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长歌当(dāng)哭寥(liáo)落 屏(píng)息遒劲(jìng)浸渍(zì)B.殒(sǔn)身不恤颓圮(pì) 锭(dì
试题预览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长歌当(dāng)哭   寥(liáo)落  屏(píng)息   遒劲(jìng)  浸渍(zì)
B.殒(sǔn)身不恤   颓圮 (pì) 锭(dìng)子  踌躇(chú)  创伤(chuànɡ)
C.泪下沾襟(jīn)   逢孙(féng)   参乘(shèng)  漫溯(shuò)   攒射(zǎn)   
D.士皆嗔目(chēn)  佳肴(yáo)  沁(qìn)园春   佚(yì)之狐  长篙(ɡāo)
2、下列词语划线部分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造化(指自然界)   攒射(聚拢)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濡缕(浸湿)
B. 不惮(怕)       勠力(合力)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C.殒身不恤(顾虑)  寥落(稀少)  阙秦(削减)    太息(叹息)
D.长歌当哭(正当)  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百舸(大船)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隋唐,盛于宋。
B.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翡冷翠的一夜》。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左丘明,该书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D.西汉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观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卑微 )   唯君图之(料想)   少假借之(原谅)        
B.人不敢与忤视(逆)    何厌之有(满足)   刑人如恐不胜(尽)
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  以乱易整,不武(符合武德)   籍吏民(登记)  
D.孰与君少长(谁)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不过)    
5、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关中晋军函陵    越国以鄙远
B.范增数目项王既东封郑    樊於期乃前曰
C.刑人如恐不胜与郑人盟    皆白衣冠以送之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阙秦以利晋
6、下列各组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要项伯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C.卒起不意  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郑既知亡矣   比诸侯之列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
B.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非二三子之罪也
D.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8、下列关于报告文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报告文学要写真人真事,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B.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但有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虚构。
C.报告文学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传达给读者。
D.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9.下列各句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B.文中写二十多岁的姑娘“温和地微笑着”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女孩却是那样单纯幼稚,因为她还看不清纳粹的真实面目,以此引起读者深思。
C.文中写“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实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等细节的目的是要引起参观者的特别注意。
D.文章前三段是本篇新闻的导语,用平实朴素的语言交代了这篇新闻的背景、新闻发生的地点,并用一组排比句点出布热金卡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地方。
10.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巷》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
B.《再别康桥》中“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产生极佳的审美效果。
C.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人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感伤。
D.“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句运用对比反衬,以雏菊的怒放从反面衬托现在布热金卡的美好和平景象。
11、下列各句是对《记念刘和珍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B.《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以事件和感情为线索的写人叙事散文,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表达了热情的赞颂和深切的哀悼,对和平请愿的斗争方式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C. 写刘和珍遇害的经过是以点带面地再现“三一八”惨案经过,揭露反动政府的下劣凶残,表现爱国青年的勇毅,更利于写作目的的实现。
D.作者把自己说成“苟活到现在的我”,是为了与“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相对照,来映衬刘和珍等人的勇敢,也有激励自我警醒世人的作用。
1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
A.批评庸人,表示对庸人的不满。
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
1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未来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试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4、“其”指代的是(  )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15、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
   A.赞成                 
B.不赞成 
C.认为有可取之处       
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试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16、对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比  设问   顶真       对偶         
B.对偶  设问   间隔反复   对比
C.对比  反问   顶真       对比         
D.对偶  反问   连续反复   对比
17、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18、“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个“缘由”的是(   )
A.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B.“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C.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D.走狗文人的造谣诬蔑。
19、“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流言的卑鄙无耻使作者无话可说。
B.因为烈士的惨死使他愤怒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悲痛的情感。
C.作者没有亲历惨象,因此不会过分忧伤,因而无话可说。
D.反动派的残忍使作者无话可说。
20、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选段,回答文后试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1、对下列各句的点评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站在秦的立场说话,引起秦王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B.“邻之厚,君之薄也”——帮晋成霸业必使秦自己的力量削弱,从根本上动摇秦晋联盟基础,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拉拢引诱之后,从历史出发,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晋的贪欲,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22、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3、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欲呼张良与俱出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毋从俱死也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⑧沛公安在⑨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⑩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③⑤/④⑧/⑥⑦⑩
C.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24、下列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有谋略、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珏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2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试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遇将军             遇:遇到、碰到
B.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C.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前往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侵犯、欺侮
27、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行李之往来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8、结合全文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第Ⅱ卷
2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译文:                                                               

二.古诗词鉴赏(共1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3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以烈烈西风、长空雁叫营造战前气氛,场面阔大,气氛紧张、肃杀。
B.两个“霜晨月”叠用,既点明时间,说明行动在黎明前,同时使气氛变得舒缓。
C.整首词以写景作结,描写娄山关壮阔的夕照景象,含有不尽之意,引人浮想联翩。
D.“马蹄声”“喇叭声”以动衬静,虽没有直接描写红军战士形象,却犹如在目前之感。
31.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答                                                                     
                                                                        
3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                   ”。
⑵在《雨巷》中,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里,他希望遇到的是“                    /                      ”。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句子是    。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精神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1)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一部分看小说,一部分写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人吧,否则怎么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2)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我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注:张东荪(1886年-1973年),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
33.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洁明白地交代回忆老师的缘由,为下文张本,文章便是从两个“最”两方面叙写徐锦澄先生的。
B.文中的“我”原来是个有点不羁的学生,对国文学习并无多大兴趣,但老师的一“骂”让我懂得尊重老师敬畏老师了。
C.特殊的语境会使词语产生特殊的含义,比如文中的“故事”指“成法”;“警句”指“警告我的语句”;“安分”指“课堂上的懒散敷衍”。
D.作品最后流露出未曾向先生报答一二的遗憾之情,更因老师归隐道山不便相见而感到悔恨,只好以此文寄情恩师。
34. 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6分)
(1)                                                            。
(2)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查语文试卷』  下一个『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调研(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