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内江六中2020—2021学年(上)高2022届10月月考语文学科试题第Ⅰ卷阅读题(满分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
试题预览
内江六中 2020—2021 学年(上)高 2022 届 10 月月考
语文学科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满分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1~3 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 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 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 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 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 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 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 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 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 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 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 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 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 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 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 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 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 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 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 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 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 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 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 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王维、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2020 年 2 月底,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禁足宅家期间,当代作家网组织了一场就疫情、 疾病与文学的讨论,形成了《思索在春天的边缘》,以下是部分节选:
问:面对疾病与疫情,您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人类的进步与局限,人性 的伟大与渺小等问题?
孙惠芬:从十七年前的 SARS, 到如今的新冠肺炎, 在重复的人祸中, 国家应急能力 的增强、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目共睹,可大自然对人性贪婪愚昧的惩罚、对人类漠视自然规律 的惩罚也有目共睹,人类在自然序列中的渺小也有目共睹——一个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小 病毒,居然能致人毙命。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是突破局限的起点,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是人 类进步的起点,当渺小的人类对自然生物不再有丝毫傲慢,健康和平安才会得以护佑。为此, 身为渺小人类的一员,愿天下所有人都能从我做起!
胡弦:人类与自然的话题是个老话题,征服说,适应说,和谐共处等等,我觉得都有道 理,关键是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要把握好度。大自然随时会给人类 以教训,而且,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地面对它,它都是会给你教训的。但作为人类,抗争是 主旋律。还有,在疫情中,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不光是重新打量自然,打量世界,还要重新打 量自己。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和上帝的脚。这就是人性的重 新找回。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 道。反之亦然,几乎每次大灾难中,我们挤压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
问:您如何理解疾病与文学、疫情与社会的关系? 孙惠芬:文学是人学,人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无常规律,当一个个无常的瞬间发掘了人
性的各种可能,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便有了更宽广的维度,人类鲜活的历史在文 学里便有了光怪陆离的永恒。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愿意看到灾难发生。疫情的暴发,体现 的是社会生活的失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序,虽然每一次失序的代价都将促成一次大的社会 变革,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在灾难中的觉醒,社会机制在人祸导致的灾 难中的重建与觉醒。
胡弦:疾病是文学恒久的母体,相互成就。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是言说对象,有时是修辞手段。《鼠疫》中,鼠疫既是疾病,也指得了鼠疫病的时代。《霍 乱时期的爱情》中,霍乱病人和相思病人的生理反应相类似,霍乱既是小说的背景,也指爱 情是种病,当然还有更多的指涉。文学中的疾病,总会延伸到医学之外的领域,以建立文学 表达的真正对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隐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触及人性、生命、道 德。而疫情与社会,则是一种临时关系,使社会进入一段非常规时期,它给社会带来的是全 方位冲击和考验,无论社会机制还是个体的每个人,都容易在疫情中现出平时不可见的一面。
王威廉:疾病及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 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比如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比如外伤,让我们 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比如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 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 生活的真实境遇。正是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个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 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无比密切的关系,我们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个 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
在我看来,至少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 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咳血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和悲剧,《三国演义》 中曹操的头痛症与他多疑多思的性格也是一体的。因此,疾病对文学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隐喻 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 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 的功能。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并非是要解构疾病在文学中的功能,它恰恰是以文 学的方式针对现实层面中疾病在道德方面的过度阐释,以及相应的歧视与压抑。换句话说, 将疾病的道德色彩通通剥离那是生物学而非文学,文学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   系。
4.下列对材料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如果人类漠视自然规律,愚昧贪婪地对待,就会得到大自 然惩罚。
B.小小的病毒就能致人毙命,这让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 C.对待大自然,人类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征服、适应、和谐共
处说都有道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D.无论人类多么积极,大自然都会给人类以教训,对抗自然灾难的最好办法是人间有爱。 5.下列对材料中“疾病、疫情与文学”关系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疾病、疫情使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有了更宽广的维度,让文学作品反映的 人类历史更鲜活更丰富多彩。
B.疾病是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作家用它来建立隐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 生命和道德。
C.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疾病在文学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
能。
D.文学不会像生物学那样剥离出道德色彩,它要做的恰恰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
德的关系。 6.疫情期间,《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花冠病毒》等与疫情 有关的文学作品销量大增,请根据作家们的讨论分析人们热读疫情文学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7~9 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
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
国军士兵,拉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
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 老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 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
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 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 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 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 书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 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 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 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 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
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
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 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 儿 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 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 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 得格外红,格外润泽。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 有照应,衔接自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 既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C.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 主要是照顾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
D.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 之中,反映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8.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9.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 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 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 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
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探赜百家,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华无不应声屈滞.。 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 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 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 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
时丰城令雷焕,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 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 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魑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
 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 “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
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 使乃伐其木,血流,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 可复得。”乃烹之。
(节选自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刺:名片 B.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 披:揭示 C.华无不应声屈滞. 滞:迟钝
D.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 延:拖延
1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斑狐因为年深日久而能幻化为人形,不听华表木的劝告坚持要去拜谒张华,结果被张 华用燃烧千年枯木的方式识破真身,落得被煮的可悲下场。
B.华表木预言,张华才智气度非凡,难以控制,斑狐前去拜谒定会遭受屈辱,还有可能 有去无回,跟后面斑狐不但惹火烧身,还殃及华表木形成照应。
C.斑狐幻化的书生年纪轻轻,风流倜傥,举止从容,顾盼生姿,在张华面前纵谈阔论, 可谓“才高八斗”,引来张华的嫉妒,被疑不是人是妖。
D.千年妖狐太过锋芒毕露,不懂得隐藏,行事随心所欲的个性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与张华的形象形成了对比,张华有辨别能力,且坚持己见。 1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3 分)
A.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B.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C.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D.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


(2)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4~15 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杜甫为叛军所羁押,又听闻唐军新败。②《世 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 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4.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乱云低”“急雪舞”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C.正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
15.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6 分)
(1)《爱莲说》中表明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 道的语句是:“ , ?”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高险的句子: , 。

第Ⅱ卷 表达题(满分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小题。
蜀绣又名“川绣”,诞生于民风 的巴蜀大地,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釆用蚕丝线
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其用料 ,针法严谨,线条流畅,与湘绣、粤绣、苏绣 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历史悠久,起源于商代,成熟于汉代,东晋以來与蜀锦并称“蜀 中瑰宝。蜀绣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业,仅在成都九龙巷、科 甲巷一带就有八九十家。蜀绣的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 表了历史上蜀绣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但是近年来,曾经 的蜀绣,其发展已严重滞后,与号称“百万绣工”的苏绣相距 甚远。蜀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蜀绣?在理念 上,既要继承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要融入现代设计的元素,( ),创造出符合现代人 审美需求的蜀绣精品。在传承上,应创新蜀绣教育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实用性 的高素质、高技艺专业人才。为此,蜀绣学院落户“蜀绣之乡——郸都区安靖街道。该学院 将与高校、蜀绣技能大师联合办学,让蜀绣事业 、兴旺发达。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纯朴   讲究   盛极一时   青出于蓝 B.  淳朴   讲究   盛极一时    后继有人 C.  纯朴   考究   风靡一时    青出于蓝 D.  淳朴   考究    风靡一时   后继有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这一时期的蜀绣,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 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B.  蜀绣的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

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C. 这一时期的蜀绣,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 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D. 蜀绣在这一时期,品种繁多,构图疏朗,色彩淡雅,针脚平齐,代表了历史上蜀绣制 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这种将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使绣工与时俱进的理念得以体现 B. 这种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能体现绣工与时俱进的理念
C. 这种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使绣工与时俱进的理念得以体现
D. 绣工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影响他们理念的与时俱进

20.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人物,回答下列问题(5 分)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词赋《芙蓉女儿诔》: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
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这是贾宝玉为《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哪位女性写的一篇文字?以上文字运用了哪些手 法写出了该人物的哪些特点?




21.请用一句话归纳下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对此现象进行综合评论。归纳不超过 25 个字, 综合评论不超过 60 字。(6 分)
材料:满足相关要求即可落户、租房买房都有优惠、高额的就业创业补贴……南京、西
安、武汉、成都、石家庄等 20 多个城市纷纷给出相关优惠政策,城市“抢人大战”也成为 今年毕业季一道独特的风景。以武汉为例,除了毕业能落户、买房租房有优惠的“标配”外, 2019 年 10 月,武汉市人社局等多部门还公布了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
标准。其中专科生每年 4 万元,本科生每年 5 万元,硕士研究生每年 6 万元,博士研究生每
年 8 万元。



四、写作(共 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洛克菲勒:命运要由自己去开创,真心希望的东西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得到。成功与失败
的间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仅仅是一念而已,那就是看谁有强烈的贪心,谁具有这种 力量,谁就能焕发并施展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尽力而为,超越自己。我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 能让我感受到贪心的力量。
白岩松: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 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 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
上面的两段话摘自两位名人写给儿子的信,信中表达了他们不同的教育理念,你最认同 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内江六中 2020—2021 学年(上)高 2022 届 10 月月考
语文学科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满分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B (3分)
2、D (3分)
3、D (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D(3 分)
5.B(3 分)
6.(6 分)
①体验:通过阅读体验疫情蔓延时人类同胞所遭遇的不幸,深刻感受灾难带来的个人痛 苦和社会失序,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
②慰藉:危机中的人心往往填满焦虑、落寞、恐慌、忧伤,文学阅读能给心灵以温情的 抚慰。领略困境中勇士们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真切感受到挤压出人性黑暗 后,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人的温暖和希望。
③反思:对疫病灾难进行深刻思考。主动上生命教育课、危机意识课,思考人类与自然、 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人类到底该怎样生活,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学会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对科学的尊重,对人性的守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