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八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开学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四省八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开学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省八校”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特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即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
试题预览
“四省八校”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特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即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以发现,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首先,从立法的重要性来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的内容涉及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另外,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大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民事行为的规范,属于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础性、全局性活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法律遵循和依靠。从这个角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称得上是“国家重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十分庞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来定名,说明其立法体量的显著差异。世界上著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债法),其条文都超过了2200条。我国民法典法律条文包括七编、l260条,近80章,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l0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法典并不是全部民法规范和制度的立法,而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还有商事立法、知识产权立法和社会权利立法等民法特别法。无论如何,此次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
再次,民法典命名的使用,强调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整合为一体之时的体系科学性和逻辑性。对民法规范、制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找到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依靠这些基本逻辑来编纂,民法典根本无从谈起,因为大量的民法规范和制度都是一盘散沙,或是被形容为“随意堆放的一袋土豆”。民法中的体系性科学,是人类社会依据民法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既是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技术手段,也是我们从事民法学习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技能。
同时,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编纂还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民法典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把民事活动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则“提取”出来,作为一般规则规定在民法典之中。然后,民法典又把具体民事权利按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区分来划分为多个分则,在这些分则之中展现各种权利及其相对具体的要求。这样的编纂方式,极大节约了立法成本,不仅是体现法律关系逻辑和民事权利区分科学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研究、贯彻实施民法的最佳方式。总体而言,本次民法典编纂按照体系化科学的要求,消除了原有民事立法散乱且存在内在混乱的弊端,遏制了立法盲目和冲动,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民法发展史上曾倡导的“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民法典被定名为“典”,可谓实至名归。
(摘编自孙无忠《民法典何以为“典”》)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被定名为“典”,是实至名归的。
B. 我国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为“法典”,是因为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C. 只要依靠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就能成功编纂民法典。
D.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阐述清楚,对读者了解我国民法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民法典命名为“法典”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举法、德、瑞士等国民法典的例子,从立法体量角度证明了我国民法典定名的合理性。
D. 文章关于民法典依据体系性科学编纂的论述,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两者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
B. 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庞大,法律条文多达上千条,汉语字数超过了10万,但也只涉及民法一般法或基本法的立法。
C. 我国民法典区分总则和分则的编纂方式极大地节约了立法成本,也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实施民法。
D. 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本次民法典的编纂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错,范围混淆,依据原文第一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B项,“是因为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错,以偏概全,依据原文第一段,我国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为“法典”,是因为它符合了三个方面的特征;
C项,“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错,说法绝对,原文第五段也表明民法典的编篆还得依据民法的体系性科学。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错。文章的结构形式应是“总分”,最后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都是关于我国民法典第三个特征的分析。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A项,“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 核心是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错,以偏概全,原文第二段,“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的基本权利在原文里并不能看出只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保护未成年人是互联网治理中的议题之一。时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还坚持互联网是一个不需要规矩的乌托邦,尤其对未成年人来说。国家网信办近日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此次整治活动将专项清理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深入清理网站平台少儿、动画动漫等频道的不良动画动漫产品严厉打击直拇、短视频网站平台存在涉及未成年人有害信息的行为;密切关注即时通讯工具群图和论坛社区环节,严防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蔓延;从严整治青少年常用的浏览器、输入法等工具类应用程序恶意弹窗问题;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图互撕、拜金炫富等存在价值导向问题的不良信息和行为;集中整治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等问题,持续大力净化网络环境。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清朗”专项行动是网络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任务,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坚决遏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蔓延态势。同时欢迎广大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向网站平台和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问题,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摘自《中青网评:暑期网络专项整治让未成年人向阳成长》)
材料二:
 
 
(摘自2020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三:
河南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属地管网治网实际,我省将组织专门力量加强网上巡查监看,通过深入清理一批有害信息,处置一批违法违规互联网站和公众账号,查办曝光一批典型 案例,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
与此同时,针对泄露儿童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专门印发《河南省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19日,重点整治违反法律法规或双方约定,以及超出目的范国或必要期限收集、储存、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通过制作、发布、传播信息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对落实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凤险隐患的,将约谈网络运营者,责令其整改;对问题严重或已发生安全事件的,将注销网站备案、停止接入等;对组织和个人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将依法依规处置,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摘自河南日报《我省启动两项专项整治行动守护孩子上网的清朗空间》)
材料四:
为更好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2018年3月1日,“青年之声.提升网络素养助力青少年文明上网”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撰写的《生活中的网络安全一中 学生网络素养读本》目录进行研讨。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邓建高介绍了《生活中的网络安全一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大纲的基本内容。该读本主要分为网络素养基本概念、认识网络、善用网络、安全用网、阳光用网和理性上网六个板块。邓建高副教授认为,只有从青少年、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入手才能提升中学生网络素养,引导中学生网络行为,并防范和应对网络欺诈、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网络犯罪问题。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蔺玉红表示,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结交朋友的重要通道和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然而在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在网络操作、网络信息的获取和鉴别、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均存在大量失范行为,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是非常紧迫且必要的。她建议编写中学生网络素养读本时,要注重遵循让青少年“安全地、创造性地、建设性地、有道德地”上网用网的原则。
(摘自中青在线《<生活中的网络安全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即将编撰助力青少年文明上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将大力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B. 材料二显示,年龄结构中10—19岁的群体在整体网民结构中占比19.3% ,中学生群体(26.9% )则位列网民职业结构第一。
C. 材料三强调了对儿童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提到了对网络运营者的监管。
D. 材料四关注点在于青少年网络索养的提升,也提到了对网络犯罪的防范和应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项清理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说明教育类平台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B. 网络运营者对于儿童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使用等要有目的范围或必要期限,遵守法律法规或双方约定,否则就可能受到整治。
C. 陶玉红副主任认为青少年在网络操作、网络信息的获取和鉴别、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大量失范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非常紧迫且必要。
D. 只有政府、媒体、广大网民、社会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世界里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网络犯罪才可能减少。
6. 如何保证未成年人正常、健康地上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4. B    5. A    
6. (1)政府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坚决遏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蔓延态势,落实网络运营者的安全管理责任;(2)广大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向网站平台和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问题,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3)重视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引导其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中学生群体(26.9% )则位列网民职业结构第一”理解有误。阅读材料二“网民职业结构”图可知,图中显示“位列网民职业结构第一”的不是“中学生”,而是“学生”,故选项内容混淆范围了。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说明教育类平台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此次整治活动将专项清理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信息可知,“专项清理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是为了“大力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故其中的“都存在问题”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原文文意。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 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要求“如何保证未成年人正常、健康地上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注意题干中“未成年人”的提示,同时,“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则意味着每则材料都需要关注。
具体分析,依据材料一“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清朗’专项行动是网络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任务,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坚决遏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蔓延态势”,考生可筛选概括:政府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坚决遏制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蔓延态势。依据文句“同时欢迎广大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向网站平台和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问题,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考生可概括:广大网民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向网站平台和有关部门举报相关问题,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材料三“结合属地管网治网实际,我省将组织专门力量加强网上巡查监看,通过深入清理一批有害信息,处置一批违法违规互联网站和公众账号,查办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考生可概括:落实网络运营者的安全管理责任;从材料四“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是非常紧迫且必要的。……要注重遵循让青少年‘安全地、创造性地、建设性地、有道德地’上网用网的原则”,考生可筛选概括:重视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引导其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考生可从只有政府、媒体、广大网民、社会积极参与等角度去概括,只要言之成理,都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火树银花
胡天翔
从后墙走到门口是九步。
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响了。将提包放到地上,刘小海摸出手机,食指滑一下屏,贴近耳朵,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说的是普通话,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挂了电话,刘小海愣愣地站一会儿,慢慢走到床边,一屁股蹲了下去。床被压得“吱呀”一声。
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
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中午,刘小海煮了一桶方便面。午觉醒来,在手机上刷了一会儿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刘小海急忙去药店买口罩。药店结账的人排着长队,有人买三袋板蓝根颗粒,有人买四盒双黄连口服液,有人买五瓶医用酒精,不管有用没用,大家手里都提着药品。口罩已涨价了,十个装的两包口罩花了三十元。出门戴上口罩,刘小海赶到超市。超市的人更多,刘小海割了六斤肉,提着一袋小米、半兜土豆,两捆葱和蒜苗,排队八分钟才结了账。
回到出租屋,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刘小海严厉地教导儿子,要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每次和儿子联系,刘小海鼻子都会发酸。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憋着劲,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梦想落空了。前年夏天,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上了。刘小海尾推骨粉碎性骨折,对方伤得也不轻,双方各负其责。刘小海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打了十三年的工,单亲爸爸刘小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
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哥。父亲去世五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大哥说村里已经广播了,劝人不要走亲戚。大哥还告诉刘小海,刘小海因病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三间新房,三间堂屋就快上楼板了……
除夕夜里,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想起大哥说的三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浏览新闻。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刘小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能帮就帮,咱也去出一份力吧。”
奇了怪了,下了决心,刘小海很快入睡了。
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吃过饭,刘小海将制下的肉和蔬菜给了房东大哥,他要去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
到了工程部,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
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垫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忙了一上午,刘小游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一个女子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求小视频,宣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吧。”刘小海心想。
“师傅,你们很辛苦吧?”
“不辛苦,还可以。”
“师傅,您是河南人?”
“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
“谢谢,谢谢您!”
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晚上下班,刘小海正看自已视频呢,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
“爹,俺看到你的视频了,很多人夸你呢。”
儿子是在为自已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
“中,你要照顾好自已啊。”儿子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视频连线采访刘小海。刘小海就在工作间隙接通视频,给他们介绍工地的情况。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刘小海哽咽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她。
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
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上千个工人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刘小海扛着焊机来到工作点,刚把坪机电线连好,大哥打来了视频通话。
“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你给咱村人长脸哩。”大哥笑着说。
“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刘小海说。
“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电话,娘要给你说话哩。”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
“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你要好好干活。”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
“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呢。”娘继续说。
“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娘流泪了。
“娘——”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
挂了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的坪钳稳稳地夹起坪条,一下二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刘小海接到电话时的震惊,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大家买药品的场面,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疫情的不安和慌张,突出了疫情的严重,烘托了紧张气氛。
C. 小说写刘小海联系大哥的那通电话,既交待了刘小海的家庭状况,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D. 小说从刘小海得知武汉封城落笔,中间插叙他和儿子外出打工的艰辛及家庭境况,最后写他到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从小人物的视角表现非常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朴实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彰显主题。
8. 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9. 请概括刘小海身上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刘小海在疫情中的选择所体现出的精神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答案】7. A    8. 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刘小海劳作时的专注认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运用比喻,把“瞬间流溢的焊花”比作“盛开的火树银花”,既是实写,又是虚了,在寒冷的夜里让人感到明亮温暖。③照应标题。通过对刘小海劳作场景的描写照应了文章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揭示主题。小说通过刘小海的劳作场景赞美了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与担当,以刘小海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在非常时期绽放出如火树银花般的光华,也让我们看到疫情中的希望。    
9. ①刘小海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朴实善良能吃苦、友爱孝顺懂感恩、无私奉献有担当。②刘小海自愿选择扑到火神山医院当焊工,不仅体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奉献和担当,也源自于他对政府帮他盖了三间新房的最朴素的感恩。于大处说,社会要进步,国家要繁荣,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担当的人;从小处而言,在个人的成长中,会感恩、懂奉献、有担当都是宝贵的品质,是人得以进步的阶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②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③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⑤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理解有误。阅读文本可知,小说开篇并没有心理活动描写。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本题要求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具体分析,(1)从划线句子中“左手拿……,稳稳地夹起,……触碰着……”这些动词入手,赏析,运用动作和细节描写,突出了刘小海劳动时的认真专注,使这个普通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这个特殊疫情中普通人的担当意识。(2)文句“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瞬间流溢的焊花”比作“盛开的火树银花”,生动形象写出刘小海自愿选择扑到火神山医院当焊工的情景,虚实结合,让人在特殊时期的寒冷之夜倍感温暖。(3)划线句子在文章结尾处,在结构上,文句“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和标题“一个人的火树银花”遥相呼应,通过对刘小海劳作场景的描写照应了文章标题,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4)在内容上,此句蕴含着丰富的内含,“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具有象征意味,小说通过普通劳动者的劳作场景赞美了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以刘小海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在特殊时期绽放出如火树银花般的光华,也让我们看到疫情中的希望。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也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表面看似是一个“概括题”,其实是一个“探究题”。 所以说本题实质是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弄清作者是如何驾驭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