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第五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辽源市第五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题(答题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
试题预览
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杨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政治”性的。
     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古代,人们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C.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由宗子主持和率领。
D.祠堂之礼体现着一种有秩序的爱,蕴含了情感道德层面和伦理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在论证中提到了祠堂之礼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的作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B.文章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个方面来论证祠堂的功能。
    C.文章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
    D.新安吕氏祠堂照壁的刻画和墀头的文字表明了祠堂静文化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家族观念。    
B.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C.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
D.我国古代祠堂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
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C.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D.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5.影片《流浪地球》充满了“中国式”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3分)(      )
A.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
6.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现身说法
雨街
农业局局长郑任军是个部队转业干部,局里一有什么工作安排,他总爱说,“我在部队当班长时就带头投弹,我当排长时就带头拉练,我当连长时呢,还经常带头去炊事班做饭。我带的兵,走到哪里都是呱呱叫。这是为什么呀?这就是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
开始全局干部职工不习惯,开林木养护管理会,他也不在会议室开,而是带着相关人员去果林子里开,还会邀请有经验的老农做示范,他这个局长也跟在老农屁股后面听怎么剪枝、怎么打杈,弄得一身土一身汗的。于是有人打趣说,“多亏郑局长管的是农业局,要是管水产局,他还不组织全局人员下河捕鱼捉蟹呀!”
说归说,怨归怨,几年下来,全局人员大多成了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局里的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局面,先后成立了种子营销公司、技术服务队。全局职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明显高于别的局。
局里的收入多了,有些实权部门看着眼红耐不住了,说农业局有人在购种子时吃回扣,有人在提供技术服务时多收少报,类似的传言多了,郑局长的脸色也一天比一天难看。
有一天早晨,郑局长提前来到办公楼门口,堵着全局人员,谁也不让进楼,他拤着腰说,“小树不打叉,大树也要留疤痢。这个腐败风呀,我看也该开个观场会刹一刹,大伙做好准备,9点正式在大会议室开会。”说完,郑局长侧过半个身子,看着一个个工作人员从身边走过。
这反腐败现场会怎么开?难道要把全局拉到监狱去,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还是请法院的办案人员来讲课,谁心里也没个准谱。特别是那些曾吃过回扣、瞒报过收入的,心里更是打起了小鼓,走起路来腿都软了。
9点,全局人员准时来到了局大会议室,主席台上除了郑局长和主持会议的李副局长外,并没有陌生的面孔。大家更疑惑了,这叫那门子现场会呀?
人啊,就是这么奇怪,有时越是正常的,就越感觉不正常,有些不正常的,倒认为是正常的了。
会议就在大伙疑惑之中开始了,先是李副局长传达上级关于反腐败的文件精神,再就是郑局长做全局反腐败的工作总结。会议临近结束时,郑局长铁青着脸说,“谁多伸了手、谁屁股不干净,我耳不聋、眼不瞎,心里早知道你和他。至于收的那些回扣,瞒报的收入怎么办,我们局纪检处会设一个公开账户,我要求这些人在十日之内,把这些钱都交上来!”
说到这里,郑局长站起来,伸出双手大声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呀!”
话音未落,会议室的大门猛地被推开,走进两名公安干警,他们快步来到主席台前,冷峻地冲着郑局长说:“郑任军同志,你因涉嫌贪污受贿,现对你隔离审查!”说完,掏出手铐,“咔”地一声铐在了郑局长的手腕上。
郑局长被公安人员带走了,整个会议室死一般沉静,这现场会开得太吓人了。
人们抬头看看李副局长,李副局长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人们突见主席台侧门猛地射进一束光,郑局长推门走了进来,厉声说道:“大家都看到了吧,贪污腐败,这就是下场!”
抓捕的事,原来是郑局长导演的一出戏呀,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顿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选自《微型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语言通俗、口语化,如“喊破嗓子靠边站,不如干出样子一身汗”、“小树不打叉,大树也要留疤瘌”等,形象易懂,也较贴合郑任军转业军人的身份。
B.作者在故事情节安排上颇具功力,在有限的篇幅里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觉,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极具讽刺效果,使“贪污腐败必将被抓”的主题得到了彰显。
C.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来表现郑局长的形象,尽管他的一些举动曾经不被人理解,但是到后来却让大部分职工提升了业务能力,提高了经济收入。
D.召开反腐现场会,是为了“刹一刹”腐败风。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反腐败的文件精神,对全局反腐败工作进行了总结,还安排“现身说法”环节给人警示。

8.小说中的郑任军局长有哪些个性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两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应该去掉。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  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辟:是古代一种选官制度,指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谥:即谥号,指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酒器。
C.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D.畅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5分)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中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16.(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              ,              ”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再别康桥》中,诗人想象着自己在康河寻找如梦往事,他对康桥美好回忆在“                       ,                     ”两句中走向高潮。
(3)在《荆轲刺秦王》中,“                       ,                       ”两句表现为荆轲送行时所有人同仇敌忾的画面。
(4)慘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此中有真意,                   。
(6)                    ,风烟望五津。
(7)                    ,宛在水中央。
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9年4月,已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六、课内知识应用(10分)
20.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黯然神伤             衣衫褴褛              桀骜不驯               绿树成茵               
B.泪下沾巾             睡眼惺忪              妄自菲薄               婆娑起舞   
C.殒身不恤             步履蹒跚              前仆后继               博闻强记
D.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焦灼不安               肆无忌殚
21.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2分)(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箕踞以骂曰                             B.吾得兄事之
C.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又前而为歌曰
23.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马之千里者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4.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左迁,指降职,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左除,左授,左宦,左降,左转。
C.祖,临行时祭路神,引申为践行或送别。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乞身,告老,请老,解官,解褐。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央视热播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支教老师梁俊带着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小诗《苔》,感动了无数人。
                                      苔
                                    清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这首小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解析】C项分析不当,从文中“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的信息可以分析出,并不是所有的宗族都有宗子。
 2.C【解析】C项论证方法分析错误,在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观点时,只运用了举例论证,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A【解析】B项,“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判断不当,文中只是说“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C项,说法绝对;D项,“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以偏概全,原文是说“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因此不是中华民族,而是家族,这里扩大了外延。
4.B【解析】A项,张冠李戴,逆袭的是影院排片率而非初一单日票房;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的保守估计是十年”,而非“十年内就能比肩美国;D项,“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