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阅读提升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阅读提升练习(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四单元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阅读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
试题预览
  第四单元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阅读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生活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并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融入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从而形成美感。所以,自中国民间剪纸产生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造型形式的传承,还有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等,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以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自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它的意象符号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朴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各种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各种民俗活动之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大众艺术,从其产生就被视为象征性的装饰物,作者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D.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能反映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从艺术的角度看,它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让人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因为剪纸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从而形成美感。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物”就是民间剪纸这一载体,承载着艺术上造型形式的传承和其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
C.“蛙”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虽然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在民俗文化中却保持着原始崇拜敬仰的地位。
D.“蛙”因其丑陋的形态常被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也被认为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题材,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民间剪纸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B.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精神文化,随着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的不断变化,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深层寓意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C.“凤穿牡丹”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表现了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等美好愿望。
D.民间剪纸紧紧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满足了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扶持了人类的生存,充实了人类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在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旋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的物理生命——肉体的同时,也绽放出精神的光芒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同步习题』  下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四单元《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同步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