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会宁一中2021高三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试题预览
会宁一中2021高三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宋豪侠小说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影响甚大。表面上武侠小说家大都推许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可真正激发其灵感和想象力的是唐代豪侠小说。作为武侠小说根基的行侠主题,行侠手段以及侠客形象刻画,早在唐代小说家笔下就已初具规模。后人对唐传奇的评述,如“莫不宛转有思致”(洪迈《容斋随笔》),“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赵彦卫《云麓漫钞》),“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都适应于豪侠小说。后世文人之赞叹并模仿《聂隐娘》《虬髯客传》等,不只是因其大快人心的行侠故事,更因其不可多得的“文采与意想”。
“文采与意想”无法复制,行侠故事则不难模仿。明人李昌祺《青城舞剑录》一篇,颇有上追唐人之意,其中既不乏“平生智谋满胸中,剑拂秋霜气吐虹”、“芙蓉出匣照寒铠,上带仇家血影光”之类的诗句,也有“饮酣气豪,论议蜂起”之时,叙事也还曲折有趣。照理说“史才,诗笔,议论”三者兼备,可就是没有唐人小说的神韵,反而显得矫揉造作。
明清文人传游侠,对打斗场面大都点到即止。既然场面描写让位于事件叙述,当然很少“宛转有思致”者;不过,长处在于精练含蓄,用隐而不露的笔墨来表现隐而不露的游侠,有时也别有一番趣味,只是同时期用白话撰写的话本小说、章回小说,对侠客打斗场面的描写日益精细生动,而文言小说则满足于使用侧笔。单是一句“客提僧头掷地”(乐钧《耳食录•葛衣人》),或者指髑髅百枚日“此世间不义人也,余得而诛之”(《青城舞剑录》),固然也能显侠客神勇,可读者则意味索然。武侠小说的魅力主要不在于侠客惩恶的“结果”,而在于惩恶的“过程”--正是这变幻莫测的打斗过程的描写,最能发挥作家的艺术才华,也最能体现读者的鉴赏趣味。明清文言小说家很少在这方面下功夫,大致袭用唐代豪侠小说的伎俩,其技击“殆唐代剑客之支流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不能说明清两代没有好的用文言写作的豪侠小说,可因其忽略“武”的表现,在“侠”的观念上也没有大的突破,故很难与《三侠五义》之类白话体侠义小说争雄。
不只传侠客的文言小说家无法摆脫唐代豪侠小说的束缚,在话本中述侠者,也不难辨认出唐人的影子。不说那些经过替换变形因而需要仔细辨认者,单是直接袭用或改造加工原有情节的作品,就明白无误地显示了唐宋豪侠小说的魅力。以“三言二拍”为例,其很多篇目基本上袭用唐代豪侠小说的情节,只不过把文言演为白话,并略作铺述加工。如《初刻拍案惊奇•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冈纵谭侠》正话部分虽系凌濛初独创,入语部分却详细引述了《红线传》《聂隐娘》《崔慎思》等诸多唐宋豪侠小说;且韦十一娘之行侠故事,仍令人怀疑是入话部分所述“从前剑侠女子的事”的遥远回声。“侠客从来久,韦娘论独奇。双丸虽有术,一剑本无私”--此篇的魅力不在于“行侠”,而在“论侠”。作者借韦十一娘畅论剑术源流、侠客责任以及行侠权宜,几乎可作一篇《侠客论》读。论者虽对唐人创造的侠客形象略有褒贬,可议论中无论如何离不开聂隐娘、虬髯客们。而这正是话本小说家的共同命运,不是没有超越的愿望,可一举手一投足,仍然很难越出唐人设下的“规矩”。
可以这样说,明清文人心目中的“侠客” “剑侠”“剑仙”,主要源于唐代小说家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史记》《汉书》的历史记载。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为游侠作传,但历代文人对游侠的兴趣一直没有减弱。 而唐代豪侠小说的出现,更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楷模。明清两代的诗文、小说、戏曲,只要涉及游俠,就很难完全摆脱唐代豪侠小说的影响。
(选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侠小说家推崇的《史记•游侠列传》,激发出唐代豪侠小说家的灵感和想象力。
B. 唐代豪侠小说受到后人的赞叹,主要原因是豪侠小说故事情节精彩,引人入胜。
C. 明清文人为游侠作传将场面描写让位于事件叙述,对打斗场面的处理点到为止。
D. 明清小说家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深入挖掘并利用了唐宋豪侠小说的文本价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唐宋豪侠小说对后世尤其是明清武侠小说的影响,进行多角度论述。
B.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文献资料,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D. 文章在分析明清武侠小说的创作时,既指出其取得的成就,又指出其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唐宋豪侠小说,还是明清文言、白话类武侠小说,都不乏优秀作品出现。
B. 一部优秀的武侠小说,在“武”的层面要精彩生动,在“侠”的层面要有所超越。
C. 前代艺术家的伟大成就,对后人来说,既是丰富的宝库,又是很难越过的高峰。
D. 虽然游侠治终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但是历代文人和普通民众对其一直热情不减。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武侠小说家推崇的《史记•游侠列传》,激发出唐代豪侠小说家的灵感和想象力”于文无据,结合“唐宋豪侠小说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发展影响甚大。表面上武侠小说家大都推许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可真正激发其灵感和想象力的是唐代豪侠小说”分析,原文意思是唐代豪侠小说激发了后世武侠小说家的灵感和想象力。
B项,“后人的赞叹,主要原因”错误。原文中是“后世文人”,不是“后人”;“受到赞叹”是《聂隐娘》《虬髯客传》等一小部分唐宋豪侠小说,而非全部;“主要原因”不符合文意,原文中有“不只是因其大快人心的行侠故事,更因其不可多得的‘文采与意想’的表述。
C项,“对打斗场面的处理点到为止”错误。原文信息是“明清文人传游侠,对打斗场面大都点到为止”,但“同时期用白话撰写的话本、章回小说对侠客打斗场面的描写日益生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文学性”错误。论述类文本中,案例和文献的使用,最主要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游侠始终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可”于文无据,“一直热情不减”错误。文中提到了《汉书》作为官修史书对游侠是有记载的。“普通民众”的热情文中也没有提及。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月23日,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正式上线开幕。截至23日22点,超过580万人次“涌入”会场,云逛展、VR逛书店买书、体验5G富媒书、看大咖直播……作为数字阅读领域具有年度“风向标”意义的国家级年度行业盛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携手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在5G+领域探索先行,创新拓展阅读方式,大力推动全民E阅读。内容丰富、体验新奇的云上数字阅读大会,在为全民提供了如临现场参会的体验之外,也让行业看到了市场消费的新趋势。自2015年起,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2019年,大会首次设置5G智能展区、5G+阅读展台,并融合5G直播技术,为参会嘉宾和广大用户展示5G+阅读、5G边缘计算、5G数字家庭等5G核心能力,为参会者带来沉浸式的5G体验。2020年,在5G按下“加速键”后,主办方不仅将大会活动搬到云端,其中5G的体验也覆盖了更多内容板块,提供了更丰富的玩法,包括云上VR书店、云博物馆、5G体验馆等。其中,由移动云VR提供技术支持的咪咕中信云上VR书店,突破了线下书店物理空间限制,360°实景还原线下场景,打造了风格多元的虚拟书店空间。参会者可在云端实景“漫游”,随时停留在感兴趣的区域,点击翻阅图书,通过VR导购选书一键下单。更融合了3D动画、视频音频、环绕图文等多种富媒体形式,让传统的纸书从平面变得立体,大大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大会发布了《2019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整体规模达288.8亿,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15本。稳步增长的市场中,90后用户占比达55.6%,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18-25岁的大学生付费意愿最为强烈。白皮书指出,技术创新方面,除传统渠道外,数字阅读借助直播、短视频、社群讨论等多种新兴流量平台乃至跨界形式进行营销,使优质内容的传播拥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有声书、AR/VR阅读、智能耳机、音箱、电子阅读器等技术、硬件的推陈出新,让万物皆可为读书媒介,全场景阅读已经成为趋势。
  
图一                                       图二
 “随着5G+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是数字阅读行业的必然趋势。“咪咕数媒”相关负责人认为,依托5G特性,更多细分及垂直的阅读领域得以萌发、进步。可以预见,作为国家大力推动的新文化消费产业之一,数字阅读行业将在5G提速之下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移动咪咕数媒是5G+数字阅读的先行者,旗下咪咕阅读平台已汇聚了超60万册精品正版内容,全场景月活用户数超7000万。近年来,咪咕数媒持续发力数字阅读领域的内容生产与聚合, 推动信息消费在整个数字阅读产业的扩展。依托中 国移动先进的5G技术,咪咕数媒聚焦智能语音、VR、AR阅读、超高清无损音质、情境智能TTS等板块,推出了包括5G富媒书、至臻听书、至境听书以及5G融媒体手机报等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打造沉浸阅读体验,深耕数字化服务的价值。
(摘编白《新基建提速之下5G+ 如何改变数字阅读行业》,中国青年网2020.4.27)
材料二: 
5G+阅读,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读者可以线上逛全景图书馆,赏镇馆之宝,看馆藏图书……这些5G赋予图书馆的想象力,将在不久后成为现实。8月6日,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华为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5G时代新阅读。不久后,国家图书馆将设立5G新阅读体验中心。
“身临 其境、浸在眼前”,在中图集团的“5G新阅读体验区”,工作人员演示了未来的5G新阅读场景:使用手机应用就可以全景进入国家典籍博物馆参观“甲骨文记忆展”;可以线上360°全景“走进”红楼公共藏书楼,从书架上点开一本《陆游诗选》即可阅读电子版;置身多面屏环绕的全景空间,刘慈欣的科幻漫画书变成动画,可以读、可以看、可以听。5G+阅读,打破了空间和媒介的界限,延伸了知识获取的途径,更新了人们的阅读体验。
据介绍,中图公司和国家图书馆将在5G新阅读、知识服务、中国学研究、数字资源战略保存、按需印刷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利用新技术驱动新阅读、建立多元复合型的知识空间,提供智慧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形成新合力。国家图书馆一方面广泛联合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推动文献信息资源的全网集成共享;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各类互联网知识信息服务机构合作,不断完善多元参与的国家文献信息立体化保障体系,更好实现高质量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的全域覆盖与全民共享。当前,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快速孕育兴起,以数字化知识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知识信息服务的供需环境急剧变化。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或是数字文化产业,在新技术环境下都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打造基于5G、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新技术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国家图书馆一直积极探索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摘编自陈雪《5G新阅读体验中心将落地国家图书馆》,《光明日报》2020.8.9)
4. 下列对5G新阅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上数字阅读大会,让传统纸质书从平面变成立体,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使全场景阅读成为一种趋势。
B. 5G+技术 成熟与应用,让沉浸式阅读体验成为现实,也使更多细分及垂直的阅读领域得以萌发与进步。
C. 中国数字阅读大会连续五届携手咪咕数媒在5G+领域探索先行,创新拓展阅读方式,大力推动了全民E阅读。
D. 5G新阅读打破了空间和媒介的界限,延伸了知识获取的途径,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5. 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4.7亿,近六成用户是90后,全国人均电子书接触率近15本/年。
B. 据统计,2016—2019全国数字阅读规模及增长率均逐年攀升,在稳步增长的市场中年轻化趋势很明显。
C. 咪咕数媒已经推出了包括5G富媒书及5G融媒体手机报等产品及服务,正全方位打造沉浸阅读体验。
D. 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公司合作,共同推进5G时代新阅读,不久将在国家图书馆设立5G新阅读体验中心。
6. 5G新阅读与疫情防控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等相关知识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6. ①因疫情防控,人们不宜到实体书店、图书馆等人员聚集场所长时间滞留,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应用5G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②5G新阅读,突破了线下书店物理空间限制,360°实景还原线下场景,打造了风格多元的虚拟书店空间,既可以避免疫情传播风险,又能大大丰富用户的阅读体验。③国家图书馆利用5G新技术驱动新阅读、建立多元复合型的知识空间,提供智慧服务,有利于营造安全、健康的阅读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形成新合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中国数字阅读大会连续五届携手咪咕数媒在5G+领域探索先行”错误,曲解文意。据材料一“自2015年起,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2019年,大会首次设置5G智能展区、5G+阅读展台,并融合5G直播技术,为参会嘉宾和广大用户展示5G+阅读、5G边缘计算、5G数字家庭等5G核心能力,为参会者带来沉浸式的5G体验。2020年,在5G按下‘加速键’后,主办方不仅将大会活动搬到云端,其中5G的体验也覆盖了更多内容板块,提供了更丰富的玩法,包括云上VR书店、云博物馆、5G体验馆等。其中,由移动云VR提供技术支持的咪咕中信云上VR书店,突破了线下书店物理空间限制,360°实景还原线下场景,打造了风格多元的虚拟书店空间”可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只是在2019年和2020年引入了5G技术,此前三届并没有5G应用。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 能力。
B项,“2016—2019全国数字阅读规模及增长率均逐年攀升”错误,全国数字阅读增长率没有“逐年攀升”,根据材料一的图二可知,2018年的增长率是13.8%,2019年是8.8%,是下滑不是增长。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5G新阅读与疫情防控有什么关系。考生需要了解疫情防控的一些基本做法,如不要在封闭场合聚集,然后了解数字阅读的特点,再将二者结合起来。如材料一中,“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携手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在5G+领域探索先行,创新拓展阅读方式,大力推动全民E阅读”“ 数字阅读借助直播、短视频、社群讨论等多种新兴流量平台乃至跨界形式进行营销,使优质内容的传播拥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有声书、AR/VR阅读、智能耳机、音箱、电子阅读器等技术、硬件的推陈出新,让万物皆可为读书媒介,全场景阅读已经成为趋势”,这说明数字阅读借助5G技术创新扩展阅读方式,提升服务的效能,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而疫情防控期间,人们不宜到实体书店或图书馆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材料一中还提到“由移动云VR提供技术支持的咪咕中信云上VR书店,突破了线下书店物理空间限制,360°实景还原线下场景,打造了风格多元的虚拟书店空间。参会者可在云端实景‘漫游’,随时停留在感兴趣的区域,点击翻阅图书,通过VR导购选书一键下单。更融合了3D动画、视频音频、环绕图文等多种富媒体形式,让传统的纸书从平面变得立体,大大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这是说5G新阅读突破了线下书店物理空间限制,可以避免疫情传播风险,同时360°实景还原线下场景,打造了风格多元的虚拟书店空间能够大大丰富用户的阅读体验,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二点;材料二中“中图公司和国家图书馆将在5G新阅读、知识服务、中国学研究、数字资源战略保存、按需印刷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利用新技术驱动新阅读、建立多元复合型的知识空间,提供智慧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形成新合力”,这是说国家图书馆利用5G新技术将做出的尝试,这样的做法可以营造安全健康的阅读环境,与当下的疫情防控要求是一致的,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选修教材)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 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 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 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
8.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概括。
9. 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年迈体弱,疲惫不堪;②充满爱心,淳朴善良;③热爱家乡,厌恶战争。    
9. ①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人物,引发阅读兴趣;②明确典型的环境和场景,展现了人民因为战争而颠沛流离,美好家园被摧残的景象;③有利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使小说主题深刻,震撼心灵。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错误。原文是“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B项,不是“全知视角”,而是“有限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说法不正确,原文是“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
C项,“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说法错误,原文大意是表现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控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年迈体弱,疲惫不堪”“充满爱心,淳朴善良”“热爱家乡,厌恶战争”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例如,,结合文中“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等分析,这几处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年迈体弱,疲惫不堪。
结合文中“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等分析,这几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人充满爱心,淳朴善良。
结合文中“政治跟我不相干”“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等分析可知,这几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老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厌恶战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对小说标题作用的分析做到五看: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主要事件;二看与主旨的关系:可否作为文眼,能否揭示小说主题,是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三看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四看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五看与情节的关系:是否起到线索作用。答题时,要联系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来分析。
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本文以“桥边的老人”为题,“桥边”交代了小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老人”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利于刻画人物性格,引发阅读兴趣。小说小说选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涌过桥去”的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展现了战争造成人们美好家园被毁、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景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通过“我”与“桥边的老人”的对话完成的,“我”问故乡,问动物,问政治以及老人的对答,揭示出了老人的善良、无助,从而揭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小说的结尾老人最终选择留在桥边,是对命运的绝望,是对战争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