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余四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
试题预览
新余四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所以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
B.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
C.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D.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自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B.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C.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较论证等。
D.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
C.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等实录精神。
D.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非典、甲流、埃博拉、出血热等,人类每一次面对新发传染病,都可以说是遭遇战,而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的研发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同样面临相似难题。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我国中医药筛选出临床证实有效的“三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据统计,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面对新发传染病,我国中医药为何能有“药”和“方”?原因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以清肺排毒汤为例,中医立足“排毒”而非“杀毒”,因而老药依然能派上新用场。中医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抑制病毒在体内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相对较低。
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去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容易被误读。疫情期间,为避免因滥用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尽管中医药已经传播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中药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未能以药品身份面世。中医药将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在惠及世界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君平《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人民日报》2020年4月8日)
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的体现。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国内、国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
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症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4.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筛选出的“三药三方”,临床实践证实有效率高,这说明了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
B.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健康观,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大传播力度,可以让中医药更好地惠及人类。
C.中医药缺乏科学支撑,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有很大距离,这是制约它在世界上传播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D.虽然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对外传播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药效显著,但由于传统中医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在很长时期内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打压。
B.中医药学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C.中医药行业应该重视团体标准的推广应用,并逐步加强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应有作用。
D.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挖掘,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也会逐渐增强。
6.中医药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做好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半壶水
孔立文
タ阳染红了整个大漠。
一只狼,一只披着细碎残阳的瘦狼,跌跌撞撞地闯入了陆归林眼前这雄奇瑰丽的画卷。
他轻轻地解下了外腰带,这个两端有铁环、铁扣的军用腰带,可攻可防。
狼伫立在远方,略仰着头,对着他示威。这绝对是一只历经苦难和沧桑的老狼,它啼血的嗥叫声中包含着悲伤、绝望和忧郁。
“我要杀了它。”陆归林坚定地对自己说。
他抡起军用腰带,冲向那狼。狼奔逃而去,速度极快。
可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它又出现在他的身后。
这狼和他打起了游击战。几个回合下来,陆归林已是精疲力竭。
他走,它就走;他停,它也停。而且距离总是三四十米。
夜色来临,他找了个斜坡,对着那只狼,枕着交织的双手,仰面半躺着。狼也停下来,蜷在地上。
漠野苍茫,四周静寂。中午的那场沙尘暴使陆归林脱离了勘探队的战友,在寻找队伍中误入了这茫茫沙漠。漫天的风沙和徒劳的奔跑,他的迷彩服硬得成了一块铁板。他太累了,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两腿如灌了铅。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在清冷的沙漠风中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了前方狼的眼睛。狼的眼晴正一闪一闪的,这让他睡意全无。
新的一天来临,陆归林又开始了沙漠上的舞蹈。指北针留在了军车的驾驶室里,陆归林只能靠太阳判定方位,他的目标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沙海滚动着热浪。狼,也已经被饥饿和干渴折磨得摇摇晃晃。
陆归林轻轻地晃动了一下水壶,他要再听一下水的声音,水的声音就是生命的声音。昨天发现自己迷路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壶里的水,那时壶里的水只剩下现在这半壶。他知道在沙漠里迷路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没敢动那水,实在渴得难受,他就轻轻晃动一下水壶,水晃动的声音总能让他充满希望。
当太阳如蛇一样缠着他的时候,陆归林下了喝水的决心。他拧开水壶的盖子,手有些抖,干裂的嘴唇也抖动起来。当他把壶口放到唇边时,他看到了那狼。
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一个半埋在沙丘里残缺的动物骨架出现在他的视野。他把这个白花花的东西拽出来,扯下一块扇形的骨头,铺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这个骨头的凹处。可是水落在上面连湿都没湿一下,就不见了。倒,再倒……骨头上终于出现了一汪清水,那一汪清水就像镶在少女项间的一枚珍珠,光彩夺目,绚烂动人。
狼果然向他走了过来,当狼毫无防备贪婪地舔食那汪清水的时候,陆归林高高举起军用腰带,却迟迟下不了手。
他原本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这狼的。但是,他放弃了,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
他喝掉了壶里所剩无几的水。
水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沙漠中划过一声尖锐有力的嚎叫,狼高昂着头,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狼对着他持续地嚎叫,然后竟独自蹒跚而去。它走走停停,不断地转头,并发出模糊不清的叫声。
陆归林读懂了狼的语言。
他跟在了狼的后面,机械地跟着。它走,他就走;它停,他也停。而且距离的把握,也是三十米左右的样子。
傍晩将至,当他跟着那狼费尽全力爬上一个硕大的沙坡时,奇迹出现了——映入眼帘的是迷人眼的绿色,久违了的绿色!在绿色与绿色之间,是银光闪闪的水面。一条河横亘于草地之间,河的那一端,是林带,是庄稼地,是村庄……
绿洲,这就是孕育生命的绿洲。
陆归林踉踉跄跄地奔到河边,疯了一般,他捧起那清凉甘冽的水,大ロ大ロ地喝起来……
忽然,陆归林的耳畔传来一片呐喊声,猛地一抬眼,他看见一群人正在追赶那只狼。再看那只狼,速度如闪电一般,从河畔奔向了他们刚刚走出的茫茫大漠。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半壶水”为题,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同时,这半壶水又串联起主要情节,成为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B.小说的心理描写言简意深,“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既是对他放弃除狼计划的解释,也暗示了此时他有了新计划,想通过老狼带自己走出沙漠。
C.小说以补充叙述的方式,交代了陆归林独自陷身沙漠并与老狼对峙的原因,既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惑,也使得情节更显严谨、完整。
D.茫茫大漠是陆归林与老狼的相遇地,他们以此为背景演绎了一波三折的人狼之战,小说于惊心动魄的叙述中,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8.小说中的陆归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阐述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 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 ,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
秦王见燕使者成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B.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C.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D.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B.质:指的是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提出的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的军事策略,秦在西方,
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於期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但鞠武不同意,担心秦会因此迁怒于燕。
B.入秦前,荆轲“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告之以谋,三言两语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 ,甘心自刎献头。
C.选文部分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荆轲这样一个侠肝义胆、果敢决绝
的侠士形象。
D.文中写太子丹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恐惧”和焦虑,与荆轲的沉稳、谋事周全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
陆  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任宁德县主簿,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②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已经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句子是:“          ,          ”
(2)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用          ,          表现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3)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舍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        ,而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而导致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      ,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        ,即便是一生追随,        ,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B.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C.再生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D.再生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写的历史与本来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其间的关系是原本和摹本的关系。本来的历史是客观存在,①一切学问都是人类主观对于客观的认识。主观的认识总是不能②,写的历史同本来的历史也不能完全符合。正如自然科学永远要进步,自然科学家永远有工作可做;③,历史学家也永远有工作可做。
21.请根据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概括“复兴号”的三大核心优势,每空不超过10个字。(5分)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特别注重运行的安全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从小被告知:只要努力付出,终究会有丰厚的回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因此体会了收获的快乐。但是无法回避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付出了,但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当设想中的一切突然落了空,我们往往无法承受,甚至感到自己被欺骗,感到命运的不公。
 你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请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余四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答案
1.【答案】B(A项,“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错误,根据原文第①段“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可知,司马迁在政治上的劣势尤其性格决定的,而非“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C项,“处于平等的地位”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④段“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王侯将相和布衣百姓“处于平等的地位”。D项,“也让人们记住自己”错误,根据原文第⑦段“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可知,“也让人们记住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适应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甘肃岷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