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后训练习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后训练习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基础检测(25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yú,阿谀,奉承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
试题预览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ú,阿谀,奉承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4.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5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5分)(     )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5分)(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 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9.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2分)

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3分)

③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3题(20分)
张纲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 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B.思以爵禄相荣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以乱易整,不武
C.公其深计之  D.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1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三.写作训练(30分)
   14.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批评某种社会现象,250字左右。


附答案:
1、C.传:zhuá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贻:yí,赠送;谀:yú,阿谀,奉承。  
2、A.
3、B.
4、B.
5、C.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6、C.
7、A.同为判断句。
8、B.“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
9、略。 
10、A.厉,磨砺,激励。
11、D.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A,而,表判断;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12、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13、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14、略。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拓展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