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二)(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试题预览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增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伦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自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佗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知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绪。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结,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德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西佗陷阱”。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响。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时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值。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景监控”,网络舆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卤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的讲话风格,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舆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
1.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佗陷阱”效应的一项是(3分)(    )
A.放羊娃多次在沒有狼的时候喊“狼来了!教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救设有奏效。
B.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C.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D.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题干中提到“塔西伦陷阱”,结合原文理解,“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伦陷阱’”。可见“塔西佗陷阱”的特征是“说真话”“做好事”“遭误解”。A项,“狼来了”的故事与“政府公信力”无关;B项,不符合政府“说真话、做好事”遭误解的特征;C项“武汉红会辟谣”是说真话,但却引发公众不满,符合“塔西佗陷阱”的特征。D项,只说到政府行为,不涉及是否遭误解。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所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塔西佗陷阱”形成的原因。
C.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塔西佗陷阱”的形成的社会原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对比论证”错。文章从“宏观”“微观”“公众心理”三个层面并列分析了“塔西佗陷阱”的形成的社会原因,没有“对比论证”。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A项,“如果……就……”的推理过于绝对化。原文“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绪”,只是“宏观”方面的一个原因,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的不是只有经济一方面的因素。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今天,河北省副省长陈刚在乌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宣布了智慧雄安建设的一个重量级彩蛋——雄安将在全国率先试用5G网络。由此,雄安走在了全国18个5G运营试点城市的前列。
提及智慧城市,目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杭州、上海等地。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雄安将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一开始就站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高起点上,用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泊车等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现在在逐步规划建立全新的智能交通、智慧健康、智慧生活的数字城市。这让雄安摆脱了杭州、上海等地在建设智慧城市中需要改造升级基础设施的麻烦,也摆脱了旧城区规划无法全面布局的束缚,可以大刀阔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摘编自《明年率先试用5G雄安将成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新样板》)
材料二:
 
(摘编自《“百名企业家两会调查”出炉!企业家眼中的新时代》,“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到2022年:适应雄安新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基本形成,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人口吸引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得到显现。
到2035年: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疏解到新区的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雄安建设时间表》)
材料四: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构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支持我省高等学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共建河北校区,融入全球高端教络;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争取更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布局我省、布局雄安新区。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当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志立曾呼吁,“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在河北新建教育部直属的雄安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面向世界招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以现代化大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高起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带动河北高等教育发展,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奠定长远基础。”
(摘编自《雄安大学最新消息来了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河北新闻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雄安将在全国率先试用5G网络,走在了全国18个5G运营试点城市的前列,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
B.雄安建设智慧城市的起点很高,大刀阔斧地用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接着逐步规划建立全新的智能交通等构成的数字城市。
C.材料二中,认为中国未来的创新高地出现在雄安和深圳的人将近一半,还有四成多的人认为创新高地会出现在二三线省会城市。
D.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意见》提出直属教育部的雄安大学将采用新机制新模式,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项,“《意见》提出直属教育部的雄安大学将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分析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直属教育部”“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是高志立的呼吁,并非《意见》内容。故选D。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雄安新区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包括: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适宜发展的环境基本形成等。
B.到2035年,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
C.到2050年,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三种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和谐有序有活力,改革开放推广到国内国际。
D.雄安新区建设的三个阶段是: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制度体系构建完备;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是“对材料三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C项,“改革开放推广到国内国际”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并没有推广到国际。故选C。
6.在现实或规划当中,雄安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城市建设方面: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样板。②制度体系方面:构建的制度体系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带动作用,其改革成果和经验将会辐射全国。③高等教育方面: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的雄安大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在现实或规划当中,雄安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四则材料,针对题目中的“雄安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找寻相关语句,概括其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材料一,“提及智慧城市,目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杭州、上海等地。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雄安将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间”;材料三“到2035年: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疏解到新区的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材料四“《意见》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构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可从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样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样板;其改革成果和经验将会辐射全国;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的雄安大学等角度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是谁?
宗璞
他回到家里,走进卧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喝茶,很觉奇怪,大声问道:“你是谁?”
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张过冷笑道:“你说你是董芊?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吗?”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才是董芊,我和董芊。”那是一张结婚照。那时的张过头发蓬松,面目英俊,身边的董芊披着婚纱,天使一般。这句话,是他当年说过的。“看见了吗?敢来冒充?”
张过很饿,到厨房找了些饼干,又找到了牛奶,自己吃着。董芊不理他,打开衣柜去取衣服。张过跟过来,大声叫道:“你敢偷董芊的衣服!”拿起手机打电话报警。董芊知道他会动手便关了柜门,回到扶手椅坐下。
一会儿,两个警察来了,互相说这场面也不是第一次了。问张过什么事。他说:“这个女人要偷董芊的衣服。”
警察劝他道:“这就是董芊,她还给你做饭吃呢。”
张过指着墙上另外一张董芊的半身照片,那真是绮年玉貌,说:“她才是董芊。”
一个警察说:“她老了呀,董芊老了呀。”
另一个警察说:“像你一样,你也老了。你看你头发都秃了。”他的头发只剩下周围一圈,中间光秃秃地发亮。
他一拍桌子,说:“别啰嗦!你们把董芊赶到哪儿去了?我要去找她!”说着,推开两个警察夺门而出。
屋外是一片大草坪,笼着淡淡的月光,他站在草坪上大声喊:“董芊!董芊!你在哪里?”
董芊追出来跟着他跑,也大声叫:“张过!张过!我在这里!”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张过停止脚步转过头来。他看着眼前满是皱纹的脸,怀疑地、又同情地问:“你把董芊藏到哪去了?你是谁?”他想了一想,又大声问:“你是谁?”
“我是董芊。”董芊委屈地说,“你是张过,你不知道吗?我们回家吧。”她的声音很低。
张过喝道:“你骗人!这世界到处都是骗子!我要去找董芊。”他说着,又向另一个方向跑去。那里不远有一个养老院。月光下有几个老人在乘凉,他们看见张过,问道:“你来做什么?”
张过道:“我来找我的妻子,她叫董芊。”
董芊也赶到了,说:“我就是董芊,对不起,他失去记忆了。”
一个老人道:“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
另一位有点绅士模样的老人说:“苏格拉底曾经说……哎呀,说什么我忘了。”
又一位老人笑道:“可别忘了吃饭。”
沙哑的笑声中夹杂着一两声轻轻的叹息。
张过对董芊说:“你不要老跟着我,你是谁?”
养老院的管理员走过来,劝说道:“你们回家吧。”
张过看看周围的人,又看看董芊,好像有点明白,迟疑地拉住董芊的手,向他们的家走去。如水的月光倾注在那片草坪上,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
走着走着,张过忽然站住了,猛力推开董芊又向前跑,一面大声喊。这次喊的不是董芊,而是一个追问:“你是谁?你是谁?”
张过的声音飘过来,把董芊缠绕住了。董芊很累,但是这个声音拉着她跑。她也要问:“你是谁?你是张过吗?”
许多年前她和张过也这样跑过。那时是她在前面跑,张过在后面追。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他们好像在大海上,海浪簇拥着他们。他们跑得很轻快,月光和草原连同那轻快的感觉都过去了,只留下变了形的记忆,还有那永远的追问。
“你是谁?你——是——谁?”
(选自《上海文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你是谁”为题,引人深思;又以“你是谁”开头,设置悬念;再以“你是谁”结尾,发人深省。
B.英俊潇洒的张过和绮年玉貌的董芊曾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张过得了老年痴呆后,他们的婚姻便出现危机。
C.小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老年人的群像,那“一两声轻轻的叹息”吐露出对老年人的怜爱之情。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叙述详略得当,主题耐人寻味,表达了作家博大的悲悯情怀,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属于一道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情节、主旨和环境。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主旨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张过得了老年痴呆后,他们的婚姻便出现危机”错误,文中张过患了老年痴呆症不认识妻子了,总是追问“你是谁”,但是妻子董芊一直对丈夫不离不弃虽然倍感心累,可见他们的婚姻不是出现了危机。故选B。
8.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这是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恬美的氛围,②与小说末尾补叙中所描绘的月光下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相为呼应,表现张过和董芊曾经的恩爱与幸福。③同时,与张过因患老年痴呆而不认识爱妻和董芊对丈夫不离不弃又倍感心累的晚年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深沉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语句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表达技巧,读者情感或心理等角度入手,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条作答。本题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还要从景物描写的作用方面作答。“如水的月光”渲染出宁谧的氛围,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在结构上,与下文形成呼应,“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那时是她在前面跑,张过在后面追”,“他们跑得很轻快”,那时的夫妻恩爱幸福,在手法上,用现在的状况与那时的恩爱幸福形成对比。在内容、主题上,“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能让读者感受到张过因患老年痴呆而不认识爱妻和董芊对丈夫不离不弃又倍感心累形成鲜明的对比。综合以上分析,本题应该从环境描写的渲染,结构、内容、手法等方面分条作答。
9.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示例(1):赞同。理由如下:①生活中人们把名和利看得太重了,所以才会患得患失,活得很累;②得了老年痴呆症,把所有的烦恼与痛苦都忘却,清空所有的利害与得失,人才活得轻松自在;③人生需要做减法,越简单越好,无论是“断舍离”还是“小确幸”,什么都忘记的人无忧无虑,反而更幸福。
示例(2):不赞同。理由如下:①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应忘,他人的关爱帮助不可忘,昔日的理想追求不要忘,往日的友谊爱情不能忘;②阅历就是财富,不要忘记你所经历的人和事,珍惜你拥有,怜取眼前人;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就文本的某个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表现为对传统观点或命题人假设观点的认知评价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确立观点,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情节、人物、技巧、主题等方面阐释理由。本题如果是赞同的观点,联系文章中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的具体语境,是得知张过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时候说的,这个老人是说张过得了老年痴呆症清空了记忆,也不是什么坏事,联系社会现实,人们记得太多,为世俗所累,活的不轻松,还是忘了的好,做人生的减法,有时不失为一种幸福。如果是不赞同的观点,结合文章,有“一两声轻轻的叹息”,能让人感受到那些老人对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张过忘了一切的怜惜。再可以联系实际,阐述理由,说忘记的一些坏处,应该记得自己经历的人和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还可以上升高度,联系时代精神,不忘初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观察选项,主要先区别“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如何断句。联系上文看,“五路”,是名词,指五路大军作“齐入”的主语;“彼”是代词,指他们,即贼寇,作“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摸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