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劝学》同步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劝学》同步练习(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六单元10.劝学一、正字音①中绳()②輮()③槁暴()④砺()⑤参省()⑥须臾()⑦跂()⑧舆马()⑨跬步()⑩骐骥()⑪驽马()⑫锲而不舍()⑬金石可镂()⑭蛇鳝()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同“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有”同“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
试题预览
第六单元 10.劝学
一、正字音
    ①中绳(    )    ②輮(    )
    ③槁暴(    )    ④砺(    )
    ⑤参省(    )    ⑥须臾(    )
    ⑦跂(    )    ⑧舆马(    )
    ⑨跬步(    )    ⑩骐骥(    )
    ⑪驽马(    )    ⑫锲而不舍(    )
    ⑬金石可镂(    )  ⑭蛇鳝(    )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同“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
    “有”同“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闻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
②多闻日博                ____________
③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
2.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            ____________
②先达德隆望尊            ____________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___________
3.假 
①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____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
4.绝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
②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
④佛印绝类弥勒            ____________
5.于 
①青,取之于蓝            ____________
②而青于蓝                ____________
6.而 
①吾尝跂而望矣            ____________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____________
四、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________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________
    3.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             ________
    ②登高而招             ________
    ③积善成德             ________
    4.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________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               ________
六、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为轮。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七、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的正误。
1.每个老师打心底里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    (    )
2.积善成德、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
3.“深远”构图法,把近景、中景、远景结合在一起,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给人以“跬步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觉,开辟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    )
4.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精神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
八、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    )
2.“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古代是金属的通称,本文中指的是金属制的刀斧等。    (    )

破疑典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1)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2)这段文字反映出刘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
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葱绿的样子。
    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作答。
    《东南快报》报道,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做《孔融让梨》的语文阅读题时,对问答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回答是“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叉。这位学生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请网友们评理。
    如果你是网友,你会如何评价材料中老师的做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某书店举办读书活动,让读者围坐在一起读书,闻着怡人的花香,吃着精致的茶点,读前深呼吸,读后闭着眼睛冥想。举办者认为“不管看什么书,首先要给人们仪式感”。
    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谈你对“读书的仪式感”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劝学
  一.①zhòng  ②róu  ③gǎo pù ④lì
⑤cān xǐng  ⑥yú  ⑦qǐ  ⑧yú ⑨kuǐ  ⑩jì
⑪nú  ⑫qiè ⑬lòu  ⑭shàn
    二、1.煣  用小火烤木材使之弯曲   2.又  再
  3.智  见识   4.性  天赋、天性
    三、1.①听到  ②见识  ③闻名,著称
    2.①向远处看  ②声望  ③盼望、希望
    3.①借助  ②假装  ③借
    4.①横渡  ②停止  ③与世隔绝的  ④极、非常
    5.①介词,从  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6.①连词,表方式或状态  ②连词,表顺承
    四、1.广博地学习  2.寄居、存身
    五、1.①奔走  ②游泳
    2.①每天  ②向上  向下
    3.①弯度、弧度  ②高处  ③善行
    4.变直  变锋利
    5.专一
    六、1.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即使又晒干了,不再挺直,这是用小火烤使它弯曲,让它变成这样的。
    2.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3.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螃蟹)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是因为用心浮躁。
    4.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之”为标志。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和强壮的筋骨。
    5.特殊句式:省略句,应是“以之为轮”。
    译文:用小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6.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是比蓝草颜色深。
    七、1.√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积善成德:经常干好事,日积月累,就能培养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3.×  跬步千里: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就可以达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不符合语境。
    4.√ 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八、1.×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2.√
破疑典例
1.(1)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2)嗜酒如命、聪明狡黠。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写诗人悠闲、恬淡、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实际上诗人内心是无比凄凉、孤独和凋怅的。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等景物,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3.我赞成老师的做法。“礼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小学生,语文教学应引导他们树立不自私、讲谦让的价值观。(若反对老师的做法,言之成理亦可)
4.观点一  读的是书,形式并不重要。“读书的仪式感”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读书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仪式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仪式感”,特别是在文化越来越荒漠化的现代社会。
观点二  仪式感可以使读书的效果更加显著。首先,仪式感唤醒的是人们对书籍和文化的敬畏之心。其次,仪式感可以净化心灵。净化心灵,就是要清除心灵的污垢,让灵魂纯净如初。最后,仪式感可使心灵宁静。这世界越来越喧嚣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林徽因那样在内心“修篱种菊”,但至少要学会闹中取静,将尘嚣关在心门之外。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反对党八股(节选)》精品练习』  下一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同步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