷漠心理。
D.“她的儿子怎么又回来了呢?不是说不回来了吗?”照应前文,文章戛然而止,留下空白,丰富了作品的想象空间。
8.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并赏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9.文中多次出现“书包”,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书包”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                  ④鸡林国:朝鲜古国家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是一个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指出皇上政策决策上的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杜甫曾任职过左拾遗。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乞骸骨等名称,都指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
D.“六义”是诗经学名词,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热心国事。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他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B.白居易才华过人。《赋得古原草送别》受到当时名流顾况前“谑”后“叹”便是证明。
C.白居易诗风平实。辞句浅显易懂且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儒释兼修。达时兼济天下,穷时独善其身,儒佛思想交错,影响了白居易一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2)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阁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②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③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①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②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③卧龙跃马:指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代指诸葛亮和公孙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天气特征,冬季昼短夜长,霜雪方歇夜晚雪光明朗如昼。
B.颔联视听结合写所闻所见,有声有色,前句气势苍凉恢弘,后句辞采清丽。
C.颈联刻画了夔州的典型环境,“野哭”富有时代感,“夷歌”具有地方性。
D.尾联写远眺武侯庙和白帝庙,以英雄自比,表达了自己终将逝去的感伤。
1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发出“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慨叹,本诗也有类似的感情,请结合“艰难”二字具体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写急流和瀑布发出巨大响声的诗句是:             ,             。
(2)《秋兴八首》(其一)具体描写巫山巫峡萧森气象的诗句是:            ,            。
(3)《琵琶行》以环境寂静江月美好反衬音乐魅力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烈士纪念日”就是要沿着英雄的足迹砥砺前行。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就是一部充满了奉献和牺牲的英雄史诗。在             的革命岁月,他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引领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在             的建设时期,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取得卓越功勋;在             的改革时代,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拼搏。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用生命写下             的壮丽诗篇,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将烈士纪念日设立于国庆前夕,昭示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更是以国家的名义深深表达对先烈的铭记与敬仰,也寄寓了让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深意。(         ),我们崇尚英雄、缅怀烈士,就是要永远铭记历史,赓续英烈精神,更好地拥抱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凄风苦雨  如火如荼  波澜壮阔  歌功颂德
B.风雨如晦  热火朝天  波澜壮阔  可歌可泣
C.凄风苦雨  热火朝天  浩浩荡荡  歌功颂德
D.风雨如晦  如火如荼  浩浩荡荡  可歌可泣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还寄寓了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深意。
B.也寄寓了让捍卫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深意。
C.还寄寓了让关爱英雄、捍卫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深意。
D.也寄寓了让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深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回首是为了正确地传承,缅怀是为了更好地认知
B.认知是为了正确地回首,传承是为了更好地缅怀
C.回首是为了正确地认知,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D.回首是为了正确地认知,传承是为了更好地缅怀
20.下列语言交际情境中均存在一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5分)
(1)锦旗:某医生医术高明,患者制作锦旗一面,上写道:“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2)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3)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4)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5)短信: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21.《红楼梦》第34回题目是《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讲的是贾宝玉被贾政“笞挞”一顿后的相关情景,紧紧围绕贾宝玉挨打受伤后,众多人怀着不同心理前来探病。请列举其中两人,交代与贾宝玉的关系并简析其探视心理。(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习总书记说:“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餐饮浪费不仅会浪费社会财富、加剧资源紧张,更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粮食安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