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2021届高三高中新课标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云南省昆明一中2021届高三高中新课标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昆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
试题预览
昆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尽管时代经历了巨大变迁,但中国哲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既和全人类哲学的整体发展相关联,更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相适应。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创立了独特的哲学思维模式。譬如,《周易》所体现出的辩证思维模式以及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标志着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阶段。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中国哲学不但毫不逊色,并且还保持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是生命之学、智慧之学,不但“源远”,而且“流长”,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在世界思想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可以说,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中国哲学包括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最能体现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精神,并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学术界一般把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时期,也就是传说周文王推演《周易》的时期,到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哲学称为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长达三千年,在整个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建筑雕刻、民间风俗、民族心理、审美方式、行为习惯等,无不受到传统哲学的熏陶和影响。
汉代以后,中国传统哲学在按照自身轨迹发展的同时,逐渐传播到了周边的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等国,形成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按照李光耀的说法,新加坡之所以成为“ 亚洲四小龙”之一,与其国民很早受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不无关系。十七、十八世纪,中国传统哲学又突破东亚文化圈,通过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传播,东学西渐,远播欧洲,在欧洲社会形成了持续二百年的“中国热”。这对于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德国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当今,西方社会把关注的目光再次转向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转向了中国的孔子、老子,就是希望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智慧和养分,以达到解决世界性难题的目的。譬如,“天人合-”“以人为本”“协和万邦”等中国哲学智慧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都得到了鲜明体现,普通群众都从内心深处再一次强化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量,更凸显出中国哲学的强大生命力。
从根本上讲,中国哲学就是有着大用的人生智慧之学。冯友兰曾经说过:中国哲学必将大放异彩。历史上,中国哲学曾经领跑世界;新时代,中国哲学又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王杰《中国哲学的时代魅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哲学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是因为它的思想和价值观依然是当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B. 在世界思想史上,只有中国哲学不但“源远”,而且“流长”,是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生命之学、智慧之学。
C.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建筑雕刻、民间风俗、民族心理、审美方式、行为习惯等形成的基础。
D. 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使新加坡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从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哲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观点时引用名家看法和学术理论,既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涵养,也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B. 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很早就创立了独特的哲学思维模式。
C. 文章在讨论中国哲学对国外的影响时,以时间为序,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变化过程。
D. 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述了中国哲学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上,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阶段,这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有关系。
B. 与曾在欧洲掀起的“中国热”一样,如今西方社会再次关注中国哲学,是为了从中找到解决世界性难题的方法。
C.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中国哲学智慧让我们对中国文化更有认同感。
D. 中国哲学的价值与意义,是思维的高度,更是有着超越时空的“大用”,因此它才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中国哲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依然是当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不是“ 中国哲学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的原因。
C项,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无不受到传统哲学的熏陶和影响”。
D项,“按照李光耀的说法,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其国民很早受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不无关系”表明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影响有关系,但无确定性作用的依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项,论述主体概括错误,“中国哲学的变化过程”应为“中国哲学影响的变化过程”。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B项,分析错误,十七、十八世纪时欧洲的“中国热”并非“是为了从中找到解决世界性难题的方法”。 
故选B。
【点睛】答此类题时应先在文中分别找到与备选项内容对应的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筛选并整合信息时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类,概括时用语要准确,誊写答案一定要分条答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查首次在人类生殖细胞上完成基因编辑,并导致了两个婴儿的诞生,震惊了学界。公众论坛《知识分子》邀请到六位生物伦理学家共同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将给人类带来的伦理问题。专家如下:
王国豫(复旦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主任)
翟晓梅(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马修•廖(纽约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
皮特•辛格(普林斯顿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
朱利安•萨瓦莱斯库(牛津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
格林•科恩(哈佛大学生物伦理学教授)
《知识分子》:提到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人们首先想到请教生物学家而非伦理学家,一些人可能会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直觉,判断是非对错,凭什么要听伦理学家说什么?
辛格:伦理不单单是关于我们直觉上会怎么认为。人们有各式各样的直觉,其中许多都不合理,比如种族歧视的直觉,性别歧视的直觉,恐同的直觉,不胜枚举。
王:我不认为伦理学家有权力对基因编辑这样复杂的技术进行道德审判,因此也没有人一定必须听伦理学家怎么说。但是,基因编辑这样的现代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我们还不知道这一技术将给人、社会和自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此时,我们的选择就不仅是技术上的选择,而且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价值选择。
《知识分子》:生殖细胞基因编辑面临怎样的风险?
科恩:目前有两种风险。一个是“脱靶”,即你原本打算改变X,结果却改变了Y,或者一系列其他基因,这是可见的风险。另一种风险则是隐藏的,很难被量化。通过修改基因,我们可以降低心肌病的发病率,这类变化是可见的,但在改变人类基因组以后,目前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多年后,经过广泛的遗传,问题开始凸显。这种隐藏的风险很难被量化,也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知识分子》:我们为什么要把基因编辑的长期影响考虑在内?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人权利吗?
翟:生殖细胞的编辑,会传递到下一代。所以它不仅关系到个体,也关系到整个人类基因传递。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人类可遗传的基因信息,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属于某一个个体。于是就存在一个代际权利的问题:我们有没有权利为我们的后代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如果我们这些决定是错误的,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因编辑技术将面临着道德伦理的拷问。
《知识分子》:一些人反对基因编辑是因为基因编辑可能使“人类繁衍”成为“人类制造”。美国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可能是个典型的批评者,他认为使用基因编辑增强孩子能力的父母,富有控制欲,并把孩子当做工具,而非独立的个体。
萨瓦莱斯库:一些人反对基因编辑是因为反对过度的养育方式,或者说人类制造。但是过度的养育方式无论是在基因编辑的情况,还是非基因编辑的情况里,都存在。我曾看过一个报道说,郎朗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他没有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就应该自杀。这个案例里,郎朗的父亲并没有使用基因编辑吧?
《知识分子》:如果有一天基因编辑技术成熟,一些父母可能还是会拒绝使用它。这涉及怎样的伦理困境?
萨瓦莱斯库:不幸的是,拥有了这个能力,就得承担无法避免的责任。举个非常粗糙的例子,假设您可以让孩子通过基因编辑学习多种语言,您会这样做吗?如果您拒绝是因为您认为只说一种语言对您孩子最好,那么您也做出了选择。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您发现他在学习另一种语言和文化时存在困难,那您就应该为孩子遇到的困难负责。如果您否认说,我只是让自然来帮我决定未来。我认为这不是人该做的事,而是动物行为;成为人类,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并做出选择。
(摘编自《基因编辑究竟哪里不道德》《知识分子》2018年12月2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常凭借自己的道德直觉来判断是非对错,但辛格认为伦理不仅仅关乎人类直觉,且人们的很多直觉并不合理。
B. 王国豫教授认为,现代技术都有后果不确定的共同特征,对一种技术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价值选择。
C. 基因修改可以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效果是可见的,但生殖细胞基因编辑的风险很难被量化,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D. 一些人因反对过度的养育方式而反对基因编辑,萨瓦莱斯库以郎朗的例子指出,是否采用过度的养育方式与基因编辑无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识分子》作为组织方,聚焦社会重大新闻事件,问题设置循序渐进,便于普及相关知识,引发读者深人的思考。
B. 在基因编辑的伦理讨论中,中外专家的发言显示了较强的生物伦理学的专业性,这是讨论得以深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C. 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将影响到整个人类基因的传递,因此人类代际权利关系的重要性更甚于社会中个体与他人的权利关系。
D. 综合专家的谈话可知,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是人类不可轻易触碰的红线,无论技术成熟与否,它都面临着道德伦理的拷问。
6. 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存在哪些伦理问题?
【答案】4. B    5. C    
6. ①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有风险(安全性、不确定性问题)。一个是“脱靶”问题;另一个是隐藏的、很难被量化的风险:经过多年遗传后,问题才会凸显出来,且很难被量化。②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关系到整个人类基因传递的问题,涉及代际权力关系。③拥有了基因编辑技术,就得承担无法避免的责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王国豫教授认为,现代技术都有后果不确定的共同特征,对一种技术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价值选择”理解有误。由“基因编辑这样的现代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可知,文章中为“基因编辑这样的现代技术”并未所有“现代技术”;由“我们的选择就不仅是技术上的选择,而且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价值选择”可知,并非仅仅是“对一种技术的选择”,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项,“人类代际权利关系的重要性更甚于社会中个体与他人的权利关系”于文无据。原文并未对两者的重要性作比较。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目前有两种风险。一个是‘脱靶’,即你原本打算改变X,结果却改变了Y,或者一系列其他基因,这是可见的风险”可知,一个是‘脱靶’问题;由“另一种风险则是隐藏的,很难被量化。通过修改基因,我们可以降低心肌病的发病率,这类变化是可见的,但在改变人类基因组以后,目前看上去没有问题,但多年后,经过广泛的遗传,问题开始凸显。这种隐藏的风险很难被量化,也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可知,另一个是隐藏的、很难被量化的风险:经过多年遗传后,问题才会凸显,且很难被量化。
②“所以它不仅关系到个体,也关系到整个人类基因传递。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人类可遗传的基因信息,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属于某一个个体。于是就存在一个代际权利的问题”可知生殖细胞基因编辑关系到整个人类基因传递的问题,涉及代际权力关系。
③由“不幸的是,拥有了这个能力,就得承担无法避免的责任”可知,拥有了基因编辑技术,就得承担无法避免的责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地孤旅
吉布鹰升
我想我该去旅行了,就一个人孤独自由地去旅行。
最好是到山里走走看看,山里的世界是人对自然本能的向往。那里有新鲜的空气,丰茂的草坡,葱葱郁郁的树林,寂静的山野,高地的豁然开朗,心境无比轻松与宁静。一个人久居城市就厌倦了那些日积重负的尘欲,这些东西像绳索一样束缚我们,像囚笼一样困住我们。
我做好了去旅行的准备,就一个人上山寻找久违的自然气息。一个人难免会孤独?有人这样问。最初每个人不是孤独地来到人世的吗?在城市里,你虽然拥有房产、钞栗、朋友,但你不孤独吗?上山的路上,孤独使我获得城市所没有的自由自在的脚步和宁静的心境。
公路沿着河谷盘山蜿蜒。几幢紅砖瓦屋或条石筑成的屋安详疏落,那是彝家人的居屋。一块块坡地泛出几抹绿意,那是洋芋地。路边,几个少年好奇地打量我这个城里来的青年人。他们不知道,我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而且我的荒芜故乡还停在他们那个山村的背后。
公路时而沿河谷屈伸,时而盘山迂回,时而隐没在眼前,时而又突现出一片原始林木的清秀。这里乌语婉转,不知名的花开在其中,白的灿烂,红的艳丽。这片原始林,如果天天住在这里,倒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可是,对于在县城里居住了二十多年的人来说,自然給了我更多的新鲜。我甚至想,在这里筑一间房屋,买几亩土地,过着祖辈们的生活,与山对望,与树林朝夕相守,该是多么简朴自在的生活。但这是孤独寂寞单调的生活,它只是我此时此刻的冲动而已,它甚至叫人郁闷起来。甭想这么多,一路上的感受是颇多新鲜。我在山的怀里,用心灵皮肤毛孔,用官能,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和自然交换气息。
一路前行,走过一座小山,一些山寨突现。我熟悉这片土地,这片曾經生我养我的土地,包括土地荒芜之前和荒芜之后。一个人经历了一些伤痛和苦难,才知道平和静谧豁达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我算不上经历过苦难,那些所谓的伤痛是那样微乎其微。当面对自然的时候,甚至不值一提。一个人在山上走着,人是那么的渺小,个人的得失和苦恼都是那么不值一提,在山的怀里,它们都已经烟消云散。我真的需要上山了,我甚至为今天没有事先计划而突然来到山里倍感庆幸,好像冥冥之中什么在召唤我、牵引我。是人对自然还保持敬畏的那颗心,是对大山的情愫,是在城市里对自然亲近的欲望。我的家族在这一带山里山外是有声望的。很久以前,这里还没有共产党的时候,这里的彝人各家支头人制据一方,人们过山路,爬上重重叠叠的山峦和无数的垭口,进入了另一个家族领地领山的时候,就有那个家族的人持枪械守在垭口。赶路上山的人必须会懂族谱,才能化险为夷。那个遥远的时代,那些曾经封闭神秘的危峰险地,曾经暗藏多少凶险。如今走上这条远离战争械斗的平安路,我又多么幸福!
远远望去,一条古道沧桑而杂草丛生,但依稀可辩,似乎还在诉说曾经苍凉而悲壮的故事,我突然陷入沉默和敬意。古道不远处,有一股甘甜无比的清泉,终年不涸,传说这眼莫获神泉,是凉山彝人代代相传的大毕摩毕阿史拉则施法引来的。我们彝族曾經是充满睿智而创造了许多灿烂优秀文化的民族。可是,我慢慢疏远了这些优秀文化,它们行将隐没消失在深山里。一种文化的消失,对一个民族和世界都是损失。此次山行,我目的之一是爬上那条古道,探寻那眼无比甘美的神泉。
在雾中蹣跚行走,我并没有到达那条古道,也就没有去探寻那眼神泉。我想,留点神秘和遥远好。人把什么都看实看透,世界就没有意趣。况且我想,我终要回来,去探寻它、亲近它。我会把尘世的欲望和肮脏的灵魂洗去后,洗净双手,畅饮大地的甘泉。那是怎样的惬意和幸福呀!
下山时,云雾已飘游到山春,整个天地豁然开朗。阳光照到身上,如丝绸般柔和美丽。微风中深浅不一的草儿轻轻摇曳。这里的山民是幸福的。如果不是贫穷,这里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还有山里山外美丽的景观,都是山下的城市人无法拥有的。可是,山里人因为贫穷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搬进了城郊,呼吸的是浑浊的空气和周边垃圾场的臭气。从山里淌出来的那些一股股甘甜的水呢,包括莫获神泉,也在城外被污染。这是我的悲伤和遗憾。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因为厌倦城市而独自上山旅行,山里的空气、草坡、树林、高地能够抚慰人心,让人轻松宁静。
B. 作者隐约透露了自己人生经历中的淡淡伤痛,在广博的大自然的容纳中,许多伤痕都得到了弥合。
C. 作者由传说中的神泉联想到民族文化的式微,在颇感遗憾的同时,也表现出具有警惕性的自省精神。
D. 作为生长于凉山的彝族作家,吉布鹰升对自然有突出的感受力,并形成一种质朴无华的文体风格。
8. 作者对“孤旅”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分析。
9. 从作者心理变化的角度,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惬意幸福和悲伤遗憾的理解。
【答案】7. A    8. ①萌生念头:“我”久居城市,向往自然,准备独自上山旅行;②踏上旅途:一路前行,观赏沿途风景,思绪万千;③下山回城:旅途结束,“我”因山上山下的反差而发生情绪变化。    
9. 惬意幸福:①自然层面,包含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喜爱,对平和静谧豁达境界的领悟;②社会层面,包含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感受,对远离争斗、平安生活的感叹,及对民族文化魅力的认同。
悲伤遗憾:作者会因担心孤独寂寞单调的山中生活而郁闷,更因美好事物被污染而感到失落。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综合鉴赏能力。
A项,“作者因为厌倦城市而独自上山旅行,山里的空气、草坡、树林、高地能够抚慰人心,让人轻松宁静”原因分析不完整。由“最好是到山里走走看看,山里的世界是人对自然本能的向往”可知,原因还应包括对自然的向往。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叙述结构的鉴赏能力。
①文章一至二段写“我”萌生了独自上山旅行的念头,由“最好是到山里走走看看,山里的世界是人对自然本能的向往”可知,原因是“我”久居城市,向往自然;②文章三至八段写我踏上旅途,沿公路独自上山,沿着河谷盘山蜿蜒,一路前行,走过一座小山,一些山寨突现,“在雾中蹣跚行走,我并没有到达那条古道,也就没有去探寻那眼神泉”,观赏沿途风景,思绪万千;
③第九段,下山回城,与前文心情形成对比,“这是我的悲伤和遗憾”旅途结束,“我”山上山下情绪发生变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惬意幸福:由“最好是到山里走走看看,山里的世界是人对自然本能的向往……寂静的山野,高地的豁然开朗,心境无比轻松与宁静”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喜爱;由“我甚至想,在这里筑一间房屋,买几亩土地,过着祖辈们的生活,与山对望,与树林朝夕相守,该是多么简朴自在的生活”可知,包含作者对平和静谧豁达境界的领悟;②由“如今走上这条远离战争械斗的平安路,我又多么幸福”可知,社会层面,包含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感受,对远离争斗、平安生活的感叹;由“我们彝族曾經是充满睿智而创造了许多灿烂优秀文化的民”可知包含作者对民族文化魅力的认同。
悲伤遗憾:由“但这是孤独寂寞单调的生活,它只是我此时此刻的冲动而已,它甚至叫人郁闷起来。甭想这么多,一路上的感受是颇多新鲜”,包含作者会因担心孤独寂寞单调的山中生活而郁闷;“山里人因为贫穷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搬进了城郊,呼吸的是浑浊的空气和周边垃圾场的臭气……也在城外被污染。这是我的悲伤和遗憾”可知,包含作者更因美好事物被污染而感到失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鶻迎降,命入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太宗即位,入为燕京斯事官。宪宗即位,迁燕京路总管,多惠政,握采访使。世祖即位,握燕京宣抚使。至元元年,置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出为平章政事。莅官三年,增户九千五百六十五、钞六千二百二十五锭、屯田粮九万七千二十一石。十一年,帝谓赛典赤曰:“云南朕尝亲临,比因委任失宜,使远人不安,欲选谨厚者抚治之,无如卿者。”赛典赤拜爱命退朝即访求知云南地理者画基山川城郭驿舍军屯夷险远近为国以进索大悦送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云南俗无礼仪,男女往往自相配偶,亲死则火之,不为丧祭。无秔稻桑麻,子弟不知读书。赛典赤教之拜跪之节,婚姻行媒,死者为之棺椁奠祭,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由是文风稍兴。云南民以贝代钱,是时初行钞法,民不便之,赛典赤为闻于朝,许仍其俗。又惠山路险远,盗贼出没,为行者病,相地置镇,每镇设土首吏一人、百夫长一人,往来者或值劫掠,则罪及之。有土吏数辈,怨赛典赤不已,至京师诬其专僭数事。帝顾侍臣曰:“赛典赤忧国爱民,朕洞知之,此辈何敢诬告!”即命械送賽典赤处治之。既至,脱其械,且谕之曰:“若曹不知上以便宜命我,故诉我专僭,我今不汝罪,且命汝以官。能竭忠自赎乎?”皆叩头拜谢曰:“某有死罪,平章既生之而又官之,誓以死报。”交趾叛服不常,湖广省发兵屡征不利,賽典赤遣人谕以逆顺祸福,且约为兄弟。交趾王大喜,亲至云南,賽典赤郊迎,待以实礼,遂乞永为藩臣。賽典赤居云南六年,至元十六年卒,年六十九,百姓巷哭,葬鄯阐北门。帝思赛典赤之功,诏云南省臣尽守賽典赤成规,不得辄改。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咸阳王,谥忠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赛典赤拜受命退朝/即访求知云南地理者/画其山川城郭/驿舍军屯/夷险远近为图以进/帝大悦/遂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
B. 赛典赤拜受命/退朝/即访求知云南地理者/画其山川城郭/驿舍军屯/夷险远近为图/以进帝大悦/遂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
C. 赛典赤拜受命退朝/即访求知云南地理者/画其山川城郭/驿舍军屯/夷险远近为图/以进帝大悦/遂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
D. 赛典赤拜受命/退朝/即访求知云南地理者/画其山川城郭/驿舍军屯/夷险远近为图以进/帝大悦/遂拜平章政事/行省云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使用的年号,自汉武帝首以“建元”为年号后,形成制度,此后每个皇帝使用一个年号。
B. 平章政事此职在元代为宰相副职,元世祖时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以中书省宰执官出领各行省,授此职。
C. 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开私人讲学之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整理编成《论语》。
D. 学田是我国古代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购置的土地,学校将这些土地租佃给农民耕种,并以其收人作为学校经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赛典赤历经几朝,一生为国效力。太宗、宪宗时他在燕京任职,世祖即位后就被升任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
B. 赛典赤一心为民,力保-方平安。云南山路险远,盗贼出设,他选地建镇,以当地酋长为吏,负责治安,行人遭抢,便问罪官员。
C. 赛典赤多有仁政,共抓教化民生。云南民俗较落后,他教导当地人民知礼仪、会种植,防水旱灾害,建立孔庙,购置经史书籍。
D. 赛典赤怀柔地方,不以武力征服。土著官吏进京诬告他,他宽容以待继续让他们为官,交趾叛乱,他以理晓之,使之臣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南民以贝代钱,是时初行钞法,民不便之,赛典赤为闻于朝,许仍其俗。
(2)故诉我专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卷』  下一个『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