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一卷(70分)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夏商周时期,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
试题预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卷(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夏商周时期,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②其实,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术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不出于王官”。
③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强调“诸子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夏商周时期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最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
④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子”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
1.下列对文章①——③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之学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有渊源,诸子百家的主张可能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的新看法。
C.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具有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
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既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重视思想的创新与建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和“诸子不出于王官”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提供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产生,作者没有简单地倾向于诸子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文章在第③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二者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诸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诸子出于王官”说,在后代受到了挑战。
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时代政治和社会同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不出于王官”。
C.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统继承最多,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对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D.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6.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狂人日记
鲁 迅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我想:我同赵责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晩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徳”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老头子坐着,闭了眼晴,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大清早,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节编自鲁迅《狂人日记》)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和“陈年流水簿子”形象所暗示的意义, 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封建传统文化。
B. 狂人从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的“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 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
C. 小说善于运用变态的心理、荒诞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准确描写和刻画“狂人”害怕被吃的独特心理。
D. 结尾“狂人”喊出“救救孩子”几个字, 只是因为现实中的孩子都参与了“吃人”,狂人为此感到格外绝望。

8. 小说中“狂人”的“狂”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9. 这是一篇日记体小说,以“日记”方式写小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侯、秦伯 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B.子:尊称。古代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文中指对男子的尊称。
C.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是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作者的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形象。
15.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这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
(2)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 “                        ,                           。”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在易水送别时慷慨悲歌的句子是:“                 ,
                      。” 
第二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相比早已________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________。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进入展厅,中央的大尺寸沙盘首先映入眼帘,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地理分布。展厅中最________的是由三节车厢组成的机车模型,它就是“神华号”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设备存在开关寿命低、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为此,神朔铁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列车无感知过分相,对重载铁路的运能提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司机操作强度、提高车—网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新纪元,值得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家喻户晓   无人问津   有目共睹   万古流芳
B.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   大书特书
C.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引人注目   大书特书
D.脍炙人口   无人问津   引人注目   万古流芳
18.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B.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表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C.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D.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便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B.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也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C.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D.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则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20.下面是王一明给老同学发的一则短信内容,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今日去府上,可惜没能与您见面,下次光临希望能与您畅叙友谊。想当年,我们均为李老师的高足,您现在飞黄腾达,我一事无成。我儿子的工作安排一事,还要有求于您,我想您定能效犬马之劳。当然,如果您有求于我,我也定会鼎力相助的。
                                                                                   
21.下面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化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以“xx,我想对你说”,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审题要明确,立意要深刻。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  A项,“学者们都认为”说法绝对,原文是“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个影响很大的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
2.C  C项,“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一句于文无据,原文第③段中是说“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并没有提到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问题。
3.C  C项,由原文第④段可知,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是“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
4.B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B项,“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5.B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D项,“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有误,从材料四来看,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E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
6.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
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
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
④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材料三第三段“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甘肃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