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试题预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网红,可以有多红?最近,美食视频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的现象引发热议。在国外视频网站上,这个四川女孩拥有几百万粉丝,她的视频作品动辄收获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
李子柒为什么这么火?不妨先看看她的作品。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枇杷酥;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品……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看这些视频,乡土生活可感可亲,气质是古典的,而呈现方式又是现代的。
每一个物件、每一道美食、每一个场景,仿佛都在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在不经意间,让人们感到勤劳、勇敢、友爱、自强、爱护自然等理念,静水流深,沁人心脾。这是生活的诗意,也是人性的呼唤,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也正因为这样,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对李子柒所讲述的中国故事能够产生共情共鸣。直击人心的力量是永恒的桥梁。
今天,全世界都在向东看。在世人关注的目光中,李子柒的视频打开了一个精巧别致的窗口,和众多精彩纷呈的窗口一起,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
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有现代都市的霓虹闪烁,也有静谧乡间的袅袅炊烟;有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也有细品香茗的慢生活。正如汉学家寇志明所说: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国家,想找一条捷径去了解中国是不可能的。
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打破隔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辛识平)
材料二:
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吸引外国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它脱离了西方人熟悉的工业化语境,离大城市观众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相去甚远,“当人们处在高压力的生活下无法逃脱时,他们看到了李子柒,‘哇,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其实放眼全球,最动人的故事永远都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
所以,李子柒火遍海外,并不在于她讲述了多么独特的中国文化,而恰恰是她展现的生活方式让海内外观众都能产生共鸣。那种脚踏实地、田因牧歌般的生活,不仅使中国大都市里的焦虑人群心生向往,也同样抚慰着无数想要短暂逃避现实世界的外国观众。视频中所展现的浓浓亲情、劳动的价值、对自然的敬畏,也都能让观众共情。
作为一个普通的视频博主,李子柒无需承担“文化输出”的重任。但她的走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倒是值得文艺工作者深思。长期以来,“文化走出去”一直是困扰文艺界的难题。而这个90后农村女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讲述了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世意义的个体故事,在不经意间实现了“文化输出”。可见,讲好中国故事,不一定非要用高铁、5G、英雄人物来说话,生动的个体、接地气的小故事,照样打动人心。
李子柒曾在采访中说过,自己拍摄短视频的初衷是为了让城里人知道食物从哪里来,原生态的生活是怎样的。时至今日,估计她也不曾琢磨过如何进行“文化输出”的问题。这也提醒所有的创作者,跳脱那些空洞的说教,真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表达真实的声音和渴望,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李子柒给“文化输出”加注新解》,李俐)
材料三:
“李子柒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大凡了解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真实的中国农村生活并没有像李子柒视频描述的那样唯美、典雅,但在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大潮下,人们开始追求传统,回归自然,寻找乡愁,为日益物化的心灵寻求诗意栖息之所。古色古香的景观、自然采摘的食材、古朴简单的炊具、传统繁复的工序、充满仪式感的手作……李子柒的视频恰恰呈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情愫。
对李子柒展示的并非农村真实图景而进行非议的人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无疑,中国是立体的、多维的,有现代化大都市,也有传统农村。农村生活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沿海地区的新农村,也有西部的偏远农村;有的在工业化浪潮中跨入城镇行列,与城市生活差距不断缩小,有的远离尘器,依然保持着农耕传统。李子柒所呈现的,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讴歌的田园生活,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即使不完全是现代农村图景,至少在历史轴线上看,也是真实发生过非虚构的。用它作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它不是唯一的。当众多中华文化符号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便跃然纸上。
“李子柒现象”还是一个传播学上的“麻雀”,值得传播行业认真“解剖”。草根出身的李子柒,没有显赫的背景和深厚的学识,仅凭个人之力(后期有小团队),短视频产品短则几分钟、长则十数分钟,没有大团队参战、大成本投入的大制作,甚至连英文字幕都付之阙如,低成本制作却能在海外圈粉无数,能级不比传媒巨头逊色,说明了什么?文化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那些充满人性关怀、给人精神愉悦的文化作品,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与作品主题是否宏大、制作是否大气并无直接关联。有时候,那些习惯于宏大叙事、满足于空洞说教的大制作,其效果反而不如接地气、有灵气的小制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子柒作品,胜在人性化与诗意化,而这恰恰是现代人心灵所渴求的。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古典的呈现方式中充满了中国古典浪漫气质。
B.李子柒的视频精巧别致,与当今世界向东看的时代潮流相契合,展现了多元美丽的当代中国。
C.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吸引外国人关注的原因是其与西方工业化语境、大城市生活迥乎不同。
D.以呈现农耕文化为特征的“李子柒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子柒讲述的中国故事的价值体现在脚踏实地、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以及珍惜亲情、敬畏自然等方面。
B.李子柒未必意识到“文化输出”的重任,但其生动的个体、接地气的小故事引发人们思考如何让“文化走出去”。
C.以人性化、诗意化取胜的李子柒的作品成本低廉,影响巨大,说明宏大叙事、阐述大道理的视频制作已经落伍。
D.李子柒视频所展示的并非农村真实图景,但以中国田园生活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妥。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各方力量都在各显其能”观点的一项是(3分)
A.600岁“网红”故宫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力。
B.说唱警花冯书婷在短视频中展示基层民警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件,赢得了中国粉丝的点赞。
C.自称“滇西小哥”的云南妹子拍摄自耕自种、自养自产的云南美食,为世界送去“滇的味道”。
D.年逾古稀的博物馆义务讲解员胡昇通过网络直播向世界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生活的变化。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寻找王×成
张港
1973年的冬天,冷得邪乎,兴安岭上龙门农场,田鼠冻得钻进知青宿含。于是,可怕的鼠疫暴发了。
1月27日夜,狂风打鼓,大雪拍门。一辆马爬犁从三分场驰到卫生院,抬下上海人李志鹏。
李志鹏脸泛了青。高烧的人这个脸色,是真不行了。他要说什么,又发不出声音。他指指我上衣口袋,比画着。我明白了,他是要写字。我的破钢笔其实只是摆设,极少用。
李志鹏哆嗦着接笔,哆嗦着摸出一块挺旧的手绢包。在手绢上,他费力地写出个“王”,笔就不下水了。我接来笔,用舌头洇了洇,又下水了。他接着写,写得太费力,写了老长时间,之后他就闭上了眼睛。送他来的上海人比画:“把这个包——交给这个人——对吗?”
李志鹏点点头,我们几个人连声喊:“一定一定一定。”李志鹏的眼睛睁了一下又合上,就再也没有睁开。
上海小伙子李志鹏就这样走了。最后陪他的,只有三个上海知青加上一个东北的我。处理完后事,我们想起了那手绢包。
脏兮兮的旧手绢,里面是钞票,35元。皱手绢上的字,歪歪扭扭,第一个是“王”;第三个是“成”;中间这个,有人说是“之”,有人说像“云”,有人分析是“立”。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将这手绢包送到王×成手上——我们点头了,我们答应过李志鹏。
龙门农场也就五六千人,找一个人还不难。我们先从三分场开始,先从上海人入手,可是,没有王×成。
我们成立了“专案小组”,分工负责,分片包干,拉开大网。然而,还是找不到。
一转眼,上海知青大返城,专案小组成员最后剩了我一个。每一个人走时,都对我说“一定一定,一定要找到王×成”。
之后,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
一晃,我也离开了农场,也娶着了媳妇。我给媳妇讲手绢包的事。媳妇手指在舌上抹湿,一张一张数过那35元钱。她将手指头塞进我的秋衣破洞里,一转一搅:“真的不少哩!够织件毛衣哩!”她枕在我的手臂上,日子穷而甜。
儿子降生,特能吃,而他娘没奶。因为钱断了,所以奶粉断了。媳妇先是骂我无能,然后又是骂我无能,最后,她摸出手绢包摔在炕上。我狠狠地瞪她,说:“不行!”
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可是,那个王×成,就是找不到。
寻找王×成的队伍渐渐发展壮大,我们这些最穷的人家却最先安装上电话,打着长途电话研究王×成,研究手绢包。
那一年,上海来了兴致勃勃的电话:“找到了,在上海,原来的龙门知青。”电话要我带上东西,赶赴沪上。“邮不行吗?”“不行,面当面,物对人,得确认。”
想想那个大风雪之夜的李志鹏,我带上干粮,买了车票。
那人叫王子成,手绢不对,钱的数额也不对。虽然路费是上海人出的,可我欠了债,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
一晃,我发现自己老了。这个手绢包,让我长出许多皱纹。可是,怎么办呢?那个大风雪之夜,李志鹏最后那样子,总在梦里,总在醒时。我与上海人通话,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总攻——不管不顾地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大讲这个手绢包的故事,发动群众,搜寻王×成。
这天,我接到个电话,那人自称龙门农场的,在城里治病。事情重要,电话说不行,要我到医院会面。
路上,我忽然想到,这自称叫于诚的人,莫不就是找了20年的王×成?
比我还老的于诚,果然就是“王×成”。
于诚摸着手绢包:“是不是35块?是不是两张10块,一张5块,剩下1元的,还有两张5角?”
“是是是,对对对!”
“两张10块的,卖榛子钱;一张5块的,土豆钱……”于诚老泪纵横。
“找了20年呀!原来是你。”我终于明白了,在农场时,我是知青,他是山东移民,我们相隔二十多公里。
于诚翻来覆去地看手绢,翻来覆去摩挲那些市面上已难见的旧纸币。突然,他将钱拍我手上,说:“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这些钱是你的呀!”
我傻了,我不能不傻。
于诚缓缓气,说:“去过六分场吧。”
我没去过。
“去六分场的路,总走过吧!”
我记不得。
“一辆胶轮拖拉机着火,你们知青救火。这还不记得?”
好像——这事有。
“有个人,救火烧了毛衣。后来我打听了,他叫张眼镜。我就攒了钱,托人买上海毛线,我得赔人家毛衣呀!托来转去,没了下落。想不到,钱钱钱……钱在这儿,你你你……你在这儿。”
泪如水泼,我不会说话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海人李志鹏临终前艰难地留下遗言,表明他不想将钱据为己有,也引出下文寻找王×成的故事。
B.“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形象地写出“我”生活的贫困,反映了寻找王×成的艰难。
C.小说不仅写了我在寻找王×成,还有众多的人也参与到寻找的队伍中,传递了人间正能量。
D.于诚看到“我”后老泪纵横,虽然他早就知道“我”是他找的人,依然为“我”的精神所感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寻找王×成”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的儿子没钱买奶粉吃,媳妇骂“我”无能,侧面表现“我”一定要将钱交给王×成的决心。
C.“我”与上海书信不断这一情节反复出现,表明“我”一直在寻找王×成,突出了我执著的一面。
D.小说最后插叙“我”当年救助一辆着火的拖拉机的情节,完善了小说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8.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设置巧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阮修宇宣子。好《易》《老》,善清言。尝有论鬼神有无者,皆以人死者有鬼,修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有鬼邪?”论者服焉。后遂伐社树,或止之,修曰:“若社而为树,伐树则社移;树而为社,伐树则社亡矣。”
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王衍当时谈宗息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癖之处定何如耳!”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伟后为黄门郎、陈留内史,果以世事受累。
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室,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
修所著述甚寡,尝作《大鹏赞》曰:“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
王敦时为鸿胪卿,谓修曰:“卿常无食,鸿胪丞差有禄,能作不?”修曰:“亦复可尔耳!”遂为之。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至西阳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晋书•阮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B.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C.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D.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文中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B.赞,篇幅短,一般四字一句,两句一韵,辞简洁扼要,大都用于歌颂和赞美。
C.室,古人房屋内部,前面叫“堂”,堂后部中央叫“室”,文中“室”指妻子。
D.洗马,一作先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出行时为先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修信奉无神论。他认为人死后不会变为鬼,并以死后的人穿着原来的衣服而衣服没有变成鬼进行驳斥。
B.阮修精通《周易》。王衍对《周易》有所不通,等到和阮修交谈,阮修言语不多但旨意畅达,令其叹服。
C.阮修善于察人。梁国张伟担任黄门郎、陈留内史时,因才美为世事所牵累,正应了阮修先前对他的判断。
D.阮修淡泊名利,随时处顺。他写《大鹏赞》来表现他的超然脱世;因为经常没有吃的,才去做了鸿胪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4分)
(2)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4分)
14.阮修不拘小节、为人简任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生注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注]白居易(字乐天)感伤好友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诗)、崔玄亮(字晦叔)相继去世,写了两首绝句给好友刘禹锡,刘禹锡读后,写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是读了好友白居易的两首悼亡诗而为之悲怆伤怀。
B.颔联的“空”字写出对友人去世的震惊和伤痛之情,流露出对生死无常的无奈之情。
C.颈联写眼前的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催”一“让”对仗工整,生动形象。
D.尾联“闻琴泪尽”巧妙化用子期伯牙与向秀“闻笛”之事,蕴含悼念亡友知音之感。
16.颈联包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太宗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论语•里仁》中的“         ,         ”也有此意。
(2)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写出人类的存在没有尽头,因而得以与明月共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鸡头果的叶子类似于莲叶,因此乡下便叫它鸡头莲。春天的时候,鸡头果的叶子就生出,只是它的叶子紧贴水面,上面有棱角般的鼓凸和裂皱。到了夏天,鸡头莲开出紫色的花,与莲花神似。只是花开时面向阳光结苞,苞上有青刺。因为花在苞顶,将萎时极似鸡冠,①         ,由此得名。
入秋以后,学校的门口便有乡下妇女挎着柳篮卖鸡头果。篮中的鸡头果是用酒盅量着来卖的,好像是一分钱一酒盅。硬壳被牙咬开时,满嘴的苦涩,但是为了享受到那一点小小的香糯的果肉,孩子们乐此不疲,争相摸出口袋底的几分硬币购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吃到的零食实在是少得可怜,这样苦涩的鸡头果,对于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来说,真是美食。
②         ,也是盘中佳肴。鸡头果可与素菜烩炒,与荤腥红烧,也可煲粥下汤。其天然的野味和特别的口感,让人喜爱。据说,在江南,鸡头果即与鱼、菱、藕、茭瓜、茨菰、莲蓬、水芹一起,被称作“水八鲜”,可见其美味。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水八鲜”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B.“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
C.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
D.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孩子们摸出几分硬币购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国家专营,也叫国家专卖,②是由国家专控某种商品,需要得到相应的许可才可以生产或销售的商品。③国家专营的商品,古代称为榷。④如榷盐、榷铁、榷茶、榷酒等。⑤从春秋到清朝,中国实行过两千六百多年以上的国家专卖制度。⑥最早提出榷概念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齐相管仲。⑦不同的朝代,根据不同的国情,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国家专营。⑧截至到现在,国家仍对某些商品实行专营,⑨个人是不允许生产或销售的行为。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启航。“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着陆,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探测器分为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对于环绕器与着陆器将开展的探测工作,专家做了形象的归纳;照相,传回火星图像;测物质,火星表面有什么物质;测环境探测火星的磁场环境等情况;看气象,火星上的温度变化到底怎么样。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青岛一所中学让一位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结果遭到家长反对和投诉,但也有很多家长表示支持,从而引发社会关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此事作出回应,希望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再是问题,而能成为一个时髦。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学校、家长或者这位体育老师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语文』  下一个『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