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基础知识达标练习(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基础知识•达标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歧(qí)韵譬如(ì)嘶(sī)叫凋谢(diāo)B.耗(hào)子开拓(tà)落蕊(ruǐ)一椽(chuán)C.橄榄(lǎn)落寞(mò)细腻(nì)廿(niàn)四桥D.着(zhuó)衣椭(tuǒ)圆萧索(xiāo)潭柘寺(zè)2
试题预览
14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歧(qí)韵      譬如(bì)     嘶(sī)叫      凋谢(diāo)
B.耗(hào)子     开拓(tà)     落蕊(ruǐ)     一椽(chuán)
C.橄榄(lǎn)      落寞(mò)   细腻(nì)      廿(niàn)四桥
D.着(zhuó) 衣   椭(tuǒ)圆    萧索(xiāo)   潭柘寺(z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清凉                既使                悠闲            紧邻而居
B.凝碧                空隙                稀疏            生气勃勃
C.姿态                挖掘                螺旋            谜谜糊糊
D.泥泞                蜘蛛                拜仿            兴致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3-5小题。
十月,一场秋雨过后,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尘世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清冽,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如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水,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心灵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             的素书。她婉约,曼妙,             ,不愠不喜,用             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             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潺潺流水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手不释卷  不卑不亢  波澜起伏  百折千回
B.百读不厌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C.手不释卷  不骄不躁  波澜起伏  百折千回
D.百读不厌  不卑不亢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                   。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的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亮点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7.对《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8.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9.下面是张超作词谱曲、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荷塘月色》的部分歌词。这段歌词十分优美,请对其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不少于50字)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10.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不超过40个字。
釆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池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釆莲女,少年,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怦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漂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譬”应读作“pì”;B项,“拓”应读作“tuò”;D项,“柘”应读作“zhè”。
2.【答案】B
【解析】A项,既使,应为“即使”;C项,谜谜糊糊,应为“迷迷糊糊”;D项,拜仿,应为“拜访”;
3.【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后文“像秋日醉人的醇酒”“如儿时记忆中的手绢”分析,“似”与“像”“如”的对应性更好。“秋日醉人的醇酒”“儿时记忆中的手绢”都是“多重定语+中心语”的结构。A项,“仿佛”与后文的“像”“如”结构不一致;B项,“仿佛”与后文的“像”“如”结构不一致,“水墨画卷的清淡”与后文“秋日醉人的醇酒;儿时记忆中的手绢”结构不一致;C项,句子结构与后文一致;D项,“清淡的水墨画卷” 与后文“秋日醉人的醇酒;儿时记忆中的手绢”结构不一致。
4.【答案】D
【解析】本题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语序不当,应改为“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删去“使”。A项,“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不当,此句缺少主语;B项,“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缺少主语;C项,“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不当,“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缺少主语;D项,“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语序恰当,全句句子结构合理,句子成分完整。
5.【答案】B
【解析】(1)百读不厌:一遍又一遍地读,也不觉厌烦。形容作品有吸引力,耐人寻味。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修饰“素书”,应选用“百读不厌”。(2)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根据“婉约”“不愠不喜”等分析,应选用“不骄不躁”。(3)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波澜起伏:波涛一起一落,比喻文章像波涛一样壮阔起伏,也比喻思潮的起伏变化。根据语境,应选用“柳暗花明”。(4)百转千回: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波澜起伏: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迂回。修饰“境界”,应选用“百转千回”。
6.【答案】B
【解析】本题中,⑤句“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是对横线前的句子的进一步说明,故排在首位。②句是对⑤句中的“平常的俗语”的具体说明。④句中的“这些话语”紧承②句。①句与④句构成语意上的转折,故①句应紧跟其后。③句点明出现①句所说的情况的原因。故正确排序为⑤②④①③。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要求分析《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的作用,题中A项,“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错误;B项,“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错误;D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错误,三个选项均抛离了原文,应该和原文联系紧扣“颇不宁静”分析,即作者要排遣内心的烦恼。
8.【答案】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解析】在描述对象上,可从自然景物中选取,例如,白云、溪水等,在描述内容上,描述的内容要与描述对象相一致,采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在句式上,可采用“……的……中,……,有……的,有……的;正如……,又如……”的答题模式。然后结合自己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任意选取一种景物,运用符合题意的修辞手法,完成此题。
9.【答案】采用了通感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将“荷香”“琴声”“忧伤”写得具体可感;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渲染了月夜荷塘下“我”的淡淡的忧愁,景物和情思相得益彰。
【解析】此题考核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作答,分析时注意结合“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分析通感的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月夜荷塘的景色和“我”淡淡的忧愁的关系。
10.【答案】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不好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此题很有新意,将诗歌的扩写与句子的扩展结合起来.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炼,内容上跳跃性大,考生要充分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丰富细节,当然这个“丰富”不得违背诗歌的意旨。电影镜头的脚本具有很强的可视性,主要是通过突出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如第四个镜头中的“知”“羞”二字,写成“知道”“害羞”就没有动作感,而若写成“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动作性就强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精品练习』  下一个『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重点知识能力提升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