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同步课堂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同步课堂练习(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12课拿来主义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    、    、    ,五四     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鲁迅
试题预览
第12课  拿来主义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    、    、    ,五四     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   》《   》《     》等;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    》《    》《    》《    》《    》《    》等。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文学常识。
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    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    性文章。
杂文的题材   ,内容   ,篇幅   ,形式    。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3.生字注音。
礼尚往来(    )   自诩(    )   孱头(    )  
残羹(    )     冷炙(    )   冠冕(    )
4.解释词语。
(1)谬种流传:
(2)华而不实:
(3)礼尚往来:
(4)不管三七二十一: 
(5)勃然大怒:
5.易混辨析。
收集:
  搜集:
鼓吹:
鼓励:

答案
1.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新文化运动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任写8部)
2.鲁迅  议论
广泛 丰富 短小 灵活
3.礼尚往来(shànɡ)  自诩(xǔ)  孱头(càn) 残羹(ɡēnɡ)  冷炙(zhì)  冠冕(miǎn)
4.(1)谬种流传:指荒谬错误的言论、学术流派得以传播。
(2)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3)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
(4)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形容人大怒的样子。
5.  收集:都有聚集到一起的意思,但是“收”是东西放在眼前,人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得到;
    搜集:而“搜”中包含了一个比较辛苦的搜索过程。
鼓吹:宣扬,使众人知道,是贬义词。
鼓励:激发、勉励,多用于褒义。


1.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2.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3.“抛来”和“抛给”、“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4.“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等当时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诩(xǔ)      吝啬(sè)       残羹冷炙(chì)     
B.蹩进(bié)      脑髓(suí)        冠冕堂皇 (miǎn)     
C.国粹(cuì)     孱头(càn)       礼尚往来 (shàng)     
D.磕头(kē)      给予(gěi)      勃然大怒(bó)      
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吹  欣然  举实例  故弄玄虚
B.原故  譬如  碰钉子  民脂民膏
C.掘起  辩别  下地狱    佳节大典
D.阴功  徘徊  宴大兵    闭关守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课标高考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废某一学科,个别地方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将会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亏。
②他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③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尚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端午、中秋、春节、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载体”。
④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⑤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十分粗心,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做题步骤对了,结果却常常是错误的。
⑥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的精心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盟重申了维护南海和平与航行安全,按照国际法律所认可的各项原则解决一切争端,呼吁有关各方在展开海上活动时保持克制态度。
B.沙特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因联合国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冲突中不作为,沙特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C.沃尔沃环境奖得主秦大河博士提议了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他研究的重点区域是中亚干旱区冰冻圈,其变化对亚洲影响很大。
D.公开信称,国会应允许互联网公司公布情报机构所提要求,这不仅能让公众了解监控项目是如何运作的,也有助于回击那些错误报道。
5.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
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
思想家的鲁迅,                                 ,                                       ;
革命家的鲁迅,                                 ,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有破有立,否定“送去主义”后,自然引出“拿来主义”。
B.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都不利于“拿来主义”的实现。
C.“拿来主义”的前提是吝啬,“送去”之外就得“拿来”。
D. 只有运用脑髓,占有,挑选的“拿来主义”,才能给我们注入新的活力。
7.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
答:                                                                                                    
                                                                                               
8.“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的不同的后果? 
答:                                                                                                    
                                                                                               
                                                                                               
                                                                                               
9.鲁迅先生在否定种种错误的做法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有人认为这是排除推理法。结构是:原因,或A或B或C或D;推理,非A,非B,非C;结论,所以D。请你根据这个结构,写出选文的推理过程。
答:                                                                                                    
                                                                                               
                                                                                               
                                                                                               

三、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拿去主义
陈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眼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10.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以“文化”为材料,立意却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行文思路、作者认识水平不同。
B.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或送去)”问题,两文中的“拿去(或送去)”实质相同。
C.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本文中第三、四自然段也是如此。
D.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E.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11.根据文章的阐述,“拿去主义”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                                                                                                    
                                                                                               
12.“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答:                                                                                                    
                                                                                               
                                                   
13.“‘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答: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A项,“炙”应读“zhì”;B项,“髓”应读“suǐ”;D项,“给”应读“jǐ”。
2.A 
【解析】B项,“原”应为“缘”;C项,“辩”应为“辨”;D项,“兵”应为“宾”。
3.D  
【解析】①“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合语境。②“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复习资料题型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不合语境。⑤“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不合语境。
4.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最后加上“的立场”;C项,搭配不当,应该改“提议”为“提出”;D项,语序不当,应是“不仅有助于回击……,也能让公众……”。
5.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二、课内阅读
6.C
【解析】“拿来主义”的前提是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7.这一句话是反语,意思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要考虑句子所使用的修辞。
8.“送去主义”是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的一种表现,它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这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送来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蔽,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拿来主义”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病从准确定义,看到这两种行为的实质,以及产生的背景。
9.原因: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推论:①闭关主义,实行不通。②送去主义,沦为乞丐。③听凭送来,大受其害。结论:所以,要自己来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论证思路的掌握。本文是驳论文,先列举现象,进行对比反驳,再得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论证。

三、迁移阅读
10.AB
【解析】A项,主要原因是时代背景不同。B项,两文中的“拿来”的实质相同,但鲁迅批评“送去”。
11.推出中国文化产品要体现中国的时代特色和自己的民族特色,体现出西方所没有的风格。
【解析】概括内涵关键是找到关键语句,文章前半部分都是论述“拿去主义”的必要性,对于“拿去主义”概念的论述,关注第五自然段首句“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及本段“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进行综合概括即可。
12.①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怀疑其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②可能不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不太明白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③妄自菲薄,没有认识到中国文化内容丰富。
【解析】找到画线句所处语段,作者先亮明观点“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后面进行原因分析,锁定第三自然段,然后对句子逐一进行概括,分为三点作答即可。
13.①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②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③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解析】文章结尾处句子收束全文,所以要从整体考虑概括段落大意,而原因往往分为内因和外因,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第二段对于“拿去”的意识不强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不清,找到“双向流程”这个点。第三段作者强调中西方文化可以互鉴,即可归纳出第二点。综合最后三段强调“拿去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的促进作用,综合概括,意思对即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反对党八股》巩固训练』  下一个『2020学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学生冲刺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