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年级9月联考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试题预览
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高三年级9月联考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译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种,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因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宋;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式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 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升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式、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文气概。
B. 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 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文的风格特点。
D. 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D.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
A.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4. 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5. 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
【答案】1. C    2. B    3. D    
4. 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    
5.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②第二至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项,“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文的风格特点”理解有误。选项前后文句内容是因果逻辑关系文句,阅读材料一第四段文句“毛泽东诗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千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分析得知,原文只是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原文内容无选项中因果关系,故此项强加因果了。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项,“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理解有误。阅读材料一第三段文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分析可知,原文是“浪漫主义手法”,非“现实主义手法”,故“现实主义手法”表述错误。
B项,此项内容是对文中作者观点的高度概括,此项正确。
C项,“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二文句“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分析得知,文中语意是毛主席的看法,说此话是为了佐证“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这个观点,并不能由此推出“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之结论,故此项表述错误。
D项,“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二文句“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式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分析可知,原文表述是“评说”,但并不意味着“肯定”;另外“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的表述也与原文不符,依据原文文句“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分析可知,毛泽东只是“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但不等同于“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是对文章艺术手法的考查。也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A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是“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斗志昂扬,坚守阵地的乐观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
B项,“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是“军马踏在山路上发也细碎的哒哒声,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深沉悲壮”,此暗示了战斗的壮烈。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
C项,“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
D项,“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两句诗节选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写于1923年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此句句意是“像昆仑山崩倒悬崖绝壁,像台风横扫整个宇宙一样”,诗中,“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表达了作者(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诗人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
故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探究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具体分析,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侧重于毛泽东诗词中对帝王将相的评价。①阅读文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式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可以概括总结,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但同时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对他们评说;②阅读文句“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可以概括,毛泽东认为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③阅读文句“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元太祖成吉思汗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概括得出,毛泽东认为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答案不是唯一,考生若能围绕原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的能力。因此应先从整体上把握,确定中心观点,然后按照说理顺序进行梳理。答题思路为“文章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在此框架内,可以对说理的角度和方面再进行细化。
具体分析,材料一共有六个文段,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安排。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话题,“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文章第二至五段分说,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分说,其中二至三段,依据原文“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父情怀”,这是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且举例论证;其中四至五段,原文“毛泽东诗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这是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也分别列举了毛泽东诗句加以证明;最后一段总说,作者以毛泽东诗篇为例,意在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在结构上和第一段相呼应。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夜的黑
王剑冰
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不信你来看看,你看不见什么的,天上有星星还好些,没有星星的时光,你就知道乡村的夜是什么样的了,其实我给你说也说不好,但你可以伸出手来试试,你是看不见你的手指的,你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半截胳膊,那半截就伸到夜里去了。
你在村子里走,看到一个火头一闪一闪,你以为那是谁的烟头,你问了是谁,那火头不说话,一忽站着一忽蹲下的,好像与你玩着把戏。等你近前了,那火头又远了,你不知道,那是一只萤火虫。你一会感觉有个地方亮闪了一下,揉揉眼睛再看时,闪的地方又黑了。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尤其在这样的夜黑时光,你好不容易看到一处光亮,走去就知道,那是牲口屋。几个没事的聚着一堆火喷闲空儿。柴火不太干,潮潮的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白色的烟顺着芦草冒出来,熏得人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闭着也不行,眼泪也不听使唤。关键是嗓子眼也痒痒,于是就不停地咳咳地咳嗽,你一声他一声的,让一个牲口屋像一列火车,搞得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
乡村的夜。你看村子和田地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黑成一块了。房屋和树、田地和河流、人和动物,都黑成一块了。你在村头坐着,你也是夜的一部分。你走着或躺着,都一样,都不会影响夜的黑。
夜是有声音的。夜的声音同白天的声音不一样。白天太嘈杂。夜就像一个大筛子,把那些嘈杂过滤了,留下来纯粹的东西。你现在听到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声音。平时可能不注意,或者你的心不静,那些声音就在你的耳边滑走了。由此我理解那些被火车轧住的人,火车的轰鸣都闻而未闻的人,他的内心不知是怎样的世界,他一定沉浸到内心的烦乱之中了,所以我也明白,内心凌乱的人是听不到夜声的。
夜刚刚来临的时候。夜声还不是太明显,一旦夜得深了,夜声才显现出来。夜静得会让你睡不着,夜是给那些没有思想的人准备的。有思想的人受不了这夜,越听到夜声越睡不着。只有还回到烦乱的世界才能睡着。对于这样的人,村人就说,这人心慌了。你如果听到噗嗒的一声,而后又是噗嗒的一声,你就知道,那是露水从窗边的葵子叶上滑落了。叶子很大,露水聚多了,才会落下来,从上面的叶子滑到下面的叶子上,就发生了连锁反点。还有就是躲在叶子下面的一个纺织娘会被惊醒。叽叽咕咕地叨叨几句,又继续睡它的好觉。
一声婴儿的啼哭是夜声里最亮的,它压倒了一切的声音,穿透了每家的院墙。村子就知道,又一个生命来到了这块土地上。鸡的嗓子也不是都好,有的鸡打一个长长的鸣,末了还会扔一个弯,而后在那个弯处猛然销声,有的只会拖一个长音,不会拐那个弯。看来拐那个弯是个技术活,有的连长音也不行,生就的不行。就像我唱歌总唱到茄子地里去,也就不再唱。鸡不行,鸡唱得好不好,都得唱,鸡要是不唱,就会被其他的鸡看不起,主要是被那些母鸡看不起,破晓时分,它必须当一只雄鸡。
夜黑里还是有东西在村子走路,那都是白天不敢进村子的,像貛、黄鼠狼、狸猫之类,这些东西你挡也挡不住,它们几乎都不带出声音,跑的时候像黑色的电,这电一闪过谁家的下水道或者墙头,第二天你就听着骂街吧,骂归骂,这些东西是听不见的,骂街的只是为个心理平衡。
在晚间跑着的还有老鼠,几乎哪一家都养着一群老鼠,而且没有一家是自愿的。老鼠这是欺负人哩,所以人要是逮住了老鼠,就是点了它的天灯也没有谁上前做一回好人,求你放了这货。二妞她爹那次打一只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就有人劝说着,让放了算了。老鼠也许知道这一点,所以老鼠很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同人照面,以免人骂出贼眉鼠眼之类的话来,为了这一点,老鼠总是在夜黑里出来寻找吃食。问题在于老鼠的吃食同人的吃食差不多,老鼠要是像牛羊一样也就没有这些事情了。人越是没啥吃的时候,老鼠也最饥慌,老鼠更不要说像狗那样懂人,可以不吃人吃的东西,还可以吃人消化掉不要的东西。所以老鼠在人周围的动物里算是一样好处都不沾。
其实,夏天里,还有那些叫叫油、蛐蛐啥子的叫,声音小点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蛤蟆的叫声却是嘹亮得很,好像一村子都是它的嗓音。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忽站着一忽蹲下”富有情趣,既能让人联想乡下人在夜里吸烟的习惯,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夜晚的黑暗。
B. 文章中写“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表明当时乡村治安较差的境况及乡下人胆小的性格特点。
C. “内心凌乱的人是听不到夜声的”体现黑夜里“内心凌乱的人”内心的躁动,令人感受到看似平静的乡村中存在的不安。
D. 文章写婴儿的啼哭“压倒了一切的声音”,意在表明新生命的到来给乡村注入一股力量,为贫困落后的山村带来了生气。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点明题意,而后面的伸手不见五指,把读者拉到了乡村漆黑的夜晚中,使人如临其境。
B. 文章对葵子叶上水滴的描写细致入微,以此来展现乡下夜晚的安宁与静谧,在写作手法上与“梧相更兼细雨”相似。
C. 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在乡下猖獗的老鼠,并提及“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意在衬托普通人家世代平凡生活的艰辛与苦难。
D. 作者以好奇的眼光探寻着乡村的生活,表现了乡村的世俗生活气象;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写法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9. 本文从哪些角度写乡村的夜?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们的咳嗽声比作火车的轰鸣声,更加形象生动,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乡下夜生活闲适的气氛。②用“顺着”“熏得”“闭着”等词,表现未干的柴火燃烧的状态和人们对此的反应,词语使用十分准确传神。    
9. ①文章前半部分主要从视觉方面写乡村的夜。开篇直写眼前的漆黑,而后又用夜晚的微光反衬乡村夜晚的黑暗。②文章后半部分主要从听觉方面写乡村的夜。作者写到夜晚的水滴声、婴儿的啼哭声、动物的活动声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乡村之夜。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项,“表明当时乡村治安较差的境况及乡下人胆小的性格特点”错误,根据“等你近前了,那火头又远了,你不知道,那是一只萤火虫”和“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尤其在这样的夜黑时光,你好不容易看到一处光亮,走去就知道,那是牲口屋。几个没事的聚着一堆火喷闲空儿”可知,这部分描写了乡村夜间的景物,写出了夜的静谧、安详,没有“表明当时乡村治安较差的境况及乡下人胆小的性格特点”。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意在衬托普通人家世代平凡生活的艰辛与苦难”错误,由“老鼠这是欺负人哩,所以人要是逮住了老鼠,就是点了它的天灯也没有谁上前做一回好人,求你放了这货。二妞她爹那次打一只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就有人劝说着,让放了算了”可知,这部分内容意在表现老鼠欺负人,抢人们的粮食,人们厌恶它,但是村人很善良,他们会放过“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柴火不太干,潮潮的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白色的烟顺着芦草冒出来,熏得人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闭着也不行,眼泪也不听使唤。关键是嗓子眼也痒痒,于是就不停地咳咳地咳嗽,你一声他一声的,让一个牲口屋像一列火车,搞得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中,“让一个牲口屋像一列火车”运用比喻修辞,把人们的咳嗽声比作火车的轰鸣声,将“牲口屋”比作“火车”;“搞得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运用比拟修辞,赋予牲口以人的动作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乡下夜生活闲适的气氛。
用词精准,“顺着”“熏得”“闭着”准确传神地表现了未干的柴火燃烧的状态和人们对此的反应;“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熏得人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闭着也不行”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被潮湿的火熏到的情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本文1-3段写作者看到的乡村夜景,首段通过“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不信你来看看,你看不见什么的”等句子表现乡村夜晚的黑;接着描写夜晚见到的萤火虫、牲口屋等乡村夜景,表现乡村夜晚的黑暗、宁静;第3段通过“乡村的夜。你看村子和田地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黑成一块了。房屋和树、田地和河流、人和动物,都黑成一块了”表现乡村夜晚的黑。
本文4-9段描写乡村夜晚的声音,第5段写夜深时分露水落下的声音,纺织娘的声音;第6段写婴儿的哭声,鸡的叫声;第7、8段写夜晚动物的走路生,老鼠偷东西吃的声音;第9段写叫叫油、蛐蛐、蛤蟆的叫声。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乡村之夜。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亮,字宝明,藁成人。元浙江行省掾。明师至旧馆,亮降,授中书省礼曹主事。迁济南知府。以母忧归。洪武元年冬,礼部尚书钱用壬请告去,起亮代之。初,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丞相善长上之朝,由是知名。及为尚书,一切礼制用壬先所议行者,亮皆援引故实,以定其议。考证详确,逾于用壬。
二年,议上仁祖陵曰“英陵”,复请行祭告礼。太常博士孙吾与以汉、唐未有行者,驳之。亮曰:“汉光武加先陵曰‘昌’。宋太祖亦加高祖陵曰‘钦’。曾祖陵曰‘康’,祖陵曰‘定’,考陵曰‘安’,盖创业之君尊其祖考,则亦尊崇其陵,既尊其陵,自亦祭告,礼固缘人情而起者也。”廷议是亮。帝尝谓亮:“先贤有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今祭祀省牲于神坛甚迩,心殊未安。”亮乃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二百步。帝大喜。
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理避风雨故事奏之遂诏:建殿于坛南,遇雨则望祭。而灵星诸祠亦皆因亮言建坛屋焉。时仁祖已配南北郊,而郊祀礼成后,复诣太庙恭谢。帝以日中有黑子,疑祭天不顺所致,欲增郊坛从祀之神。亮执奏:汉、唐烦渎,不宜取法,乃止。帝一日问亮曰:“朕郊祀天地,拜位正中,而百官朝参则班列东西,何也?”亮对曰:“天子祭天,升自午陛,北向,答阳之义也;祭社,升自子陛,南向,答阴之义也。若群臣朝参,当避君上之尊,故升降皆由卯陛,朝班分列东西,以避驰道,其义不同。”亮仓卒占对。必傅经义,多此类。
自郊庙祭祀外,朝贺山呼、百司笺奏、上下冠服、殿上坐墩诸仪及大射军礼,皆亮所酌定。帝以灾异所系尤重,命有司驿闻,与亮议异焉。三年九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崔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B. 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驟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C. 帝虑郊社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段测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入学调研试语文试卷(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