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武威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人:张咏梅(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惆怅(chóuchàng)荆棘(jīngjí)满载(zǎi)万户候(hóu)B.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遒劲(qiú)岁月稠(chóu)C.沧茫(cāngmān
试题预览
武威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张咏梅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惆怅(chóuchàng)  荆棘(jīngjí)    满载(zǎi)   万户候(hóu)
B. 彷徨(pánghuáng)  彳亍(chìchù)     遒劲(qiú)    岁月稠(chóu)
C. 沧茫(cāngmāng)     典押(diǎnyā)     尽管(jìn)    竟自由(jìng)
D. 寥廓(liàokuò)      忸怩(niǔniè)      漫溯(sùo)    桔子洲(jú)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
A项,“满载”的“载”字音为“zài”;“万户候”的“候”字形应为“侯”;
C项,“沧茫”字音为“cāngmáng”,字形应为“苍茫”;“尽管”的“尽”字音应为“jǐn”;“竟自由”的“竟”字形应为“竞”。
D项,“寥廓”字音应为“liáokuò”;“忸怩”字音应为“niǔní”;“漫溯”的“溯”字音应为“sù”;“桔子洲”的“桔”字形应为“橘”。
故选B。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对于汉字字形题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B. 三亚作为海蓝沙白、浪平风轻的“东方夏威夷”,四季如夏,鲜花盛开,椰树成林,风华正茂,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C. 《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 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 ,夏某涉嫌诈骗一案终于图穷匕见,夏某共涉嫌诈骗金额达1800余万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使用能力。 
A项,“亡羊补牢”指已经发生的过失,与后文“在萌芽状态”矛盾,故错误。
B项,“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能陈述三亚的风景,对象用错。
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可以讲《东方红1949》的红色历史。语意正确。
D项,“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和本意露出来了。此处讲夏某的诈骗案告破,不合语境。
故选C。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发表,轰动诗坛,从此,虽然中国的艺术界少了一位画家,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B.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外来进步文化,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抓好的两件大事。
D. 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负担过重与近视有关,除此之外,光度不够,同样也会引起近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应把“虽然”放到“中国的艺术界”之后;
B项,偷换主语,可删掉“使读者”;
D项,主客颠倒,可改为“近视与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及课业过重有关”。
故选C。
4.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给人以立体感。
①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②人们视觉上便有了美的享受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⑥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该题六个句子中前后每两句之间内容相近,要求结合语境分别选择一个。语段内有三个空格,第一个空格的上文是写色彩的话语,所以与视觉有关,应填①或②;但只有①能很好地同“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连接。排除BD两项。第二个空格的上下文都是举出“视觉享受”的例子,因此此处也应填属于此类例子的③或④,但只有④才是写倒影的短语,而③则是描写金柳的句子,因此应填④。此时正确答案已得出。故选C。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高可二黍许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越国以鄙远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以及虚词意思的能力。
D项,两个“微”都是假如没有、如果没有。
A项,答应/表约数,大约;
B项,灭亡/逃跑;
C项,把……当做边界/见识短浅。
故选D 
6. 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活用情况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              使使以闻大王
B. 发尽上指冠                箕踞以骂曰
C. 太子迟之                  其人居远未来
D. 晋军函陵                  又前而为歌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A项,使动用法,译为使……退去,使……知道。B项,名词做状语,译为向上,像箕一样。C项,意动,以……为迟;形容词作名词,很远的地方。D项,名词做动词,译为驻军,走上前。故选C。
7.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进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古今异义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情感色彩发生变化。A项,“偏袒”古义是“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今义“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受伤害”。B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C项,“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
8.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群臣侍殿上者 B. 见燕使者咸阳宫
C. 燕王拜送于庭 D. 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A项,定语后置句。
B项,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
C项,状语后置句。
D项,状语后置句。
故选A。
【点睛】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春秋时期有公、侯、子、伯、男五等爵位,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是伯、仲、叔、季。
C.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长于叙事,精于描写”。
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 变调,声调悲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春秋时期有公、侯、子、伯、男五等爵位”错误,顺序错误。正确的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乙】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
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不堪也              堪:忍受
B. 乞主公加礼而遣之      加礼:厚于常规的礼仪
C. 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
D. 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
C. 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乃还
D. 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B.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C.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D.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 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 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 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
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
【答案】10. A    11. A    12. D    13. B    
14. (1)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
(2)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退秦军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项,“臣不堪也”的意思是“我不能(胜任)”,所以“堪”的意思是“能,能够,可以”。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
A项,于:介词,对/于:介词,对;
B项,以:介词,用,凭借/以:连词,相当于“而”;
C项,乃:表判断,是,原来是/乃:副词,才(一说于是,就);
D项,然:形容词词尾,……样子/然: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
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郑伯”“烛武”“朝”“须眉”“身”“步”“左右”,虚词“遂”“其”,
A项,“入朝”的主语是“烛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B项,“其须眉尽白”作“见”的宾语,承前省略主语“郑伯”,意思是“(郑伯)看见他胡须眉毛全都白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C项,“伛偻其身”和“蹒跚其步”结构相同,中间断开,排除C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郑伯就召烛武入朝,看见他胡须眉毛全都白了,身子佝偻着,步履蹒跚。左右的人没有不笑的。句子可以断开为: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找不到相关信息。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举”,推荐;“见”,显露;“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2)中“况”,再说;“数”,多次;“方”,才;“为之”,做这件事,指烛武劝退秦军这件事。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甲】大夫叔詹进谏说:“秦国和晋国合兵攻打郑国,他们的锋势很盛,不可以和他们争高下。只要得到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前往秦国游说秦穆公,就能使他们退兵。”郑伯问:“谁可以前往游说秦穆公”叔詹回答说:“佚之狐可以。”郑伯命令佚之狐前去游说秦穆公。佚之狐回答说:“我不能(胜任),我愿意巨剑一个来代替我。这个人是一个口若悬河,言辞能撼动山岳的人。主公如果加封他官爵,派他前往游说秦穆公,不担心秦穆公不听啊。”郑伯问:“是什么人?”佚之狐说:“这个人是考城人,姓烛名武,年龄超过70,担任郑国养马的长官,三代没有升官。下希望主公用厚于常规的礼仪对待他,派遣他前往游说秦穆公!”郑伯就召烛武入朝,看见他胡须眉毛全都白了,身子佝偻着,步履蹒跚。左右的人没有不笑的。
【乙】佚之狐,郑国人,是佚之俅的儿子。佚之狐年轻时擅长思考和辩论,才识很多。担任幕僚,经常得到郑国国君的赏识。
晋侯、秦伯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求见郑伯,说:“国家面临危险,如果派烛之武去拜见秦君,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的。”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
 烛之武出使秦国,秦晋联军撤回之后,郑国于是得到了安宁。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烛之武。佚之狐听到这件事之后,对郑伯说:“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则;然而,烛之武终归属于隐士的一类,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我私下里认为应当受到奖赏的是我。”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奖赏了佚之狐。
第二天,有位村夫到朝堂参拜,郑伯迎接了他。问他何人,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烛之文说:“皇上的恩惠遍及四海,天下的人都得到恩泽,这是全国百姓的荣幸。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即使是三军也敌不过他,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然而,家里有老母亲,已经83岁了,每天必须有人侍奉。烛之武去劝说秦国撤军,母亲天天记挂在心,我日日夜夜守在母亲身边,眼睛都不眨一下,也应该受到奖赏。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劝退秦军的!”郑伯奖赏了这位村夫。
没过多久,郑伯身边的人和众大臣上书请求得到奖赏的人络绎不绝,郑国国内一片喧哗。晋君听说这件事,趁机来攻打郑国,郑国又陷入危险的境地。
编者说:“郑国从危局到安定,是皇上圣明与臣属贤能的结果;郑国从安定到再度陷入危局,是奖赏功臣的过错,还是夺取别人功劳嫉贤妒能的过错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5. 下列对这首词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有词牌,还有题目。
B. 词中“幽燕”指古幽州及燕国,“滔天”形容水势很大,“魏武”即曹操,“遗篇”指《观沧海》。
C.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在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旨句。
D. 这首词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写景极有层次感: 上片前两句随着视角的变化,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
E. 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但气势上稍逊《观沧海》。
16. 下阕用“挥鞭”概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的形象,有何妙处?
【答案】15. AE    16. 挥鞭,是一个典型的动态意象,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赢武的性格特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词有词牌,还有题目”错误,词牌名是一定要有的,题目不一定有。
E项,“但气势上稍逊《观沧海》”错误,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故选AE。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诗词关键字的能力。
“魏武挥鞭”意思是: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这是一个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曹操驰骋疆场、策马扬鞭的威武形象,表现了人物豪放威猛的性格特征,高度概括了曹操的戎马一生。词的下阕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让人感觉十分壮丽。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7.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万物的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戴望舒《雨巷》中用顶真的手法写丁香姑娘愁怨的神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志摩《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自己卑微的姿态,愿生于斯长于斯,表达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4)“ 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的是“ _______ ”,“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
【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在雨中哀怨    (4). 哀怨又彷徨    (5). 在康河的柔波里    (6).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 风萧萧兮易水寒    (8). 复为慷慨羽声    (9). 学而不思则罔    (10). 思而不学则殆    (1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翔、彷徨、萧、慷慨、罔、忧。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监狱中的成名作
徐刚
在监狱的不眠之夜中,倚着冰冷的墙壁、艾青借着铁栅栏外的昏暗的灯光,在拍纸簿上写着、写着。他力求字迹端正,他从来不喜欢潦草、杂乱;但灯光实在太暗了,有时写着、写着就把两句诗叠在一起了,只有等天亮再把它们拆开、重抄。
就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写成后,为了避免监狱方面的注意,他第一次用了一个新的笔名:艾青。
诗稿写成后,艾青的心里是异乎寻常地难以平静的,如同是流浪者找到了归宿,苦苦地寻觅之后发现了柳暗花明一样,艾青与诗歌由先前的若即若离变成了心心相印。不仅如此,因为对于这个死去的乳妈的怀念,艾青仿佛也明白了活着的人应该怎样地走一条属于人民和时代的路。
他在监狱里轻声地把诗念给难友们听,那些失去自由的人们、艾青的最早的读者,为之感动了。流着眼泪写完这首诗的艾青,又流着眼泪读完了它。
《大堰河——我的保姆》写成后,由探监的沈钧儒带给李又然,李又然随即寄往庄启东、方士人编的《春光》杂志,揭载于1933年第三期。这首诗的发表,震动了中国诗坛,人们纷纷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