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测评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测评卷(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前的中国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
试题预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的中国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文学就无法发展。如果把借鉴或继承视为目的,视为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错了。因为它不仅无补于文学的发展,而且会将文学引入歧途。
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横向借鉴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又如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借鉴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但是,要看到,由于某些人误将手段当目的,因而在横向借鉴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诸如:一味强调文学创作上的“表现自我”,鄙薄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耻于谈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味强调时代精神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式来度量社会主义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这种试图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趋向,绝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和方向。
新时期文学在纵向继承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的乡土文学”主张的提出和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品的出现,通俗文学的兴起,文学“寻根”问题的提出及“寻根”文学作品的出现。总之,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因素。诸如:在文学传统中流连忘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醉心于已与时代不符的风俗民情的描绘,沉溺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致使作品格调不高,缺乏时代气息。
实践证明,靠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或靠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来发展中国文学,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和方向。只有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的汇合,才能代表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唯一正确的汇合点,未来的中国文学将在这个汇合点上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选自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的中国文学要有所发展,就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做出取舍。
B.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而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
C.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巧与手法,丰富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D.文学的纵向继承,彻底解决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缺乏历史纵深感的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国文学现状做了具体阐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
C.文章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做了充分的论述,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文章在具体分析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时,均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横向借鉴和纵向继承来繁荣中国文学,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完成。
B.如果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就能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的新领域。
C.如果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有可能增强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
D.如果想中国文学走向繁荣,就需要汇合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股文学潮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选择,正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一人一空间、应用促教学”。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编自《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预计2020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 330亿元
2016—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规模及增长预测
 
2018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在线教育平台
的主要原因调查
 
(数据来源:《艾媒报告2018中国在线教育
行业白皮书》)
材料三 在线教育行业不仅是极具潜力的领域,也是一个年轻、尚未成熟的行业。在线教育企业在教育实践中的参与,已经切实显示出其作为教育系统组织形态改变者的潜力。如果将实体学校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那么在线教育公司在“怎么提供服务”方面与实体学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在促使实体学校自身发生改变。实体学校往往有固定的校址,提供综合性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接受政府规制下的生源分配,按照班级、年级组织学生。而在线教育企业往往针对特定的教育项目,对教育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拆解和专业化分工。由于这些企业按照资源、教、学、练、测、评、管理、招生等各个环节进行业务布局,传统的教育已经被解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教育产业链。
虽然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和初步的商业成功,但在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合作中步履维艰。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若要成功与在线教育企业合作,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的条件。为了实现对教育信息化产品“从买到用”的转化,学校应该在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在宏观层面上,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另外,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相分离,导致购买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购买者往往是政府教育信息中心,而使用者是学校和教师。这种购买者与使用者的分离导致进入学校的产品往往不是学校和教师希望购买的产品。此外,教育系统不同学校的需求差异大,很难通过同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得到满足。这种差异化的需求最好通过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政府的统一采购。
〔摘编自《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新业态
发展报告(2017) 基础教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新时代,若想推进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B.推进“互联网+教育”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C.在线教育行业虽然年轻、尚未成熟,但已经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D.在线教育企业具备改变教育系统组织形态的潜力,它引发了传统教育的解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实体学校与在线教育公司虽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二者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
B.在线教育类企业与实体学校进行合作存在障碍,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原因。
C.数字化时代,在线教育信息化产品日渐丰富,但依然很难满足不同学校的需求。
D.在线教育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能是其用户规模逐年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6.有人认为“在线教育势必会取代线下实体教育成为主流”。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阐述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骨头的姿势
詹谷丰
姿势是人体丰富多彩的表情。人的一生中,坐、立、卧、跪、拜等多种动作交织变换,折射了一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刘节,从小被父亲灌输了站立做人的理念。家传的庭训,在这个读书人心中种下了拒绝屈膝的种子。但是1927年6月清华园中的一幕,却重新塑造了他的膝盖。
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投湖自尽,刘节随同导师陈寅恪等人赶到颐和园,除了那份简短从容的遗书之外,再也没有找到一代大儒告别人世的任何因果。
刘节参加了王国维遗体的入殓仪式。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梁启超、梁漱溟等名教授,西服齐整,神情庄重,他们头颅低垂,弯下腰身,用三次沉重的鞠躬,向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陈寅恪教授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师生,都看见了他那身一丝不苟的长衫,玄色庄重,布鞋绵软。陈寅恪步履沉重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的下摆,双膝跪地,将头颅重重地磕在砖地上。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瞬间惊呆了,校长、教授、朋友、学生,在陈寅恪头颅叩地的三响声中,突然清醒过来,一齐列队站在陈教授身后,跪下,磕头,重重地磕头。
刘节,就是此刻在教授们身后跪倒的一个学生。当他站起来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在向他的导师,一代大儒王国维先生告别的时候,下跪,磕头,才是最好的方式,才是最庄重的礼节。这样的仪式,才能和先生的马褂以及头上那根遗世的发辫融为一体。望着陈寅恪教授远去的背影,刘节想,陈先生用了一种骨头触地的姿势,完成了对王国维先生的永别。陈寅恪教授,不仅仅是王国维先生遗世书籍处理的最好委托之人,更是对死者文化精神和死因的理解之人。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上的文字,此刻穿透时光提前到达了刘节身边。两年之后才出现在陈寅恪教授笔下的碑文,突然在教授下跪的瞬间落地。刘节成了这段碑文的播种之人。
王国维先生纪念碑,经过时间的打磨,两年之后,屹立在清华园中。在以刘节为首的学生们的请求下,陈寅恪教授提起了那支沉重的羊毫,用金石般的文字,破译了王国维的殉世之谜,用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主张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本质精髓。
陈寅恪教授的一个肢体动作,无意中改变了刘节对“下跪”这个词的认识和理解,并从此以后影响他的终生。陈寅恪教授,把对王国维的纪念,刻在了坚硬的石头上;刘节先生,则把那段文字刻进了柔软的心里。
清华国学院放了暑假,刘节和一群学生跟着导师陈寅恪去上海,他们要去拜见仰慕已久的同光体诗歌领袖陈三立老人。
陈寅恪教授出生在文化世家,他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父亲,这就是“民国三公子”之一的陈三立。
在陈家那个简朴客厅里,学生们同晚清诗坛领袖三立老人围坐一圈。三立老人开朗随和,用带有长沙口音的普通话同晚辈们谈笑风生。
细心的刘节发现,他们的导师一直未坐,自始至终站立在父亲身边。有学生起立,要将座位让给陈寅恪,却被制止了。陈寅恪说,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但是,在父亲面前,我是儿子。今天,我不能与你们平起平坐了。
所有的学生,都无法接受老师的观点。导师的站立,让他们瞬间感受到了腰肢的酸胀和腿脚的疼痛。大家同时站立起来,但在陈三立老人的劝说下,最后又回到了椅凳之上。而陈寅恪教授呢,依然以一种恭敬的姿态,垂手站在父亲身后。诗坛领袖说,安坐与站立,都是规矩,世代可以更替,但伦理不可错乱!
刘节记忆中的那个上午,清华国学院导师陈寅恪教授整整站立了两个时辰,在父亲与学生愉快的交谈中,陈寅恪教授静静地站成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国民党败退台湾,陈寅恪在岭南大学校长的礼聘中来到了温暖潮湿的广州。而他的学生刘节,则早他三年到达广东。在美丽的康乐园里,学生们知道历史系主任刘节和历史系教授陈寅恪,似乎没有人了解他们过去的师生关系。但是,每逢传统节日,学生们都可以看到令他们惊诧的一幕。
来到陈寅恪教授家里的系主任,脱去了平日西装革履的装束,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衫,布鞋皂袜,一派民国风度。见到陈寅恪先生的刹那,刘节教授便亲切地喊一声先生,撩起长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礼。
学生们从刘节主任的磕头下跪中完成了对旧时代的认识。当握手成为一个时代礼节的唯一标志,当鞠躬的身影都只能在教科书中寻找的现实中,大学生们开始了对长袍、马褂、布鞋的重新打量。
刘节教授用跪拜的仪式展示尊敬和感恩的时候,岭南大学的长衫被时代的世风脱下了,康乐园里换上了中山大学的新装。在课堂上,刘节教授将陈寅恪撰写的王国维纪念碑文移到了黑板上。刘节教授眨眼之间,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就像时光从沙漏中间穿过,然后又聚集在他的掌上。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人前下跪,并不就是卑微的屈膝,陈寅恪和刘节的下跪遥相呼应,都诠释了一种独特的理解,也都给学生以新的启迪。
B.不管世风如何变换,拥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标准,而且表现在骨头的姿态上。
C.陈寅恪的站立是表达对父亲的尊敬,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恪守,并不感到在学生面前失了自己学术导师的身份,丢了面子。
D.文章以陈寅恪为主要人物,安排次要人物刘节出场,是为了通过学生的眼睛来观察陈寅恪,从而使人物更加真实,形象更加动人。
8.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






9.本文作者说“我的历史散文创作,有意汲取了小说的元素”,请结合文本对此做出阐释。(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④,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⑤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注①蒙鸠:即鹪鹩(jiāo liáo),又名“巧妇鸟”,是一种善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皆植物名,属芦茅之类。③滫(xiǔ):臭水。④柱:同“祝”,折断。⑤醯(xī):醋。
10.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仞,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形容极深或极高。
B.庶人,平民百姓,无官爵者,没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
C.盗跖,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大盗,在先秦古籍中用来形容坏人。
D.五声,即五音,古代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B.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寓于浅显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
C.作者用“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来比喻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
D.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全面掌握学习的知识,追求修养的纯粹完美,达到“定”与“应”的统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南朝陈]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①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 ②。
注①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此处指荡桨之声。② (yīn):古时城门外层的曲城,这里指城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然”表明诗人明知确实已赶不上送行,但他还是来到江津长望以送。
B.第四句写帆势与云相接,暗示船已走远,也表明诗人立于江津时间之长。
C.“空余鸟”比喻江津只剩下了自己,孤单之意、惆怅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D.尾联以江汉与城门相距远,写诗人与友人相距远,形象生动,写法别致。
15.诗的前四句与后六句,对诗人形象的刻画,侧重点各是什么?(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话是“          ,          ”。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既要提得起,又要放得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我们不要为得到而大喜,也不要为失去而大悲。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当然可以用恰当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苦闷,但不可颓废。人生路上充满着      ,某一次失败是不足为怪的,何必过分去计较呢?失败后,我们不要气馁,不要灰心,不要放弃,更不能      、自暴自弃,因为时间是医治创伤的最好疗药。善待自己吧,因为善待自己是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权利。当收获成功时,我们当然可以欢呼雀跃,但不可      ,因为往往骄兵必败。我们大可以尽快放下成功的花束,摒弃逆境的干扰,重新设置挑战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虽然不至于      ,但我们可能收获另一个人生的成功。 
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每一个生命中的音符,奋然前行。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如果成功了,那是人生的幸事;如果没有成功,那也是难能可贵的经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需要一种态度
B.人生需要一种厚度
C.人生需要一种高度
D.人生需要一种长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五风十雨    期期艾艾
得意忘形 马到成功
B.风风雨雨 自怨自艾
得意忘形 立竿见影
C.风风雨雨 期期艾艾
得意扬扬 马到成功
D.五风十雨 自怨自艾
得意扬扬 立竿见影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奋然前行。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B.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每一个生命中的音符,奋然前行。不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C.笑对人生,奋然前行,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尽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D.笑对人生,以既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奋然前行。不管未来的路是否充满泥泞,我们都要风雨兼程。
20.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捎去5 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




21.下面是福州市教育系统“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六单元测评
1.C 解析 A项,“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做出取舍”理解有误,原文内容为“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B项,强加因果,强调表现自我与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是并列关系,非因果关系。D项,原文为“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而非“彻底解决”;同时,缺乏历史纵深感是否为难题,于文无据。
2.C 解析 C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未对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做充分的论述。
3.B 解析 根据原文论断,“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如果……就……”太绝对。
4.C 解析 原文是“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表述范围不当。
5.C 解析 原文是“购买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而不是“在线教育信息化产品很难满足不同学校的需求”。
6.示例 (1)同意。理由:①政策支持。政府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对在线教育给予支持。②自身具有优势。灵活便捷,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共享,弥补实体学校的不足。③受众欢迎。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已取得了广泛认可;拥有逐年增多的用户群体。
(2)不同意。理由:①体制障碍。在线教育与政府、实体学校的合作步履维艰,难以动摇线下实体教育的牢固地位。②自身存在不足。在线教育相对于实体教育,主要是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这决定了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实体教育成为主流。③受众原因。对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来说,在线教育的碎片化学习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理由具体,能自圆其说即可)
7.D 解析 文章对陈寅恪、刘节二人的描写并没有主次之分,不仅通过刘节的眼睛来观察陈寅恪,而且展现了师生间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薪火相传,感人至深。
8.(1)两年后,陈寅恪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碑文诠释王国维之精神,但是在追悼仪式上,陈寅恪就以跪拜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国维的理解。刘节也于此时理解了这种精神。(2)刘节在后来的教学中,不仅直接教授给学生这段碑文,而且成为这种精神的传承人。
解析 主要抓住碑文阐释的精神对刘节的影响回答。
9.(1)注重人物刻画,对细节和人物心理做精微的描写和刻画。如陈寅恪和刘节下跪时的穿着、刘节的内心感受等,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2)不同于一般历史散文以人物生平为线索,而是以“骨头的姿势”作为记叙线索,围绕这一线索来选材组材,内容丰富传神而主题非常突出。(3)并不完整记录人物生平,而是摘取几个突出片段作为核心情节。如两次下跪、一次站立,更加集中地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格。(4)运用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如场景化的描写,使文章更真实生动,让读者有代入感。(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可以结合小说在人物刻画、情节描述、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分析。
10.C 解析 这段文字句式整齐,有“不足谓”为标志。可根据句意和标志断开。
11.B 解析 B项,“没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是奴隶,“庶人”是自由劳动者。
12.B 解析 B项,“醯酸而蚋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选择良好的环境”,而是用来说明“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13.(1)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乡邻,出游一定要结交有道德的人,这是为了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2)有了好的道德操行然后才能内心坚定不移,内心坚定不移然后才能应付各种事变,能够内心自定,又能应对外物,这就叫作完美的人。
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作蒙鸠,它用羽毛筑巢,并用毛发将它编织起来,系于芦苇之上。一阵风吹来,苇条折断,鸟蛋摔碎,幼鸟也摔死了。不是它的巢不完善,而是巢所系的地方使它这样。西方有一种草,名字叫作射干,茎长四寸,生在高山上面,俯临百丈深渊,并非它的茎能长得这样高,而是它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蓬蒿生长在麻中,不需要扶持就自然挺直;洁白的沙子掺和在黑土中,就和黑土一样黑。兰槐的根叫作芷,把它浸泡在臭水中,君子不会接近它,百姓也不会佩戴它,不是它的本质不好,而是被浸泡在臭水中的缘故。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乡邻,出游一定要结交有道德的人,这是为了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
各类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它的起因。荣誉和耻辱的到来,必定与它的品德相一致。肉腐臭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就会生虫。懈怠散漫而忘掉自身,灾祸就发生了。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柔弱的东西容易受约束。邪恶污秽集于一身,就会招致怨恨。堆放的柴草好像一样,火总是从干的地方烧起;平整的地面好像一样,水总是向低洼的方向流去。草木丛生,禽兽群居,万物总是与它们的同类生活在一起。所以靶子一竖起,弓箭就射向那里;林木繁茂,斧头就砍伐到那里;树木成荫,众鸟就栖息在那里;醋酸了,蚊蚋就聚集在那里。所以说话有时招来祸患,行为有时招来耻辱,君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单元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阶段综合测评试卷』  下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堂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