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伶官传序》预习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伶官传序》预习作业(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字音识记①仇雠(chóu)  ②伶官(línɡ)  ③仓皇(huánɡ)④勖(xù)  ⑤遗恨(yí) ⑥沾襟(jīn)⑦俳优(pái)2.古今异义①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a.人情事理;.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③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试题预览
1.字音识记
①仇雠(chóu)  ②伶官(línɡ)  ③仓皇(huánɡ)
④勖(xù)    ⑤遗恨(yí)   ⑥沾襟(jīn)
⑦俳优(pái)
2.古今异义
①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a.人情事理;b.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
③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a.做;投身到(事业中去);b.按某种办法处理
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
今义:a.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b.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
3.文言句式
①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状语后置句)
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句)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
4.一词多义
(一)实词
(1)盛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兴盛)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强盛)
(2)困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③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微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②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③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二)虚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一定)
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多么)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
5.词类活用
①负而前驱:名词用作状语,在前面
②而告以成功:形容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④乱者四应: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⑤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
⑥仓皇东出: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⑦一夫夜呼: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重点突破
一、文章是如何通过正反论证突出中心论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文章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告诫北宋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恨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皇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二、《伶官传序》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其败时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显示出成败由人的道理,令人信服,发人深省。引用《尚书》上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对中心论点进行印证。
自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存勖(mào)  仇雠(chóu)  欤(yú)
B.伶官(línɡ)    盛饭(chénɡ)   断发(fà)
C.抑本(yì)     仓皇(huánɡ)   四应(yīnɡ)
D.遗恨(yí)     所溺(nuò)    沾襟(jīn)
答案 B
解析 A.“勖”读xù。C.“应”读yìnɡ。D.“溺”读nì。
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①⑥
答案 C
解析 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3.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不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至于誓天断发
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答案 C
解析 A.古义:官名,本文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B.古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D.古义:政治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事理人情。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
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
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中加点的名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二、课内精读(23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方其盛也 B.夫虽无四方之忧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今其地方千里
答案 A
解析 A.正当。B.地方、地域。C.学问。D.地方、地域。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举天下之豪杰
答案 C
解析 C.古义:官员,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①做,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方法处理。
8.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段进一步议论评说庄宗的盛衰。
B.本段运用对比,指出庄宗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C.本段总结的经验教训更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当朝者借鉴。
D.本段内容与前文的结论意义相同,去掉的话也是可行的。
答案 D
解析 “岂独伶人也哉”具有讽谏当朝的含意,这是借古讽今,不能去掉。
9.选段中最明显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段中最明显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说服力极强。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分)
译文: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分)
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踪迹,都由于人事呢?
三、课外拓展(22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1.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昆明人钱沣御史去世了,他的儿子还年幼,他的诗集散落遗失。长白人法式善祭酒,赵州人师范县令,为他搜集整理,只找到一百多首,辑录成两卷。钱御史曾经为自己取号叫作“南园”,所以为它取名叫作“南园诗存”。)
           掌握、主持                      走     来 希望 
2.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执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
 (谴责)   (状后 )                             tè奸邪,邪恶   提拔
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当乾隆末年,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中官员中如果有耻于走他的门路不想通过他得到提拔重用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过失的人,只有钱御史一人罢了。如今嘉庆皇帝已经即位执政,扫除奸邪佞臣,多次提拔从前不受利益诱惑的官员,可是钱御史偏偏在这之前就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并记功录名,这怎么不让人悲痛呢。)

3.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
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 (求,求取),故治狱无敢倾陂(bēi),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②niè)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
juān降级,削职
(钱沣当初凭御吏的身份上奏山东巡抚国泰的罪行,高宗皇帝下令和珅与钱沣一起前往处理,路途中衣服破旧,和珅拿来衣服请他换上,钱沣最终拒绝了。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国法得以伸张。那以后钱沣被提拔到通政副使,做湖南提督学政,这时和珅已经是位高权重,他不能找到钱沣的缺点来陷害钱沣,就借湖北盐政的过失削减钱沣的官级。钱沣不久遭父母之丧,服丧期满,补任部里的司官。高宗皇帝知道钱沣正直,再提拔他做御史,让他在军机处当职。)
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合宜),和珅益嗛xián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zèn,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bǐ 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钱沣上奏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告诫、责备他们,认为钱沣说的对,和珅就更加怀恨钱沣。可是高宗皇帝知道钱沣贤良,他们诬陷钱沣不成,于是凡是军机处中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沣去做。钱沣家中贫穷,衣服单薄,却常常天不亮就入朝当职,天黑才离去,最后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皇帝仁爱明察,国家法纪还在,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是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而钱沣受到他们的刁难,却不能再多活几年,留下自己的性命来等待公论大白天下之时,使国家让你发挥出所有聪明才智,同僚都能看到钱沣有所作为。悲痛啊!悲痛啊!)

4.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③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
(我在辛卯年做会试阅卷官的时候认识了钱沣,过了四年,我就回去了,于是没能再见到钱沣。我所评论的诗与古诗文的观点,钱沣听到以后很喜欢。钱沣的诗特别苍郁劲厚,深得古人为诗之道。读书人如能像钱沣一样立身行事,确实不会凭借善于作诗才得到尊重。可是看到钱沣的诗,也足够信任他的为人了。我从前听到钱沣去世的消息,已经作诗哭祭他了,如今看到钱沣的诗集,于是又为它写序言来抒发我的悲痛之情。)

【注】 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御史、通政司副使等。②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B.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C.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D.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答案 A
解析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这个人是赵州人师范县令,“赵州”是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
B.“序”,也作“叙”或“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绍写作目的、编写体例和主要内容。《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皆属此类。
C.“辛卯”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答案 B
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不是书序。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沣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
B.钱沣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沣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行。
C.钱沣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D.钱沣的诗如其为人。本文把重点放在表现他忠直敢言的品质上,其目的是让读者由其人而见其诗,领会钱沣的诗“苍郁劲厚”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误解了原文“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一句的含意。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7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国法得以伸张。
(2)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五代史伶官传序》当堂检测练习』  下一个『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