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1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试题预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来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型。情感造型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型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型,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取直觉的形态。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但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后来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
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从而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境外谈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可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C. 情象与意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D. 境界之所以比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就在于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分别作了阐释。
B. 文章引用陆游的词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经历,以及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C.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三种动力机制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中产生的美的三种存在形态。
D.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意境和境界,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B.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是创作者因情感需要外化而创造出来,并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C. 想象创造的新事物在现实中不存在,只有在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创造出意蕴丰富的意象。
D.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其后来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
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后,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③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
⑤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从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她,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⑥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家庭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母子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
B. 第③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是因为想起了我的因胃癌去世的父亲而倍感孤独落寞。
C. 文章两次写到“钱”,第③段中母亲把钱塞在破棉鞋里,而第⑥段中却“紧紧地握在手里”,看似矛盾,实则表现出母亲心疼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D. 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顺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厚重,含蓄隽永。
5. 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母亲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樊(於期)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吾精已消亡矣。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减)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
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B.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C.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D.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
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子”指封建时代的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以用“足下”,译为“您”。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描写了太子丹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表现出太子丹是个礼贤下士,以国事为重,又心存戒心的人。
B. 太子丹寻求破秦,是想报国恨私仇。迫于秦的威势,质于秦,逃亡而回;秦将灭六国,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间,故而决计铤而走险。
C. 田光自杀不仅是因太子丹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还有就想以此来激励荆轲见太子。
D. 太子丹欲以荆轲为刺客,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侵占诸侯的全部土地;再不行就刺杀秦王,使秦国国内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0. 下列对艾青写于1937年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 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 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 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所答却炽热如火,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富于艺术感染力。
11. 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
(3)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题:              ,             。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那段峥嵘岁月,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B.他们采取加大财政扶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
C.王阿姨一生默默地在幼儿园里耕耘,为祖国培养了无数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1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必以长安君为质
B.愿为市鞍马
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为曹操所困。
16. 《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等词语,描绘了康桥明净动人的画面,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画面,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做到情景交融。(6分)
秋雨    庭院    树叶    人

四、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②我们的最高领导人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董卿在“朗读者”里说: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
以上三句话给了你哪些思想感悟或心灵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1. 选C。解析:A项,“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它……从而成为审美对象”。B项,“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说法绝对,原文是说“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其次……”可知,选项中的“其浑然整合……审美的本质”只是原因之一。
2. 选B。解析:“文章引用陆游的词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经历”错误。
3. 选A。解析:“那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原文说的是该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才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4. 选B.“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不是因为想起了我的因胃癌去世的父亲,而是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情境,而现在我们又时常不在她身边。
5. ①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常常天一黑就收拾磨子,需要把麦麸磨得很薄才肯结束;
②善良大方,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都给他们糖吃;③疼儿子、处处为“我”着想(无私、细心),“我”给她的钱,她要攒下了给“我”/“我”生病,她伤心难过/她临走前仍帮我整衣领,提醒我刮胡子。(三个角度:生活中、对别人的孩子、对“我”)
二、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选B。
7. 选A。(太子是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多为皇帝的嫡长子,太子只有一个,故“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8. 选A。(“亲自去拜访”错,是通过别人找来,并非亲自拜访。)
9.(1)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5分)(“奈何”“以”“见”“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向扩张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晋国)讲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5分)
(“东”“封”“肆”“阙”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太傅鞫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鞫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鞫武劝太子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呢!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传太子的话说:“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
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说:“我向您汇报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着说:“好。”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说:“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让他返还侵占诸侯的全部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以此离间(秦国君臣之间的信任关系)。(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荆轲说:“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10. 选A。A项“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象,在诗歌文本中没有依据。
11. 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意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2.(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3. 选B。A感情色彩错误,此句是说“他”不堪回首的沉迷网络的经历,不符合语境。C“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适用对象错误。D望文生义。指点江山指的是评论国家大事。
14. 选A。①③④是主谓间取独;②⑥意为“的”;⑤为指示代词,意为“这件事”。
15. 选D。例句和D项中的“为”意思均为“被”。A项,作为;B项,介词,替,给;C项,介词,替,给。
16. 淅淅沥沥的秋雨把庭院打扮得如同一个柔弱的美人,院中长满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
四、写作(60分)17.审题指导:
利用抓关键词法,确定立意为与“青春”有关的话题,可以写拼搏、奋斗、梦想、追求等。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