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宁乡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宁乡七中高一语文10月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乡土中国》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
试题预览
宁乡七中高一语文10月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乡土中国》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炼,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
B.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老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人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
C.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从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D.人类的学习就是累积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共同的“过去”,沟通个人和社会的今昔,是“当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普遍的概念,从而从过去走到当前,从当前走到今后,在和时间的接触中,克服阻隔,延续历史。
B.人类依靠独特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发展了学习的能力,保留且互相传递了过去的累积,形成了共同经验,这构成人类文化赖以维持的基础。
C.动物的学习简单地依靠本能,在具体情境里不断“试错”,得到的仅是片刻的、个别的经验,不能实现累积,不能相互传递。
D.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记忆,累积个人和群体的经验,以此形成文化,这样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享受当前的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谓时间上的阻隔包含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人靠记忆留住过去,打破时间阻隔;而其他动物因为不存在时间阻隔问题,所以只存在简单记忆。
B.每个人的“当前”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也包括民族“过去”的投影。认识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时代。
C.传统经典源于我们民族的共同经验,我们学习传统经典,可以在社会的世代之间构筑桥梁,实现文化的传承。
D.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就是文化,人类当前的文化是靠记忆保留下来的历史累积。“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说的也是历史的文化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译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种,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因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宋;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 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升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文气概。
B. 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 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文的风格特点。
D. 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D.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    )
A.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7. 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坟 场 救 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二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己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灶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己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羊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 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 像明白了许多。
叭! 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
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 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 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 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 人哪? 喏! 死了呀! 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
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
 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 ……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啊呀! 老总啊! 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羊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曰,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浙浙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 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直接动力。
C.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
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D.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她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
剿大队在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9.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0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刍”: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如现代汉语常用的刍秣、反刍等都是这个意思。
C.“菽粟”:豆类作物的统称。如“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
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

1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江夕望
卢 纶
   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
经难人空老,逢春雁自飞。
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
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
 【注】 《春江夕望》是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
16.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诗人选取“芳草”这一意象,着一“遍”字,既状摩出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况,又紧扣了题目。
B.首联下句的“莫思归”,写出了作者面对春景喜出望外的情感,“楚客”又含有居住楚地的满意。
C.颔联中“经难人空老”一句高度概括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有对人生不易而自己已衰老但一事无成的感叹。
D.颈联中的“远”字,既写出了兄弟在空间上相隔的遥远,也写出了因距离的遥远而难叙兄弟情的哀伤。
17.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8(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了一种时尚文化,(     ),使人们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了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已经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种情结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轰轰烈烈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霜
B.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踌躇满志     饱经沧桑
C.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胸有成竹     饱经风霜
D.方兴未艾    纷至沓来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2.请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4分)
【杭州11月11日电】11月11日零点开始,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开始骚动起来,大屏幕上开始滚动起数字,第二分钟,交易额突破10亿元,第五分钟,交易额突破20亿,第十分钟,36亿!这场购物狂欢节开场38分钟28秒之后,大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100亿元,人群中再次爆发出一阵骚动,2014年注定又是一个疯狂的双十一。38分钟,阿里巴巴双十一的交易额就破了百亿元大关,而在去年,破百亿用时5小时49分。
今年双十一的一大特点是无线端交易额占比明显上升,网友用手机端支付将近占了一半。截至记者发稿时,无线端成交占比达到了45.7%。据阿里方面公布的数据,2013年手机淘宝交易笔数占比整体的21%,而2012年这个数字大概在5%左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绥化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一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