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Ⅰ卷(共56分)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B.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再有一个多
试题预览
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56分)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 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B.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再有一个多月就进考场了,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届时心有余悸。
C. 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D. 船儿随波逐流,江面上时而惊涛拍浪,时而豁然开朗。当清凉的水花,出其不意地扑面而来,清凉舒爽的感觉,令人呼之欲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办理。这里是说茅台酒等着高价出售,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项,心有余悸:指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高考还没有来临,此处不合语境。
C项,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正确。
D项,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指景色优美,因此给人清凉舒爽的感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选 C。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赏析《再别康桥》这首诗,使我感受到了徐志摩对母校的深深惜别之情。
B. 李老师是几天前才调到我们学校里来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C. 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试教育为唯一的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 我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迅速培养一批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项,成分残缺,“通过……,使……”缺主语,可以删除“使”。
B项,表意不明,“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有歧义。一种理解是李老师不认识同学,另一种理解是同学不认识李老师。
D项,“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迅速培养一批人才” 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可以改为“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迅速培养一批人才”。
故选C。
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著作,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说法错误,中国古代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并依次降低一级。“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在一篇小品文《摄影小史》中曾经为我们讲述了早期摄影作品的独特属性:由于达盖尔摄影术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使得照片产生了如同古典绘画一般富有“灵韵”的艺术性。被拍摄的人,因为“在经受了长时间的曝光后,好像走入了影像”。本雅明这样说。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拍照不再是一种艺术创造,它是对我们生活瞬间的随时捕捉。相比于此前达盖尔摄影术中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底版,如今的拍照恰恰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人的生存方式也因为这种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镜像化生存。
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随时被记录在镜头之下。人们已经失去了本雅明所描述的面对镜头时候的恐惧感,在经历了无数次镜头体验之后,已经懂得如何以独属于其个人的标志性的表情展现自身:严肃的人在镜头前一贯严肃,搞怪的人在镜头前一贯搞怪。原因很简单。因为镜头已经变成了社会中他人的眼光,它的存在约束着我们,它让我们在镜头前不能放纵自我,相反,我们要呈现一个我们想让他人如何来看待我的那个面向。
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贼予这种镜像式生存更多的丰富性。它一方面通过不断提高像素,让照片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却豢养出各色美颜的APP,给原本极度清晰的照片加上滤镜,从而让原本照出的细部纹理再一次变得柔和与模糊,降低了的清晰度,让照片生长出了本雅明式的“灵韵”光泽,这原本也算是现代人用技术来抵抗技术的一种手段:用技术来弥合那些因技术而被毁掉的“灵韵”。但由于拍照已经成为了一个他者的眼光,无处不在,这种滤镜化的存在所赋予照片的灵韵失去了自然性,多了诸多人为性。经过滤镜的照片不再真实地记录人物与世界,而是为了按照拍摄者的意图来展现被拍摄者。
如果仅仅如此,事情还不算太糟糕,更为糟糕的是,对于今天早已习惯于镜像化生存的拍摄者们而言,拍照的目的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绝非为了艺术创造,当然也不仅是为了记录自己和生活,而是要“照出”一个经过他者的眼光过滤之后的自己和生活。网络红人的面孔正在成为一个个面孔的范本,左右着深陷滤镜化存在的人们。各种美颜APP让我们的肤色亮白,让我们的下巴变尖,让我们的眼睛变大,每一张被滤镜美颜修饰过了的照片,都有着千篇一律的五官和笑容,其所显示出的与其说是现实中的自己,倒不如说是被社会审美趋向所扭曲了的肤浅的表象,这一表象与被拍摄者可以毫无关系。滤镜化自拍正在让我们逐渐不敢直视镜子中真实的自己。
本雅明说,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照片的人都曾感到惊愕,因为不敢直视照片中人那犀利的眼光,我将这视为是第一次有能力反观他人眼光中的自己的人应有的一种抵抗,而今天,在习惯了滤镜化生存的我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也近乎不愿看到没有滤镜化的照片中的自己,而更愿意将自己转变为他者眼光中的那个虚假的我,并在那个虚假的我中找子到一种不该有的自信。
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只能叹于现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浅。当我们只能在滤镜化的照片当中辨识自己的时候,我们早已失去了追问我们自己究竟是谁的冲动,而乐此不疲地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下,在其中获得一种自欺又欺人的假面舞会般的狂欢。
(摘编自《滤镜下生存:我是谁?》)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摄影作品之所以富有“灵韵”的艺术性是因为达盖尔摄影术需要长时间的曝光。
B. 现代人给照片加上滤镜,用技术来抵抗技术,让照片再现了本雅明所说的“灵韵”。
C. 用智能手机拍照清晰度高,能随时捕捉我们的生活瞬间,还可不断复制。
D. 网络红人 面孔符合他者的眼光,正成为一个个面孔的范本。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赋予镜像式生存更多的丰富性。
B.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层层深入论述了现代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C. 文章列举美颜APP的例子说明习惯了滤镜化生存的人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D. 文章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优于早期达盖尔摄影术。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今的拍照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说明我们再也拍不出好的照片了。
B. 各种美颜APP的盛行,反映出当今社会存在审美标准狭隘和单一的问题。
C. 我们更愿意看到滤镜化的照片中的自己,这也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的正常心理。
D. 现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浅,我们要果断的拒绝现代科技。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曲解文意,文中第四段为“让照片生长出了本雅明式的‘灵韵’光泽”,“这种滤镜化的存在所赋予照片的灵韵失去了自然性,多了诸多人为性”,实际上“失去了自然性,多了诸多人为性”。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以突出现代数字摄影技术优于早期达盖尔摄影术”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从文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拍照不再是一种艺术创造……相比于此前达盖尔摄影术中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底版,如今的拍照恰恰陷入到了一切皆为复制品的任意狂欢”“我们只能叹于现代技术将我们的生活不断推向表层所带来的一种肤浅”等语句中的“陷入”“肤浅”等字眼来看,作者恰巧对现代技术流露出一种隐忧。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本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
A项,“再也拍不出好的照片”的说法绝对,因为“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且随着技术创新、时代进步也是完全可能拍出好照片来的。
C项,“这也体现了我们对美的追求的正常心理”错,原文倒数第三段为“其所显示出的与其说是现实中的自己,倒不如说是被社会审美趋向所扭曲了的肤浅的表象,这一表象与被拍摄者可以毫无关系。滤镜化自拍正在让我们逐渐不敢直视镜子中真实的自己”,由此可知是非正常的,实际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D项,说法武断,错在“我们要果断的拒绝现代科技”,时代在进步,我们要顺应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而不是“拒绝现代科技”。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唐三彩
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当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二天,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
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
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7. 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8. 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1)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年关时,为贫困户送粮送钱;为了资助梅花上学,用三万买了一个普通的瓷罐。(2)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用购买唐三彩地方式资助栓保一家,既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还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3)助人有方,富有智慧。把一个普通的瓷罐说成价值连城的宝物,让人信以为真。(4)善于激励,富有远见。为了鼓励梅花学业有成,故意加码,让梅花用10万赎回瓷罐。    
8. (1)把普通的瓷罐说成昂贵的唐三彩,对比鲜明,吸引读者,出人意料。(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以“唐三彩”为中心展开情节,康乡长购买---梅花要赎回----康乡长加价---梅花来赎回,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3)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明明是个普通的瓷罐,康乡长用3万元买下,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愿用10万元赎回,可见梅花发奋有无、知恩图报。(4)主旨上,价值很高的唐三彩寄寓了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传统美德,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时要结合康乡长的语言、动作等以及康乡长所作的事情进行分析概括。“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听说栓保家女儿考上北京大学就马上去看看,知道栓保为了梅花的学费发愁,花3万元买了一个普通瓷罐,说明康乡长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康乡长明知栓保家有困难,之前康乡长给栓保家送物送钱时栓保都不接受,为了保护栓保的自尊心,骗栓保说他家的普通瓷罐是唐三彩,并花3万元高价买下,说明康乡长善解人意,懂得尊重他人,并且富有智慧,让栓保家认为瓷罐真的是唐三彩而接受了帮助;听说梅花要赎回瓷罐,为了鼓励梅花好好学.习,故意把价格抬高到10万元,说明康乡长有智慧,有远见;康乡长接受了梅花的10万元赎金,但是只是收回了自己的3万元,把剩余的7万元捐给村里,说明康乡长关心群众、尽职尽责。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标题 作用。
此题要求分析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其实质就是要求回答以“唐三彩”为题的作用。本题便可结合着具体内容,从线索作用、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唐三彩”贯穿小说始终,故事情节也是围绕“唐三彩”展开:开端是康乡长听说栓宝的女儿梅花考上北大,到栓宝家看他,看到他家徒四壁,就说一个墙角的瓷罐是唐三彩,“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这是康乡长购买唐三彩;发展是梅花要赎回唐三彩,梅花对康乡长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再发展是康乡长加高赎金“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高潮和结局是梅花回来赎回唐三彩,“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这样写情节起伏,“唐三彩”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康乡长和梅花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唐三彩展现出来的。康乡长为了帮助栓宝一家,应是将普通瓷罐说成唐三彩,并用三万元买下,帮助梅花完成学业,并激励梅花用十万元赎回,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明明知道唐三彩是假的,仍履行承诺,愿用10万元赎回,可见其发奋有为、知恩图报,“唐三彩”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花三万元买“唐三彩”,结果原来只是普通瓷罐,结局出人意料,更容易吸引读者。
这篇小说的主旨——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也是通过“唐三彩”表现出来的,“唐三彩”寄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英雄潇洒走苍穹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像。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节选自冯春梅、刘程《英雄潇洒走苍穹》)
9. 文段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把杨利伟这个英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请结合原文,就细节描写的手法举两个例子加以简要赏析。
10. 杨利伟的成功使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9. 例一:“做转椅训练”“做的时间最长”“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杨利伟的严于自律和意志的顽强。例二: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顽强训练,从来没有按过警灯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10. (1)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不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2)成功的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3)英雄不是天才,英雄一样有平常人的烦恼和困顿,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积极应对纷至沓来的困难甚至灾难,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4)只有平时不潇洒才能换取关键时刻的潇洒。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描写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细节描写。
考生首先要对细节描写有直观的判断,要知道细节描写可能是神态,也可能是动作等。然后找出例子,最后分析效果。本文中细节描写很多,比如“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突出了杨利伟对自己的训练要求严格;这种训练是很难受的,展现了他的自律和意志的坚强。再如“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离心机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这个训练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因此这个细节描写也表现了他强大的意志力。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内容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首先看文本表现了杨利伟哪些品质,再分析给我们的启发。
结合“‘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杨利伟能够克服这次困难,与他过硬的素质与强大的意志分不开,这说明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不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结合“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过硬的素质是平时刻苦训练得来的,这启示我们,成功的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只有平时不潇洒才能换取关键时刻的潇洒。
结合翟志刚的话“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以及杨利伟克服飞船返回地面遇到的问题“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