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武威六中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文化是人类群体在长期生活、生产、生存过程中形成的
试题预览
武威六中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三)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文化是人类群体在长期生活、生产、生存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思想意识、艺术、政治、宗教等。文化的产生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过去所有的文化,并不是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我们现在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文化。
今天,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基础的变化给传统文化存续带来了危机。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的价值观。这个基础变了,这种文化就难以存在下去。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在农业社会没有什么问题。那时候,家族世代种田,没有社会保障,而且通信和交通不方便。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通信技术发达、交通便利,“父母在”为什么不能远游?远游既不影响跟父母的感情,也不影响父母在有需要的时候得到医疗和其他支持。时移世易,当社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后,在原来特定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确实会面临适用的问题。
第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宗教。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是宗教,我不赞成这种说法。任何宗教都有神,儒家谁是神?孔子是神吗?孔子自己都不信神。宗教要有一套宗教仪式,儒家有什么仪式?祭孔仪式是后来慢慢加上去的。宗教是不需要怀疑的,但孔子是接受学生提出疑问的。宗教的信仰是不需要问为什么,只要宗教本身不发生变化,就还能够起作用。但是,儒家不是宗教,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宗教,所以是可以被质疑,可以讨论,可以改变的。
第三,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新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历史上,中国没有真正受到过强有力的外来文化影响,没有一个强大到足以和中华文明对抗的文明能够传播到中国内陆来,原因就在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唯一曾经对中国文化构成威胁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但他们的文化相对落后、人数较少。虽然有几次在军事上占据优势、建立了政权,文化上却始终做不到“征服”。蒙古人曾经建立元朝,满族曾经建立清朝,但由于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人数也少,所以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转化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毫无例外。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从明朝中期开始,传教士把当时更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过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有了报纸、电报、电话、新式出版物,有了西式学校。西方文化从中国沿海逐步传播到内地。外来文化和新文化的全面冲击,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
第四,中国原来的文化传播观念和传播手段是相当落后的。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主动传播自己的文化。即便是我们认为最开放的唐朝,也只是相对其他朝代的封闭而言的。当西方通过大量出版物传播知识、文化的时候,中国还长期没有报纸、没有杂志;当西方的文化通过电影、广播在传播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没有这些手段。所以,等到新文化进来的时候,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到了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原来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传播,很多处于断绝的状态。
(摘编自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是和某一特定群体在特定空间、时间里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分不开的。
B.并不是所有过去的文化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比如“长幼有别、尊卑有序”就不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C.社会基础的变化是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大动因。
D.我国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加上中华文明本身的强大,在明朝中叶以前从来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阐释“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时,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而缜密。
B.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在四个展开部分都至少举了一个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
C.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通过中国、西方的对比,说明了文化传播观念和传播手段的重要性。
D.作者围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话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在,不远游”是农业时代的价值观,在通信、交通方便迅捷的当今时代已经失去了存在基础,不再具有价值。
B.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故本文第二部分在论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宗教”时就以儒家为例。
C.清朝的很多皇帝都曾积极地学习汉文化,可以说明满族虽然在军事上实现了征服,但在文化上还是“被征服者”。
D.在当今,我们要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我们的文化传播方式,现在遍及全球的“孔子学院”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6.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一 声 吼
张爱国
1943年冬天的雪,真是太大了。我奶奶的四个孩子,最大的我大伯十一岁,最小的我父亲刚满月,都断炊两天了。天黑时分,奶奶和四个孩子静静地躺在床上,对蹲在门口的我爷爷说:“他爹,再想不到办法,我娘几个熬不过明天了。”
我爷爷很木讷,半锅烟工夫才“哦”一声,又半锅烟站起来,说:“我,想办法。”我奶奶问他想什么办法,他却不见了。
除了偷,我爷爷还能想什么办法呢?
黑天白雪,风大天冷,我爷爷迈开两条大长腿,十里的路,半个钟头就到了。
透过院门,我爷爷看到,常家灯火通明,常爷端坐厅堂正中的太师椅上,家人依次而坐,下人们一旁站立,一个个神色凝重,偌大的院子里只有风声呼呼。我爷爷上身只穿一件破棉袄,赶路时出了一身汗,现在很冷,只得悄悄走开,钻进村头的一个草堆洞里等。
我爷爷在草堆洞里睡了一觉后再来时,常家的灯火熄了。我爷爷凭着风雪声的掩护翻进院子,又凭着曾经替东家给常家送过一次粮的印象,很快就摸进了粮仓,又摸到一个褡裢,装上米,再用绳子绑到腰身上。
从粮仓出来,我爷爷傻了:进来时他是就着院墙外的一棵树才爬上近丈高的墙头的,可院子里没有树,上不了墙。摸索了好一会儿,才发现西厢房的一扇窗子靠近院墙,可以就着窗子上墙。我爷爷提提裤脚,就要往窗台上跨——房里的灯突然亮了。我爷爷急忙往下一蹲,缩到窗脚下,双手紧捂口鼻。
屋里并没有动静。我爷爷悄悄地将身子往后仰了仰,看见雪白的窗纸上映着一个女人的影像,一动不动,似乎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
好一会儿,屋里的女人还是毫无动静。我爷爷轻轻向后退了几步,隔着窗纸,他依稀认出女人是常家少奶奶。常家少奶奶我爷爷见过,人长得好,心肠也好,那次送粮时她亲自给我爷爷他们几个做苦力的端茶拿点心。
我爷爷不知道常家少奶奶深更半夜独坐窗前干什么,又探头看,发现她的脸上还挂着泪水。这么好的日子哭什么?我爷爷想起先前在院门外看到的情景,莫非常家也遇到了难事?常家能有什么难事?
冷,饿,腿脚麻木,我爷爷坐到窗脚下,决定等腿不麻了,就翻出去。
我爷爷太辛苦了,一坐下就睡着了。
“咚!”声响通过墙壁传进我爷爷耳里,很响。我爷爷猛然醒来,院子里除了风雪声什么都没有。我爷爷豁出去了,站起来,一脚踏上窗台,另只脚往院墙上一撑,双手往墙头一扒,身子就跃上了墙头。
“啪!”我爷爷跳下了墙,但不是院外,而是院内——他刚才跃起的同时仿佛看到屋内房梁上挂着一个人,是常家少奶奶。常家少奶奶在上吊,刚才的声响是她踢倒的凳子发出的。
“救人啊!”我爷爷的一声吼,常家院子顿时醒了。与此同时,我爷爷踢开窗子,窜进房,抱住常家少奶奶。
“少奶奶,少奶奶...”常家的下人们哭叫着。
“彩云,你怎么这么傻!”常爷捣着拐杖惊慌失措地走来,看到儿媳妇没大碍,就坐到椅子上,“彩云啊,继业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你再有个三长两短”
“爹,继业说了,今天午时带部队回家休整。午时不回,就说明他殉国了。爹,现在什么时候了?继业回不来了,继业和鬼子拼死了。”常家少奶奶扑进一位满脸泪水的老女人怀里,“奶妈,我要随继业去,你们不该救我……”
“对啊,刚才谁吼的救人?”常爷站起来。
“是他。”管家指着愣在一旁的我爷爷。
“你是谁?你是怎么……”常爷突然愣住——他看到我爷爷肩上背着常家的褡裢和米。
“我……我……”我爷爷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浑身颤抖。
“我明白了明白了。”常爷丢下拐杖,双手抓着我爷爷的手,“你别怕别怕。
“我不怕坐牢,常爷,救救我一家老小。”我爷爷噗通跪下,“常爷,我是贼,你报官吧。”
“你的一声吼,救了我常家啊。”常爷也噗通跪下,“你是我常家的恩人……”
就在常爷准备让人挑着粮食送我爷爷回家的时候,他唯一的儿子常继业带着一队人马回来了——他们在路上遭遇了小股日军,加之风雪大,耽误了时间。
常继业听了事情的原委,当即和我爷爷结拜为兄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关于大雪和“我爷爷”一家境况等背景的描写,迅速将读者拉进情境中,让人唏嘘。
B.常家灯火通明,人们端坐、神色凝重等描写,暗示有重大事情发生,对此“我爷爷”并不知情。
C.“我爷爷”本性善良,所以他看到常家少奶奶上吊时马上想到用救人来救赎自己做“贼”的行为。
D.常继业和“我爷爷”结拜为兄弟,这是传统小说常见的大团圆结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8.小说以“一声吼”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简要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岛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司徒录事参军卢恩道私贷库钱四十万,聘太原王义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聘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叡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吏,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竟欲远送。既盛署,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吏,别后,遣送白绸为信。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选自《北齐书·卷四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B.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C.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D.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和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中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C.先秦时期,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水部属于六部之一,掌航政及水利。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袁聿修出身名门,后过继给叔父。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年少得志。后因为别人犯错受到牵连而被贬。
B.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帝批准。
C.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帝批准。
D.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帝批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2)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岑  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注]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人听完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用“          ,      。 ”两句直接向其道出琵琶曲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受。
(2)《蜀道难》中,作者列举远古蜀王名,感慨蜀地历史久远的句子是“    ,         ”
(3)《登高》中,诗人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综合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3小题,共9分)
巴金和靳以先生创办的《收获》杂志诞生于一九五七年七月,那是一个“事情正在起变化”的特殊时刻。(          ),好像不只是缅怀与纪念一位文化巨匠,亦将眼前局促的语境廓然引入历史行进的大视野。而今这份刊物已经走过六十个年头,回视开辟者的      ,让人不由感慨系之。《收获》的六十年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曾两度停刊,直至一九七九年再度复刊。而       的《收获》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洗礼,由此进入令人瞩目的黄金时期。以后的三十八年间可谓佳作迭出,      呈现出老中青几代作家交相辉映的繁盛局面。复刊后依然长期担任主编的巴金先生,以其光辉的人格、非凡的睿智,为这份杂志注入了         和自由闳放的精神。巴金对年轻作者尤其寄予厚望,他用质朴的语言告诉大家,“《收获》是向青年作家开放的。”因而,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或是从这里起步,如今其中许多作品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经典。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创刊号发表的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B.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在创刊号上发表
C.创刊号发表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D.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被发表在创刊号上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筚路蓝缕 浴火重生 硕果累累 兼容并包
B.栉风沐雨 浴火重生 硕果累累 兼收并蓄
C.筚路蓝缕 东山再起 累累硕果 兼容并包
D.栉风沐雨 东山再起 累累硕果 兼收并蓄
19.文中画横线处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代又一代的富于才华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要么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要么从这里起步
B.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 或是从这里起步,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
C.富于才华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要么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要么从这里起步
D.一代又一代的富于才华的年轻作家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从这里起步,或是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土壤中的氡,可以通过地面和墙的裂缝进入房子里,所以通常地下室和一楼的氡含量最高。别墅的地下室如果通风不好,①_______,被人呼吸进入体内,就可能造成肺部突变,从而导致肺癌。据检测,美国每15个别墅,就有一个氡气超标,氡气带来的风险相当大。在中国,住别墅的人比较少,有地下室的更少,因此,②_________。当然,大家如果搬进新房,尤其是有地下室的别墅,还是一定要做好通风。除了做甲醛检测,③__________
21.下面是报社记者拟写的《纪念“六五”环境日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格式和用语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改对一处1分,共5分)
全州各族朋友们:
大家好!
2020年6月5日是纪念“六五”环境日49周年。今年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该主题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为了增强全州父老乡亲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我州环境质量,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特向全州各族朋友发出倡议。
2020年6月1日
(1)            修改为            。   (2)          修改为          。
(3)            修改为            。   (4)          修改为          。
(5)            修改为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而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
材料二: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都基于创新。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都成于实干。
——习近平
一个个“中国奇迹”令世界瞩目,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也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三个关键词。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三次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