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相城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高三语文2020.10(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
试题预览
相城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高 三 语 文         2020.10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城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能够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繁。
B.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
C.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属内向、保守型的。
D.随着人类进人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聚居,瘟疫就发生了,并随着人群移动而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由自然灾害及其伴生的灾祸引发诸多文明覆灭说起,提出问题,再揭示答案。
B.文章不仅指出“韧”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还分析了“韧”性特质的成因。
C.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
D.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中华民族就难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安然渡过各种困境,延续至今。
B.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家“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  
D.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 (61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本题共5小题,21分)
归府君墓志铭
归有光
府君姓归氏,讳椿,字天秀。大父讳仁,父讳祚,母徐氏。嘉靖十五年初八日卒,年七十一。
按,归氏出春秋胡子,后灭于楚,其子孙在吴,世为吴中著姓。至唐宣公,仍世贵显,封爵官序,具载唐史。宋湖州判官罕仁,居太仓。其别子居常熟之白茆。居白茆已数世矣,由湖州而下,差以昭穆。府君,我曾大父城武公兄弟行也。
府君初为农,已乃延礼师儒,教训诸孙,彬彬向文学矣。府君少时,亦尝学书,后弃之,夫妇晨夜力作。白茆在江海之壖,高仰瘠卤,浦水时浚时淤,无善田。府君相水远近,通溪置闸,用以灌溉。其始居民鲜少,茅舍历落数家而已。府君长身古貌,为人倜傥好施舍,田又日垦,人稍稍就居之,遂为庐舍市肆,如邑居云。晚年,诸子悉用其法,其治数千亩如数十亩,役属百人如数人。吴中多利水田,府君家独以旱田。诸富室争逐肥美,府君选取其硗①者,曰:“顾我力可不可,田无不可耕者。”人以此服府君之精。
盖古之王者之于田功勤矣,下至保介、田畯、遂师、遂大夫、县正、里宰、司稼,设官用人,如是悉也。汉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时赵过、蔡癸之徒,皆以好农为大官。今天下田,独江南治耳。中原数千里,三代畎浍②之迹未有复也。议者又欲放前元海口万户之法③,治京师濒海萑苇之田,以省漕、壮国本。兹事行之实便,而久不行,岂不以任事者难其人邪?或往往叹事功之不立谓世无其人若府君岂非世之所须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硗(qiāo):土质坚硬瘠薄之地。②畎浍(quǎn kuài):田间水沟。③海口万户之法:元大臣虞集曾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海口万户之法”即源于此说。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具载唐史    具:详备  
B.已乃延礼师儒    延:招请
C.府君相水远近    相:察看  
D.役属百人如数人    属:同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府君,古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也指子孙对其先世的敬称,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B.大父,既指祖父,也指外祖父,文中是“祖父”的意思,“大”是敬辞。
C.别子,即庶子。古代宗法制度称天子、诸侯嫡长子以外之子为“别子”。
D.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也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或往往叹/事功之不立/谓世无其人若府君/岂非世之所须也
B.或往往叹事功之不立/谓世无其人若府君/岂非世之所须也
C.或往往叹事功之不立/谓世无其人/若府君/岂非世之所须也
D.或往往叹/事功之不立/谓世无其人/若府君/岂非世之所须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田又日垦,人稍稍就居之,遂为庐舍市肆,如邑居云。(4分)
                                          ▲                                            
(2)兹事行之实便,而久不行,岂不以任事者难其人邪?(4分)
                                          ▲                                            
8.陈维崧评此文是“湛深经术之文”,请简要概括文中归有光的“经国之思”。(4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本题共5小题,22分)
左仲郛浮渡诗序
姚鼐
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港,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
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余恍惚若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注】①左仲郭:字仲郭,安桐城人。浮渡:山名。该文是姚鼐为好友仲郭游浮渡山所作诗集写的序。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
B.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
C.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
D.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    胜:美景    B.视他山为尤众   视:比
C.以吊汉、唐之故墟   吊:凭吊  D.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舍:放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浮渡山,而是从浩渺的长江起笔,引出名冠于三楚的浮渡山。
B.浮渡山游者甚众,主要因为它濒临长江,地处平原,没有险峻的地势,所以四面八方来往游览的人很多。
C.左仲郛与“我”约定他日同游浮渡山,却接受他人邀请而去,归来给“我”一本诗集,读之如临其境。
D.文章从山处地理形势写起,接着写与左仲郛游览大山名川,后又回到浮渡山,文笔跳脱灵动,驾驭自如。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4分)
                                          ▲                                            
(2)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5分)
                                          ▲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领略到山水自然的真意?(4分)
                                          ▲                                            

(三)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感春(分司东都作)
韩愈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韩愈因受谗言诽谤,自请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所任之职多为闲职。辛夷:又名望春花,其花色泽鲜艳。花房:花冠,花瓣的总称。环回:盘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由辛夷花房“正盛”联想到“将衰”,情感从先惊喜然后伤感。
B.颔联写辛夷一日之变:随着时间推移,花由清晨时的鲜艳明丽变成薄暮时的黯淡无光。
C.颈联由描写转为抒情,抒发因辛夷花而生发的感叹;“况乃”一词 加深了诗人的感叹。
D.诗歌用对比手法刻画辛夷花:衰与盛、辉辉与耿耿明与暗、满地与摧颓,对比鲜明。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                                            

(四)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9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    ▲    ,    ▲    ”来表达对沦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到达本质的飞跃:“    ▲    ”——忘记了空间;“    ▲    ”——忘记了时间。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    ▲    ”两句告诫大家要吸取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吸取教训将会重蹈覆辙。
(4)李白在《蜀道难》中以“    ▲    ,    ▲    ”写出了蜀山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5)《论语》中用“    ▲    ”表明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是从来不人云亦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    ▲    ,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让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中。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仅有两成。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    的路上!
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但是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    ▲    的星也就那么几颗。(     )。身为家长,如果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    ▲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快马加鞭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屡见不鲜
B.揠苗助长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屡见不鲜
C.快马加鞭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层出不穷
D.揠苗助长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层出不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仅有两成。
B.据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仅有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C.据研究机构调查: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仅有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而仅有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就是在孩子塑造人格及“三观”时,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
B.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对孩子人格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C.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孩子塑造人格及“三观”时
D.对孩子人格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是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惩戒一直是教育的基本手段,其意义不仅仅是维护学校教育秩序,①   ▲   ,尤其是树立有效的规则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合格的公民。当然,②   ▲   。体罚是各种惩戒措施中比较特别的,或者说是极端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于体罚这种极端惩戒措施基本上是排斥的,比如美国公立学校体系是完全否定体罚的。③   ▲   ,即便是非常强调学生保护与权益的西方教育体系,惩戒在西方各类学校也普遍存在。
21.给下面这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5分)
观察者网(记者郭涵) 9月5日,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迎来首个开放日。
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旗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研发的三款新冠灭活疫苗,首次亮相服贸会展位。
美媒《财富》(Fortune)杂志承认,中国疫苗研发公司正处于全球研发竞赛的“头位”(pole position),占据目前9个处于第三期疫苗研发项目中的5个。但《财富》的报道却对此大做文章,暗示中国在未结束三期临床试验前就安排紧急接种的做法“非传统”、“可能有问题”,是“为了争夺第一名”而“挑战极限”。 法新社形容疫苗是“游戏规则改变者”,并在标题直接打出“中国首次炫耀(show off)新冠病毒疫苗”。也有外媒对于中国的疫苗研发给出客观评价。西班牙埃菲社8月27日援引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认为:“目前来看,中国将是最早掌握新冠病毒疫苗的国家之一。这表明其科研能力正在呈指数级增长,使其可以比肩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另据路透社报道,科兴媒体代表刘沛诚周一透露,在今年5月针对421名60岁以上志愿者的第一、第二阶段试验中,该公司的疫苗并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路透社认为,数据显示科兴的疫苗似乎是安全的,虽然在老年人当中效果略弱。而该公司的疫苗产品据称储存期最高3年,有利于在缺少冷链储存的地区发放。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高考模拟志愿填报时,小菁准备填报医学专业。看到大量医务人员为抗击新冠肺炎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小菁的父母也为医护人员感动、祝福,但是却不赞成小菁选择医学专业,理由是医护人员太辛苦、太危险了。
针对这种情况,请你以小菁的同学之身份,选择下面的一个任务完成作文。
(1)给小菁父母或小菁写一封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阐明你的理由,署名一律用“小华”。
(2)在开学后班级的人生规划交流课上,针对此类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20.10

1.D(A“‘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不正确,原文为“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韧’的精神”,且“战胜”一词也夸大事实。B“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过于绝对,原文说“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C“道家思想属……保守型的”不正确,应是“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
2.C(“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错,不合文意。)
3.B(“瘟疫就易发生”于文无据。)
4.D(属:使隶属)
5.D(文中“三代”应指夏商周三代。)
6.C 
7.(1)又一天天地开田地,渐渐地到这里居住的人就多了,建起了很多房屋、店铺,如同小城镇一般。(稍稍、市肆、邑居各1分,句意1分)
   (2)这事施行起来确实很便利,可是长期却得不到施行,难道不是因为担任这事的官员难以胜任吗?(实、便以、难其人各1分,句意1分)
8.①以农为本;②择人而用。(每点2分)
【参考译文】:府君姓归,名字天秀。祖父名仁,父亲名祚,母亲姓徐。嘉靖十五年正月初八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经考证,归姓出自春秋时胡子国国姓,后胡子国为楚国所灭,归氏子孙迁徙到吴地,后来世代成为吴地名声显赫的大姓。直至唐宣公,累世居高位而显扬于世,朝廷的封爵和官吏的等级次第,在唐朝史册上都有详细记载。宋朝时湖州判官归罕仁,居住在太仓。他的庶子居住在常熟的白茆。居住白茆的一族已有数代,从湖州以来,家族宗庙有前后的辈分排列。归府君,接照排行是我曾大父城武公的兄弟。
府君起初务农,不久就招请礼遇儒生教导子孙,(使后代)彬彬有礼,读书进学。府君年轻时也曾读书,后来放弃了,夫妻早晚从事劳动。白茆处在东海之滨,多地势高而贫瘠的盐碱地,浦水有时疏浚有时淤积泥沙,没有良田。府君察看水流的远近,疏通溪流,设置水闸,用来灌溉。一开始这里的居民很少,只见疏疏落落的茅舍数家而已。府君像身材高大的古人,为人洒脱,乐善好施,又一天天地开田地,渐渐地到这里居住的人就多了,建起了很多房屋、店铺,如同小城镇一般。到府君晚年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都采用父亲的做法,治理数千亩的田地如同治理数十亩,管理数百个雇佣如同管理几个人。吴中人家多从水田中获利,府君家独凭借旱田得利。很多富有的人家都争相追逐肥美的田地,府君却选取土质坚硬不肥沃的田地,他说:“只是看我有没有力气去(开垦),田没有不可耕种的。”人们因此都佩服府君的精明。
古代帝王在治理农田方面是很尽心尽力的,下设保介、田、遂师、遂大夫、县正、里宰、司稼等官员,各司其职如此全面周到。汉朝郡守派遣令长、三老、力田及善于种田的乡里父老,接收改良的农具,学习耕作和养苗的方法(以便推广)。当时赵过、蔡癸这些人,都因为重视农田水利成为大官。现在,天下的农田只有江南治理得最好。中原数千里,夏商周三代治理沟渠的功业不见复兴。有人提议在京东沿海设立万户,让民开垦那些长芦苇的荒地,以节省漕运的费用,加固国家的根本。这事施行起来确实很便利,可是长期却得不到施行,难道不是因为担任这事的官员难以胜任吗?有人往往感叹事业不能成功,说世间没有这方面的能人,像归府君这样的人,难道不正是世间所需要的人才吗?
9.B
10.D(舍:除了。)
11.D(“既而与左仲郭浮游览大山名川”错,是计划二人同游,而左仲郛先行。)
12.(1)等到了今年春天,左仲郛被别人邀请就去游览了,没有等我。(“招邀”“及”、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2)假设有一天我能够饱览天下的美景,快意于(实现)平生的志向,来堵塞那个讥讽我的人的嘴。(“设”“一旦“快”“间”每点1分,句意1分)
13.天下山水的形貌表现着大自然的奥妙,(1分)山水的情性变化都与人的意趣相通,(1分)只有那些放任心志于形体躯骸之外而与万物相通的人,(1分)即那些寄情物外、超尘脱俗的人,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奥妙。(1分)
【参考译文】:长江与鄱阳湖汇合后,流经九江,向东而下,然后,拐而稍微向北流去,更加浩渺广阔。它的西面从寿春、合肥连着淮水以南的地区尽是平原旷野,远望长江、淮河,似乎看不到一处瑰丽奇伟、幽远深邃的奇异景观。只有我们郡的潜山、霍山、司空山、械眠山、浮渡山各自因为它们的美景在楚地出名。并且浮渡山濒临长江紧靠平原,登山者没有险峻的阻碍,而幽静深远神秘曲折,游览不尽。因此四方来往游览的人,比游览其他山的多很多。但是我听说天下山水形都表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它们性情的变化,常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只有那些一定要放浪形骸之外,冥然与万物相合的人,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奥秘。现在因为浮渡山离人很近,因而天下去游览的人很多,却不知道那些早晚去游山的人,有几人能于眉睫间见得到山水的意趣呢?或者使山水的意趣压抑而隐藏在荒芜的草木及泥土石块中,寂静空旷,历经数百千年,一直在那里等待那些与山水情性冥然相合者去发掘呢?左仲郛说:“我一定要去那里游览,有一天会与你一起。”我说:“好吧。”
等到今年春天,左仲郭被人邀请而去,没有等我。等到他回来,出了一本诗集,我要来阅读,所有的山水的奇形异态,水石摩擦激荡,烟云林谷的变化消失等景色,都出现在他的诗中,让我恍惚间有游览的感觉。这大概是左仲郛所说的山水的意趣,不是吗?
过去我曾与左仲郛因事同乘一条船,半夜顺流出濡须,下北江,经过鳩兹,江上积聚着若有若无的薄雾,飘浮着一片茫茫的白雾,云水充沛,微风吹打江水,浪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云南省大姚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九月模考语文试题一』  下一个『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