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题卡)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吉安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题卡)(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安县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试题预览
吉安县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日,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为文化自信。
C.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传统节日——重阳节。
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文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
B.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老年节”,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
C.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密不可分。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不朽魅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B.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
D.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不衰,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隔断文化精神命脉,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切实抓好劳动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特殊的目标内容、专门的载体和语文考核评价办法。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劳动教育目标树起来,把劳动教育必修课开出来,把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时间定下来,把劳动周等实践活动搞起来,把考核评价体系建起来。在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同时,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以确保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之后,各个地方做法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和校本课程中。例如,在北京,有的中小学校将刺绣、剪纸等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融入劳技课。
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体验,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例如,湖北有些学校让学生到农场体验挖红薯、割稻子等农事劳作。
开展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劳动教育。例如,江西的学校要求中小学生保持个人物品及寝室整洁,同时引导学生做好家庭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让教育回归生活,使学生在“劳力”的同时“劳心”,在劳动中受教育,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感受劳动带来的光荣和快乐,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感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摘编自《青年学报》)
材料三:调研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中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怎么会这么少?
从历史角度讲,我国社会长期流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全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家庭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家风家教传承不够。目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为“70后”或“80后”,他们中间独生子女居多,大多从小就缺乏家务劳动的意识和经验。
调查还发现,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停留在“不能挤占正课时间”“做一些清洁扫除即可”的观念上,甚至有36. 54%的受访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增加学生负担有违减负政策初衷”。家校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推诿的现象。学校认为已经采取充分措施进行劳动教育,但家庭教育配合不够;而家长又认为学校考试压力和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回家没时间进行家务劳动。
此外,社区组织的劳动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持续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数据显示,57.3%的受访学生偶尔参加社区劳动,35. 8%的受访学生从不参加社区劳动。此外,各方对于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也受到安全、成本、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热情不高。
(摘编自《北京日报》)
4. 下列各地的做法,不属于材料二提及的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的一项是(  )
A. 四川部分学校将劳动教育与春游结合,让学生在春游中感受插秧乐趣并了解农耕知识。
B. 广东部分学校邀请农林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农林科普知识。
C. 上海将烹饪、竹编等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使劳动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过程中。
D. 陕西开展“两从”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家“从家务做起”、在校“从保洁做起”。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那必将对青少年的成长、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
B. 劳动教育既要同其他的课程与活动构建联系,深度融合,也必须建立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考评机制。
C. 数据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占比越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时间也就越长。
D. 为了提升吸引力,让更多学生参加劳动,社区需在劳动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活动的持续性上下功夫。
6. 根据材料,请对我国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评价。(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配 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8.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也。少聪敏,有口辩。八岁诵诗书,兼解骑射。年十三,从父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雄驰射,赌得雄骏马而归。十四诣学,与诸儒论议,词致可观,见者莫不称善。及长,博览群言,尤以钟律自命。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议乐,夔与国子博何妥各有所持。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延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著《乐志》十五篇,以见其志。数载,迁太子舍人。后加武骑尉。仁寿末,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晋王昭时为雍州牧,举夔应之。与诸州所举五十余人谒见,高祖望夔谓侍臣:“唯此一人,称吾所举。”炀帝嗣位,迁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以父免职,夔亦去官。后历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辽东之役,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帝尝从容谓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宁有多才艺,美容仪,可以接对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帝然之,即日拜鸿胪少卿。突厥之围雁门也,夔领城东面事。夔为弩楼车箱善圈,一夕而就。帝见而善之,以功进位通议大夫。坐父事,除名为民。复丁母忧,不胜哀而卒,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隋书•苏夔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B.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C.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D.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子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属古代二级行政单位,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 洗马,太子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等。
C. 华夏,最初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后为神州及汉族的别称。
D. 除名,封建时代对官吏的一种惩罚。此外,罢、黜、贬谪、右迁等也属于惩罚方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夔多才善辩,知识广博。他自幼聪敏,富有口才;少年时就能够与众儒辩论,受人称赞;他博览群书,擅长骑射。
B. 苏夔通晓礼乐,深受赏识。他著有《乐志》十五篇,后来又凭借着歌声优美被推荐去觐见皇帝,高祖对他称赞不已。
C. 苏夔人生坎坷,屡遭挫折。仕途上,他两次因父亲缘故而被罢免宫职;生活上,他重视亲情,因母亲去世哀伤而死。
D. 苏夔临危不惧,御敌建功。突厥围困雁门关时,他组织军民短时间完成弩楼、车箱和兽圈的制作,凭借军功晋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

(2)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看母笋是龙材”属侧面描写。
B. “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 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 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15. 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           ”,回到住处“           ”,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2)刘禹锡《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中“          ,         ”两句,从香气、姿态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莲清逸超群的品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        )。《格萨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说唱艺人云游四方,孜孜不倦地吟诵歌唱,成就了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有人称他们为史诗传承的“活载体”,对他们而言,吟唱史诗是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
《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藏语中称“仲巴”或“仲肯”,意思是“唱故事的人”。在千余年的历史中,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随之得到升华。史诗说唱艺人所继承和传播的史诗《格萨尔》是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代说唱艺人智慧与才能的集中体现。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凭借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世世代代传承至今
B.凭借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传承至今
C.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
D.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这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C.坚强,纯洁,律已之严,客观公正——这些美德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D.微软“小冰”的诗集令人震惊——其中的一些诗几乎无人意识到是人工智能的作品。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B.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C.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D.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0. 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 优良传统,请根据示例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6分)
示例:比赛夺得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__________”(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______”;甚至还可用“_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局,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地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0年春季开学,新冠肺炎疫情让众多学子无法到校学习,“线上学习”成为了疫情期间首选的学习方式。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也成了人们在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有人欢呼,“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变革”已经到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将走进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人忧虑,在网络还没有覆盖的边远地区,家中还没有网络、电脑的贫困学子如何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也有人陷入了迷茫和困惑,没有了学校的管理,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家长如何督促子女的学习……还有人思考,传统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变革,让在家网络学习更有效果。
对上面的现象你怎么看?请你以一个高中生的身份,给教育主管部门(或一名教师、家长、同学)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提出你的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D.   A项为“农历九月初九日”。B项强加因果。原文“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C项原文第三段说“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不是专指重阳节。
2、B.    无中生有。“自古未有的新内涵”错,原文是“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说明“尊老敬老”的美德得以传承。
3、C.   “必须”过于绝对。节庆活动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
4. B    5. C    
6. 值得肯定:国家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政策设计全面、合理,出台意见具有指导性。各地各级部门积极响应和行动,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待改进:认知缺位,家校、社区协作不够以及种种限制,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
7.(3分)选C。(A项,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B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D项“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错,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
8.(6分)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1分)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1分)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2分)
9.(6分)①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②情感表达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而不露,意味丰富,引发读者想象。③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娄底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