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选:古诗词阅读(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选:古诗词阅读(一)(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选古诗词阅读(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
试题预览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选 
古诗词阅读(一)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比喻、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可见诗人之困。
B.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一苦一喜,对比鲜明。
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中运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迷茫怅惘之感。
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赏析戴诗和辛词中“蛙声”运用之精妙。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登凤凰台①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后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②蛛煤:蛛网尘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凤凰台,照应题目交代地点。潮回一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
B.颔联中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严格对仗,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的盎然之景。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写山川永固,王朝更迭,杀伐鼓声,道尽了古今沧桑之叹。
D.尾联把历史变迁与传说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深沉的感喟以及对现实的思索。
2).下列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年百尺凤凰台一句用典。典出李白诗歌《登金陵凤凰台》,抒发了凤凰台繁华不再、古今变迁之感。
B.送尽潮回凤不回一句,诗人把潮回和凤不回两相作比,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永恒与无常之感。
C.春风掌管\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
D.这首诗是怀古诗。本诗借古讽今,通过写凤凰台雄壮的地势和生机盎然之景,写出诗人登临古迹时的感慨。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
戴复古
茶山①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
李杜陈黄②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注】①茶山:指南宋大诗人曾几,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是陆游的老师。②李杜陈黄、李白、杜甫、陈师道、黄庭坚:前二位是唐朝大诗人,后两位是北宋大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缘由,暗含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以及思以为师之意。
B.衣钵一词交代了曾几和陆游的师生关系,也暗示了陆游诗文水平很高。
C.第五句既指出了陆诗描绘的自然风光,又赞扬了陆诗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二句暗含对比,尾联明确对比,两处角度不同。
2).本诗对陆放翁的诗文作了哪些方面的高度评价?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①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鵩鸟②,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③。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①张翰:字季鹰。他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②惊鵩鸟: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贾谊曾作《鵩鸟赋》,借与鵩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③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诗人自己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伤感之情。
B.颔联中“鵩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
D.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
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方尊师①归嵩山
王维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②倚石龛③。
山压天中④半天上,洞⑤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⑥。
(注)①尊师:对道士的敬称。②旄节:道士用来表示法力的符节。幡:长幅直挂的旗。③石龛:石室。④山压天中:谓嵩山居天下之中。⑤洞:指九龙潭。⑥苏耽:古仙人,相传乘鹤而去。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点明送别的对象和前往的地点,并勾画出尊师的仪仗。
B.颔联出句写嵩山,“压”显其雄伟,“半天上”突出其高峻。
C.颔联对句,写九龙潭水流穿越江底流向江南,可谓想象丰富。
D.尾联借用典故,再次点明方道士的去向,暗示其美好的前景。
2).颈联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张五諲①归宣城
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②,未到草萋萋。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注】①张五諲,王维挚友,天宝年间自京辞官归乡,本诗作于此时。②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张五”与《送元二使安西》的元二都是送别对象在家族中的排行。
B.“五湖千万里”一句将空间拉大,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张諲此行的遥远与困难。
C.“况复五湖西”?在首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路途遥远,突出了诗人的不舍和惆怅。
D.此次送别时间是春天,颈联中诗人借美好的春景从反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2).古代诗歌强调情感表达含蓄,请分析诗歌最后一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愁别绪的。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2).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老学庵壁【注】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颔联中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山阴,但可以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内心依然是感到高兴的。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①
李贺
其一
箨落②长竿③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④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本组诗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③长竿:新竹。④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看母笋是龙材描述竹子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
B.茂陵归卧叹清贫说自己已经年老,只能像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甘守清贫。
C.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仿佛雨啸,有排山倒海之气势。
D.两诗赋普通意象奇特之处,与传统借竹抒怀诗不同,集中体现李贺创作风格。
2).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情志。试分别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竹子的形象。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杜甫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①。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②,青史③无劳数赵张④。
【注】①未央:汉武帝赋:“惜蕃华之未央。”央,尽也。②京尹:《唐书》记载: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故以京兆比之。③青史:据《汉•艺文志》记载:《青史子》五十七篇。古人以竹为简,写书,杀其青,故曰青史。④赵张:据《汉书》记载:赵广汉、张敞相继为京兆尹,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野亭朋友饯别的场景,为诗歌奠定了情感基调。
B.颔联点明送别的主旨,诗人和朋友们饮酒作诗,好不潇洒畅快。
C.诗人老迈衰朽,面对离别本是不舍忧伤,但诗人更愿窦少尹此去大展光彩。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严谨,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尾联运用了“赵张”的典故,对全诗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两句,词人感慨光阴易逝,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
B.一灯传是说儒家精义薪火相传,体现了作者深谙文化传承精义,深通求学之道。
C.下阕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友人不畏仕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愿望。
D.下阕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藉。
2).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君子应“德才兼备”,本词也有劝勉友人曹君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之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动静结合,写风云变色,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B.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蘋生长。“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C.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鹂的叫声不成样子。视觉与味觉相结合,白、黄色彩对比鲜明。
D.本诗和我们学过的《钱塘湖春行》,同样是对最富早春特征的景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但所表达的情感不同。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手法抒情?
15.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杜位①宅守岁
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②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注]①杜位:杜甫的同族兄弟。为奸相李林甫的女婿。②四十:杜甫四十岁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乐贤院,而未尝授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守岁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介绍了椒盘颂花的过年仪式。
B.“盍簪”词出《易?豫》,与下句“列炬”相对,意为朋友相聚而来。
C.诗歌五、六句笔锋一转:由前文想象的情景写到了自己的命运,为结尾蓄势。
D.诗歌先写守岁景致,后发岁终情感,文笔由平级转为铿锵,风格迥异。
2).“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
B.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下,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深重。
C.颈联中,诗人把无形的“离心”“乡梦”与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乡愁之浓。
D.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想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此格律诗首联便以“桃花带露浓”点出诗人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颔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B.网络流行语¨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化用颔联“树深时见鹿”一句,两者相隔时空甚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C.“野竹分青霭”描绘了雾竹一色的奇景,“分”字既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翠竹参天分隔青雾,又能表现出高耸的翠竹与云雾相接融为一色。
D.尾联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侧面写出了“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出了不遇”道士的惆怅。
2).本诗在写景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歌 “炼字”赏析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①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②,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泛:古人于重阳节以菊花泡酒,称为“泛酒”。②糗粮:干粮。
1).两诗均为咏物诗,其中“虽言异兰蕙”一句运用_______的手法写菊,“肯为无人减妙香”一句运用________的手法写野菊。
2).两首诗都写到了“东篱菊”,诗人对其情感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1).D; 2).(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
解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CD项考核内容,BE项考核手法,D项,应该是“由凄苦转为雄放”。
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可见豁达洒脱。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2.答案:1).B; 2).本诗“身在乱蛙声里睡”写诗人夜宿田家的情景,“乱蛙声”三字写出了乡村之夜所特有的音响。在“乱蛙声”中竟能慢慢入睡,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奔波一天之劳累。由于饱尝羁旅之苦,自然想家,因而下句则写梦中回乡。“蛙声”以哀景衬哀情,表现诗人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辛词“听取蛙声一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蛙声”以动衬静,写出夜行乡间的乐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B项“夜宿田家之喜”错,诗人的情感应是羁旅思乡的感伤。 
3.答案:1).D; 2).D
解析:1).D项“对现实的思索”错误,无中生有。
2).D项,“借古讽今”错误,应“咏史怀古”,并无“讽今”之意。 
4.答案:1).C; 2).①故园衰败之悲,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祜草,一片衰败之景;②依依不含之情,首联、尾联直言“自堪悲”,“掩泪空相向”,颔联借景抒情,借云、纷飞的暮雪,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相见恨晚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容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途知己;④相见无期之痛,“多难”“风尘”写出了社会动荡,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应为感叹自己。 
5.答案:1).A; 2).①语言风格方面:看似平淡,实则精工。颔联的“平澹,等闲”说的是平淡,“入妙,瑰奇”说的是精工。②题材内容方面:极为全面,自然景色、历史兴衰等,都进入了写作范围。“模写一无遗”就是这个意思。③历史地位方面:宋室南渡后百余年间,陆游是最优秀的诗人,能与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比肩。首联和尾联都能体现这一内容。
解析:1).A.“思以为师之意”错误,标题中并无以陆游为师之意,主要是表达对陆游的崇敬之情。
2).“南渡百年无此奇”“李杜陈黄题不尽”两句,写出陆游诗歌在历史上地位之高,南渡以后百年再也没人能超越他,甚至能和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比肩;“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写出陆游诗歌的语言特点,“平澹”“等闲”是说看似寻常平淡的语言,在陆游手中就变得“入妙”“瑰奇”,体现出其语言精工的特点;“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先生模写一无遗”写出他取材范围之广,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历史兴衰,都纳入了写作范畴。 
6.答案:1).A
2).①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缘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②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隐居之志。③尾联暗含了诗人待罪闲居、有志难酬的激愤不平。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与诗人自己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结合诗歌前两联内容可知,诗人认为自己和贾谊的境遇是相似的。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理解全诗内容,然后分析尾联的深意。诗的首联运用典故,前句写贾太傅在《吊屈原赋》中自述在长沙待罪的经历,暗道自己目前的闲居处境;后句写张翰看清形势,寻找借口成功归隐,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颔联紧承首联,细写贾、张二人之事,一个“悔”字表明自己后悔没有像张翰一样及早归隐,最终落得像贾谊一样的贬官下场,阐发了作者的归隐之意。颈联表明自己也曾怀有报国匡时之策,像司马相如一样劝谏君王。尾联笔锋一转,写自己从此之后放下一切因缘,只想和家人一起归隐山中。尾联很好地照应了前文的“悔”字,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暗含了有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7.答案:1).D; 2).颈联岀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嵩山雨瀑图,对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嵩山夕照图”,一幅雨中景,一幅夕阳图,尽显嵩山的优美风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解析:“再次点明方道土的去向,暗示其美好的前景”错,借用典故,说方尊师将乘鹤而归,增添了神秘色彩。 
8.答案:1).D; 2).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想,你回乡途经兰陵镇时也应该会因为我们彼此思念而感到凄凉吧,哪里还忍受得了悲哀的猿啼呢?诗人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离愁。(1)虚写:写成此诗时二人尚未分离,诗人悬想未来,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这句与《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法相同;(2)用典:“猿啼”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古人常借此表达哀怨、愁苦之情。
解析:“草萋萋”可以理解成乐景衬哀情,但“江淼淼”这样理解不妥。“淼淼”是水势浩大的样子,作者借此比喻自己浩荡的离愁。再者“未到”一句说明,张諲快回到宣城时江南芳草已是萋萋,二人分别时应该初春时节,长安还是比较冷的。所以“江淼淼”应该是用寒冷的春江之水比喻诗人分别时的凄凉,应非乐景写哀情。 
9.答案:1).C; 2).①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②意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③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解析:“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错误,此处是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心境。 
10.答案:1).C
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③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1.颈联其实是说北方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江南一隅的“太平”,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2).从“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和“唤得南村跛童子”看,诗人生活窘迫,这是少睡眠的原因之一;从“衰老形枯少睡眠”看,诗人年事已高,身体衰老,这是少睡眠的原因之二;从“太平民乐无愁叹”看,诗人关心国事,忧虑百姓安于现状,这是少睡眠的原因之三。
【诗歌鉴赏】
本诗首联概写修建老学庵的事情,“只数椽”说明老学庵很小,“架竹苫茅”说明老学庵也很简陋。“此生生计愈萧然”说明诗人愈来愈萧条窘迫的生活境况。颔联写诗人在这个小小的书斋里的读书生活。“万卷”突出书斋里的书很多。“古今”是指书中自古至今的丰富内容。他便是在万卷书中度过自己整整的一天。“一窗昏晓送流年”表示自己从早到晚坐在窗下,生命的河流便静静地流淌过去。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不仅词性与平仄相对仗,而且意义上也相互对照关联。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正对的修辞手法,直接描绘作者废寝忘食的读书形象。颈联是说自己日夜读书的缘由。一是“太平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练:语用、古诗文语文试题』  下一个『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选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