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同步习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赤壁赋》同步习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赤壁赋》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成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
试题预览
  《赤壁赋》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成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为星宿的名称,即为“斗宿”和“牛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D.“戊申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农历每月的三十。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也 B.舞幽壑之潜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歌窈窕之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                    侣鱼虾而友糜鹿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D.渺沧海之一粟                  越长城之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对“以形写神”的创作方式进行了精彩又高度概括的总结。这种“成竹于胸”的创作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艺术特色——捕捉物象的神韵;默记物象的音容特点;快速落笔,留住稍纵即逝的物象姿态和艺术感受,所画作品既能形似,亦复传神,对于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无疑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传世的作品必传神。(     )。只有在时代生活中“抓活鱼”,艺术才能拥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生动与鲜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下,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是十分重要的。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
B.既是艺术写真,更是时代写照,这才是真正的作品。
C.既是时代写照,又是艺术写真,这才是传神的作品。
D.真正传神的作品,既是时代写照,更是艺术写真。
5.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抓活鱼”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那枝,那叶已成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B.乐景可以写哀情,哀景也可以写乐情,甚至会“倍增其哀乐”。
C.海伦•凯勒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D.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对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B.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是要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C.画家深入社会实践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体验社会生活,对新时代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D.画家深入社会实践,关键在于要用心体验生活,对新时代大量涌现的新题材和与之相应的艺术语言进行锤炼。
二、文言文阅读
(一)借助注释口译课文文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1)”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 )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愀然(_____)   ②危坐(_____)   ③山川相缪(_____)   ④下(_____)江陵   
⑤顺流而东(_____)也   ⑥酾酒(_____)   ⑦骤得(_____)    ⑧遗响(_____) 
⑨盈虚(_____)   ⑩造物者(_____)   ⑪无尽藏(_____)也   ⑫共适(_____)   
⑬枕藉(_____)   ⑭既白(_____)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用主人之问而逼出客人之答,自然而合乎情理。
B.第3段为客语,因此不能反映作者本人对人生短促、功业虚无的感叹。
C.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上是用以自我解脱。
D.第5段,用简短的叙事作为全篇的结尾。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不免开怀畅饮。
9.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荷塘月色》同步习题』  下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同步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