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高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
试题预览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语文
一、 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二:
媒体、网络新兴词语是文学语言最新发展动态的风向标,它不仅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也为文学语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抛却传统上对文学语言特定的认识,仅仅从当下流行语的角度,文学语言又兼具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自身突出性。所谓的自身突出性是指文学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倾向于表露自身语言的独特。体现在具体作品中,便是文学语言往往有意逾越常规体式,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对作品形式加工、变形甚至歪曲,使文学作品极力凸显其与众不同,以达到一种文学性的效果。文学语言这种强烈的“运用自我指涉的强化作用来增强它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使它更容易打动和感染读者,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审美知觉和审美情感,也就是从意象、意蕴、意味三个方面给予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含混性。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也无法想象如果“orz”没有表现出来的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姿态,这孤零零的三个字母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图像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使得文学语言越来越多的与图像相伴而生,而有些语言干脆本身就具有十分强烈的象形色彩,例如:“囧”像是一个人的表情,眉毛低垂,沮丧无奈。而“orz”更是以一副双手伏地下跪的姿态,省去了语言的过多描述。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市场上的畅销书籍总爱以大篇幅的插图穿插于文字当中。图像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在文学语言中,以其鲜活生动的面貌成为当代文学语言发展的新趋势
(摘编自《从网络流行语看文学语言的特点》)
材料三:
“梗”产生于各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之中,以网络社交流量为土壤,并影响着网民思想,作用于网络社交环境的发展。理解与掌握“梗”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正确引导“梗”的使用与传播有利于更好地改善网络社交环境,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如2015年连载至今的优秀国创动画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轻松幽默地讲述了我国光荣的革命历史与精神,形成了自己的相关文化与“种花家”系列的梗,弹幕上连片赤红的“此生无悔入华夏,此无悔种花家”让人热血澎湃。弹幕热词中的“多谢款待”,也体现着“梗”对于网络社交礼仪的引导。
由中国社科院专家组成的年度弹幕委员会对年度弹幕词TOP1“真实”的推荐语是:“真实具有三层意思,与现实相符、与认知相符、与心意相符。真实是有参照物的,后者的变化过程即真实意思的变化过程。从现实到认知再到心意,可以说,对心对意即真实。许多作品即使内容有夸张成分,只要符合想象,对上心意,我们就会在弹幕里使用‘真实’来表达自己的认同和赞许。这种真实是一种‘艺术真实’,与客观上的真假无关。年度弹幕词,留下了年轻人‘真实’的足迹,时代的烙印。”
想要更好地了解网络社会的环境与热点问题,了解青年在现实中不便说出的心路历程,不妨从了解他们口中奇怪的语言、了解千姿百态的“梗”开始。
摘编自(《“梗”:青年网民的发声新方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只有正视它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B.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所以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流行语的更新换代。
C.材料二站在当下流行语的角度,对文学语言具备的特点展开介绍,说明文学语言已经抛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特征。
D.材料三认为理解和掌握“梗”可以了解青年网民的发声方式、心路历程以及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行语可以展现生活的本真,可以是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也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激发正能量。
B.从“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说明流行语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注脚。
C.受网络流行语影响的文学语言具备一种耐人寻味的、鲜活生动的特点,与传统文学语言相比,这样的文学语言更容易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
D.“图像性”这个概念应该与读者快餐化的阅读习惯有关,它可以使枯燥无味的阅读变得光彩动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B.在某一贴吧中,精通此贴吧历史、人事,或者对于此吧的相关技术、资料十分熟悉,或者通过自己努力为此贴吧的发展有极大贡献者,被吧友称作“大神”。
C.北京话表示“好”的流行语由“棒”到“帅”到“盖”再到“顶级”,上海话表示“乡下人”的“阿乡”为“巴子”所替代。
D.“土味”视频配了一曲忧伤的音乐,主播一边眉头紧锁眼神空洞,说着“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一边用双手紧紧扶住额头。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在当下社会了解网络流行语有何现实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疯子有生
徐国平
早先,老家的房子就跟羊拉粪蛋一样,稀稀拉拉,杂乱无序,胡同也七歪八拐,宽窄不齐。村西南还残留着一截四五米高的圩墙。翻过圩墙,是一大片老坟地。
老坟地东角,有两间土屋,里面住着一个叫有生的中年人,是个疯子。若论辈分我该称他为五爷,可我怕他,一直远远躲着,从没喊过他。
村中人离世,自然要挖墓穴。一旦被有生瞧见,他就要发上一阵疯,嗷嗷地号着扑上前,死劲抢人家手中的铁锹。人们费力将他拖走,他又乘人不备,一头栽进墓穴里,灰头土脸地挥着两只手,不停地喊:俺是个罪人,埋俺吧,埋俺吧……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跟在大人后面看热闹。
听大人们讲,有生年轻时曾是个憨厚老实的木匠,娶过一个很中看的女人。只是,他女人被国民兵给杀了。更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活埋过一个叫罗光的解放军战士,被人揭发,虽没判刑,却戴上了一顶反革命的帽子。有生开始还叫屈喊冤,四处上诉却无结果,人就渐渐变得精神失常,有天发病点然了自家的房子,烧得片瓦无存。幸好老坟地有两间土屋,原先是村里守墓的。有生住了进去,好歹没有露宿野外。
我跟村里的孩子爬上圩墙玩耍,时常瞧见有生跪在一座坟前。那坟里葬着罗光烈士。村里人都说,有生的三魂六魄就是被罗光摄走的。后来,罗光的遗骸迁进了县里新建的烈士陵园。迁坟那日,有生神志变得格外清醒,在老坟地路边郑重其事地摆上一张供桌,置放着三碟菜、一壶酒、一双筷。只是,供桌很快就被公社的民兵掀翻了。有生疯了一样,跟民兵拼命,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
人们私下可怜有生,说枪口戳在脑瓜上,难免不做违心的事,再说人已疯成这样就够报应了。生产队安排他拉着粪车进城拉粪,早晚各一趟,自由自在地混些工分。
有生虽然疯癫,可他进城时,顺手还会捡些破烂卖掉。几次,有人瞧见他去邮局汇钱。
每逢清明,有生总是早早地赶到烈士陵园,乞求祭扫罗光的坟墓,可均被门卫阻拦下,说他这身份不配进入这神圣之地。他只好闷声不吭地躲到一个偏僻的角落,远远地朝着烈士陵园的大门深鞠三躬。
一年冬天,县城飘了一宿罕见的鹅毛大雪。我正在县城读高中,那场雪记忆很深。拂晓雪停,烈士陵园早起扫雪的人员,隐约瞧见门旁跪着一个人,形同雪雕,慌忙上前拂尽落雪,有人认出是有生,只是早已没了气息。当人们试图拉直他僵硬的双腿,均没成功,最后只好让他保持这种身姿,草草埋在了老坟地里。
有生一死,那两间土屋便坍塌了。
隔年开春,有生的新坟上刚萌出草芽,村里来了几个县民政局的人。说北京有位离休的老将军在写回忆录时,特意来信要县里协助调查一个叫刘有生的人。老将军说他当年率一团人马浴血杀出国民党的重围,路经此地,人生地不熟,特派一名叫罗光的侦察员前去探路,久无回音。焦急中,来了一气喘吁吁的农民,他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边焦灼地叫他们快离开此地,说有一个师的国军正在前面埋伏着,罗已经被他们活埋了。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将军只来得及问下那个农民的名字叫刘有生,就匆忙指挥部队掉头转移了……
村里人听罢,纷纷动了心思,那牺牲的烈士名字不正叫罗光?有生姓刘,他给部队报信可是有功啊,可他为何又参与活埋罗光呢?
仅过了半月,县民政局那些人又来了。他们这次神情肃穆地告诉村里人,通过昔日残存下来的历史文档和有生的上访材料,终于弄清了当年那段历史。1946年春天,全面内战开始。村里驻扎着国民党的部队。一天黄昏,有生去外村干木工活回家,见两个国民党兵将他媳妇给杀了,愤怒之下,抡着斧子与其拼命。这时,罗光提枪进院,帮着有生杀死了那两个兵。孰料,被敌人发现。激战中,罗光身负重伤,却竭力催促有生速去村北十里外的老松林给部队报信,说这儿埋伏着一个师的敌人,部队有危险,赶紧转移。
可就在有生翻越圩墙时,不慎被敌兵抓住,将他押到一块菜地,并扔给他一把铁锹,用枪托和刺刀逼他挖了一个土坑。当他看到遍体鳞伤的罗光被拖来时,红着眼就想抡起铁锹与敌兵拼命,罗光却异常平静地摇头示意他千万不要冲动,一定要设法把信送出去,有生只得咬牙噙泪端着沉沉的铁锹麻木地朝坑里埋土。土洒落在罗光身上,直到埋至脖颈,罗光双目始终充满期待地盯着有生。
有生的嘴唇咬出血,双膝跪在填平的土坑边。尽管他及时将信送出,可他总觉得自己成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人。送完信后,他含泪做了一口棺材,夜里偷偷将罗光挖出来,重新装殓,葬在老坟地。他一直铭记着罗光在最后一刻的嘱托;兄弟,我老家还有妻儿,别忘了替我去看看……解放后,他千方百计打听到了罗光的家,他没有勇气告之实情,偷偷把自己攒下来的所有积蓄汇到罗光家,供罗光的儿子上学。即使后来疯了,他也不忘捡拾破烂换钱。
村里人恍然大悟,开始怀疑有生疯疯癫癫,到底是真还是假。
这年清明,有生的坟前悄然立着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村里人就猜,这中年人会不会是罗光的儿子?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老家的房子的破烂不堪、杂乱无序和胡同的宽窄不齐,主要是为了写农村的贫穷,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时代大背景。
B.有生看见村中人离世要挖墓穴,就会拼命地阻止,说明“埋活人”这一场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刺激,看到类似的场景就会有过激的反应。
C.罗光迁坟那日,有生神志变得格外清醒,这是因为有生认为罗光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把罗光安置进烈士陵园是正确的。
D.有生最终跪死在烈士墓前,对于有生来说,死是他唯一的解脱,既是对罗光的愧歉,更是对罗光的赎罪。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我”的口吻叙述,体现小说的真实性,通过“我”的讲述,叙述真实可信。
B.小说的主人公是罗光,文章主要表现罗光为保护人民群众和战友牺牲自己的高贵精神。
C.小说情节设置悬念,一波三折,特别是结尾部分,通过民政局人员的访谈,交代事情的真相,人物形象慢慢凸显。
D.“土洒落在罗光身上,直到埋至脖颈,罗光双目始终充满期待地盯着有生”,这一幕如同雕塑一般雕刻在有生的脑海中,细节描写具有画面感。
8.有生的故事于雪夜跪死在县城烈士陵园时已经结束,但在这之后作者又写了两次县里来村里调查有生的事情,作者这样写是否是画蛇添足,可否去掉?(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0小题,30分)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2分)
A.修短随化(变化)    都督阎公之雅望(美好)  获符瑞(征兆)
B.游子悲故乡(忧伤)  舸舰迷津(满)          非有功伐(功劳)
C.绍重黎之后(继承)  因以文谕项羽(道理)    梓泽丘墟(大丘)   
D.素易诸吏(看不起)  诸侯害之(嫉恨)        偶语者弃市(偶然)
10.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类的是(2分)
   A.此孝之大者    B.及其所之既倦    C.汉王之国    D.皆之邑西献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是(2分)
   A.坑赵长平军         其在卫者,相中山      夜往见良   
   B.屈贾谊于长沙       降章邯                存亡国,继绝世
   C.公始常欲奇此女     襟三江而带五湖        学者至今则之
   D.雄州雾列           士卒多道亡归          先入关中者王之
12.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全都含有通假字的是(2分)
   ①不如决策东乡②故发愤且卒③而子迁适使反④失之豪厘⑤无内诸侯军⑥齐彭殇为妄作⑦俊采星驰⑧能不龟手一也⑨他日趋庭⑩堕先人之言
A.①②③④⑤  B.⑤⑥⑦⑧⑩  C.⑥⑦⑧⑨⑩  D.①③④⑤⑦
1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是(2分)
    A.或取诸怀抱        高朋满座          以为天下仪表     
B.余所谓述故事      亦将有感于斯文    诽谤者族
C.整齐其世传        固以能宽容        感慨系之矣
D.无泽为汉市长      乃喟然而叹曰      不得与从事
14.下列选项的文言句式特点和例句不相同的是(2分)
    例句:不能喻之于怀
A.是所望于群公    B.见父于河洛之间    C.善假于物也    D.战于蓝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曰:“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尚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曰:“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舍人,预修《太祖实录》,赐衣带、银器、缯彩,八年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滑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道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
(节选《宋史•列传二十二》)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B.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C.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D.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西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君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指的也是这种纪年法。
B.实录,是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某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C.擢,是指在原官职上提拔,其他类似的词还有“升”、“陟”、“拔”等。
D.朕,在秦以前指“我”或者“我的”,从秦始皇起专门用作皇帝的自称。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穆很小就能写文章,跟随王昭素学习《易经》、《庄子》、《老子》等书,全都能探究大义,得到王昭素的赞扬,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
B.宋初,李穆历任洋州等地通判,后因事被免官,带着母亲寄寓弟弟处,生活贫困,但他不以为意,教弟弟读书,心志淡泊。
C.李穆矫正五代以来文辞崇尚华丽的流弊,独自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他领命召李煜入朝,言辞切中要害,完成使命,得到时人的肯定。
D.李穆任开封府知府时,分析、审判案件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法逃脱罪罚,因此豪门大族收敛行迹,权贵不敢以私事干涉政务,后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工部尚书等职。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3分)
(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3分)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产业所就孰与仲多?(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9.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
B.颔联用“牙璋”、“凤阙”两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C.颈联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D.诗的尾联直接抒发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对书生的鄙夷。
20.这首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滕王阁序》中“               ,               ”两句描写了雨后天晴,空间明朗的景象。
(2)《兰亭集序》中感慨当人们沉浸在短暂的满足中,不知青春已逝,年华不再的两句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借用两种生物的形象,衬托出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无奈。同时也暗含不能传信之意。
(4)《燕歌行》中用“                  ,                   ”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边陲军情的紧急。
三、语言文字运用与名著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        
      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    )。其次,文言虽在日常生活上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          ”,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         ”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难以发现,文言宜于浮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啰嗦,改用文言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         。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浑然一体   起死回生   一贫如洗   精湛
B.浑然一体   妙手回春   一贫如洗   精美
C.融会贯通   妙手回春   一文不名   精美
D.融会贯通   起死回生   一文不名   精湛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也是日常会话的达意
B.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
C.诗不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而是日常会话的达意
D.诗不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只是日常会话的达意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难以发现,文言宜于吐露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
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
B.我们难以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
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
C.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浮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
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
D.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
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
25.小说《红楼梦》、《平凡的世界》都写到了父爱,且作品对父爱有不同的理解与呈现。请你从贾政与宝玉、孙玉厚与少安少平中选一例,写一段有关“父爱”的抒情文字。
要求:依据原著,富有文采,100字左右。(5分)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学校正在升级改造,准备扩建图书馆,增设阅览场所,决定从今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设置每周2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关于阅读内容和组织方式,向学生征求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阅读要有充分自由,读什么,怎么读,都由学生个人自主;一种意见认为读什么书要由老师开列书单,最好能定期检测,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接轨。
如果你也是被征求意见的对象,你打算提什么建议呢?请你写一封信给学校领导,反映你的建议及见解。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第一次阶段考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A.说法绝对,原文不存在“只有……才”的条件关系。B.“所以时代的……更新换代”错误,应该是“流行语持续更新离不开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的发展”。C.曲解文意,原文为“抛却传统上对文学语言特定的认识,仅仅从当下流行语的角度,文学语言又兼具了以下几个新的特点”,并不是说文学语言“已经抛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特征”)
2.(3分)B(B.“说明流行语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注脚”错误,此情况只能说明“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
3.(3分)B(大神即神一般的人物,在各大游戏、贴吧、论坛、小说网等都有很广泛的用到。该词可以称呼别人,也可以自称,如资深玩家、元老级玩家、ps大神等。体现了流行语角度下,文学语言的含混性。)
4.(4分)①道理论证。第二段引用文献资料论证文学语言的自身突出性及对读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