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四月月考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四月月考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二)(高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2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
试题预览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
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
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
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有盛唐的气象。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
(二)  材料一: 
   美国电影学者杰•瓦格纳把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移植式”,即“直接在银幕上再现一部小说,其中极少有明显的改动”。第二种是“注释式”,即“把一部原作拿出来以后,对它的某些方面有所改动。也可以把它称为改变重点或者重新结构”。第三种是“近似式”,即相对于原著小说而言,影片要“善于表达近似的观念和找到近似的修辞技巧,只从它们的原始材料吸收一些线索”。
   无论哪一种方式,在进行影视改编时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创作出好的影视作品。比如,《故事里的中国》刚刚介绍过的电影《凤凰琴》就属于“移植式”改编。电影用质朴的视听语言很好地诠释了原著的意蕴和内涵,是一次成功的忠于原著的再创作。代表当下中国科幻电影高水准的《流浪地球》则属于“注释式”的改编。影片采用了刘慈欣原著的故事主线和背景设定,但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加工。相比之下,同样是科幻巨制的《上海堡垒》在改编时,未能保留原著的精髓,导致票房和口碑的双向失败,成为科幻作品改编的反面教材。“近似式”改编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创作方式,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姜文的《让子弹飞》等都属于“近似式”改编的成功作品。当然,这种创作空间更大的改编方式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失去改编的意义而成为败笔。如《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影片,就是“近似式”改编失败的案例。
   总之,影视艺术史已经证明,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只有让影视艺术创作尽可能回归文学、回归艺术,影视作品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摘编自崔颖《文学是底色与保证》)
   材料二:
   有了原创性,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例如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巧妙地结合了乡愁主义的中国传统与未来主义的科学幻想,探问人类的存在与终极命运,从而在科幻叙事上打破西方世界的类型垄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表面上看,《流浪地球》讲述的是或然的、未来的、科幻世界的传统问题,但正是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们才有机会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身的价值,重新衡量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的意义,从而树立起深厚的文化自信。而这也正是原创艺术的魅力,不用刻意说教,就返回了初心。
   由此可见,优秀的原创作品不仅能够拓展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人民的想象世界、增强文化的增殖能力赋予艺术永恒的生命力,更能揭示当下时代的精神价值,回溯历史传统的经验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继承、弘扬。
(摘编自黄钟军《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
   材料三:
   文学作品,是电影剧本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前年热映的《芳华》,到今年票房大卖的《流浪地球》《少年的你》,均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现象级”影视作品。这种影视化改编,为人们带来更加直观的审美方式,也大大拓展了传播途径。为此,记者在深圳第二十届读书月期间专访了众多作品被影视改编的作家严歌苓与阿来,探讨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的相关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进入了“读屏时代”,电影院的大银幕、移动端的小屏幕,都成为人们最普遍的媒介载体,使得文学的影视改编有了更大的空间。媒介的改变,无疑对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更愿意用比阅读更轻松的方式接收内容。
   “当今时代,读者永远是比观众少的,因为读书本身是一件比观影、看电视更高水准的一种审美活动,而且要求参与这项活动的人一定要有主动的审美能力和定力,这两样素质缺一不可,所以读书人群体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当中都不是最大的,但这一人群永远是素质最好的,内心最丰富的群体。”严歌苓说。
   在全球化的时代,影视改编因其具象化的表达更具接受优势,使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广泛传播。
   由于细腻的笔触、容易引起共鸣的跌宕情节、充满情境感的氛围描写,严歌苓的作品十分适合影视化。据了解,《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芳华》,每一次影视化都为严歌苓带来了更多的“粉丝”。
   在阿来看来,正是由于影视本身的工业化和娱乐化属性,影视改编作品更加倾向于通俗化。“全世界的影视改编作品可能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往往表达不充分或者不理想。”阿来说。改编的成败往往依赖于导演能否充分、深刻地理解并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涵,并作出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创作。对此,阿来毫不讳言:“从世界电影史上看,最适合改编的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作品。”
   阿来认为,文学是可以由创作者独立完成、充分表达的,因此他对文字本身有着更多的信任感。“我们还是要强调文字的重要性。影视当中要依托表达的内容,还是只有文字才能阐述,用影像不能完全说得清楚。文字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标志,我们还是要看到本质性的东西。”
   尽管影视时代的来临拓宽了文学作品的传播途径,但两位作家都认为,对文学的阅读依然很有必要。“文学关乎审美,因为人的进化除了生产水平的提高,第二就是审美。”阿来从审美角度解释了阅读文学的必要性,“虽然今天互联网时代到来,或者说进入了影像时代,但千万不要说视频时代到来就有什么了不得的,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能处理图像,而是因为人类能依靠文字进行抽象思维跟审美。从古到今,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明,都是基于文字,而不是基于别的,所以我们仍然要提升对文字能力的培养,保持对文字的感觉。”
(摘编自党文婷、严圣禾《改编是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创作 严歌苓、阿来谈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视艺术史证明,只要让影视艺术创作回归文学、回归艺术,就能保证影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从而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B.优秀的原创性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拓展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人民的想象世界、增强文化的增殖能力,更能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小姨多鹤》《芳华》等文学作品的每一次影视化都为严歌苓带来了更多的“粉丝”,这说明影视给文学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拓展了文学的传播途径。
D.虽然影视的工业化和娱乐化属性使改编作品更倾向于通俗化,但充分、深刻理解并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涵,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还是改编成功的关键。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释式”电影改编方式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创造性加工,改变原文学作品的重点或重新结构,相比于“近似式”改编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B.和《流浪地球》相比,《上海堡垒》同为科幻电影巨制,却成为“注释式”科幻作品改编的反面教材,主要是因为改编时未能保留原著的精髓。
C.“读屏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学的影视改编有了更大的空间。媒介的改变,又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文学的没落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D.文学关乎审美,读书本身是一件比观影、看电视更高水准的一种审美活动,这是从审美角度解释阅读文学的必要性和读者多于观众的原因。
6.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引用美国电影学者杰•瓦格纳的理论,介绍了电影改编的三种方式,并运用正反例证的方法,论证了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
B.材料二中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在科幻叙事上打破了西方世界的类型垄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 具有原创性,表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
C.材料三用访谈的形式探讨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的相关问题,主要分析了影视时代来临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在影视和文学之间更看好影视优势。
D.材料三是对严歌苓和阿来的专访。阿来认为,影视改编作品往往表达不充分或者不理想,是因为影视当中要依托表达的内容,用影像不能完全说清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怕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主人公树下休憩饮茶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对平静美好生活的迷恋,为下文“怕别离”做铺垫。
B.通过老兵与“他”的对话以及对老兵(阵亡)经历的叙述,说明战争的危险残酷,反衬出“他”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果敢。
C.“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此句中“竟然”“真的”说明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他”对此难以置信,同时也暗示了抗战的惨烈漫长。
D.文章弱化战争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甚至“他”连名字都未提及,借此突出故事的普遍性及其主题的共识性。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鉴赏(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选自《汉书•朱买臣传》)
8.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B.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C.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D.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9.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宫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后借指朝廷或京城。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也用为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C.上计,指地方官员在年终将户口、赋税、狱讼等编造计簿,呈送朝廷考核。
D.九卿,是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秦之后“九卿”代指的官员一直是固定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买臣不治产业,穷且益坚。他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
B.朱买臣富有韬略,受到重用。他在皇上面前论说《春秋》《楚词》,被任命为中大夫。后与韩说等人一同打败东越有功,被任命为主爵都尉。
C.朱买臣精于兵法,善抓战机。东越反复无常,朱买臣认为其原先盘踞之地不易被攻取,己方应抓住其南迁的战机。
D.朱买臣有情有义,不念旧恶。他厚待前妻,报答故人,并不计较他们对自己的嫌弃与嘲笑,他的美德助其战胜东越。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2)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诗歌鉴赏(6分)
12.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杆的角落。
12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名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到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词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13.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13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
C.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
D.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
三 .选择题(26个题,共78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负:支撑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仓
C.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逮捕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不暇:来不及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6.对《阿房宫赋》最后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却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年国庆节期间,一对灵动的红飘带在天安门广场“起舞”,红飘带对称__________,像温暖的臂膀将广场揽入怀中,与巍然耸立的天安门城楼一动一静、一柔一刚__________,令无数游客赞叹不已,也充分体现出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城建智慧和责任担当。
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国家速滑馆相比,钢结构的红飘带看似简单,实则非常__________精准度和质量把控,无论是前期设计方案的优化、巨型构件的运输协调保障,还是入场前地下不明土质探测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项目团队的艰苦付出。对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更充满艺术的魅力。两条长达200多米的双向扭曲幕墙,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其体量之大、搭建难度之高都是罕见的。为了检验构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并验证正式入场后的施工方案,在进入天安门广场前,项目部在大兴基地进行了整体预拼装演练,(         ),并对每块构件、每片幕墙准确定位,确保在正式安装时严丝合缝,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经过200多个日夜的__________,城建人让红飘带在天安门广场飘扬。飘扬在广场的红飘带,一头连着共和国不能忘记的过去,一头系着中华民族愈加光辉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环绕      遥相呼应     讲究     不懈奋战
B.环抱     遥相呼应     讲求     不懈奋战
C.环绕     遥遥相对     讲求     坚守不渝
D.环抱     遥遥相对     讲究     坚守不渝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曲面”广场景观前所未有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充满艺术的魅力,更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
B.对“曲面”广场景观前所未有的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更充满艺术的魅力。
C.作为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充满艺术的魅力,更展示出中国建筑业最高操作水平。
D.作为前所未有的“曲面”广场景观设计尝试,红飘带不仅展示出中国建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天津市蓟县擂鼓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福建省莆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